看《演員請就位》,看明白人生重要的3個階段,懂得以後就成長了

當市面上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被資本裹挾,遭流量代替,作品粗製濫造令人難以下嚥時,綜藝《演員請就位》的出現,再一次滿足了觀眾對“演技”的渴望。

《演員請就位》是繼《我就是演員》這類綜藝節目後再一次認真探討演員的業務能力,也是從導演的角度,帶領觀眾接觸“表演”內涵,看清演員存在的價值,抖落抖落雜草叢生的娛樂圈,看看誰是滄海遺珠,誰又是濫竽充數。

在節目中,我們不乏能見到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更能看到一些戲齡15年,甚至從業更久,拿過獎項,國民度相當高的“老人”,比如明道、郭月、鍾欣潼。

有人可能會問,這些演員究竟出於什麼目的才來到這個舞臺,學習?鍛鍊?證明?還是競爭?或許這些目的都存在,但是在這些“演”與“爭”之間,能透過他們看到些許關於人生的啟示:強者不常勝,敗者未必弱,態度很關鍵

一 小人物也有出彩的機會

長久以來,大眾普遍還是比較喜歡以“經驗論”來判定一個人的專業,似乎經驗越多,專業度就越強。

在一些行業,經驗確實重要,但在演員這個行業,絕非是作品越多,演的越多,演技就越好,相反那些似乎沒什麼代表作,但是紮實努力的人更容易令人眼前一亮。

《演員請就位》的第三期其實蠻有意思的,毛曉慧、祝緒丹版《仙劍奇俠傳》差評滿滿,被郭敬明嚴肅批評“這是錄到現在以來最差的一個組”,要說她們的作品也不少,祝緒丹也有熱播劇,演技卻差強人意,可見業務能力與作品多少沒有直接關係。

看《演員請就位》,看明白人生重要的3個階段,懂得以後就成長了

與之相對,那些不出名的小演員,如果專注演技,反而能得到好評。

比如第二期參演《海洋天堂》的牛駿峰,以及這期出演陳凱歌原創劇本《紅塵》的趙文浩。

上次在熒幕裡見到牛駿峰,他還在《微微一笑很傾城》中演沒多少戲份的小配角,他與楊洋飾演的肖奈是舍友,也是肖奈的小跟班。

就是這樣無關痛癢的小角色,沒有爆發力,也缺少戲劇衝突,可能感情最豐沛的一場戲,就是他對肖奈說,以後要好好跟著他幹,肖奈去哪兒他就去哪兒,除此之外,難有印象。

這次在《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牛駿峰嘗試了《海洋天堂》中的孤獨症患者,大福。

看《演員請就位》,看明白人生重要的3個階段,懂得以後就成長了

這個角色沒有臺詞,只有空洞且呆滯的眼神體現病症,從壓抑到癲狂再到懂得人情世故的剋制,牛駿峰微表情控制的極好,無論是臨近爆發的無奈,還是無能言語的“哼咽”。

通常討論演技時,無論是導師還是導演都在強調一個演員是不是具有“信念感”,是不是相信這個人物,有沒有將自己交給角色,“信念感”是衡量演員職業操守的基本準則,更是衡量演員是否“敬業”標準之一。

否則,就會出現像祝緒丹演的林月如一般,未婚夫都快死了,自己還在跟情敵聊天的笑話。

看《演員請就位》,看明白人生重要的3個階段,懂得以後就成長了

其實,對於事業的這份“信念感”不只演員需要,更應該貫穿在每個人身上:對待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要拼盡全力,不能得過且過

認真對待事業人是值得尊重的,就像沈夢辰這次扮演的“結婚狂”也頗受好評一樣,她說:“我不是天才那就當地才,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

在成功之前,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一些磨難,認真的態度是最重要的,因為就算不會立刻收穫成功,起碼不會遭受差評。

二 “高起點”並不一定總是贏

在剛剛播出的一期,看到了于小彤與趙文浩的角色之爭,覺得很有意思,值得一說。

于小彤是具備“高起點”的,他自己也明白,他很幸運的出演了新版紅樓夢,演了人人豔羨的賈寶玉。

看《演員請就位》,看明白人生重要的3個階段,懂得以後就成長了

只可惜,這樣的高低點,反而讓他有點摸不清自己的定位。

於作品來說,他的作品不多,有這個機會應該好好抓住鍛鍊自己,而不是一味地糾結輸贏,糾結戲份大小。

趙文浩、于小彤、黃堯拿到的是陳凱歌的原創劇本《紅塵》,排練一開始,于小彤就抱怨自己的戲份少,臺詞少,不能出戏,還說自己的臺詞只有“七八句”。

看《演員請就位》,看明白人生重要的3個階段,懂得以後就成長了

看過之後才覺得於小彤有些挑剔了,他的臺詞跟趙文浩的差不多,而且戲份也不少,中間很大一部分就是他在與黃堯對手戲,趙文浩在一旁當背景。

就這樣的情況下,于小彤三番四次表現不滿,認為這是個比賽,要贏,只有戲份多,才能贏。實際上,如果真的讓他拿趙文浩的角色,他肯定演不出最後的“霸王勁兒”。

看《演員請就位》,看明白人生重要的3個階段,懂得以後就成長了

看《演員請就位》,看明白人生重要的3個階段,懂得以後就成長了

都說人要有自知之明,就是說人要先正視自己的能耐,再去挑剔環境。

于小彤的起點高是不假,但為何發展越來越差,私以為是與他還沉浸在高起點無法正視自己有關係,他總覺得問題出在別人身上。

比如他一開始選導演,明明與李少紅導演有交情,他卻不選,理由是這樣:“李少紅導演很嚴厲,肯定對我更嚴,這樣就會優先選擇淘汰我”。

這次演《紅塵》也是一樣,他不看自己合不合適角色,能力達沒達到,先開口埋怨陳凱歌:“我不知道他這是幫我還是害我”。

看《演員請就位》,看明白人生重要的3個階段,懂得以後就成長了

退一百步說,李少紅跟陳凱歌跟他哪兒來的愁怨,一個要故意淘汰他,一個要害他?

就如同陳凱歌說的那樣:“人不要怕批評,批評你說明你還有救,都是好話未必是好事”,如果導演真看他不慣,怎麼還會一字一句的指點他臺詞處理?

只會跟仙劍組一樣撒手不管,讓他們自由發揮。

“于小彤式”錯誤錯在哪兒,恰恰就是人不能總將問題歸結為別人,尤其在上升階段,個人的謙虛和努力更重要,輸贏反而沒什麼意義。

當自己還不夠強時,先做好自己最重要,起落都捏在別人手裡呢,何必冥頑不靈呢。

看《演員請就位》,看明白人生重要的3個階段,懂得以後就成長了

三 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作為這個舞臺上的演員,秀的是態度、技術,只要這兩者沒問題,很大程度就不會招黑,那麼我們再來講講高高在上的導演們。

四個導演各有千秋,趙薇善意卻疏離,評價有態度卻不敢直接戳;李少紅溫和卻堅定,往往針鋒相對;都說郭敬明很“雞賊”,習慣用詭辯上升到高度,卻不免俗的在及格線掙扎。

那麼,最受歡迎,最讓人覺得厲害,最具見地的人是誰,是陳凱歌。

看《演員請就位》,看明白人生重要的3個階段,懂得以後就成長了

陳凱歌的言行舉止,更像是“拂去身後名”的深山老者,溫和的看著世間嘈雜事,雙眼全是通透,不傲慢,不踩低任何人。

無論對飽受爭議的郭敬明,還是對演技極差的演員,他都是用最善意的語言給予幫助,該誇的時候誇,該指點的指點。

有兩個細節值得注意,郭敬明作為四個人之中導演能力最弱,最飽受非議的一個人,陳凱歌沒有疏遠他,他不戴有色眼鏡對待他,以至於郭敬明得他一句誇獎立刻哽咽,

他見過太多的人了,在低谷的時候有人踩,高高在上時有人捧,也見過太多的批評,我想他在一瞬間是有些同情郭敬明,就像他同情毛曉慧一樣:拍了四五部作品還沒有播出,所以我選她

看《演員請就位》,看明白人生重要的3個階段,懂得以後就成長了

他願意給在低谷的人一絲溫情。

另一個細節就是關於于小彤,于小彤因為角色分配問題覺得自己戲少,擅自改了臉譜,在化妝時化妝師問他:“你這樣做導演會不會生氣”,他滿不在乎:“不管他生不生氣。”

末了陳凱歌沒生氣,還誇獎他這樣亂七八糟的臉譜正好符合這個人物的情景,說他做得好。

雖然陳凱歌不怪他,但卻難掩這樣一個事實,既演員與導演之間缺乏信任感,沒有溝通擅做更改的不尊重。

如果是郭敬明遇到這類問題,他會怎麼做?他會直接指出來,如同他問彭小苒,貓妖吼叫後的臺詞情緒我們已經處理過了,你為何要改,為什麼我們之間缺乏信任。

但是陳凱歌不會說,他會從側面找到支持你的點,理解你的初衷。

他願意給“自我”的人留一些寬容。

他不爭吵,不掰扯對錯,他就這樣心無旁騖的去看,去感受作品,去發現新人,這就是他的目的。

聰明人,永遠都是少爭執的那一方,隨著年齡越大,從而立到不惑再到知天命,其實就是心態越來越豁達,越來越能理解人存在的價值,也是一個更加專注自我的過程。

看《演員請就位》,看明白人生重要的3個階段,懂得以後就成長了

人生有許多階段,是成是敗,歸根結底取決於態度如何。

這份態度體現在對自我的認知,對事業的專注,以及對人情世故的處理上。要知道,世上諸多人汲汲營營想論個輸贏,最後勝利的可能就是那個置身事外,專注技能的人。

一位演員一生或許要扮演無數角色,一個不成還有下個等待,普通人卻不一樣,一輩子只有一個角色可演,只有認真對待,才能無怨無悔,你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