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福州姓氏志》之福清林姓尋根網 2012年05

由張天祿主編的《福州姓氏志》於1995年出版。該書介紹了福清市39個鄉村的林姓。其中相當部分內容和《福清林氏大宗譜》不同,也和各村的族譜不同,以第一節源流的始遷人、始遷時間、遷出地點等三項和《福清林氏大宗譜》做個比較。

一、城頭鎮

1、新樓村

《福州姓氏志》(以下簡稱“姓氏志”)載,明洪武年間,林梓由平潭小練移居新樓村。而《福清林氏大宗譜》(以下簡稱“大宗譜)卻載,宋開禧元年左右,林梓翁由練門遷居新樓。

2、山下村

姓氏志載,清雍正年間,林恆澤由長樂首祉遷山下村。但大宗譜卻載,林澤恆始遷於洪武年間,歷600多年,傳22世。雍正年間距今只有200多年,怎麼會傳22世呢?

3、東垣村

姓氏志載,宋建炎年間,林惟友由平潭白沙壠移居東垣村。但大宗譜卻載,林鬥發,字南夫,自練門始遷東垣,尊其祖林惟友為始祖。

4、五龍村

姓氏志載,宋崇寧年間,始遷祖名諱失考,由長樂首祉村遷海壇五龍村。但大宗譜卻載,陽泰生子二:珙、璧。璧生子三:璣、球、琳。球、琳始遷福清五龍村。

二、海口鎮

5、牛宅村

姓氏志載,元初,林永伸由新樓入贅吳澤(今牛宅)村。而大宗譜卻載,永伸入贅牛宅鄭家,為牛宅始祖。

6、前村村

姓氏志載,宋淳熙年間,林梅由五龍村移遷東村(今前村村)。而大宗譜卻載,林宗益子孫始遷前村村,尊林宗益為始祖。

7、東閣村

姓氏志載,清嘉慶初年,林天水由閩侯尚幹鎮遷東閣村。而大宗譜卻載,明嘉靖年間,逕江(福清上逕)六世祖林天水遷東閣村,傳18世。嘉慶年間距今只有200年左右,怎麼會傳18世?

8、石溪村

姓氏志載,明洪武二十年,林博陵由平潭流水鎮山門前村遷龍溪(今石溪)村。而大宗譜卻載,頭公,字惟春,奉詔遷石溪,為始祖。

三、陽下鎮

9、溪頭村

宋淳熙十一年,林道同,字德成,由陽下蘭田村遷溪頭。但大宗譜卻載,元初,林德成之四子林繼滿移居溪頭。

10、後坂村

姓氏志載,明弘治元年,林立之由長樂樟港渡橋遷後坂。但大宗譜卻載,林立之由長樂江田鎮三溪村後坂底遷入後坂。

11、蘭田村

姓氏志載,林海成五世孫林培遷遵義裡蘭田村。但大宗譜載,林德成五傳至林培遷蘭田,尊林德成為始祖。。

12、桃洋村

姓氏志載,清康熙年間,林庚仲由永春英山村遷桃洋村。但大宗譜卻載,康熙54年,林庚仲遷自永春美山村。

四、音西鎮

13、蒼霞村

姓氏志載,宋崇寧年間,林仁裕由鷲嶺遷蒼霞村。但大宗譜卻載,林會,字體揚,自【木臭】嶺遷蒼霞。次子仁裕長居蒼霞。

14、朝陽村

姓氏志載,清乾隆年間,林端高由玉融上逕村遷朝陽。但大宗譜卻載,南陽,今稱朝陽,始遷人為林端可。

15、南窗村

姓氏志載,宋寶佑年間,始遷祖名諱與祖籍地失考,遷南窗村。但大宗譜卻載,洪武二十年,林椿始遷南窗村。

16、塘東村

姓氏志載,明洪武年間,始遷祖名諱失考,由平潭坡澳下遷塘東。但大宗譜卻載,林闠長子林鎮始遷塘東,尊林闠為始祖。

五、東瀚鎮

17、東瀚村

姓氏志載,宋祥符年間,林希增由福清雲莊移遷東瀚村。但大宗譜第71頁卻載,林希僧之三世孫林齡於宋真宗年間徙東瀚;第325頁載,林齡於宋徽宗政和四年徙東瀚。東瀚譜載,林希僧於宋真宗祥符年間由福清遷雲莊,其四世孫林齡徙東瀚。

18、文山村

姓氏志載,明洪武末年,林慎,字克靜,由閩侯南嶼水西遷文山。但大宗譜載,始遷時間為明永樂癸未年。

19、蓮峰村

姓氏志載,元泰定年間,林安祿由莆田螺村遷蓮峰村。但大宗譜卻載,元初,林安祿自莆田北峰遷蓮峰。蓮峰譜載,宋寧宗嘉定年間,林安祿選授為福清照略,自莆田義門遷福清。後在福清城關逝世。二世祖林金全尚在襁褓,隨母始遷蓮峰,並尊安祿公為始祖。

姓氏志載,蓮峰族譜於明萬曆三十二年林金全始修,1987年林茂庭續修。但蓮峰譜卻載,第一次始修是林金全,他的序言沒有交代時間,可從用詞推斷,在元朝初年。第二次是在正德八年,由八世林世淵主修,林文泰寫序。第三次是萬曆32年,由十世林萬安主修,他還寫了序言。第四次,在民國31年,由林玉璋撰修。第五次在1997年,由22世林謀亭撰修。除了大修外,各房都幾年一小修。

姓氏志載,蓮峰宗祠於民國24年始建,1987年重修。但大宗譜載,蓮峰宗祠建於明正德八年。據蓮峰譜載,林孟凱,生於康熙九年,卒乾隆二年,以海地助建宗祠有功。民國31年修的譜序載,“回憶民國己未(1919年)歲,祥津、祥週二公猶能協周倡首建祠,重煥堂基”。以上記載都說明姓氏志所載錯誤。

20、沙玉村

姓氏志載,元至元末年,林公美由玉融雲屯村(今北林)遷海亮。大宗譜載,元至元戊子年,林永盛自北林村遷沙玉村。

21、文關村

姓氏志載,明洪武十四年,林修由南日島蘆竹井遷文關村。但大宗譜載,始祖為林子修。

六、高山鎮

22、西江村

姓氏志載,宋祥興年間,林邦振由福城吉洋山一帶遷西江村。但大宗譜載,西江始祖為西塘公。

23、院西村

姓氏志載,清康熙四十七年,林爾良,字西塘,由西江村遷院西村。但大宗譜卻載,西塘公十四孫林爾良,於康熙四十九年遷院西村。

七、港頭鎮

24、前林村

姓氏志載,宋景德年間,,林欽仁,字元夫,由福城金斗橋遷前林村。但大宗譜載,始遷時間為南宋末年。

25、杭下村

姓氏志載,元至正年間,林龍慶由浙江杭州鐵板橋竹子巷遷杭下。但大宗譜載,元至正壬午年,林天應始遷杭下。

26、東園村

姓氏志載,明天啟年間,始遷祖名諱失考,由玉融黃宅遷東園村。但大宗譜卻載,清雍正初年,閬公、特公自旺宅遷東園村,為始祖。

27、汕頭村

姓氏志載,元至元年間,林慶生由福唐裡聞讀村遷汕頭。但大宗譜載,後面村始祖林光裕之三子林慶,字發源,遷汕頭,為汕頭始祖。

八、江陰鎮

28、高嶺村

姓氏志載,元大德年間,林雙峰,號天瑞,由閩清東橋鎮西安村遷玉嶼高嶺村。但大宗譜載,明初,遷入高嶺。

29、潯頭村

姓氏志載,宋景定年間,林道慈由漁溪遷潯頭。但大宗譜載,宋末元初,林若鳳封武略將軍,他的孫子林日新為潯頭支祖。

九、沙埔鎮

30、赤礁村

姓氏志載,元泰定年間,林厚由江厝村遷赤礁。但族譜載,蓮峰始祖林安祿的五世孫林足遷東潘,為東潘(今江厝)始祖。林厚只是林足的裔孫,怎麼能和祖宗林安祿在元泰定年間同時遷蓮峰和赤礁兩地呢?

十、龍田鎮

31、友誼村(前林村)

姓氏志載,唐貞元末年,始遷祖名諱失考,由莆田土嶺遷前林村(今友誼村)。但大宗譜載,唐中葉,林簡言自莆田上林遷入友誼村,為前林始祖。

32、上蒼村

姓氏志載,宋淳熙年間,始遷祖名諱失考,由音西鎮蒼霞村遷上蒼村。但大宗譜載,林日進,自潯洋裡溴嶺遷上蒼。

33、後石村(後面村)

姓氏志載,宋紹熙元年,林光裕由莆田車橋遷後面村。但大宗譜載,不是後石村,而是後面村。林光裕遷後面村,為始祖。後面村原名厚鎮村,又名文鎮村。

十一、三山鎮

34、白鶴村

姓氏志載,清雍正年間,林世由長樂遷白鶴村,今傳11世,六代同堂。但大宗譜載,林弘德,自松江房(長樂松下)分房於白鶴,為始祖。

十二、城關鎮

35後山頂村

姓氏志載,宋紹興年間,始遷祖名諱失考,由河南入閩,定居後山頂。但大宗譜載,南宋淳熙11年,林【山票】自龍田鎮前林村遷瑞亭後山頂。

《福州姓氏志》列舉了福清39個林姓村莊,其中岑兜、作坊、海瑤三個村莊的始遷祖、始遷時間、祖籍地和《福清林氏大宗譜》所載相同,還有霞樓村,始遷祖、始遷時間、祖籍地都失考,就沒有比較的意義。但多達35個村莊內容有出入,誤差率達90%。孰對,孰錯?有各村族譜為證。我相信,大宗譜的可信度可能比姓氏志更高一些。

方誌和大宗譜是權威性的典籍,編寫工作很嚴肅,容不得半點馬虎,更不能胡編亂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