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兵為什麼稱作狼兵?

54632876521667


抗戰時期,桂軍的悍勇給了日軍極深的印象,由於兩廣士兵大多佩戴託尼鋼盔,因此,每次戰場上出現帶託尼鋼盔的部隊,隨之而來的必是血戰,惡戰,廣西狼兵威名遠揚,日軍也不得不要畏懼三分。那麼,悍勇的廣西士兵為什麼被稱為狼兵呢?這還要從明朝的時候說起。

“狼兵”,顧名思義,虎狼之兵,光聽這個名字,就讓人不寒而慄。狼兵最早是明朝時沿海一帶民間百姓對廣西東蘭、那地、南丹等土司武裝的稱呼。明朝時期,倭寇在東南沿海一帶大肆劫掠,讓沿海百姓苦不堪言。當時戚繼光的戚家軍還沒有出現,面對兇悍又戰法靈活的日本浪人,官軍常常是敗多勝少,倭寇之禍,越演越烈。明正德年間,廣西東蘭土司韋正寶、韋虎臣父子先奉命,率壯族子弟兵出征廣東惠州、潮州、雷州、海南等地,抗擊倭寇。韋正寶戰死,其子韋虎臣,年僅15歲,帶孝出征,他動員所部壯族子弟兵,人人頭扎白巾,三人為伍,三伍為什,抱定有去無回的決心,連克倭巢,將倭寇聚殲於海南。消息傳來,朝廷上下一片振奮,沿海百姓也紛紛奔走相告:“將如虎,兵如狼,敵寇盡喪膽,保國衛家鄉。”因為壯族先民在明朝時被稱為俍人,俍之生僻,又與“狼”字同音,所以民間乾脆把這些如狼似虎的壯族士兵成為狼兵,廣西狼兵的稱呼由此而來。

但是有一些窮酸學者認為“狼兵”這個詞不太文雅,似乎含有歧義,堅持稱俍兵,這其實是多慮了。“狼兵”,本就是對一支軍隊的讚譽,秦國時期,列國稱秦軍為“虎狼之師”,但秦國絲毫不以為恥,反而以此為榮,如狼如虎,正是一支軍隊戰鬥力強的表現,李雲龍就說過,他的部隊,士兵必須是一群嗷嗷叫的野狼,這樣才能戰無不勝。況且,壯族先民本就是以狼衛圖騰崇拜,廣西狼兵,實至名歸。

由於廣西兵強悍的戰鬥力,明朝嘉靖年間,朝廷將廣西田州、歸順等州土司兵相繼編入抗倭隊伍,同時,湖南的永順、保靖,廣東的東莞,四川的酉陽、石柱等土兵也被調至東南沿海抗倭,朝廷便將這些少數民族武裝統稱為“狼土兵”。

明史卷記載:

“西南邊服有各土司兵。湖南永順、保靖二宣慰所部,廣西東蘭、那地、南丹、歸順諸狼兵,四川酉陽、石柱秦氏、冉氏諸司,宣力最多。末年,邊事急,有司專以調三省土司為長策,其利害亦恆相半雲。”

可以看出,明朝時期狼兵專指廣西東蘭、那地、南丹、歸順等土司武裝,其中又以東蘭為代表,是沿海明朝中期沿海抗倭的主要力量。

與懶散、鬆弛的明朝正規軍衛所軍不同,廣西狼兵作戰剽悍、兇猛、敢於廝殺,史書稱“驍勇善戰”,每次有狼兵的加入,倭寇即聞風喪膽,避之不及,可見,日本人從明朝時期就懼怕廣西狼兵了。嘉靖三年,南京兵部尚書張經決心殲滅盤踞在嘉興、柘林(今屬上海)、沙窪一帶的二萬多倭寇。出了調集數省官軍外,他還特意調了廣西狼兵參戰,廣西離上海距離較遠,路上耗費了很多時間,張經認為,只有狼兵參戰,才有取勝把握。於是,一直等到田州和東蘭狼兵趕到後才發起總攻,此戰,殲滅倭寇三千餘人,盤踞多年的倭寇被趕回海上。

儘管廣西狼兵剽悍兇猛,帶有濃厚的桂西北的野性,但是又同時身懷民族大義,每次有外敵入侵,廣西狼兵總是能聽從號召,義不容辭的投入到保家衛國的戰爭中,明朝時期抗倭如此,近代時的抗日戰爭亦如此!


一卷青史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廣西兵稱為狼兵,來源於“俍兵”,是土兵的意思。

廣西兵戰鬥素質好,自古即為世人公認。他們紀律嚴明,堅決服從上級領導。而且廣西兵多來源於山地,常年的山區跋涉使他們身體素質很好,行軍打仗時體力明顯高於一般部隊。2009年官方出版的《國民黨十大王牌軍》,將由廣西人組成的桂系第7軍排在第二。以至國軍流傳“寧遇解放軍,不打廣西兵”說法。

淞滬會戰,隨著日本大量增兵(約10萬)抵達,中日投入超過100萬的兵力。中國守軍大量陣亡,但中國將士心中尚存一絲希望:他們知道,有支從廣西千里馳援的部隊馬上就要到了!

1937年10月15日,6支整編的桂軍師團約6萬人開進淞滬戰場。在悲壯的軍號聲中,1萬桂軍敢死隊毅然衝在了最前面,為身後的友軍築起了一道血肉城牆。10月19日,日軍在桂軍集團衝鋒下死傷超過1萬人,防線大幅壓縮。後方的國軍友軍獲得寶貴的休整時間。由於指揮上的失誤和裝備上的劣勢,善戰的桂軍在這裡找不到任何有利於己的作戰因素,以致於勇猛的桂軍幾乎是在用生命保衛戰線。僅僅3天,6萬桂軍幾乎損失殆盡。

聽聞消息,白崇禧痛心不已。那是他招來的子弟兵,為了國家安危,他們義無反顧地隨他一起到上海抗戰,哪怕不能讓他們人人富貴,最起碼也要把他們活著帶回家鄉。可是就這麼幾天,他們幾乎都長眠於此。同籍的李宗仁,聽到消息也是淚流滿面,哀道:“勇士死國!勇士死國!”


兵說


廣西是漢、壯、布衣、侗、佬等多民族雜居區,少數民族以壯族為最。在明代,壯族土司被稱為俍,俍人、俍民即為其治下之民,俍兵即是其治下之兵。以俍兵為主的廣西兵(不限於壯族)天性悍烈,身形靈活,適應性強,戰力強悍,在多場大戰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贏得“廣西狼兵雄天下”之美譽。“狼”者,“俍”之音轉義變也。

狼兵之戰例: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都尉屠睢率50萬大軍伐越,越人“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睢,伏屍流血數十萬。”1028年,廣西侗丁力挫交趾侵略軍;靖康之難中北上勤王。1554年,倭寇侵擾東南沿海,瓦氏夫人率俍兵6000先後在金山衛、嘉興等地蕩倭,至今仍有民謠“花瓦家,能殺倭”傳頌。1626年,袁崇煥率3000水軍、6000狼兵抗擊努爾哈赤6萬八旗軍,取得寧遠大捷。1885年,馮子材帶領萃軍取得鎮南關大捷,導致法國內閣垮臺。洪秀全率3萬廣西籍太平軍,從廣西金田一路殺到南京,縱橫大半個中國。民國時期,李宗仁的桂系部隊為雜牌中的精銳,其第七軍有“鋼軍”的美譽,在北伐戰爭、軍閥混戰中鮮有敗績,特別是1937年,李宗仁率領桂系主力在臺兒莊殲敵2萬餘人,取得抗日正面戰場第一次大捷。

狼兵厲害的原因:其一,廣西為邊疆地區,戍邊、充軍人員與土著居民雜居、通婚,注入“刺兒頭”基因,加之歷史上與越南的戰爭不斷,而且往往為主戰場,受戰爭錘鍊,民風彪悍,防範意識強。其二,境內大山丘陵縱橫,氣候溼熱,瘴癘肆虐,自然、生活環境惡劣,居民適應性強,身形靈活,魚蟲鳥獸什麼都吃,具有吃苦精神和頑強意志。其三,宗教、宗族、鄉土意識濃烈,易團結抱團,抵禦外辱;即使現在,廣西人打架也是聞名全國的。


北大屠夫陸步軒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9d065ff8bd80b40bf1b7a57ab0bd4c3d\

看鑑


狼兵是起源於明朝中期,是當時壯族土司組建的地方武裝。又叫“俍兵”。主要以壯族、瑤族成員為主,受土官節制,壯族先民在明代被稱為俍人,狼兵是俍兵音轉。


狼兵不在兵籍之內,原非正規軍隊,因為勇猛善戰,明朝多次將他們用於各地剿匪與對抗倭寇的戰爭之中。但也因為軍紀不佳,受到百姓的畏懼與怨言。

歷史上最早出現狼兵的記載,起於明英宗正統二年,廣西向朝廷所上的奏摺,提到狼兵的存用,並用以剿匪。此後,明朝多次調用狼兵作戰。狼兵不在正式軍隊編制之中,是一個特殊兵種,由土官管理,不受一般官吏控制,與朝廷編制的官兵、各地方編練的土兵不同。

後來的馮子材廣西鎮南關大捷都是用的廣西兵,桂唐戰爭中素以彪悍著稱的湘軍十幾萬人被桂軍幾萬人打敗並被收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對桂軍和廣西民團的評價為“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的雜牌軍”,這些個兵幾乎是打遍了全世界無敵手。

廣西資訊圈


桂軍為什麼戰鬥力強?其實沒什麼神秘,李宗仁先生在其回憶錄裡面解析了廣西兵為什麼能打,他說,廣西由於山多林密地瘠民貧,官府往往鞭長莫及,故民間多土匪,很多人忙時務農,閒時為匪 或者為民團防匪,故很多人具備高軍事素質,進了軍隊稍作思想軍事訓練,就是戰鬥力比較強的部隊。還有關鍵的一條是那時(不是現在)的桂軍,擁有像李白這樣的名將,他們無論在政治軍事甚至經濟上都很有一套,例如在廣西首先執行“戰士田”制度(他們是孫中山先生的信徒相信耕者有其田),國民革命軍正式軍人無田者在其家鄉可以分得一定的田地,當然因為戰爭沒有得到普遍深入的執行,不過這顯然也大大提高了普通士兵的戰鬥意志吧!


姚生42


對敵心狠手辣!不管單兵還是團隊就是敢拼,死了也要咬你一口肉,活也要扒你一層皮!總的來說就是團結,不搞內鬨,沒有內奸,不做違背良心的事,有事大家一起上,單打獨鬥不幹,集體感情農厚!廣西人很可怕的!這是我們廠長說的


卡加飛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廣西多山條件艱苦,那裡的人從小就養成吃苦耐勞,老實堅毅的品格。廣西兵多來自農村,沒那麼多花花腸子,也不會磨嘴皮子,相互間特別的信任,加上身體素質也不錯,所以打起仗來猛如虎狠如狼!


清水悠悠1996


阿笨,廣西人沒東西吃,餓得像狼,所以叫狼兵,笨


king174247626


是餓3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