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完極,我眼睛差點瞎了

在遙遠的南太平洋,有個叫做瓦努阿圖

的神秘島國,曾被評為“全球最快樂的國家”。

在這個“人間伊甸園”,島民們世代過著原始而快樂的生活——吃飯一棵樹,穿衣一塊布。

瓦努阿圖的男孩子們,在12歲時要參加“成人禮”。

“成人禮”有一個環節,叫做“死亡跳”——

男孩們用藤條綁住腳腕,從木枝搭建的高臺上一躍而下。

如果這個男孩沒嚇暈也沒摔死,說明他既勇敢又幸運,這樣的男孩才有資格成為男人

後來,這項極限運動被多次改良,流傳到世界各國,供人們來挑戰自己、釋放壓力。

沒錯,“死亡跳”,就是蹦極的前身

蹦完極,我眼睛差點瞎了

“蹦完極,我眼睛差點瞎了”

極限運動都是有風險的,蹦極也不例外。

我們能想到的意外,無非就是繩子斷了、繩子纏到脖子上了、繩子太長頭著地了......

不過,還有些意外是我們怎麼也想不到的:

2017年,有位西班牙女子把教練說的“No jump”聽成了“Now jump”!

蹦極變成跳崖......

蹦完極,我眼睛差點瞎了

其實,除了這些小概率事件,蹦極還有個容易被人忽視的危害,幾乎所有蹦極的人都會多多少少受到一些損害。那就是——

眼部受損!

餃餃的朋友小Q,最喜歡過山車、跳樓機這種刺激的東西。有一次,小Q興沖沖去蹦極,沒想到蹦完以後眼睛裡全是紅血絲。小Q本以為很快就會好,沒想到三個小時後,眼睛開始脹痛,還看不清東西。小Q怕自己會瞎,馬上去醫院看醫生。

醫生告訴小Q,她是因為“蹦極”才眼球受傷的。

醫生還說:“充血算好的了,還有的人視網膜脫落、眼球血管破裂。好好的一個人,蹦個極就失明瞭!”

蹦完極,我眼睛差點瞎了

臨床上,剛進行完劇烈或極限運動後視網膜脫離的患者很多。蹦極傷害眼部並不是個例,很多人都反映過蹦極後眼睛不舒服、視力驟降的問題。

蹦極時,眼部血管發生了什麼變化?

首先,餃餃給大家普及一個概念,叫做“瓦爾薩爾瓦病變(valsalva retinopathy)”,簡稱“ 瓦氏視網膜病變”

蹦完極,我眼睛差點瞎了

“瓦氏視網膜病變”指的是,因胸腹內壓升高導致的視網膜病變。其實,“瓦爾薩爾瓦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咳嗽、噴嚏、憋氣、便秘時,或者搬動重物、唱歌或大笑時,胸腹內壓瞬間升高,毛細血管擴張,頭部和上身會出現不適,嚴重時會導致視網膜血管破裂。

習慣性便秘的朋友可能有所體會:用力排便時,會出現頭暈眼脹、兩眼發黑的現象,嚴重時還會有飛蚊症視野缺失。有人以為這是缺氧,其實是“瓦爾薩爾瓦現象”。

蹦完極,我眼睛差點瞎了

今年3月,媒體就報道過一起12歲的便秘男孩因排便時用力過猛導致失明的案例。

同樣的,蹦極時,人處於倒立位置,胸腹壓力急劇增大,所以很容易造成眼部毛細血管充血。餃餃聽說過好幾個蹦極後眼部出現不同程度血腫的例子,通常不用管它,坐等血腫被吸收就好,如果症狀嚴重,可以去醫院把血腫引流掉。

蹦完極,我眼睛差點瞎了

蹦極對眼部的危害,不容小覷

餃餃的眼科醫生朋友親身經歷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位60歲的老先生,曾做過人造晶狀體置換手術。因為身體硬朗愛運動,就跟著年輕人一起去蹦極。結果,老先生跳完後右眼視力從1.0驟降到0.3,檢查後發現,原來他晶狀體整顆移位......”

晶狀體固定在眼後囊,靠韌小帶支撐,除非遭到猛烈撞擊,一般來說不太可能移位。但在蹦極時,重力加速度給予眼部的瞬時壓力巨大,相當於眼睛在空中“狠狠捱了一拳”。晶狀體兩側的韌小帶全斷、眼後囊破裂,晶狀體整顆脫出於瞳孔之外,導致視力嚴重受損。

蹦完極,我眼睛差點瞎了

不過,除了眼底疾病,還有個更可怕的事實——

有資料顯示,高度近視患者視網膜脫離的發生率是正常眼睛的4~5倍!

蹦極時空氣對眼球的衝擊力過猛,視網膜脫落的風險很高。一旦視網膜發生損傷,輕者能挽回部分視力,重者可能發生失明、眼球萎縮!

蹦完極,我眼睛差點瞎了

為什麼高度近視人群蹦極更容易失明?

專家表示,近視度數越深,出現視網膜脫離的可能性也越大,特別是在劇烈運動之後。這是因為,高度近視患者的眼球要更大更長,眼球外壁的鞏膜隨之不斷擴張視網膜被拉扯地越來越薄,所以更容易撕裂。蹦極時瞬間產生的衝擊力過於劇烈,視網膜一時承受不來,就會撕裂或脫落。

蹦完極,我眼睛差點瞎了

視網膜病變示意圖

所以,餃餃想在這裡提醒廣大近視患者:眼睛很脆弱,蹦極需謹慎。高度近視或者有眼底病變的朋友,更是要儘量不要嘗試蹦極,特別是做過人造晶狀體置換等眼科手術的人,更應避免進行蹦極等衝擊力過猛的運動,以免“樂極生悲”。

另外,打算去英語國家蹦極的小可愛,一定要聽清教練說的是“No jump”還是“Now jump”哦......

蹦完極,我眼睛差點瞎了

有趣的醫療話題、醫療故事,前沿醫療資訊,最新研究成果~喜歡就點擊關注吧~~

蹦完極,我眼睛差點瞎了

精彩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