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週末,跟著老梁逛許昌】

第123站:祖師

許昌祖師啥來歷?故事人物真神奇‖老家許昌

文·圖‖梁耀國

近十年間,每至秋之深處,我們哥幾個都會騎車順著清潩河西河堤,騎行到芽芽寨後過橋,要麼過臨潁王孟到王崗,要麼過臨潁窩城到張潘,目的只有一個:拾秋。拾豆子,拾辣椒,也拾冬瓜。簡單講,我們見啥拾啥。

一提拾冬瓜,人十有八九不相信,嘴上不說心裡說,個頭兒那麼大的冬瓜,老農民能讓你白拾?吹去吧。或許有人更刻薄,說以後屠宰場把你請去,宰牛不用刀,讓你吹死更省事。

朋友,別起急,請容我慢慢給你說道說道。(想看看老樑上一站去了哪兒?歡迎點擊以下鏈接: )

臨潁王孟,是冬瓜主要種植區,品種有青皮冬瓜和白皮冬瓜兩種。商販收冬瓜就像相親一樣,女的要齊整,男的要風流倜儻,小的、醜的、驚口的,一律不要。冬瓜種植戶少則種幾畝,多則種上百畝。

冬瓜這東西,單樣寡炒,吃著沒一點滋味。尤其清水燉冬瓜,吃一次中,吃兩次行,再吃就想吐了。故秋深時節,地頭上扔了不少被主家丟棄的小的、醜的、驚口的冬瓜,咱撿回去熬菜吃,倒是一道不錯的配菜。

但凡來這邊拾秋,必經過祖師村。清潩河從祖師的西北方向流過來,從祖師的東南方向流出去。佇立在河的南岸,可以俯瞰對岸河灘上的祖師廟。

上上週六,幾個夥計相約又去拾秋,騎至祖師附近,突然心血來潮,心心念念想進村一看究竟,於是失約大家,獨個進村。 進村路上,滿眼都是風景。

野生的、紫紅色的牽牛花在亂蓬蓬的草棵上燦然綻放,小喇叭似的告知身邊的小蟲子們,秋已深,快藏身。

下圖:路邊的牽牛花。

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無花果果園裡,枝頭上依然果實累累,熟的紫色,生的青蛋。灰喜鵲穿梭林間,趁人尚未採摘看護,喳喳喳,呼朋引伴,大快朵頤。擔任警戒任務的一看我把車停在地頭,一聲驚呼,撲稜稜跑了個鳥蛋精光。麥地泛起青頭,水嫩的麥苗上挑著晶瑩的露珠,逆光看去,一隴一串,活像珍珠瑪瑙,格外漂亮。

已經是九點光景,莊裡靜悄悄的。穿過大半個莊,竟然沒碰到一個人:大人是進城務工了?還是下地幹活了?小孩是在家睡大覺?還是去上補習班了?如若見不到老鄉,這一趟我算是白跑了。

謝天謝地!眼看快要跑出莊,終於看到四五個老漢坐在一小賣部前的光地裡,低聲細語,相談甚歡。我的唐突出現,攪亂了人家說話的氛圍,唰地一下,把目光都集中到了我身上。我陪著笑臉說明了來意。

下圖:村口立的石碑。

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88歲的劉彥成老人說,過去不僅有祖師村,而且還有祖師公社。祖師公社搬到將官池後,遂改名為將官池公社。前兩年將官池又一分為二,分為將官池鎮和祖師辦事處。將官池鎮歸建安區管,祖師辦事處歸東城區管。現在,祖師辦事處設在將官池,卻管著祖師村。

老人這番話像是繞口令,一下子把我繞暈了。經再三詢問,才搞清來龍去脈。

原來,祖師村村名因廟而起。解放之初,祖師公社辦公所在地就在祖師廟裡。當時,祖師廟可大,好幾進院子,有鐘鼓樓,有主殿配殿,還有四通石碑。

早先的清潩河只是一個河溝,莊西南角有個大水坑,門上都叫它“薛大坑”,小時候經常在裡面洗澡、逮蛤蟆。河溝的位置,大概就在小賣部南邊不遠處。1956年開挖清潩河新河時,祖師廟因為礙事才被扒,公社也因此搬到了將官池。如今的祖師廟,是後來在原址上覆建的,但規模要比從前小許多。

下圖:戴帽子者為劉彥成老人。

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當我問起莊上還保存有什麼古建築時,老人們搶著說,全村就剩下老劉家一處樓院了,聽說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劉家老宅為三進院,大門朝北,門樓下有上馬石、下馬石。最後一進院裡的南屋、東屋、西屋全是樓房,木樓梯,木樓板。祖師廟扒了之後,劉家樓院曾經當過一段時間的教室,他們都在裡面上過課。

胸前戴著黨徽的劉彥成老人補充說,在劉家樓院上學只是權宜之計,為解決小孩子的上學問題,將官池的開明人士周金堂,自己捐建了一所學校。磚瓦、木料不夠,門上的老少爺們套上牲口車,將廟上拆下來的東西,出義工一車車往將官池工地上送,使學校得以順利完工。問及劉家是出過大官,還是出過富商,大家語焉不詳。不過,從大家支離破碎的言談中,我聽到一個神奇的人物和他神奇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祖師莊東頭出了個武將,是個飛毛腿,二月二騎著板凳去杭州看燈,一天一個來回。後來不知因為啥原因得罪了朝廷遭抄家,豪宅被扒,地挖三尺,以至於變成了後來的大葦坑,前些年才填平。

下圖:右邊老者的父親曾趕著牛車往將官池送過磚瓦。

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劉家先祖是這位武將的傭人。主僕臨分別,武將寓意深長地對他說,我也沒啥值錢的東西了,那盆草你端走吧。花盆端回家,土一倒,裡面埋得全是金銀財寶,劉家從此發了。

傳說那個武將武藝高強,刀槍不入,即使大卸八塊,七天之內又會合到一塊,朝廷都拿他沒法。

一次他逞能說漏了嘴,說大卸八塊後,扔進滾油鍋裡煉煉,就徹底玩完。這話很快傳到朝廷的耳朵裡,照他說的法一試,人果真命歸黃泉。

要想了解祖師更多的故事,一會兒你再去找寇保成問問,他年逾九旬,應該知道的更多。

隨後,我按老人們指的線路去找劉家樓院,找了一個來回,發現臨街清一色二層樓房,根本看不到樓院的影子。

正撓頭呢,從路北一戶人家出來一位漢子,問我在這兒走來走去想弄啥。我如實說想去看老樓院,卻不知從哪兒進去。漢子很熱心,馬上答應帶我過去。

拐進一條巷子,迎面碰到一位閒悠的老漢。漢子介紹說這是他叔,叫劉西平,84歲,樓院是他們家的老祖屋。

下圖:劉西平老人。

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穿過一片楊樹林,在北屋與東屋之間,有條一米多寬的過道,直通老院。

進去後,劉老先生介紹說,他祖上明末清初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和一副弓箭。現在咱們站的這處樓院,是整個宅院的最後一進。

下圖:劉西平叔侄倆在樓院裡。

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前面這處北屋,過去有前後門,是個過廳,客人來家裡,都在這裡支應。後面這處北屋才算正屋,只有老掌櫃才能住這兒。不知你看沒看出來,前面的北屋要比後面的低。

下圖:大門東側的上馬石。

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我仔細一看,還真是。問其緣故,老先生解釋說,後面這三座房子起的是樓,樑上架有木樓板,有樓梯可以上去。樓院樓院,名字就是因這而來。樓上從來不住人,平時作為儲藏間,堆放些雜物。

下圖:不可移動文物公示牌。

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東屋後面的小樹林,過去是個花園。東屋之所以開有後門,也主要是為了方便家人出入花園。

下圖:後花園的位置。

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離開樓院,與劉西平叔侄倆分手後,我去寇莊找寇保成老人。

祖師和寇莊,原是兩個相鄰的自然村。如今,兩個村已經連在了一起。瞅見寇莊一建築工地上有工人正在幹活,我上前打聽寇保成家在哪兒住,一工人說,他去武漢走親戚了,過幾天才能回來。

一提寇保成,幾個工人馬上有了話題。

寇保成出身武術世家,他的父親寇運興是北京萬順鏢局鏢頭曹振譜的徒弟,也是中國著名的武術家。1928年,寇運興到南京參加第一屆國術考試,憑藉一套出神入化的“武子梅花拳”一舉奪冠。

下圖:萬順武館。

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1936年,寇運興入選中國武術隊,到德國柏林奧運會上表演中國傳統武術。表演期間,有外國人認為中國功夫是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於是前來挑釁。第一個上去後,寇運興三拳兩腿就把對方打趴下。

過了兩天,又有人前來挑戰,寇運興先開始跳轉騰挪避其鋒芒,耗得對方注意力不集中時,運用神奇的點穴功夫,在對方要害穴位使勁一點,那人立刻草包一般癱倒在地。寇運興取勝後,希特勒親自給他頒的獎(我感覺這裡面有誇張、演義成分)。

下圖:武館裡擺放的兵器。

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寇運興有三個兒子,兩個閨女,寇保成是他小兒子。

寇運興的大閨女,嫁到了城南的張爐村。起初,他的大閨女老受女婿的欺負,回來給寇運興訴苦。寇運興不輕不重地說,你的武術白學了。大閨女頓時明白了她爹的意思。回到婆家,女婿欺負她,她抱起丈夫,從房梁這邊撂到房梁那邊(當時房梁低),然後從那邊將其接住。打那兒以後,女婿再也不敢招她一指頭。

寇運興的小閨女寇鳳仙,沒出嫁前,一直在門上教武術。嫁出去後,仍然在教,據說她教過的徒弟上千人。

寇保成的侄子寇群立,是許昌南大街萬順武館的館長,也是武藝高超。

下圖:武館裡的擺設。

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儘管聽了不少有關寇家的逸聞趣事,但因沒訪到寇保成老人,心裡不免有些遺憾。

祖師行的最後一站是祖師廟。廟雖小,上香祈福的香客卻絡繹不絕。在山門西側,立了一通老碑,除了落款“皇清嘉慶拾柒年歲次壬申”能看清外,其它碑文已風化殆盡。

下圖:祖師廟前的月季花。

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寫這篇小文前,我騎車又跑了一趟寇莊,還是沒有找到寇保成老人。在他家的大門上,貼有他的手機號,我試著打了幾次都沒打通,這才作罷。

下圖:立在祖師廟前的老碑。

許昌此人祖上是位武將,家裡至今還藏有一把120斤重的大刀

【作者簡介】梁耀國,現就職於許昌市房產交易租賃管理處,河南省雜文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