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拼多多”越來越正規,對此你怎麼看?

碎娃說事


先說結論:

1. 任何企業想要繼續成長做大做強,尊重最基本的商業倫理是一個避無可避的話題,這個基本的商業倫理包括:尊重知識產權、尊重品牌、尊重消費者。

2. 題目中所說的「社交電商弱化,更多的傾向性價比」,是因為拼多多一直的核心就是“低價”,而不是“拼團”或者“社交”。低價的原因是:交易成本低。



一.正規——消費升級大背景下的必然趨勢

不管是製造假冒偽劣產品,還是銷售(作為平臺代銷)假冒偽劣產品,都會成為企業成長進程中最大的絆腳石。隨著企業的高速增長,對於商業倫理的不作為更是會加速對企業的反噬。

我們總在提消費升級,可是消費升級是什麼?

消費升級我們常常聽到的是消費結構的升級,指的是生活中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的結構升級和層次提高,它也確實能夠直接反映了消費水平和發展趨勢。


而消費升級的還有一個重要內涵是:認知升級。

這種認知升級,代表著人們對於品牌商品、品質商品、品質服務、產品的合法性會以往更加重視。

說一個最直觀的例子,在2013年以前,一個互聯網的用戶能夠輕易的不花一分錢看各種盜版版權電影。快播等各類P2P軟件,下載盜版電影實在是太容易了,容易到電影首映當天就可以在網絡上迅速看到槍版(當天電影院用攝影機盜錄)。更有甚者,國內還沒有上映,就已經能夠在網絡上搜索到歐美提前上映地區的盜錄版本。


這是對創作者、正規生產者最大的不尊重!


2013年11月,國內數十家正版視頻網站和版權方發起“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合行動”,對快播的盜版採取了技術反制和法律訴訟。官司前前後後打了幾年,2016年9月13日快播案宣判,快播公司創始人王欣鋃鐺入獄,被判三年六個月。

快播時代的終結,也意味著付費時代的崛起,人們慢慢變得更願意為正版付費了。

短短三年後的2019年6月22日,視頻網站愛奇藝的付費會員用戶突破了1億人!愛奇藝2018年財報顯示會員8740萬人,全年會員營收就已達到106億元。顯然突破1億會員大關,單單會員這一項,就能給愛奇藝帶來遠超106億元的營收。


拼多多迅速崛起過程中,所謂的“低價策略”確實讓“五環外”人群從中獲益,但與此同時,也對另一部分人不公平,它從不同程度上侵犯了認真研發新產品、投放高額費用建立品牌的企業和員工的利益。

一個假冒偽劣,就可以讓無數人努力務實創造出來的價值瞬間崩塌,不論是從情理上和法理上,山寨產品最終都不得人心。隨著人們的認知升級,人們對於創作參與者越來越尊重是大勢所趨。

拼多多能做的,就是在大環境下,和主流商業意識達成共識,而不是逆流而行,個人的奮鬥也要跟上歷史的進程。

二、低價——消費者不能再剛的剛需

誰能拒絕便宜貨呢?

同質的正品還能夠保證全網低價,這對消費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在10年前,也就是拼多多都不知道在哪裡之前,原來的便宜貨在哪裡呢?

在淘寶。

要知道10年前,淘寶上也是魚龍混雜,什麼妖魔鬼怪的商家都有、什麼鱗次櫛比的商品都有。筆者當時曾經花了20塊錢就包郵購買了一個籃球,還贈送打氣筒和氣針。

2011年6月16日,阿里把旗下的淘寶公司分拆為三個獨立的公司,C2C業務的淘寶網;B2C電子商務服務商淘寶商城(後來的天貓);以及一淘網。


淘寶的C2C即 Customer to Customer ,是個人對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天貓的B2C是Business-to-Customer的縮寫,是商家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商業零售模式。阿里佈局天貓,一方面是為了應對假貨氾濫,另一方面也為了維護入駐大品牌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大品牌單價高,更能掏得起錢,能夠給阿里的付費獲客服務貢獻更多利潤。

這種佈局,雖然提高了收入,卻也造成了小商戶的流失。流失的小商戶有兩種,一種是山寨和假冒偽劣產品商家,另一種就是付不起相對貴的淘寶客付費獲客服務的小商家。

小商戶的流失就給拼多多的破局帶來了機會,拼多多通過更低的交易成本,給了這些商家一個入口,讓商家能夠賣到更低的價格還有錢賺。

拼多多是怎麼降低交易成本,造就的低價呢?它既不是淘寶的C2C,也不是天貓的B2C,而是C2M模式:用戶直連製造商,消費者直達工廠,把庫存、物流、總銷、分銷全部省掉。

而低價,又是消費者不能再剛的剛需。


然而,光滿足便宜這一個剛需還不行的,如果平臺上一直都是大量假冒偽劣產品的聚集地,那麼勢必會造成消費者口碑的不斷下滑,這越是拼多多一直面臨的和飽受詬病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一定要往不斷「正規」的道路上去走,拼多多通過618開始的百億補貼活動,也在努力去改善這個問題。拼多多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2019年1月,拼多多一、二線城市用戶的GMV佔比為37%,6月份,該比例迅速攀升至48%。通過這個我們也能夠看到一些變化趨勢:一二線城市的人,也在慢慢接受拼多多,拼多多也在慢慢地走向五環內。


鐵哥燉


正常啊,很多人都對拼多多有意見,覺得次品多,怎麼樣怎麼樣,但是我不這麼看。我覺得挺好的,不過有的店鋪的老闆態度不好是真的,這個得改善一下😂。

拼多多越來越正規,那些對拼多多有意見的人這下沒話說了吧。我起初從不知道拼多多,到後來幫人砍價,到後來我自己也砍價,然後現在經常在拼多多買東西,淘寶基本都不去了😂。

任何一個企業從剛開始可能並不被看好,時間會證明一切,我覺得拼多多用時間證明了自己,這個平臺是靠譜的。



未來無界不是嗎


拼多多越來越正規,這是必然的。

通過梳理你會發現,拼多多幾乎走過的是淘寶同一樣的路,前期靠這些小賣家撐起一片天,等在市場站穩腳跟後就開始大力整頓。

這些小賣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既不懂營銷,也不會搞品牌。

但他們都具備更低的生產成本和快速的生產力,只不過需要這些產品的用戶找不到它,找得到它的用戶不買它。

事實上,他們的產品並不是劣質產品,只是沒有品牌附加值。很多東西賣的便宜,並不代表質量不好,只是沒有名牌版本那麼極致和精細,但在功能上絕對夠用。

現在的城市人群是按照蘋果的標準在要求產品體驗,企業也在這樣的價值觀和產品體系下追求極致,但這樣的標準和追求可能並不適合低消費水平的人群。

這些人群真正關注的是價格便不便宜,能否解決他最核心的一個需求。產品過於追求極致反而可能導致成本上升,造成沒有必要的功能和體驗溢出,讓一部分人因為價格過高而放棄購買。

舉個例子:我小時候,經常有日化廠用卡車把整桶的洗髮水,食品廠把各種點心整箱整箱運到小區門口,然後喇叭一放,開始叫賣,他們的售價只是大牌的三分之一,但是東西其實差不了很多。

在利益的驅使下,這些小賣家為了獲得更多的流量,就進行山寨傍名牌以及直接以假亂真來銷售,就是俗稱的假貨。當然這有個前提,其中有一部分是違法的黑心商家,不光山寨和假貨,品質也很偽劣,以次充好,這是人人都要喊打的。

淘寶和拼多多對待這些商家的做法也不盡相同,當年淘寶是直接採取關店的措施,趕出平臺,有點卸磨殺驢的味道。

或許是運營模式的不同,拼多多隻有一部分是進行強制關店,其餘大部分都是用智能技術的方式,倒逼這些商家進行改正。

2017年,拼多多主動下架1070萬件疑似侵權商品,全年攔截4000萬條侵權鏈接,將95%售假商家拒之門外。

打個比方,有家售賣“藍月殼”的商家,他的產品也過得去,遠比正品藍月亮便宜,但他現在得不到任何流量,因為平臺不僅不會推薦,而且就算消費者搜索“藍月殼”買,跳轉出來的也是正品藍月亮專場。

這樣就導致了這些小賣家主動放棄山寨,用自己的logo,明碼實價進行售賣,而且如果投訴過多,拼多多對商家的處罰毫不留情,也能倒逼商家提高品質。

拼多多還對一些強實力無品牌的商家進行傾斜資源,現金扶持,主動幫助他們打響自主品牌,這也正是其去年12月推出的“新品牌計劃”的本質意義。

拼多多還大力補貼各種名牌商品,塑造高性價比產品形象的同時,主要還是為了擺脫平臺此前各種被人詬病的問題。

讓利消費者,這也正是其年年虧損的原因。最後再多嘴一句,拼多多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對消費者很寬容,對商家很嚴格。此前我買過幾次東西覺得不太滿意,申訴退款很快,而且東西也沒有退回去,相當於平白無故得到一樣東西,雖然品質不好,但聊勝於無。

只要你不抱著50元買勞力士的心態,逛拼多多一點問題都沒有,絕大部分同一樣東西拼多多都比淘寶便宜,因為它還是在紅利期。

以上就是我對拼多多的一點看法。


科技曉微


這三點不同,也是拼多多正視走向正規的開始。

1.以前很多產品的SKU的價格很亂,就是一個產品中,如果有8-10或者是更多的選項的時候,價格可以相差很多,現在只允許相差在29左右,不會再像以前一個,一個低價引流的產品6塊包郵,後面一個128的產品。這種現象現在沒有了。行業來說,就是所謂的SKU低價引流作弊現在沒有了。

2.不管是物流還是客服要求更高了,物流不達標,扣錢扣分。客服也是如此,兩項均不達標,活動報不上,對於商家而言

3.早期主打的“社交電商”概念被弱化,前期塑造新鮮感吸引市場流量的拼多多,開始迴歸高性價比的產品形象的塑造上 。這個說法有點誤區。社交電商和高性價比的產品的形象的塑造並不影響。社交電商也可以賣高性價比的產品呀。 只是現在更趨向於賣高性價比的商品。 社交電商是一種引流手段 ,天貓的手段 是人找貨,就是靠關鍵詞的搜索。拼多多靠的是朋友之間的口碑宣傳或者是活動宣傳,並不是說社交的屬性被弱化。只是搜索的方向不同而矣。


以前貓狗戰,現在改成了貓狗拼了。可見拼多多的競爭力越來越大了。正規是正常的,這就是以前淘寶走向天貓一樣。


跨境及拼多多幹貨


關於拼多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在五環內的用戶,總覺得他們很low,不理解五環外用戶的真實需求。拼多多的爆發成長,一部分互聯網大佬認為是由於消費降級。但孟德君並不這麼認為,孟德君認為,拼多多隻是讓合適的商品匹配到了合適的用戶。拼多多的用戶,一大部分都是淘寶和京東沒有覆蓋到的用戶群體。

拼多多的GMV增長速度也是相當驚人,直追京東。拼多多創辦三年即上市,市值也僅次於京東。孟德君之前觀看過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採訪,發現黃章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80後的黃崢是浙大畢業的,他背後還有一群大佬做他的參謀,顧問,軍師。

黃崢的願景是把拼多多打造成“Costco+Disney”。

前期的拼多多通過粗獷的形式,為自己帶來了高速的成長髮展,其為了自身平臺的可持續發展,必然會強調平臺與產品的質量。

做拼團的團隊這麼多,拼多多能夠勝出,足以說明其背後有一定的硬實力支撐。而且很多投資人與黃崢接觸後,都覺得他是一個不錯的創業者。所以拼多多越來越正規,這也是情理之中必然的事情。





孟德觀天下


其實最近這兩天,拼多多的創始人之一達達,就在此前接受採訪中表明,過去這一年拼多多在CEO帶領之下持續打假,已經打掉30多個山寨品牌。

從拼多多的整體態度來看,如今上市之後就需要變得正規的很多,尤其是此前所謂的山寨劣質等標籤都要一一拔除,雖然這些標籤曾經在拼多多的上升歷程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畢竟歷史向前的發展一定是摒棄這些劣根的,即便曾經,它是拼多多的左膀右臂。



卸磨殺驢?拼多多做的還算體面

在2018年11月份左右,其實有關拼多多的新聞挺多的,尤其是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道,過去這一年他們在打假上非常努力已經甄別了幾十個山寨假冒品牌。

同時拼多多還將在技術上持續努力,比如在搜索上結果上只出現了認證的品牌,對於那些假冒山寨或者說是碰瓷明星品牌的產品結果上是不允許顯示的,以此來倒逼這些山寨廠商退場。



我個人認為其實黃錚做的還算體面吧,他畢竟沒有說是封殺這些山寨品牌,畢竟在拼多多過去的一兩年發展中,曾經正是靠著這些山寨品牌發家致富,獲得大量的用戶,那麼如今在上市之後就卸磨殺驢,顯然是有些不近人情!

中國人還是講究個體面,以技術手段來倒逼這些廠商退場,也算是體面的分手了吧。



拼多多像極了當年的淘寶

其實我們從拼多多的發展路線就可以看出,與淘寶真的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京東甚至阿里都會緊張,拼多多這個社交電商新貴。因為淘寶可能看到了過去的他,而京東則看到了未來新一個淘寶。

只是由於當時淘寶所處的環境還是比較封閉的院,沒有今天這樣成熟的市場環境,所以大眾對於淘寶的容忍度也是比較高的,畢竟這屬於一種創新的模式,在剛開始必定會經歷諸多的問題,但拼多多不一樣的是在整個電商環境已經趨於穩定的時候,拼多多居然復古式的來了一把當年的淘寶,也就是山寨成名,這是讓很多大眾不滿意的地方。



正規化後,還能這麼瘋狂麼?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的!而拼多多也正是因為依靠著低價和社交紅包滿足了五環外的人們需求。

但正規化後的拼多多在成本上要增加不少,同時正規化的代價也是很少再有那麼低廉的產品出現。這就與現在拼多多的主要人群產生了矛盾,那麼正規化的拼多多還能這麼瘋狂嗎?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拼多多在正規化之後其實已經培養了諸多的用戶,那麼這些用戶其實是可以留在拼多多市場的,也就是說,理論上拼多多不會再像此前那麼瘋狂,但依舊有可能會發展的比較好。甚至以後有可能連京東也不是他的對手。

畢竟相比於京東來說,拼多多的模式是領先的,所以騰訊才會花費鉅額流量來扶持這個社交產品新貴。以騰訊天然的社交屬性加上拼多多本來就有的社交特質,那麼這個電商顯然是有些與眾不同的。


互聯網的放大鏡


你好,我是莫離。

作為一個拼多多無貨源店群創業者,莫離告訴你,拼多多越來越走向正規化的現象是必然的。我們都知道,拼多多最早是以價格低廉在三四線城市打開市場的。我們每個人打開拼多多APP總是會被那些便宜的東西吸引眼球,忍不住的就想要購買。

相信很多買家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在拼多多上面購物的:反正也不貴,如果東西好就賺了,東西不好也不虧。莫離之前在拼多多上面買捲紙之前也是這樣的,結過下單東西到了之後也沒有令莫離失望,儘管捲紙很小,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划算的。

所以,拼多多前期的任務就是吸引用戶。事實也證明,拼多多確實做到了。拼多多在2015年上市,截止到去年年底,就已經擁有3億的用戶。這個用戶的增長速度是很可觀的,在擁有一定的用戶基數之後,拼多多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提高用戶的體驗度。

最明顯的就是,拼多多的軟件頁面發生了一些變化。做出了很大的優化。

因為拼多多上面的用戶數量比較多,而商家數量卻僅有淘寶的一半,商品數量也比較少。為了不讓用戶失望,拼多多也正在吸引更多商家入駐和更多商品上架。

於是就出現了一種情況,有很多人都在拼多多上面做起了無貨源店群,就連之前許多在淘寶上面做店群的也都紛紛轉戰了拼多多。

儘管在這個平臺上面做無貨源店群很好做,但還是有一些商家慘敗。因為他們還在用前幾年的無腦經營方式管理店鋪,根本不知道對自己店鋪進行精細化運營。

然而這個圈子就是這樣,只有做精細化運營的人才能賺到錢。莫離的學員中,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在三四天之後出單,之後最低達到單店日出十單,每單利潤控制在10塊錢,一天單店盈利100塊。

好了,莫離就說這麼多了,如果你對無貨源店群感興趣,或者是在做的過程中遇到困難,都可以私信莫離。另外私信莫離或者評論“學習”的朋友,莫離會給你發送一份店群概念圖,幫你理清思路。


莫離侃電商


拼多多越來越正規,說明這家企業逐步走向成熟,這是一種必然的現象。

2018年,拼多多創造了電商領域乃至國內互聯網領域的流量奇蹟。它的誕生一舉打破了電商圈淘寶與京東一分為二的格局。成立僅1年用戶數就超過1個億,成立2年GMV超過千億,成立第3年,就實現了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根據拼多多最新財報顯示,現在拼多多用戶已達到4.3億用戶,直逼淘寶。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個龐大的用戶量,倒逼著平臺不斷優化,向電商正規軍靠攏。

反觀淘寶的成長過程,也是從早期的野蠻生長髮展到了如今的成熟階段。拼多多眼下經歷的一切,正是當年淘寶、京東曾經走過的老路。

但拼多多後來者居上,硬是從阿里與京東中間殺出一條血路來,這並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為什麼這麼說?

其一:拼多多依靠的是微信這一巨大的流量池。背靠騰訊社交巨頭這座大山,拼多多早期才能如魚得水,憑藉社交電商開闢出一條與眾不同的新航道。從騰訊扶持這個角度來說,拼多多必然會火。

其二:拼多多高性價比與大眾“佔小便宜”消費心理吻合。湖畔大學教授梁寧說過,現大眾消費時都有“小閒”心理。有點閒錢,有點閒心,逛拼多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黃崢也說了,拼多多的存在就是要讓大眾有“佔小便宜”的心態。

其三:拼多多已成功地從農村包圍城市。經過三年的高速發展,拼多多早已從五環外走進五環內,打假方面也顯示了巨大決心。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拼多多新增用戶中,北上廣深幾大一線城市在列,4億多用戶中一二線用戶已佔半數。

總的來說,拼多多正逐步向正規軍靠攏,目前也已經有500多家全球知名品牌入駐。從消費者角度來說,在拼多多上的購物體驗正變得越來越好。


煙火火科技


怎麼說呢?作為國內電商‘一哥’,淘寶始終是其他平臺模仿的對象,淘寶經過這麼多年發展,很多東西是比較成熟的了,拼多多模仿淘寶,走淘寶老路,也算是比較穩妥的辦法

拼多多如果想長久必須要解決

1.假貨問題

偽劣產品實在太多了

2.慢慢的往一二三線城市發展

樹立自己品牌形象,提升產品質量

3.在淘寶的基礎上還是需要創新

目前來看,拼多多還是簡版的淘寶,基本都是一步步在完全模仿淘寶

至於現在拼多多如何

1.拼多多還是低價佔據絕對優勢

拼多多低價產品相對中高價格而言,目前來看,還是絕對的偏向低價,拼多多還是依賴低價活動

2.拼多多目前來看,刷單等虛假行為,還是相當嚴重。並且平臺對刷單基本是不管,除非套用平臺卷的行為

3.拼多多流量水分是問號?雖然我接觸拼多多時間不久,但流量來源,流量入口依然是個迷

(就拿搜索車和全店流量對比 搜索車高於全店很多 並且所謂的過濾 不知道過濾到哪裡了 也沒看到少扣錢)

……

就目前來看拼多多問題還是很多,並且很多東西不夠透明,拼多多要走的路還很長。雖然一直在效仿淘寶,但是想真正想在電商立足還是需要大膽創新。


電商巴菲克


人們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其實如果仔細翻閱一下其他電商平臺的發家史不難發現拼多多所謂的山寨產品假冒產品在淘寶京東都曾出現過。

這是一個新電商平臺避免不了的問題。

首先是由於平臺剛出來,很多規則來不及完善,這時會有很多商家鑽空子。

平臺由於沒有任何流量,這時候只能選擇視而不見,然後等到平臺趨向於穩定再回頭認真治理。

大如淘寶曾經一樣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逼著馬雲無奈的說了一句:有些人就是相信100元可以買到勞力士。

回過頭來看一下拼多多的發家史,背靠微信瘋狂裂變,靠著拼團更便宜,砍價0元購等活動迅速搶佔市場,再加上平臺開始的定位就是中低端客戶,很容易就打上了一個不太好的標籤。

然而等到自己站穩了腳跟之後,只要是不傻都會想辦法轉型成為一個體面的公司。

騰訊曾經一度也被人認為是靠著山寨起家的公司,馬化騰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要做一家讓人們尊敬的公司。

不可否認的是騰訊剛開始的發家史不太光彩,但是互聯網公司裡面又有幾家是乾淨的呢?

現在看一下騰訊的市值以及慈善募捐狀況,只要不是槓精都會默默的說聲:現在的騰訊已經變了。

不過經常瀏覽一下網友的評價,你會發現總是有很多人的觀念永遠停留在之前。


不改變就會被淘汰


國家也頒佈了最新的電商法,無疑說明以後的電商市場必然要更加的趨向於正軌。

已經搶佔了國內三四線城市市場的拼多多,自然也要考慮轉型。

無論是從大環境來看,還是要進軍中高檔市場來說。

電商平臺如果想做的長久,那麼口碑是少不了的。

相信拼多多高管也會上網瀏覽自己產品的風評,如果一個產品的口碑已經讓沒用過的人都過來吐兩口口水的地步,那就離死不遠了。

綜上所述,拼多多的正規化一定要進行的。

淘寶為了轉型也推出了天貓,用以搶佔高端市場的同時標榜自己的平臺是正軌高大上的。

拼多多的發展趨勢和淘寶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不免可以看出改變是必須的。

至於題主提問的低價炒作,小軒理解的是拼多多已經蠶食了這部分消費者的觀念,並不需要繼續以此為賣點進行宣傳了。

如果不改變,下一步面臨的只會是固步自封走向滅亡。


我是小軒,一個互聯網從業者和分享者,持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的互聯網思維和電商知識,有什麼疑惑都可以與小軒交流,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