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1980年1月,我出生在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張格莊鎮張格莊村,父母都是樸實的農民。我是長女,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山村的生活平靜而忙碌,我是父母的“小幫手”,農活、家務,粗活細活,樣樣都幹。

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在我們農村,小孩子除了滿山遍野瘋跑,沒什麼更多的娛樂,也是從那時起,我愛上了奔跑,喜歡用奔跑的方式跟自己較勁,享受奔跑中的堅持,喜歡聽奔跑時帶起的風聲,喜歡在跑累的時候咬緊牙關,喜歡那種超越極限後的暢快。

小學四年級那年,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越野賽,從一個村子跑到另一個村子,得了全校第二名。

記得小時候我在學習上很要強,有一次考了個第二名,拿著卷子徘徊了半天,一進家門就哭了起來,父母又心疼又好笑。

有段時間,我夢想長大後當一名醫生救死扶傷,還想當一名老師,讓更多山村裡的孩子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高三那年,正好趕上空軍招收第七批女飛行員。當時全班20名女生,只有我一個人不戴眼鏡,同學鼓勵我去試試。沒想到,竟然一路過關斬將,順利收到了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飛行學院學習訓練的艱辛,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四年的學習生活,就像一場競爭激烈的長跑比賽,不拼盡全力就會被淘汰。

當同齡人流連於華服美食,自由自在享受時尚生活時,我們卻連週末外出的機會也很少,每天飽受風吹日曬,人也變得又黑又瘦,離女孩子常說的“美顏”越來越遠。

有段時間,我也曾迷茫過,甚至萌生過退學的念頭。當我打電話和家人訴苦時,父親的一句話驚醒了我:“你當飛行員難道就是為了逛街,為了穿漂亮衣服?你吃的所有的苦,不都是為了飛行嗎?”

打那以後,我拋掉了一切不合時宜的念頭,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學習訓練中。

我永遠記得1999年第一次乘飛機飛上藍天的情景,飛行教員為了讓我們感受飛行的魅力和魔力,特意帶我做超低空飛行。

當飛機俯衝低飛時,特別興奮和刺激,甚至能看到地面上那些仰頭觀望的村民的臉,能清楚看到農戶家的雞被驚得飛來跳去,大黃狗齜牙咧嘴衝著我們叫喚……

我緊張地捂住嘴,害怕自己忍不住叫出聲來。神奇而歡樂的飛行讓我深深陶醉其中,再也不願離開藍天。

等到第一次放單飛時,我坐在主駕駛位置上,看看空空如也的後艙,終於相信自己可以一個人飛了,我忍不住高興地在機艙大叫。

從航校畢業時,我以總成績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分配到航空兵某師。

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在我飛行生涯的12年裡,執行過很多次的任務,比如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雲減雨、部隊演習任務,等等。那些年,哪裡發生旱情需要人工增雨,哪裡的藍天就會出現我們的身影。

有一次在重慶執行航空降雨任務,我駕機衝上天空,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濃霧瀰漫的厚厚雲層,再往上爬升一個高度,中間的水氣層厚厚的,雲囤霧集,什麼都看不見。

飛過那層巒疊嶂後,瞬間又是晴空萬里,但豎著無數雲柱。雲柱是絕對不能進入,裡面可能有危險天氣,飛機一旦碰到,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只能繞著雲柱飛,而云柱相距間隔不遠,這非常考驗飛行技術。我駕駛著飛機,在迷宮般的雲陣中穿梭往返,左旋右突,全神貫注噴灑增雨劑,不敢放鬆一點警惕。飛機好幾次都是貼著雲柱的邊在飛,極為驚心動魄。

那次飛行持續了很長時間。等飛機剛一落地,雨嘩地就下來了。聽見地面上人們的歡呼,看著他們臉上洋溢的喜悅,成就感帶來的暖意又讓我添了幾分豪氣:為了擔負起軍人的使命,無論付出什麼,都在所不惜!

但是,勇敢並不代表魯莽。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和戰友們奉命執行消雲減雨任務,保證奧運期間的好天氣。

飛機升空往預定區域飛行時,天氣情況越來越糟,雷電交加,飛機顛簸得很厲害。氣象雷達屏幕上,亮起一片刺眼的紅色——紅色意味著危險天氣。我們研究判斷,天氣將持續變壞,飛機如果繼續飛行會有很大的危險,最終決定放棄任務返航。

後來的事實證明機組的判斷正確,飛機降落以後天氣急速惡化,遠遠超出了飛機飛行所能承受的範圍,如果不及時返航,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不管當一名飛行員還是一名機長,不僅要勇敢堅韌,還要懂得進退,不能違背客觀規律盲目蠻幹,要有周全的決斷力。

經過幾年的鍛鍊和努力,我已經成為一名能夠獨立帶領機組執行任務的機長,安全飛行1600多小時,並擔任了飛行大隊的副大隊長。

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飛船飛向太空,我和飛行部隊的戰友們一起觀看神舟飛船發射的新聞。火箭升空的那一刻,激動和自豪激盪心懷。

那年,我23歲。看著火箭燦爛的尾焰,我腦子裡忽然閃過一個念頭:中國已經有了男航天員,什麼時候才會有女航天員呢?

就在那一刻,我有了自己的飛天夢,我想飛出大氣層,去看看神秘的太空,也想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小小力量。

沒想到,機會在不經意間來臨了。2009年,載人航天工程開始選拔第二批航天員,其中就有女航天員。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並順利通過了層層考核檢查,加入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光榮集體。

然而,從飛行員到航天員,挑戰卻是巨大的。記得參加航天員選拔體檢時,有一天晚上,我和幾個戰友散步時碰到5楊利偉。我們好奇地問他,當航天員最難的是什麼?楊利偉就說了兩個字:學習。

等真正加入到航天員大隊,我才意識到“學習”二字的分量。入隊第一年,我們就要系統學習空氣動力學、天文學、高等數學、航天醫學、心理學、航天技術、航天環境等幾十門課程。

此時,我已經離開學校參加工作近十年,猛然間要把書本撿起來,在一年時間裡系統掌握陌生艱澀的理論知識,難度確實很大。

為我們講授高等數學課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清華老教授,第一堂課她就跟我們講:“給航天員上課,可真把我難住了。”

大家問為什麼?教授說:“因為你們的課程安排要在三個月內完成,但在清華,這應該是一年時間才能學完。何況除了高等數學,你們還同時開著四五門課,門門都要考核,怎麼教?可真難住我了!”

老師都感到犯難,我們作為學生更是感到“壓力山大”。白天的課程排得滿滿的,週六也有加課,課上聽不明白的問題,課下還要想方設法四處請教,晚上還要做作業,預習、複習,書桌上的檯燈從沒在深夜十二點前熄滅過。

那段時間,大家的生活軌跡就是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好不容易等到週末,卻無暇和家人團聚,還要抓緊時間把本週的功課抓緊複習消化,預習準備新的學習內容。大家開玩笑說,當年高考時要是這麼用功,什麼名牌大學都考得上。

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繁重的學習任務之外,還有充滿挑戰的各項訓練。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超重耐力訓練。

初次接觸離心機訓練,感到既陌生又恐懼。遊樂場驚險刺激的過山車,過載也只不過2、3倍,而我們的超重訓練,承受的負載要達到自身體重的6倍到8倍!

每次訓練,隨著過載的增強和受力方向的變化,我們的臉部肌肉會因為強大的離心力而嚴重變形,眼淚控制不住地向外流,胸部極度壓抑,呼吸十分困難。

就在這種情況下,航天員還必須按照規定完成各種技術動作。短短几十秒的訓練時間,每次都像幾個小時一樣令人煎熬。

訓練剛開始的一年多,我始終突破不了二級。

對抗過載需要有很好的腹肌力量和背肌力量,我體型偏瘦,腹背肌力量不夠,就在增強心血管和肌肉力量上想辦法,除了正常體訓,還每天自我加壓做有氧運動,抽空就多做幾組仰臥起坐、訓練各種器械。

2011年年底大考核,我終於突破二級升為一級,那天,我在日記本上高興地寫下大大的七個字:超重考核是一級。

飛行員和航天員有相同之處,都需要堅強的意志、過人的忍耐力、堅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品格;而區別在於,航天員比飛行員的準備時間要長很多,對身體素質、專業技能和知識儲備等綜合素質要求更高。

飛行員一旦完成了前期的學習準備,飛行會變成一種常態。但航天員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要長期處於任務準備階段,為任務準備幾年甚至十幾年。所以,航天員更需要具備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穩定的心理素質。

剛到航天員大隊的3年裡,我沒有上過一次街,沒有出去看過一場電影,連北京一些有名的商場在哪兒都不知道。

在我們航天員大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

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真諦。”

航天員訓練中的艱辛、快樂和感悟,令我永遠難忘。

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愛人趙鵬。我們相識時都是空軍飛行員,由於任務需要,2005年結婚後一直聚少離多。

2008年一年,我們只見過兩次面,其中一次,還是在執行汶川抗震救災任務時,在成都雙流機場“偶遇”。

那天是5月18日,我和趙鵬分別從不同機場,駕駛運輸機飛赴震區執行運輸、空投任務。

結婚後,我倆就約定,每次飛行降落後,都要在第一時間給對方發條短信互報平安。這次經過短信聯繫才知道,兩人竟然在同一個機場!

匆匆見了一面,又因為各自擔負的任務匆匆辭別。雖然只說了幾句話,但那種幸福和感動卻勝過了萬語千言。

世間愛情有很多種,但軍人的愛情卻註定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只有別人體會不到的感動。

印象中,我們說的最多的情話就是:“好好飛行,注意安全!”

入選航天員後,趙鵬曾經在組織找他談話時說,願意停飛,以便更多地擔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讓我安心去飛天。

我非常感動,但我也理解愛人的感受。作為一名優秀的飛行員,一個視飛行為人生理想的人,誰會捨得放棄鍾愛的事業?最終我們決定:比翼齊飛,並肩戰鬥!

2012年,我們終於迎來了接受祖國挑選、出征太空的機會,然而,我卻與“神九”任務失之交臂。

至今,我依然對“神九”航天員出征前的場景記憶深刻:

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飛行前,費俊龍大隊長將“神九”任務主份乘組景海鵬、劉旺、劉洋3人,和備份乘組聶海勝、張曉光和我3人,召集到一起話別。

曉光大哥說:“我特別羨慕海鵬,因為你即將兩次飛天。特別祝福劉洋,因為你很幸福,僅用兩年就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非常不容易。特別祝賀劉旺,在這十四年裡,我和你一樣一次次經歷飛行任務,一次次經歷選拔,一次次面對失敗,這種滋味我們最清楚。今天,你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我為你感到高興。不知道我會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像你一樣實現夢想,但我會繼續努力,繼續等待!”

一番話令在場的每個人都落了淚。

我對劉洋說:“你是我們女同志的驕傲,希望你能帶著我們倆的夢想一起去飛,我會在地面永遠支持你!”

下午發射時,我站在問天閣的樓頂,遠眺火箭噴著火焰緩緩升起,腳下的大地似乎也在微微顫動,淚水怎麼也止不住,心裡只有一個念頭:祝福親愛的戰友,期待你們平安歸來!

記得有記者採訪時問我,“看‘神九’劉洋飛天,你什麼感覺?”

我說,這種感覺,就像打一場戰役,所有人都團結一心、勇敢拼殺,只要搶佔了高地就算贏。至於是誰插上了旗子,是誰吹響了號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打贏了。

我們每名航天員都具備了執行任務的能力,都要做好時刻接受挑選的準備,但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能得到飛天的機會。

沒能入選,心理上也會有失落感,但更應該做到的是克服這種心理反應,抓緊投入到後續飛行任務的準備中去。

選擇了航天員這個職業,就必須承受這樣的壓力。個人榮辱得失與航天事業、與國家需要相比,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那些沒能入選任務梯隊的首批航天員老大哥,就是這樣做的。

他們平均年齡比我們二批航天員年長近20歲,可還是和我們一樣刻苦訓練,無私地對我們進行傳幫帶,與我們分享自己的經驗教訓,帶給我們太多太多的感動。

我常常想,成功飛天的是英雄,默默堅守的也是英雄。

他們身上的這種責任感、使命感,值得我們全體二批航天員戰友用心去學習。看到他們,我有什麼理由去抱怨,有什麼理由不更加努力呢?

有人說,航天員這個職業的競爭如此激烈,太殘酷。但我覺得,我們航天員之間的競爭更像一種超越自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競爭。

我和劉洋是航校的同學、空軍的戰友,又一起入選航天員、共同參加訓練。

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20年朝夕相處,一路摸爬滾打,競爭在友誼中發展,友誼在競爭中成長,我們之間的戰友情誼,也在這樣的選拔競爭中淬鍊得更為純淨,閃耀著金子般的光芒。

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到,在匯聚千百萬人智慧和力量的航天大廈,大家只有化為一個整體,才能讓事業的大廈堅不可摧。

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2013年3月,我入選了“神十”任務乘組。

根據任務安排,我還將在飛行中為全國6000多萬中小學生進行太空授課。這是我國載人航天飛行中首次開展教育應用類任務,是一次面向全國、面向全世界的科普直播活動。

實際上,太空教育是連接青少年與航天事業的最好橋樑,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

1984年,時任美國總統里根宣佈實施“太空教師計劃”,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科學和太空探索的熱情,中學教師克麗絲塔·麥考利夫成功入選該項計劃。

然而,1986年1月28日,麥考利夫所乘坐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發射後不久,便發生爆炸,飛行乘組7人全部犧牲。

直到20年後,2007年8月14日,美國航天員芭芭拉·摩根隨“奮進”號航天飛機進入國際空間站,才進行了世界上首次太空授課。這堂課持續了25分鐘,摩根向學生們展示了自己在太空工作生活的情況。

2011年9月,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升空之前,開展太空授課的想法已經在我國科技界醞釀。

2011年底,中國科協向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建議,由航天員在太空為青少年講授科學課。

2012年11月,太空授課活動被正式列入“神十”飛行大綱。

在“神十”乘組3位航天員中,由我擔任主講,指令長聶海勝擔任助教,張曉光擔任攝影師。

為了給廣大青少年講好這堂課,我們做了精心的準備,邀請了很多專家學者共同研究推敲授課內容,設計科學實驗,反覆修改講稿,還針對太空授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研究制定了幾十種應對預案。

通過參與這些工作,我也更加體會到航天科技工作者們極端認真負責的精神。

2013年6月11日,是我們駕乘神舟十號飛向太空的日子。

那天親自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為我們神舟十號任務乘組壯行。主席親切地對我們說:“我對你們圓滿完成任務充滿了信心,祝你們成功,期待你們凱旋!”

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17時38分,隨著一聲“點火”的口令,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震天的轟鳴聲中騰空而起。

我終於飛上了太空!

或許正是有了充分訓練準備,我的太空環境適應性很好,能吃能睡,順利度過了最初的太空運動病高發期,進入太空的第一天,我一覺睡了11個小時,讓地面上一直為我擔心的科技人員放心不少。

6月12日是端午節,我們在太空度過了這個特殊的節日,還通過鏡頭向全國人民、全球華人致以節日的祝福。

後來聽科技人員說,我吃完粽子、開心地對著攝像頭展示粽葉的樣子“萌萌噠”。

6月13日,神舟十號飛船和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我們進入天宮一號這個中國人的“太空家園”。

就在同一天,世界第一位太空教師芭芭拉·摩根給我寫來了一封信,在信中表達了對“神十”乘組的問候和對太空授課的期望。

她說:“在你環繞我們的地球而行並準備從太空授課之際,我代表全世界的教師和學生向你致以榮耀和愛的問候。我們為你驕傲。你在那裡一定非常忙碌,但請記得花些時間望向窗外,中國和這個世界美麗迷人。”

6月20日,我們在萬眾矚目中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青少年進行了太空授課。

在太空授課活動即將結束時,我對同學們說:

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衷心希望40多分鐘的太空課堂能在同學們心中播下追尋夢想、追求科學的種子,激勵更多的青少年投入到探索太空的宏偉事業中來。”

返回地球后我才知道,短短40多分鐘的太空授課,受到了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世界上幾乎所有主流媒體都報道了這件事,稱讚這是具有深遠意義的事件,拉近了航天和公眾的距離,彰顯了中國自信、開放的大國形象。

美聯社報道說,太空授課就是“一場戰鬥”,這一任務堪比他們冒著巨大風險空間對接,標誌著中國迄今最大膽的一步。

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一次同我們交流時說,這堂課最棒的地方不在於展示了幾個知識點,而是像一支畫筆一樣,為孩子描繪了一個與地球重力世界不同的太空世界。

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太空授課結束當天,我給芭芭拉·摩根回信說:“今天,我們順利完成了太空授課活動,與億萬青少年一起分享了太空的神奇和美妙,收穫了知識和快樂,希望您和世界各地的教師、學生看到後能夠喜歡。“

“飛行期間,我經常會通過舷窗遙望我們美麗的家園。太空寄託著人類美好的嚮往,知識是走向太空的階梯。我們願與您一道為開啟全世界青少年朋友熱愛科學、探索宇宙的夢想共同努力。”

最令我難忘的是,6月24日上午9時,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我們進行天地通話。他關切地詢問了我們進入太空13天來的身體狀況和工作進展,還特別慰問了我和張曉光這兩名太空新兵。

說:“飛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

”看到你們各方面的狀態這麼好,我們很放心。你們為全國的中小學生舉行了太空授課,很有意義。據我瞭解,有8萬所學校6000多萬名學生參加了這次授課活動。這對於他們培養崇尚科學、探索太空奧秘的興趣,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這一次載人航天飛行,在你們的身上體現了不畏艱辛、勇於探索的意志品質。這種寶貴的意志品質,對全國人民都是啟示和鼓舞。我們希望你們精心操作、密切配合,圓滿完成後續任務!大家都盼望著你們勝利歸來!我在北京等候你們!”

親切的話語,讓我們在遙遠的太空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也感受到了黨和人民的關注和期盼。有一句話不禁浮現在腦海中:在地面時,祖國是家,太空是夢;在太空時,天宮是家,祖國是夢。

6月25日早晨,我們乘組撤離天宮一號。告別中國人的太空家園之前,我們向在太空飛行了3年、陪伴了我們13天、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的天宮一號依依惜別,向地面的科技人員和關心支持航天事業的人們表示感謝和敬意。

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再見了,天宮一號!

再見了,美麗的太空!

我們按計劃向地球順利返航。一直在飛控大廳值守的工作人員可以清晰地聽到我們返航途中談話的聲音,大家說,我們一路談笑風生地回來了。

終於重新踏上了堅實的土地,陽光歡快地灑滿白色的航天服,四周一張張充滿關切和喜悅的臉龐,帶著露水的鮮花被捧上前,散發出無限芬芳。那是我們美麗可愛的家的味道!

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祖國,我們回來了!

返回地面後,我收到了很多孩子們的來信,他們飽含童真、充滿童趣的話語和求知的熱情,令我特別感動。

有的說:“太空授課讓我對太空更加好奇,我也想飛向太空,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還有的說:“我的夢想也是當一名航天員,請放心把接力棒交給我吧,我一定會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這些年,我還到過全國近百所學校,與青少年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記得在參加珠海航展期間,我應邀到一所小學作報告,一位小姑娘聽完報告,含著淚跑到演講臺前對我說:

“亞平老師,今天看到您,我覺得我是所有人裡面最激動最開心的。”

我問為什麼,小女孩說:“因為我的父母都是航天人,他們都在遙遠的酒泉工作,我已經好久沒有見到他們了,我很想他們。今天見到您,就像見到了他們一樣。以前我特別不理解他們,覺得他們為了工作就不要我了,但是今天聽了您的講課,我開始理解他們了!”

我緊緊摟住小姑娘,動情地說:“小妹妹,你的爸爸媽媽是我們航天事業的無名英雄,你應該為他們感到驕傲!”

小女孩激動地說:“將來長大了,我也要做一名航天人!”

其他同學也爭著說:“我也要做航天人!”

這一幕令我久久難忘,倍感欣慰。

在我住的航天員公寓裡,珍藏著孩子們送給我的小禮物和玩偶,隨時提醒自己,要用最大的熱忱和努力回報孩子們。

2014年9月10日,第27屆太空探索者協會年會(簡稱ASE)在北京開幕,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等18個國家的93名航天員參加了盛會。我和航天員劉伯明很榮幸作為中國航天員代表在大會上發言。

在題為《太空授課,播種夢想》的報告中,我講述了一年前太空授課的點點滴滴,還把太空授課活動中地面課堂上老師和孩子們對全球航天員的祝福和簽名旗幟帶到了會場。

我說:“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如同初升的太陽,對太空充滿了好奇和嚮往,他們也願張開雙臂和其他國家的小夥伴一起,向著未知的太空領域共同成長和探索。”

報告受到了世界各國航天員的一致好評,經過所有參會航天員投票,我的報告獲得了最佳技術報告獎。

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工作訓練之餘,有時我也抽出時間陪家人去看看電影,把它當作一種心理放鬆。這幾年上映的太空題材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每一部我都不會錯過。

記得和愛人一塊去觀看電影《地心引力》時,我幾乎從頭哭到尾。影片主人公、女航天員歷經磨難考驗和重重險境,最終勝利返回地球的故事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一邊看,我一邊回憶自己在太空中度過的日子,美妙的失重感覺、從太空遙望地球時的靈魂悸動,那顆美麗的藍色星球醉人的色彩、變幻莫測的表情……

還想到當時自己對親人戰友的牽掛,想到如果回不來會怎麼樣,想到面臨生死抉擇時自己會怎麼想……

電影結束後,我哭得稀里嘩啦,半天不敢摘去3D眼鏡,直到放映廳的人走光了才離開。

走出電影院,仰望天空,不禁回想起自己趴在舷窗口,遠遠地眺望地球的情景。那一刻,心中油然而生對航天事業的熱愛,那是一種刻骨銘心的陶醉。

目前,我除了參加航天員的學習和訓練,還順利通過了北京大學大眾傳播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畢業考試。

我希望用好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在太空授課的經歷,以及航天員這個特殊職業的優勢,為載人航天事業和科普教育事業做更多的貢獻,做一名優秀的太空教師。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滄海無涯,止觀微

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中國最美女航天員,第一位太空老師王亞平自傳 巾幗不讓鬚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