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億條商業信息為宜昌企業信用“畫像”

60億條商業信息為宜昌企業信用“畫像”

沒有充足的抵押物,創業者楊建雄依然通過網上金融服務大廳成功申請到20萬元啟動資金。從難到易,只因宜昌用活政務數據,為企業信用描繪“畫像”。日前,記者從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獲悉,宜昌智慧城市建設所歸集的60億條政務數據,已全部接入網上金融服務大廳,成為銀行准入、評級的依據。

缺少抵押物、信息不透明,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癥結所在。過去,銀行因徵信系統信息不全面,授信時不得不通過抵押、擔保等方式來控制風險。但這種方式對很多企業,尤其是文創、互聯網等輕資產企業及初創企業來說,門檻較高。

事實上,除了銀行掌握的信息,還有很多數據能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還款能力。如,企業繳稅情況可判斷企業的發展狀況,用電、用水、用氣情況可判斷企業的生產狀況,公積金、社保繳納情況可判斷企業的職工規模與運行狀況等。

為喚醒沉睡的信息,宜昌啟動了“數據移山”工程,圍繞涉企信息化關鍵點發力,歸集了人社、民政、公安等32家單位、60多億條數據,重點將稅務等流量性數據接入平臺,為信用數據金融賦能。

當日常的“蛛絲馬跡”彙集系統,企業的信用“畫像”也逐漸清晰起來。正常經營、受到表彰、享受補貼的企業,會貼上“優質”標籤;相反的,不按規定報送年度報告、拖欠員工工資、惡意拖欠電費等失信行為的企業,可能會被列入貸款支持的“黑名單”。

“有政務數據支持,銀行敢貸款、能貸款、收得回。”農行三峽分行個人信貸部總經理胡江利說,銀行會用更多精力來服務優質企業,在授信額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給予優惠,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宜昌市中小企業擔保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也認為,政務數據為企業精準描繪“畫像”,讓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服務更有底氣,防範風險、可持續發展更有信心。

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宜昌通過設立中小企業應急資金,出臺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的“三不”信貸政策等措施,實現不良貸款總額、不良貸款率“雙下降”,其中,不良貸款率在今年9月末達到1.1%,為全省市州最低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