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阿姨打飯手抖,剩餘飯菜卻倒掉!浪費糧食心不痛嗎?原來如此

記得當年的菜湯是這樣賣的:每個學生在放學之後,都拿著一個杯子去學校的食堂去買菜湯,一瓢一毛錢,運氣比較好的同學可以多搞到幾根菜,一些顏值比較高一些的同學甚至連一些豆腐乾也能盛到一些。但顏值嚴重“欠費”的,像我這種款式往往只能得到非常單純的湯,菜幾乎是舀不到的……中學三年,我比較節儉,一頓飯最多讓賣菜湯的阿姨給兩瓢湯,大多數我都是花一毛錢就可以湊合了。

我相信倒掉飯菜的人在家裡大多並不是浪費飯菜的人 ,主觀上確實每一年都有一批新生會不斷的適應新環境而浪費不少糧食,不過食堂也太不負責了,至少菜要新鮮、放心一點吧,爛菜很多我就不說了,米飯有時夾生、魚肉一夾都是糊的,各種蛋白質的、補鐵的、人身體遺留物的“附加食品”是常事,吃不下倒掉難道就是不應該了?

食堂阿姨打飯手抖,剩餘飯菜卻倒掉!浪費糧食心不痛嗎?原來如此



日本人做飯不一定好吃,但是對飲食的態度一定非常好,物產不豐富造就了對食物尊敬的民風,這點上來說,中國人確實很難會對食物有尊敬的感覺,只會說幾句”廚師的手藝真好,這頓我請“、”這家店味道不錯啊,下次再來“,而一旦菜不好吃,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不吃完就走人吧。

我覺得想讓中國人節約糧食,這個話題比”如何讓中國人不隨地吐痰“更難解決,個人素養的提高可以避免道德問題,但口味上的差異卻不是這個範疇裡的。

食堂阿姨打飯手抖,剩餘飯菜卻倒掉!浪費糧食心不痛嗎?原來如此


1、學校的食堂都是定量的,打飯菜的量要考慮整體學生數量。

任何學校的食堂不論是學校自己辦還是承包給私人,所有開辦食堂的人,對於學校學生的用餐人數都有一個估量值,只有這樣才能預算出每次用餐需要的飯菜量,才能基本實現食堂的運營成本在可控範圍之內。那麼食堂一般的做法就是在給學生打飯菜的時候,保持一個相對的等量的飯菜,為了保證後面用餐同學的飯菜,肯定給開始的同學都是按照規定的量打的,後面就餐的學生可能菜量會稍微多一些,儘量減少浪費,但是要做到一點不剩,數量剛剛好,肯定也是不現實的。

2、就餐學生人數的變化,也總會導致食堂剩飯剩菜的產生。

雖說學校食堂會對學生的用餐人數,消耗多少飯菜有估量,但是學生的就餐人數始終是變化的,小學的食堂還好,學校統一安排就餐,每人每天用量基本固定,但是中學、大學等學校的食堂就不是固定了,根據學生自己的喜好自由用餐,就會出現今天人多明天人少的情況,而食堂為了考慮全體學生就餐,就只能保證一定量的飯菜,否則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正是這樣的情況,所以食堂不可避免會產生剩飯剩菜,與給學生打多些飯菜無關。

食堂阿姨打飯手抖,剩餘飯菜卻倒掉!浪費糧食心不痛嗎?原來如此



3、食品安全的要求食堂處理剩飯剩菜只能通過倒掉的途徑,不能再次給學生食用。

學校食堂關於食品安全方面是抓的非常緊的,無論是學校還是食堂的經營者,食品的安全都是排在首位的,剩飯剩菜看上去沒有食用的危險,而且也可以節約糧食,但是從食品的安全角度來說,再次加熱加工這些剩飯剩菜,首先不能保證食材的新鮮,其次不能保證食品再加工的飲食安全。所以食堂為了學生就餐的安全,只能選擇倒掉處理,並不能像人們想象的可以再賣給學生,或者通過多打飯菜給學生處理掉這些剩飯剩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