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以高水平開放推動形成改革發展新佈局

新華社海口10月28日電(記者 嚴鈺景)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近日在第85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以高水平開放推動形成改革發展新佈局,不僅對自身中長期發展有重大影響,而且將給世界經濟增長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帶來重大利好。

遲福林指出,要把高水平開放作為主線,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動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發展高標準的市場經濟,對接國際基本經貿規則,適應國際經貿規則變革趨勢,加快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在擴大開放中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改革發展新佈局。

他認為,實現高水平開放新突破重在加強制度性、結構性安排。重點是開放市場、公平競爭,建立與國際基本經貿規則相銜接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擴大對外開放的領域和範圍,從一般製造業領域的開放走向以金融等為重點的服務業領域開放,加快推動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開放轉型進程,加快構建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雙邊、多邊自由貿易網絡。

遲福林建議,在進一步降低關稅與非關稅壁壘的基礎上,加快在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政府採購等重點領域形成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規則體系和監管模式;加強同歐盟、日本、韓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具備條件的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投資協定談判;在數字貿易、服務貿易等重點領域提出中國主張與中國方案;以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為導向,加快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進程,加快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進程,加大自貿試驗區壓力測試,率先形成高水平開放新高地,與世界各國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

遲福林表示,在新的國內國際形勢下,開放與改革直接融合。要以高水平開放推動形成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新格局和經濟政策的調整與轉型。其中,推進高水平開放與建設高質量市場經濟,核心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他建議,全面實現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全面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知識產權侵犯的賠償制度;全面深化以土地為重點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適應金融業加速開放的趨勢,加快推進金融領域市場化改革進程。

遲福林指出,高水平開放能推動高質量發展進程,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優勢,從而釋放巨大的內需潛力。當前,中國經濟轉型與新一輪科技革命交織融合,高質量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性機遇,需要以提高創新能力為重點厚植創新引領發展的根基,增強創新引領發展的技術支撐,構建研發—市場一體化體系,形成支持、鼓勵企業創新的政策和制度環境、全面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和創新潛力。

他建議,加快推進服務業領域對內外資的全面開放;加快建立適應擴大進口的制度與政策體系,在進一步降低關稅總水平的同時,加大服務標準的引進力度,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