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校園欺凌·加強網絡保護·強化委託照護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26日分組審議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常委會組成人員就防治校園欺凌、加強網絡保護、強化委託照護等內容各抒己見。

校園欺凌等問題危及校園安全,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此次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設置強制報告制度、嚴格相關行業准入資格、建立校園欺凌防控制度等規定,強化校園“護苗”。

“很多學校在發生校園欺凌事件後覺得無能為力,認為學校也不能拿施害的學生怎麼樣。”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陳鳳珍認為,應該給學校和老師增加一定的教育懲戒權,“這樣既是為了教育犯錯誤的孩子,也是為了讓其他孩子知道什麼是不對的”。

在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劉希婭看來,當前校園欺凌矛盾中,一些施害方和他們的父母、監護人會出現推諉責任不願配合的情況,有時還會因此引發“校鬧”事件。劉希婭建議增加“要求施害方未成年學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承擔相應責任”的規定。

此次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專門增設“網絡保護”一章,成為草案一大亮點。

據瞭解,修訂草案中“網絡保護”專章,對網絡保護的理念、網絡環境管理、網絡企業責任、網絡信息管理、個人網絡信息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網絡欺凌及侵害的預防和應對等作出全面規範,力圖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線上線下全方位保護。

劉修文委員認為,目前修訂草案中對網絡遊戲管控制度等規定,體現了預防和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立法導向。要對相關規定予以細化,進一步增強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

劉修文委員建議研究借鑑國際經驗,由國家建立專門機構或者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根據網絡遊戲的功能、主題、內容等對網絡遊戲進行登記及分類審查,設定符合國情的網絡遊戲分類制度和發行標準,根據不同分類內容的健康度水平,設定合理的發行對象年齡。對含有暴力、色情等可能誘發未成年人模仿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內容,以及恐怖、血腥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網絡遊戲,應禁止未成年人註冊、登錄及使用。

楊震委員、呂薇委員則把關注的目光放在近年來越發火爆的網絡短視頻上。

根據《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統計結果,截至2019年6月,在我國8.54億網民中,短視頻用戶的規模達到6.48億,佔網民整體的75.8%。“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網絡短視頻已經逐漸成為包括未成年人在內的廣大用戶重要網絡應用之一。希望把網絡短視頻也納入監管範圍當中。”楊震委員表示。

呂薇委員認為,在現實生活中,網絡短視頻呈現出內容低俗色情、模仿危險行為可能性加大、易引發網絡沉迷等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問題。“建議結合網絡短視頻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將其納入使用時間管理和分類提示的監管範圍。”呂薇委員表示。

朱明春委員對委託照護制度頗為關注。“委託照護制度的完善適應了現實中存在著的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照顧的情況。”朱明春委員說。

他建議,應在委託照護制度中增加學校和政府的責任,規定父母或者監護人委託其他監護人照護的,應當將委託照護情況書面告知未成年人所在學校、實際居住地的居委會、村委會等。學校、居委會、村委會等要掌握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情況,並給予關愛和指導。 據新華社

防治校園欺凌·加強網絡保護·強化委託照護


新聞鏈接

紮緊保護的籬笆: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 首次提出建立欺凌防控制度

孩子的健康成長,不但關乎家庭幸福,也關乎社會安定。26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舉行分組審議,審議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中,有關校園安全、網絡沉迷等熱點問題,委員、代表們提出了更多的建議。

建立欺凌防控制度

全流程把控風險

雖然近年來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預防和治理措施,但校園欺凌現象仍時有發生。修訂草案首次對學生欺凌作出定義,首次提出學校要建立欺凌防控制度,全流程把控風險。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劉海星:建議充分運用此次修法的機會,將預防和整治校園欺凌納入法治軌道,對有暴力傾向的學生進行幫教和懲戒,切實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在校生的德育和法治教育。

設立強制報告制度

從業查詢及禁止制度

修訂草案規定了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發現未成年人受侵害時強制報告制度,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從業人員的准入資格等。

全國人大代表 古清月:由於現在大量的家庭採用了購買家政服務的形式來照管嬰幼兒,建議列舉機構中加上家政服務機構,明確他們是否有查詢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記錄的這種權利和責任。

增設“網絡保護”

線上線下全方位

截至去年7月31日,全國未成年網民中,有64.2%將網絡遊戲作為上網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修訂草案增設“網絡保護”一章,規定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應當避免提供可能誘導未成年人沉迷的內容。

有委員建議,應建立專門機構或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根據網絡遊戲的功能、主題、內容等進行登記及分類審查,設定符合國情的網絡遊戲分類制度和發行標準,根據發行內容設定對象年齡。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劉修文:在網絡遊戲服務領域推行強制身份認證機制。未成年人身份認證是實施網絡領域未成年人保護的源頭,只有真正落實“網絡實名”,才可能使未保法中確立的各項未成年人保護制度落到實處。

除了網絡遊戲,有委員認為,未成年人對於網絡直播短視頻的使用也應予以監管。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呂薇:不管是從用戶規模、使用時間的維度比較,還是從內容負面影響、時間沉迷等角度考慮,網絡直播短視頻已經超越了網絡遊戲,應當納入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網絡保護的規定中予以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