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考驗的金州勇士,解決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一支是在賽前被主隊球迷稱作:與戰績相比,我們更注重年輕球員成長的球隊;一支是在賽後被各路球迷商討球隊二當家如今是否應該被交易的球隊。

當俄克拉荷馬雷霆與金州勇士在新賽季以這樣的方式相遇時,你不免會感嘆時過境遷所帶來的別樣意義。


受到考驗的金州勇士,解決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這是一場輿論意義遠壓過實際意義的比賽,人們更喜歡通過數據卻不是比賽呈現來總結經驗教訓。

我的總結是:雷霆用一場富有針對性的防守策略將勇士如今的艱難,給放大到極致。他們打出了許久未見、無懈可擊的上半場表演,他們命中了太多無論是容易的亦或是高難度的投籃。反觀勇士,這臺曾經縝密到分毫的機器,似乎不得不需要大的調整。

勇士這臺機器的齒輪,有大問題

即使這是一場如此之“慘”的比賽,勇士依然遠遠沒到需要改變的時候,但是科爾的調整卻必須要在路上了。

我喜歡將上賽季的勇士稱之為一臺“縝密的機器”。這臺機器中,每一名球員都是不可或缺的齒輪,裁判的哨聲就是機器的發動機。哨聲一響,所有的齒輪都在進行精準的咬合,庫裡、格林之間的傳切、杜蘭特的單打、湯普森的轉換三分,在共同支撐著球隊的一切,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如今,你讓大面積更換齒輪的機器保持原有的功率運作是強人所難的,這第一環問題出現在五號位克里斯身上。所有齒輪一旦與其交匯,十有八九被卡住。


受到考驗的金州勇士,解決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全場比賽勇士的第一次進攻為:拉塞爾上限持球,庫裡底角與克里斯完成無球擋拆後提上接球。因為克里斯太過粗糙的擋拆質量,導致追防的亞歷山大防守位置迅速到位,庫裡失去第一進攻機會。

做出投籃假動作的庫裡殺進內線,亞當斯迅速前來補防。按常理,這時無人防守的克里斯是最好的第二進攻選擇。向外,可以空位三分;向內,可以空中接力。但此時克里斯的站位,無形中讓亞當斯形成了一防二的效果。無奈中,庫裡只能選擇第三進攻選擇,籃球場上最忌諱的橫傳球,被保羅搶斷。

這裡要囉嗦一句的是,雷霆本場比賽的盯防策略為:弗格森防守拉塞爾、亞歷山大追庫裡、保羅看管羅賓遜。無論使出什麼手段,想更好的解放新後場雙槍,勇士的鋒線都要製造更大的風浪。

非是對保羅的不敬,但如果我告訴你一個1米85的球員能將1米98的球員全場防至7投1中僅得三分,這比賽還能怎麼贏?

第二次進攻:庫裡與克里斯距三分線兩步擋拆,亞當斯和亞歷山大的重心完全放在庫裡身上。庫裡交球克里斯在罰球線位置,在那一刻,相當於加里納利一人防格林+克里斯。

然而,克里斯依然沒能在合適的時間內交球。待亞當斯回到防守位置,克里斯發現打不了的時候才選擇傳球,並以失誤告終。

第三次進攻:庫裡在與克里斯弧頂擋拆後直接完成出手,三分命中拿下勇士本場第一分。簡潔,高效。


受到考驗的金州勇士,解決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相同的情況,在第一節持續上演。一節過半,勇士所有的陣地配合全部失手,砍下的8分全部來自庫裡的個人能力。再抬頭看眼分差,已經來到了兩位數。

雷霆出色的防守,讓勇士如何破解?

本場比賽,雷霆選用了與第一場截然不同的防守策略。前文已經鋪墊足夠多的勇士五號位出現的問題,不僅僅是克里斯,帕斯奎爾、斯佩爾曼都嚴重暴露著無論是終結還是策應能力均不達標。

這也讓雷霆任何一位球員在防守擋拆的選擇永遠是夾擊持球人,這一招,成為了後場迷失的關鍵因素。

以首節6分52秒進攻為例,勇士已經儘可能讓拉塞爾與擋拆質量最好的格林進行配合。等待他的,卻是一個恐怖的三人合圍,倉促之下拉塞爾分球失誤。

再以首節2分03秒進攻為例,庫裡和有外線射程的斯佩爾曼進行擋拆,施羅德和諾埃爾果斷選擇夾擊庫裡。面對兩人防守,庫裡上籃不中。一個堵你不會傳,一個認為傳了也不進。


受到考驗的金州勇士,解決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全場比賽,斯佩爾曼三分3中1,格林4中1,羅賓遜3中0。

如果說在現有陣容下,幫勇士思考破解之道,我的答案是在進攻端激發格林,理由有三:

1、格林是在雙槍之外,消化進攻球權的最佳人選。

說一個數據,本場勇士全隊使用率高居第二的還是那位熟悉的馬奎斯·克里斯,高達24.1%。效果我們也看到了,全場比賽克里斯的進攻效率為67.3,在這個籃球時代這甚至是許多球員的半場數據。

顯然,把組織任務放在格林身上還是令人放心的。

2、若沒人破局,後場持球人被包夾會成為常態。

勇士的建隊模式本就不是依賴後場的個人進攻,而如今以雷霆為首的防守姿態就是逼迫著要麼交球讓你的內線處理進攻,要麼你就在多人合圍之下勉強出手。

數遍陣中大將,也只剩格林有機會破軍。


受到考驗的金州勇士,解決問題的答案是什麼?


3、以己之短,攻人其長,那是傻子行徑。

兩場比賽格林在三分線的表現為6中2,考慮在大空位的出手表現並未回暖。

以與雷霆首節8分43秒進攻為例,庫裡持球受到三人夾擊分球格林,猶豫後出手未果。數據顯示,格林新賽季在16英尺之內的終結效率高達71.4%。在雙槍發動擋拆被夾擊,自己三分又不好的情況下,格林完全可以成為擋拆的發起者,依靠其熟悉的手遞手等配合給後衛製造出出手空間,或順下攻框。

庫裡說:“時間會證明一切,我不希望這樣的負面情緒會成為我們的常態。我們能把這樣的情緒留在今天,繼續前進。”

這不是一場屬於勇士的比賽,兩個更加淺顯的鏡頭:首節末段,勇士場上的陣容竟然是誇張的埃文斯+斯佩爾曼+達米安·李+波爾+帕斯奎爾,更誇張的一點是如此奇怪的陣容並未讓比分進一步的擴大。

在次節的多次進攻中,兩位主攻點格林和拉塞爾竟然未曾觸球。

看看勇士西裝革履的板凳席吧,有湯普森、有考利斯坦、有魯尼、有伯克斯,幻想滿分。

雷霆用一場大勝把勇士在五號位所面臨的窘境,把拉塞爾在遭遇包夾、擋拆發揮不出威力後的不適感放大到了極致。但如果在出現問題時,就叫嚷著推倒一切重新來過,那是不是未免太早了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