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潮南峽山華橋胡氏祖祠

峽山華橋(也稱下橋)“胡氏祖祠”,位於今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峽山街道華橋鄉寨內,為“建潮胡氏”二世祖祠,以奉祀京華二世祖宣義公,因宣義公是京隴與華橋之裔孫共祖也,稱“京華始祖”也稱“惠潮始祖”。

汕頭市潮南峽山華橋胡氏祖祠


潮汕有諺語說:“下橋祠堂,棉湖廁缸。”它以棉湖廁缸之大,下橋祠堂之恢宏。有這樣一個比喻:“若將麵條圍祠一圈,吃量大的也食不完”,可見佔地之規模巨大,建築宏偉,巍峨壯觀,瑰麗堂皇。為弛名潮州之祠宇,該祠長49米,寬24.5米;建築面積逾1200平方米;外加陽埕長23.2米,總面積達1770平方米,建於明朝洪武至建文期間(公元1368-1399年)。其建築材料之罕見,石刻藝術之精華,尤為參觀者所稱讚。其著名莫如後廳之楠木棟樑,大逾合抱,歷時六百年而不朽,堪稱奇蹟。

汕頭市潮南峽山華橋胡氏祖祠


祠址是從練江發源(普寧鐵山)至此99彎而定,祠堂坐向分金為坐乙向辛兼辰戌(坐東向西)建築結構俗稱“三廳二天井”,前廳增建左右二庫房,中廳及後廳,分為正廳,左右旁廳,左右庫房,旁通左龍門,俗謂“宮廷式官祠”。祠頂厝瓦中央51,左右各十吉,面積闊度24公尺,深度49公尺,牆厚60公分,祠堂前面灰埕與後廳地面高低2公尺,全座石柱99支,因龕後柱只有一支,瓦楞81槽,地師取《九九歸原》法,為天地綱紀之意。嗣後,有位知名堪輿家慕名乘舟沿江前來觀賞,驚歎此地竟有這稀罕奇特構築,曾登上屋脊,極目遠眺,那九十九彎練水勝似銀蛇,蜿蜒曲屈、緩流而下。怪不得西門題匾:“啣山吞江”,借宋朝范仲淹《岳陽樓記》“銜遠山,吞長江”名句來表現浩瀚的練水,再恰切不過了。

汕頭市潮南峽山華橋胡氏祖祠


前廳之大門樓,分為中正門及左右正門。全部建築之石料,不論石柱,石樑,石匾,石屏,石鼓等,皆採用堅韌耐用,色澤美麗之花崗石疊砌,而不用灰泥鑲接,石塊連接吻合嚴密,粗看天衣無縫。建祠石料石雕,也甚少見:外三山,通欄石楣橫架三門,正中門楣上面鐫匾[胡氏祖祠],左右門匾則為[厚積]、[流光], 後面鐫匾[漳湖舊家],以記本源。匾額兩旁及橫樑上石屏,皆鏨以通花(透刻)雙面人物各異,前後俱見各種人物不同之美姿雄壯。左旁石壁上鐫以浮沉[鯉躍龍門],右旁石刻以[丹鳳朝陽],造形優美,工藝精細,形象生動,匠心妙運,堪稱鬼斧神工,見者歎為觀止矣!

汕頭市潮南峽山華橋胡氏祖祠


汕頭市潮南峽山華橋胡氏祖祠


正門照壁,以潮汕特有的嵌瓷工藝鑲成塑像與瑞獸;中央[麒麟獻瑞],左旁嵌[梅鹿壽翁],右旁嵌[松鶴延齡],五彩繽紛,栩栩如生。集明代民間技藝之大成,精美細緻乃潮汕罕見,聞名遐邇,且恢宏雄偉。木雕方面,什麼“麻姑獻壽、八仙過海、鷺鷥觀荷、松鼠攀萄”等也精妙絕倫。四圍牆垣,精湛工藝,令人歎為觀止,為潮汕地區明代的工藝代表作品之一,是潮汕境內最大的祠堂。

汕頭市潮南峽山華橋胡氏祖祠


祠中還奉祀南宋忠臣資政殿大學士胡銓遺像,追源崇恩。因始祖建潮公也逆秦檜,備受緝捕,化名避禍南逃,因禍得福開基惠潮,時銓公還被貶謫,建潮公聯想自己敬銓公為人願裔孫為其奉祀香燈,所以銓公遺容刊於族譜及時年八節掛像追念,以志不忘功勳。

汕頭市潮南峽山華橋胡氏祖祠


關於二世祖祠在潮陽棉城曾有這樣的傳說:二世祖祠的地址原選在棉城,要建時有些族老嫌每年祭祀到縣城較遠,因此賣給蕭氏,蕭氏從此在棉城飛速發展,成今日棉城主姓。原來此地乃一活地,名“鳳地”。胡氏失去一重要發展機會,惜哉!

汕頭市潮南峽山華橋胡氏祖祠


峽山“華橋胡氏祠堂”,於一九九九年被潮陽市批為歷史文物保護單位,二零零零年已申報為廣東省歷史文物保護單位。

後記:上述為祠堂結構之構略,然剛建祠始於何時?未見有關文學之記載,建祠碑記現雖存在,但因年代久遠損壞湮沒字跡難辨,只剩石碑輪廓,虛有其表而已。詢之縉紳族長,皆言因年代久遠,無法鑑定肇建於何時?惟據故老相傳,建築費白銀一萬餘兩而已。但據重修胡氏族譜胡命甲淺陋推測:可能建於明朝洪武至建文期間(公元1368-1399年)迄今約六百餘年,為京華原八世孫京隴鄉祿公所倡建。

蓋潮州京華源始祖道夫公之曾孫仕球,富甲一方,濟貧施恤遠近弛名,曾捐谷一千石助縣濟(見舊譜牒載)。仕球公長子申甫,諱仲堪,號崧山,登宋淳祜壬辰科正奏第五名進士(見潮州府志),官河南嵩州知府,富貴滿門,顯赫一時。

申甫公之曾孫諱祿,號萬山,文才邁眾武略超群。時值元末,天下大亂,公倡組義兵,捍衛鄉閭,屢敗匪寇,軍威大振,朱元璋聞之,委任為潮州總管,助朱驅逐元兵,平息紛亂屢立大功。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於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累功擢升嘉大夫,廣東道宣慰司副都元帥。

另據舊譜記載資料,京華三世祖朝聚公,由惠之京隴分業卜居潮之華橋至八世華溪公,代代單傳。華溪公字文學,季屬元末,四方大亂年攘及京隴鄉,公夙背雙親煢煢孑立,逃難他鄉,歷盡艱辛。迨元滅明興(公元1368年),始歸故里重整家園。

綜合上述資料,朝聚公至華溪公六代期間,並無富翁貴顯據此可證明[胡氏宗祠]並非華僑鄉裔孫所興建,而系由京隴鄉祿公所倡建以奉祀京華二世祖宣義公,因宣義公京隴與華橋之裔孫新共祖也。

本文參考:

1,『建潮公世系胡氏族譜』二零零零年。

2,『建潮公世系胡氏族譜』一九九八年。

3,峽山華橋『胡氏祖祠』宣傳欄。

4,相片攝於2009年1月31日。

5,網上資料來源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