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原定於6月27日上映的電影《少年的你》臨時撤檔,10月25日突然上映了。該電影從開拍就備受關注,因為有金馬影后周冬雨,有流量擔當易烊千璽,還有《七月與安生》的製作班底。

故事講了一個好學生陳念(周冬雨飾)和小混混小北(易烊千璽飾)之間的故事。

故事關於青春、高考、校園欺凌、愛情、人生選擇。好像主題不明,實際上現實問題本就是各種問題交雜,每一個年齡層次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看到的東西。

中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現實,成年人回憶自己的過去,父母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社會可以想辦法解決校園欺凌的問題。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校園欺凌,似乎是一個無解的難題。當遭遇校園欺凌,不反抗,則會被不斷欺凌,受害者自殺或一生無法走出陰影;反抗,會被欺凌更嚴重,似乎只有欺凌者死了,受害者才能獲救。可殺了欺凌者,受害者面臨的是牢獄之災。

校園欺凌,似乎最終的結局就是你死我活,是無法雙贏的難題。

校園欺凌的根本是什麼?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的漠視。往往會施暴者的家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或許,只有當父母也需要考核才能生子、育兒了,這個事情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吧?

因為電影剛上映,所以我盡力少劇透,從教育的角度談談校園欺凌和影片的表達。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01 欺負你,沒道理

電影中,受到校園欺凌的孩子,沒有任何的過錯,但他們就是被欺凌了。

第一個受害者胡曉蝶跳樓自殺,陳念只是為她的遺體蓋上了校服,就成為了下一個被欺凌的對象;陳念有小北保護了,施暴者中最弱的小渺,成為了被施暴的對象。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段對白(大致意思,非原文)。

警官:“陳念,你應該相信大人,應該報警,我們會幫助你的。”

陳念:“誰會幫助我們?是看熱鬧的旁觀者,還是一同施暴的同夥?又或者,那些不痛不癢問為什麼選中我,而不是別人的大人?上次我報過警了,結果呢?沒有人會幫助我們。”

被施暴者,無法得到他人真正的幫助,所以只能靠自己。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他們會被選中,可能連施暴者自己都說不清楚。或許只是一時興起,或許只是欺軟怕硬,或許……沒有那麼多或許的理由。

欺負你,沒道理。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我從小被同學們取了一個外號“惡婆娘”。沒有一個男生敢欺負我,哪怕他們在外面敢提刀打群架。

可是,我也曾是被欺凌的那一個。帶著堅硬的盔甲太久,時間久遠到我都已經忘了自己是怎麼被欺負的了。

從小我媽媽教育我,要謙讓比我小的孩子,因為我大;不要惹比我大的孩子,因為我小,打不贏。

所以,一年級的時候,我被同學欺負了,我只會一個人躲在角落哭。

我回家也不敢對父母說自己發生了什麼,只是一遍又一遍地說:“我不想讀書了。”起初我媽媽以為是我自己貪玩,沒有放在心上。日復一日,媽媽才意識到我的不對勁。

一年級結束,我說什麼也不願意再上學。我媽媽追問理由,花了很長的時間我才說了實話。

媽媽如釋重負,對我說:“媽媽只是不讓你主動欺負別人,不是別人欺負你都不反抗。這次開學,誰欺負你,你就兇他。如果沒用,就告訴老師。如果還沒有用,他怎麼欺負你,你就怎麼還回去。出了問題,媽媽擔著。”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二年級入學,還是那幾個人欺負我,可我發了狠,把桌子都推倒了。雖然並沒有真的打到他們,但他們也怕了,反覆幾次,再也沒有人欺負我。

甚至,當他們欺負別人時,我只要吼一聲,眼神恨過去,他們就慫了。

“惡婆娘”之名從小學到初中,跟了我八年,也護了我八年。

我一直都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被欺負,甚至我都快忘了自己也曾是被欺凌的一員。大人,果真是善於遺忘的生物。

現在回想,媽媽對我的的教育,從做一個溫柔善良的人,變成做一個有盔甲的善良人。

真正的善良是,不惹事,但不怕事,同時也不做袖手旁觀的看客。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02 施暴者,也是受害者

電影中的施暴者魏萊,是一個家境優渥、成績優秀、微笑著對每一個人說話的乖女孩。如果剪掉施暴場面,她就是一個典型的乖乖女。矛盾嗎?

為什麼她會形成反差如此大的性格呢?

因為原生家庭不好。不好意思,不是甩鍋,是無法避免地提及原生家庭。

表面上看,魏萊的家境優渥,母親也很關心她的教育問題,魏萊很多的臺詞都是以“我媽媽說”開頭。可能有人問她家庭哪裡不好了?

首先,她的媽媽的教育方式是有問題的。魏媽媽的教育,充斥著自我感動和控制感。魏媽媽從來沒有真正瞭解過自己的女兒。

在胡曉蝶自殺,陳念選擇報警後,魏媽媽在警官面前說:“我女兒非常單純。”“應該問問自殺的孩子父母,怎麼教育的,受挫能力太差,怎麼能學習壓力大就自殺呢?”

為什麼魏萊總是“我媽媽說”不離口,因為她的媽媽全方位向她灌輸了自己的理念,卻從未想過孩子是否真正理解,自己的話是否有道理。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其次,魏爸爸在教育中的缺失和對待魏萊的冷漠,造就了魏萊既討好又暴力的雙重人格。

魏萊第一次進警局錄口供,一開始還是微笑著維持自己乖乖女的形象,但聽到媽媽打電話過來,瞬間換了一副面孔,質問警官何必拐彎抹角。並把胡曉蝶的死,說成是為其母親掙錢的方式。

魏萊夥同一大堆人,報復性欺凌陳念,結果動靜太大,樓上的路人吼了一句“再鬧,我報警了!”魏萊眼淚突然就下來了,還因此向陳念道歉,做小伏低。

她怕,她怕再次復讀,她怕失去爸爸的愛。雖然,她原本就沒有完整擁有過。因為復讀,她爸爸已經一年沒有同她說過話了。

魏萊,遭受的是來自父母的冷暴力。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我不想美化欺凌者的形象,為他們找理由脫罪,但不得不承認,欺凌者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父母,不是生了孩子就能成為稱職的父母。

不是給足了物質上的支持,嘴裡問兩句成績怎麼樣,就是對孩子的愛。

真正的愛,是真心的陪伴,全心的信任。

施暴者中還有一個小渺,上文提到她後來也被欺凌了。從施暴者變為受害者,她也問出“為什麼是我?”的問題,但沒人給她答案。

在胡曉蝶一案中,當被學校退學,家長找老師未果後,小渺的爸爸當著老師的面就掄起拳頭揮向自己的女兒。

小渺在胡曉蝶和陳念面前,是施暴者;但在魏萊和自己的爸爸面前,何嘗不是受害者呢?

施暴者的家庭教育各有各的問題。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03 小混混,或許是天使

小北是一個四處打架的小混混,也因為他的保護,女主角陳念少受了很多欺凌。

小北不只是陳唸的天使,還是很多弱者的天使。

他為了幫朋友討要工資,打架;看到被迫偷盜而不敢的小孩,被上家打,為了幫他,打架;為了保護陳念,沒有打架,而是恐嚇,因為魏萊她們三個是女生。

小北的每一處傷,都是他維護弱者和自我的勳章。

沒讀過書的小混混,揹著刺蝟的殼,鋒芒畢露,卻內心柔軟。

他保護陳唸的方式,是帶著帽子,像一個影子,默默跟在陳唸的背後,給她安全感,卻不與她肩並肩走在陽光下。

少年義氣的小北啊,兇得讓人心疼。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我也曾遇到過這樣的人。初中同學中,有幾個不愛學習的男生,混社會,打架鬥毆是常態,十足的小混混,就等著初中畢業,完成義務教育就出去爭“扛把子”的江湖地位。

他們好似對班裡的一切都不在乎,只在乎自己的地盤和地位。偶爾還會惡作劇,欺負一下班裡的同學。

有一天,班上有一個沒什麼存在感的男生被外班的同學欺負了。別問我理由,欺凌不需要理由。

那幾個小混混聽說同學被欺負,問清對方的姓名和班級,幾個人放學就把對方打趴下了,還放下狠話“誰敢欺負我班上的人,就是跟老子過不去!有本事跟老子打!”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首先說明,打架是不對的。但那一次我才知道,原來小混混的義氣,如此簡單粗暴。我的人,誰都不能動。

他們還有一些舉動,現在想來莫名覺得有些可愛又幼稚。比如,打群架贏了,會回來問班上的人自己帥不帥,棒不棒;和別人約了架,會提前通知班裡的人地點,囑咐大家繞道走,以防誤傷;會語重心長地跟好學生講道理,別學他們打架,萬一被欺負了,有他們罩著;還會在逃課前,悄咪咪地跟我說“班長,班主任走了,我下節自習課不上了,你別告我”,我“你又逃課?”“小聲點,拜拜!回來我給你帶糖葫蘆。”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沒有十足的惡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好人。小混混,是如何成為小混混的?

電影中的小北,是因為沒有父母的庇佑,為了自己不被欺負,奮起反抗,小北缺愛。現實生活中呢?

小北願意保護陳念,有一部分原因是在她身上感受到了愛。小北說:“你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

我的小混混同學願意通知我逃課的事,是因為我從不因他們成績不好,是混混,而區別對待他們。

小混混的家庭,依舊和施暴者一樣,各有各的不幸。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04 如何解開無解的校園欺凌問題?

校園欺凌的施暴者也好,成天打架的小混混也罷,他們都是問題少年,沒有完整而幸福的家庭。

目前,這個問題似乎是無解的。但其實有解,只要每個家庭都幸福美滿,教育得當,就不會有問題少年出現,自然就不會有校園霸凌和受害人出現了。

不是每一個受到欺凌的孩子,都能遇到“小北”,而且,最終的結局並不是雙贏。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作為家長,或許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父母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有句話說:有的人,一輩子都在被童年治癒;有的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危言聳聽,我們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這樣孩子才會在我們面前展露真實的自己,我們才能給他們真正需要的愛。

無論孩子成績好壞,都要告訴TA,爸爸媽媽愛你,我們希望你成績更好,不是為了同別人比較,而是希望你以後有更多的選擇權。

孩子做錯了,不是指責TA不聽話,而是教TA什麼是對。

不拿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比。

充滿愛的家庭,是很難產生惡的。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第二,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成為他們信任的人

我們不能做表面上的好父母,嘴上說著關心,卻從未把孩子的話當真。

孩子說不舒服的時候,要及時詢問原因;孩子被欺凌時,告訴TA爸爸媽媽永遠是你堅實的後盾;就算孩子不說,也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有時候孩子的不乖和反常,是在告知我們,TA需要我們的幫助。或許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是孩子心中大過天的大事。

比如,幼兒不肯一個人睡,是因為怕黑;小學生不敢給家長看成績單,是因為考得不好怕被批評或者捱打,其實TA自己已經很傷心自責了。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第三,父母可以成為保護孩子的“小北”,給與孩子安全感

如果孩子被欺凌了,家長可以學“小北”,跟在孩子後面,接送孩子上學。可以隔一段距離,不影響孩子與同學的交往;也可以與孩子肩並肩,培養親密的親子關係。

如果孩子害怕,家長要做的就是問TA怕什麼,想辦法解決那個事;再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TA爸爸/媽媽在身邊,什麼都不用怕。

孩子的安全感,就是建立在“有我在”這三個字上。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第四,教孩子善良,不惹事但不怕事,不做冷漠的旁觀者

校園欺凌的源頭是壞學生,校園欺凌的持續性卻是眾人的冷眼旁觀助長的。

影片中,胡曉蝶跳樓,所有學生拿著手機拍攝、聊天,像極了吃人血饅頭的看客;當學生有異常行為,上課不坐下時,老師質問聽到上課鈴為什麼不坐,而不是走下來看學生是否出了問題。只要他走下來,就能看到被欺凌學生椅子上的紅墨水。

現實生活中和影片中,欺凌者其實只有幾個人,當欺凌發生的時候,若是所有旁觀者合力與欺凌者反抗,贏的幾率會很大吧?

《少年的你》聚焦校園欺凌:看似無解的教育難題,有解

第五,建立家長學校和家長考核制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如果能從社會層面,建立家長學校,教已婚人員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父母,並對其考核,那是最好不過了。但目前,實現難度太大。

所以,我們為人父母,或準父母,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學習環境,學洗教育相關的知識。

能看教育專著當然最好,不能看也沒關係。

關於教育的知識,世面上有很多教育類的暢銷書,通俗易懂;很多談教育的公眾號、文章,可以碎片化閱讀;還有討論教育的電影電視劇,可以參考;孩子的老師,可以詢問。

只要想成為好父母,有無數的方法可以做到。

我們不需要成為滿分父母,只要成為能給孩子愛與力量的父母就好。

只要每個家庭都充滿愛,問題少年將不復存在。

人生長度有限,通過讀書、觀影、追劇、看綜藝,觀察他人的人生,學習人生的道理,增加生命的厚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