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一山村中藏“神祕山洞”,洞中有數百棟棺木,還有著絲絲涼意


雖然如今的“殯葬文化”已然不再像以前那麼的聲勢浩大,但亦是有著自己的講究。這種文化的傳承尤其是在古代,更是頗為壯觀,也由此產生了許多的“安葬方式”,常見的有土葬、樹葬、壁葬、風葬、火葬等等。而在貴州的一個小山村中卻有著一種更為神秘的安葬方式,名為“洞葬”,所謂的洞葬是一個存放當地苗族人棺材的喀斯特巖洞,從唐肅宗至德年間沿用至今。

這處洞葬位於桃花村的東南處的老熊山上,距地面約20米高的半山腰,沿路上山,可直達洞前,山洞盡收眼底。整個山洞依地形分成四個不同區域,大小兩洞,大洞口寬27米,高21米。小洞口寬10米,高15米,整個洞口東西長45米,南北寬24米,最高處可達21米,擺滿了各種棺木。洞內廳堂寬大無縫隙,乾燥涼爽。

說到這個“神秘山洞”,其實最早源於一千一百年前的中唐時期,還有著一個傳說,相傳某天當地人在將一個族人死者埋葬的過程中,由於見天氣已晚,眾人決定將棺材暫時放置在山坡處,第二天再處置。但當大家第二天回到原地後,卻發現棺材不翼而飛。最後,大家終於在洞內發現了棺材,也因此相信這是冗冗之中祖先的選擇。於是從此之後就有了“洞葬”這麼一說。


並不是當地所有人在死後都可以進入這裡的,據瞭解只有新寨、桃花衝、中寨、乾草衝、鵝抱蛋五個村民組的劉族苗人逝世後,才可以有權利將遺體放入棺材洞內。另外的條件就是,上門的媳婦或女婿經過正式的儀式,進家三天才有資格。另外程序上也是非常的複雜,由寨上的“鬼師”一手操辦,十分隆重和嚴肅。入殮那天,死者穿上一套嶄新的民族服裝。給死人陪葬用的是半張人民幣,另一半由家人自行處理,或珍藏,或燒掉。

另一半由家人自行處理,或珍藏,或燒掉。死者入洞的當天晚上,親人要到洞裡點上火把,以示讓死者明察通往陰間之路。在高坡苗人看來,凡是因意外事件猝死或暴斃者,就叫作死得不“乾淨”,而這樣的死者是不能葬進洞中的。搬運過程靠人力抬棺材不好使勁,因此多采用用繩索協助的方式搬運棺材。也就由此產生了很多的神秘感,而這種洞葬方式,被很多人喻為世界上最神秘的喪葬方式之一。來到這裡也要有著準備,因為有絲絲的涼意。

數百具棺槨層層疊疊放置於一處天然的洞內,隨著年代的推移,死者的增多,而又復以疊加。棺木均在洞口通風、見光、乾燥處放置,保存完好。形制有船形棺、圓木棺、方形棺、梯形棺、長方形棺、現代棺6種,大多保存較為完好。上刻有古錢、壽字、吉字、魚類變形等圖案。伴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裡也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實洞葬的習俗我們不能拿著現今的“奢侈”來看,因為它不但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亦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加之洞葬周邊自然風光均較優美,周邊苗寨多保存有完好的節慶、服飾、飲食、建築等傳統文化,是貴州進行民族文化遺產宣介、展示並使之產生社會效應的理想場地。所以要對此進行極大的保護,當然當時部門對此也是做得非常出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