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百歲老人見證新中國輝煌發展歷程,感嘆“趕上好時代”

常言說,山中常有千年松,世間難逢百歲人。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百歲老人是無價之寶。對於一個社會來說,百歲老人見證了歲月的變遷和時代的鉅變。

日前,記者走進中心城區臥佛寺社區101歲的老人豐玉秀家中,與她近距離接觸,聽一聽她在百年人生裡感受到的新中國變化,尋一尋她的長壽秘訣。

南陽百歲老人見證新中國輝煌發展歷程,感嘆“趕上好時代”

豐玉秀(中)和兒子兒媳在一起

長壽老人的坎坷人生

101歲的豐玉秀老人,小小的個子,背部微駝,穿著乾淨整潔。豐玉秀的兒媳告訴記者:“我婆婆一輩子愛乾淨,吃飯前會讓我們給她戴上圍兜,最近天冷開始穿厚衣服,她又自己把袖套翻出來戴上。去年她還能自己上樓梯,總在家裡這兒洗洗那兒擦擦,看都看不住,有一次不小心摔了一下,之後腿腳就不大方便了。”豐玉秀聽力不太好,但她思維清晰,說起話有條有理,很多細節她都記得很清楚。

豐玉秀的兒子張金成告訴記者:“1945年,當時我才剛學會說話,父親教書所在的學校南遷,父親便去了湖北教書,自此失去音信多年,直到1952年才找回聯繫。之後,父親也只有寒暑假能回家,家裡家外全靠母親操持。”就這樣,豐玉秀一邊養育孩子,一邊照顧家中老人,靠著給人做鞋靴、納鞋底、縫補衣服等,挑起生活的重擔。無論是家中老人的喪事,還是家中蓋房子的大事,都離不開她的操勞。

張金成結婚以後,豐玉秀本可以安心休息,不再操勞,閒不下來的她又開始為鄰里照看孩子。豐玉秀的兒媳告訴記者:“婆婆對待別人的孩子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真心,孩子們和她很親,被接走的時候都鬧著不走。如今逢年過節,家裡可熱鬧了,這些孩子都會來家裡看她。”

見證祖國的發展變化

就這樣,她先後幫別人照看了五六個孩子,相繼帶大孫兒、孫女,後來又照顧偏癱的丈夫四五年。“母親一生坎坷,但她心態樂觀,遇事不悲不喜,每一次困難都闖過來了。我覺得心態好是她長壽最重要的原因,再加上她一輩子勤勞,熱愛勞動。”張金成說。

豐玉秀的兒媳告訴記者,豐玉秀為人和善,不愛計較,和周邊鄰里都相處得很好。“家裡蓋新房前,我們住在一個大院子裡,院裡有很多戶,大人們如果下班晚,就會叮囑孩子到我婆婆這裡,她就像是大院裡的守護燈。”

如今,豐玉秀家已是四世同堂,一家人和睦幸福。談及祖國的發展變化,豐玉秀感嘆地說:“解放前,我連蒸麵條都沒吃過,早上吃飯的時候,煮的黑豆每個人只能挖幾調羹,當菜吃。你再看看現在,生活真是太好了,衣食無憂,每天想吃啥吃啥,家裡水果、零食從來沒斷過。我還有基本養老補助、高齡補助,看病有醫保,國家每年還給我訂報紙,真是趕上了好時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