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教育前三季度虧損7759萬元 此前曾以5.92億元出售資產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28日電(趙佳然)近日,凱文教育公佈了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836.88萬元,同比增長30.1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189.43萬元,同比下降10.99%;基本每股虧損0.04元。截至10月28日收盤,凱文教育報7.04元/股,漲幅1.00%。

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凱文教育實現營業收入2.41億元,同比增長53.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759.19萬元,同比下降8.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7803.44萬元,同比下降8.66%;基本每股虧損0.16元。

公開資料顯示,凱文教育前身為江蘇中泰橋樑鋼構股份有限公司,於2012年在A股上市。2017年公司入駐海淀西杉創意園,並已實現剝離橋樑鋼結構業務,主營國際教育。2018年,公司正式更名為北京凱文德信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旗下擁有海淀凱文學校和朝陽凱文學校。

2018年年初,更名後的凱文教育便著手海外投資事宜,即擬收購美國瑞德大學下屬的威斯敏斯特合唱音樂學院、威斯敏斯特音樂學校和威斯敏斯特繼續教育學院,投資總額擬定為4000萬美元。凱文教育方面表示,此次收購是公司教育業務在全球佈局的開端和關鍵,對公司增強跨文化運營能力、提升品牌價值和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這筆收購卻在一年多之後以失敗告終。今年6月,凱文教育在公告中稱,由於在收購交割過程中發生了訴訟,且美國新澤西州政府批准相應審批文件時間過長超出交易雙方正常預期,同時受到國際環境方面形勢的影響,因此決定放棄收購。業內有觀點認為,此次收購失敗,一方面可能給公司迅速擺脫困境帶來壓力,另一方面或將使公司在國際化和高等教育方面的佈局受阻。

從財報來看,“跨界”的凱文教育業績並非一帆風順。2016年-2018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9627.35萬元、2325.91萬元、-9795.42萬元,僅2017一年為盈利狀態。扣非淨利潤則連續為負,分別為-9114萬元、-8218萬元和-1.06億元。

今年6月,深交所向凱文教育下發年報問詢函,要求其就公司扣非淨利潤連續3年為負等事項作出說明。對此,凱文教育在回覆函中稱,公司2016年虧損主要因為原有橋樑業務經營業績不佳;2017年虧損原因為教育業務尚處發展初期,收入較少;而2018年虧損則因為學校學生尚未達到滿員等。

不久前,凱文教育還通過出售資產的方式回籠資金。10月18日,公司稱擬以非公開協議轉讓方式將其所持有的北京市朝陽區寶泉三街46號院1號樓,經交易雙方協商確定轉讓價格為5.92億元。

關於未來公司發展的風險,凱文教育此前在半年報中稱,近年來國際教育行業市場需求大幅增長的同時,民辦教育學校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此外,具有深厚國際教育專業背景和豐富國際教學經驗的教師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人才競爭導致師資薪酬費用增加。

安信證券分析稱,朝陽凱文校是公司重金打造的K12(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雙語學校,其中僅募投資金投入12億元,形成了固定資產原值13.91億元、無形資產原值9.98億元和投資性房地產原值3.18億元,固定資產年均折舊預計3479萬元,無形資產年均攤銷1996萬元,投資性房地產年均折舊768萬元,成為辦學初期拖累學校盈利的主要因素。目前,新學年招生計劃已啟動,若招生情況順利,則未來幾年公司業績有望迎來拐點。(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