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世系表,羅家人趕緊收藏!

第一世:黃帝:黃帝(公元前2717-前2599年),姓公孫,號有熊氏,少典之子。母符寶氏於祁野感電光繞鬥,懷孕二十四月,生帝於軒轅之壽坵,因名軒轅。即今河南新鄭縣。生出日角龍顏,有景雲之瑞。長居姬水,改姓姬。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狥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以土德王,即神農之位而有天下,土色黃,故日黃帝。初都有熊國,因號有熊氏。遷都涿鹿,即彭城是也。在位百年,壽一百一十七歲。崩荊山之陽,葬於橋山。元妃西陵氏女,名嫘祖,生三子玄囂、昌意、龍苗;次妃方累氏女,生子四:青陽、節、休、清;三妃彤漁氏女,生子三揮、夷皷、彭;四妃嫫母氏女,生子二蒼林、禺陽;眾妾共生十四子:祁、己、滕、箴、任、荀、嬉、佶、儇、依、夷、姬、大酉、細酉。

第二世:昌意:昌意,黃帝次子。降居若水為諸侯。若水即江水,古之江國也,皆在四川之蜀地。娶蜀山氏之女,名昌樸,又曰女樞,生子一乾荒。

第三世:乾荒:乾荒,昌意之子。娶河女淖子,又名女樞,於蜀四川之若水,感瑤光如蜺貫月正白之祥,在幽房之宮,生子一顓頊。

第四世:顓頊:顓頊,高陽氏,乾荒之子。姓姬,生有聖德,首戴干戈,能專正天人之道,故號顓頊。山東濮州舊有陵碑尚存,言顓頊十五歲佐少昊為政,二十歲師事綠圖。少昊氏崩,遂即位。自窮桑遷都於帝坵,即河南大明府清縣東北七十里。以水德王,而有天下。復國都高陽,稱高陽氏,即開封府杞縣。在位七十八年,壽九十八崩。葬東郡濮陽頓坵,即今東昌府城門外廣陽裡中。娶鄒屠氏,生子:駱明、蒼舒、貴阝敼、禱戭、大臨、龐降、庭堅、仲容、叔達;又配滕隍氏,生子稱、孺帝;庶子二:窮蟬、禱杌。

第五世:稱公:稱公,亦作伯稱,顓頊之子,生子一卷章

第六世:卷章:卷章,字老童,稱公之子。娶根水氏女,謂之驕福,生子二重黎(祝融)、吳回(祝融)。

二、開宗始祖祝融公源流(60代)

第1世:祝融 祝融公,諱重黎,卷章公長子,居火正之官,歿封南方火神,有祝融城在山西汾州府,歿葬直隸永平昌黎縣,娶鬼方國築氏女,生六子,長曰宸佐,奉公祀,有祭田五畝在直隸。

第2世:宸佐,襲父爵,居有妘,號有妘氏,娶若水氏女,生任。

第3世:任公,為共正,娶伊祈氏女,生正。

第4世:正公,為木正,娶窮桑氏女,生宣朝。

第5世:宣朝,為鳥正,娶曲阜女,生榮居。

第6世:榮居,為鳥正,加御史,巡閱州郡,娶伊祈氏女,生弼後。

第7世: 弼厚,食祿千鍾,為上大夫,娶姒氏女,生立德。

第8世: 立德,娶塗山氏女,生振。

第9世: 振公,娶蜀山氏女,生綱。

第10世: 綱公,娶姒氏女,生廷。

第11世: 廷公,娶公山氏女,生升。

第12世: 升公,娶仲氏女,生桂。

第13世: 桂公,仕夏,為中大夫,娶姒氏女,生選。

第14世: 選公,仕夏,為上大夫,娶湛氏女,生孟。

第15世: 孟公,字益元,官共正,娶胤侯氏女,生周。

第16世: 周公,娶奄國女,生思仁。

第17世: 思仁,官諫議大夫,娶羲氏,生信。

第18世: 信公,娶慕容氏,生瑞。

第19世: 瑞公,娶姒氏,生金梧。

第20世: 金梧,官下大夫,娶犬戎氏女,生知足。

第21世: 知足,官下大夫,娶鄖氏女,生運。

第22世: 運公,富蓋巨都,施牛田鄉曲,娶靡白氏女,生大德。

第23世: 大德,娶姚氏,生禮榮。

第24世: 禮榮,娶斟郭氏,生南峰。

第25世:南峰,娶□氏,生兗。

第26世:兗公,娶黎侯氏女,生倫。

第27世:倫公,官上大夫,娶臧氏女,生佐。

第28世:佐公,官上大夫,娶奄侯女,生輔。

第29世:輔公,娶頡氏女,生日盛。

第30世:日盛,娶子氏女,生章。

第31世:章公,仕商,于徐州大光清廉,娶呂氏,生明。

第32世: 明公,娶胤侯氏女,生忠。

第33世: 忠公,娶伊祈氏女,生和。

第34世: 和公,官上大夫,娶靡白氏女,生志。

第35世: 志公,官工正,娶姒氏,生元。

第36世: 元公,官上大夫,娶犬戎女,生鎮。

第37世: 鎮公,官宗伯,娶子氏,生常。

第38世: 常公,官諫議大夫,娶西冉氏,生安。

第39世: 安公,娶雍州女,生秉文。

第40世: 秉文,應州託沙哈和番,娶黎侯氏,生城。

第41世: 城公,教子一勞,娶孟氏,生立名。

第42世: 立名,娶冉氏,生紀。

第43世: 紀公,娶陳國女,生萬。

第44世: 萬公,娶端木氏,生鵬。

第45世: 鵬公,娶呂氏,生衝。

第46世: 衝公,娶邾氏,生鳳召。

第47世: 鳳召,娶國女,生承。

第48世: 承公,娶薛女,生貫。

第49世: 貫公,娶顏氏,生富。

第50世: 富公,施谷千石,娶姒氏,生恩。

第51世: 恩公,中相去思,河陽蔽芾,娶顓孫女,生權。

第52世: 權公,娶冉氏,生百發。

第53世: 百發,娶姜戎女,生通。

第54世: 通公,娶子氏,生祚。

第55世: 祚公,娶仉氏,生覺。

第56世: 覺公,娶荊佳氏女,生奎。

第57世: 奎公,娶姜氏,生旭。

第58世: 旭公,娶顓孫氏,生炳。

第59世: 炳公,娶奄侯女,生源。

第60世: 源公,仕周,為中謀參將,娶呂氏,生匡正、匡越。

三、建國始祖匡正源流(匡系41代)

祝系61世、匡系第1世:鄶公

羅氏的得姓始祖,是出生於商紂甲寅年,也就是公元前一O九八年的匡母生。他由於輔助周文王夫於滅紂與周有功,被封於宜城,是一個子爵之國,負責為周室鎮守楚北。根據歷來羅氏族譜的記載,當時匡正的封地,共有南漳縣等八十里,由於當地有一條羅水,所以就定國名為羅——這個地方,就是今湖北省的宜城縣一帶,應該算是羅姓人的最後根源所在。跟周天子的其他諸候和附庸一樣,匡正所開創的羅國,爵位也是世襲的,自他以下,第二世為奕芳,三世為祥,四世甲應;五世文波,六世德;七世操;八世進賢;九世慎;十世璇;十一世輦,十二世贊,十三世靜,十四世洪統;十五世彥一,曾於周平王東遷時統寧一百卅七營官兵拒楚,使周室得以易地延續,十六世班,就是那位大敗入侵的楚軍於鄢水,保全了羅國的了不起人物。班的兒子,是十七世的震,此後,十八世為博古,十九世為幹,廿世為暉;廿一世縉,廿二世敬,廿三世家斯;到了廿四世的萬通,羅國的國勢已漸衰微,周定王十一年(公元前五九八年),楚莊王為報鄢水之恥,派出大軍滅了羅國,萬通出亡羅到下邑,國的宗室也自此星散

匡正公15歲生長子昌允

祝系61世、匡系第2世:昌允

昌允,諱宣,號奕芳,鄶公長子。商紂受辛公元前1083年戊辰生。廕襲為都司。原配葉氏,次娶郝氏。生子三禎、祥、禧。

昌允公32歲生祥公

祝系63世、匡系第3世:祥公

祥公,諱祥德,昌允次子。周成王已亥公元前1051年生。廕襲衛守府推官。原配劉氏,次娶章氏,三娶梅氏。生子甲應、中應。

祥公26歲生甲應公

祝系64世、匡系第4世:甲應

甲應,諱隆,祥公長子。周康王甲子公元前1025年生。廕襲仕江南揚州刺史。原配周氏,次娶孟氏,三娶毛氏。生子三文波、文海、文滄。

甲應公歲24生文波公

祝系65世、匡系第5世:文波

文波,甲應長子。周康王丁亥公元前1001年生。世襲子爵。原配東方湛氏,次配周氏。生四子德、善、安、隆。

文波公24歲生徳公

祝系66世、匡系第6世:德公

德公,諱象賢,號德智,文波長子。周昭王庚戌公元前977年生。原配南宮氏,次配邱氏,三配伏氏。生子二凝蝟、凝蝠。

徳公49歲生凝蝟

祝系67世、匡系第7世:凝蝟

凝蝟,諱操,德公長子。昭王乙亥(公元前928年)。生。世襲爵侯。原配王氏,次配胥氏,三配李氏。生子三進賢、進貴、進貢。

凝蝟公歲生進賢公

凝蝟公與進賢公不是直系?否則不可能相差80年??

祝系68世、匡系第8世:進賢

進賢,諱真,凝蝟公長子。周穆王乙亥公元前1008生。世襲祖爵。原配王氏,次配顓孫氏。生子三宏、容、宜。

進賢公51歲生宏公

祝系69世、匡系第9世:宏公

宏公,諱順,號慎之,進賢長子。周穆王乙丑生。公元前957年世襲祖爵。原配卜氏,次配張氏,三配陝氏。生子二璇、施。

査:周穆王元年(公元前1002年)、周穆王乙丑即周穆王三十二年;周穆王,在位55年;又稱周顯德四年(公元前957)

宏公26歲生璇公

祝系70世、匡系第10世:璇公

璇公,諱嚴,字琢先,宏公長子。周懿王四年庚寅(公元前931年),生。世襲祖爵。原配程氏,次配莫氏,三配汪氏。生子一輦。

璇公26歲生輦公

祝系70世、匡系第11世:輦公

輦公,號日通,璇公之子。周孝王丙辰(公元前905年)生。世襲祖爵。原配李氏,次配魯氏。生子二贊、舜。

輦公23歲生長子贊公

祝系72世、匡系第12世:贊公

贊公,字勝,輦公長子。周夷王戊寅(公元前882年)生。世襲祖爵。原配卜氏,次配李氏,三配韋氏。生子三靜、仲、晏。

贊公28歲生長子靜公

祝系73世、匡系第13世:靜公

靜公,號善,贊公長子。周厲王乙已(公元前854年)生。世襲祖爵。原配湯氏,次配卜氏,三配張氏。生子四洪統、洪美、洪吉、洪彥。

靜公19歲生長子洪統公

祝系74世、匡系第14世:洪統

洪統,諱鬱,字巖,靜公長子。周厲王丙寅(公元前832年)生。世襲祖爵。辛未年平王即位東遷,王室漸衰,號令不行,列國干戈煙起。公仍守城堅固。原配彭氏,次配端木氏。生子一彥一。

洪統公15歲生彥-公

祝系75世、匡系第15世:彥一

彥一,諱和,洪統之子。周宣王甲申(公元前817)生。世襲祖爵。固守城廓。配陸氏。生子二班、瑤。

彥-公16歲生長子班公

祝系76世、匡系第16世:班公

班公,諱煌,號懷沙,彥一長子。周宣王庚子(公元前801)生。世襲祖爵。周平王東遷後,桓王十三年甲戌,楚莊王督假道伐鄖、絞二國,戰於蒲騷,勝之。遂虎視漢東,因此起意併吞羅國。使屈瑕、鬥廉領兵伐羅。屈瑕狃於蒲騷之役,恃勇自用,輕視羅為小國,兵渡鄢水,行列不整,且不設備。於是羅師郭伯嘉與班公商議,會南蠻盧戎國之軍於鄢水,合兵攻擊。遂至大敗楚師。屈瑕羞歸楚國,逃到荒谷林中自縊而亡。時人賦詩云日:“膽略驍勇楚屈瑕,徵鄖伐絞智堪誇,奈何不慎羅侯戟,空使功名喪谷崖。”事見春秋傳並宜城縣誌。原配田氏,次配黃氏,三配夏氏。生子三震、雯、零。

班公16歲生長子震公

祝系77世、匡系第17世:震公

震公,諱廣英,班公長子。周宣王丙辰(公元前785)生。世襲祖爵。以鄱水勝楚。原配張氏,次配顏氏,三配喬氏。生子三博吉、博告、博古。

震公14歲生長子博吉

祝系78世、匡系第18世:博吉

愽吉,諱宣溥,號先博,震公長子。周幽王庚午(公元前771)生。世襲祖爵。以鄱水勝楚。原配淳氏,次配郭氏。生子二乾、坤。

博吉28歲生長子乾公

祝系79世、匡系第19世:乾公

乾公,諱尊太,博吉長子。周平王戊戌(公743元前)生。原配蔣氏,次配郭氏。生子四暉、旺、畦、暄。

乾公27歲生長子暉公

祝系80世、匡系第20世:暉公

暉公,諱煥彩,乾公長子。周桓王乙丑(公元前716)生。世襲祖爵,國勢漸衰,被楚吞稅。原配傅氏,次配韓氏,三配曹氏。生子二縉、紳。

乾公55歲生長子縉公???有疑

祝系81世、匡系第21世:縉公

縉公,暉公長子。莊王癸已(公元前688)生。後遊於魯國授學,創辦羅氏學館,曰“儒林堂”。晚年撰《儒林羅氏源流記》。有鬲氏生敬、敦。世襲祖爵,漸衰,被楚併吞貢稅。原配饒氏,次配姚氏,三配張氏。生子二敬、敦。

縉公19歲生敬公

祝系82世、匡系第22世:敬公

敬公,縉公長子。惠王壬子(公元前669)生。世襲祖爵,國勢漸衰。被楚吞稅。原配程氏,次配姬氏。生子一家斯。

敬公17歲生長子家斯

祝系83世、匡系第23世:家斯

家斯公,敬公長子。惠王已巳(公元前652)生。世襲祖爵。國勢盡衰,被楚吞稅。原配惠氏,次配戚氏,三配宦氏。生子三萬忠、萬通、萬嚴。

家斯公生萬通公

祝系84世、匡系第24世:萬通

萬通公,字思晦,家斯次子。襄王辛卯(公元前630)生。定王乙丑,楚報荒谷之恥,侵佔羅國。公遂出亡下邑,避隱襄陽黃龍洞金瓜墟,山野草林居焉。公薨於蓼宗室,國人逃奔散處。娶駱門茅氏。生子二芳噩(長子逃蜀,閤家十九口被楚殺)、蒼噩。

萬通公25歲生蒼噩

祝系85世、匡系第25世:蒼噩

蒼噩公,諱倉,萬通次子。定王丙辰(公元前605)生。隨父逃難襄陽黃龍洞金瓜墟,山林草野居焉。原配姬氏,次配李氏,三配逢氏。生子二砧、研。

蒼噩公22歲生長子砧公

祝系86世、匡系第26世:砧公

砧公,蒼噩長子。原配巢氏,次配史氏。生子二禮延、元延。研公諱虯,號守良,蒼噩次子。簡王戊寅(公元前583)生。楚併國,父子逃難黃龍洞山中居焉。原配李氏,次配巢氏。生子三利超、利遠、利達。

砧公35歲生三子利達公

祝系87世、匡系第27世:利達

諱聞韶,研公三子。靈王癸丑(公元前548)生。國亡家弱,逃散川上。配關山葉氏。生子一秀揚。

利達公15歲生秀揚公

祝系88世、匡系第28世:秀揚

秀揚公,諱世正,號瑞楊,利達之子。景王庚辰(公元前533)生。隱居衡州鐵爐門。原配單氏,次配劉氏。生子五、明、學、步、涯、圃。

即古羅子國;猛烈公之商;永芳公之子:程遠、程鵬與程政公是堂兄弟卻未載入譜??存疑待考。

秀揚公42歲生次子學公明顯有錯

祝系89世、匡系第29世:學公

學公,諱國柱,號學文,秀揚次子。敬王庚戌(公元前491)生。國被吞滅,隱逸黃龍洞金瓜墟山林茅屋居焉。原配吳氏,次配彭氏,三配張氏。生子一程政。

學公25歲生程政公

祝系90世、匡系第30世:程政

程政公,諱億,學公之子。周貞定王乙亥(公元前466)生。斯時王室微衰,各國諸侯多僭。公窺天下無道,不求聞達,逸居楚南洪洞,自稱洪洞高士。故今尚存羅洪洞。原配周氏,次配陳氏。生子二秉、乘。

程政公29歲生次子凌甫公

祝系91世、匡系第31世:乘公

乘公。諱凌甫,號益,程政次子。週考王甲辰(公元前 437)生。周烈王聞,初為狠守。公晚年,顯王時佐秦有功,受封益伯侯,復興羅國。都於南郡之枝江,今楚南荊州府枝江縣舊有羅國城,即公所遷之處也。傳曰:“週末徙枝江。”指公之南遷事。公復國後,追尋源流,取祝融火正徵字之韻,切匡正隴西之音,從郡叶音日“隴西郡”,以國為氏,自此而起也。周顯王庚辰歿,壽九十七。葬枝江城北,坐北向南。事載枝江縣誌。原配孫氏,次配袁氏,三配姬氏,四配董氏。生子二圖南、圓南。

週考王甲辰(公元前 437)生==威烈王辛酉(公元前420)生

凌甫公17歲生圖南公

祝系92世、匡系第32世:圖南

圖南公,諱萄,乘公長子。為建國始祖三十二世孫。威烈王辛酉(公元前420)生。廕襲父爵。任中軍大夫,從隴西郡。原配陳氏,次配白氏,三配羊氏。生子三守隴、守風、守凰。

威烈王辛酉(公元前420)生。==威烈王二十四年(己卯,公元前四零二年;

圖南公18歲生長子守隴)

祝系93世、匡系第33世:守隴

守隴公,諱宣,號連捷,圖南長子。威烈王己卯(公元前402)生。廕襲祖爵。周慎覯王辛丑(公元前320年),82歲領家屬二十八口,由枝江遷於嶽州府平江縣居焉。其後因居潭州,即今之長沙也。自古傳日:“羅氏起脈,望出長沙。”公於周赧王丙辰年(公元前305年)丙辰年周慎靚王十六年、八月初十日歿,壽九十八。葬長沙城內天心角,今墓跡猶存。原配呂氏,次配張氏,三配蘇氏。生子二茂峻、茂岫。

(公元前315年,丙午年,紀年為:周慎靚王六年,(公元前305年)丙辰年周慎靚王十六年(公元前305年)

守隴公20歲生茂峻公

祝系94世、匡系第34世:茂峻

茂峻公,諱忠,號中真,守隴長子。居任職隴西而居焉。原配江氏,次配姜氏。生子二宗光、宗鄺。茂岫諱直,守隴次子。為建國始祖三十四世孫。周安王己亥(公元前382)十二月十六日寅時生。配韓氏,從隴西郡。生子三宗譽、宗覺、宗舉。

茂峻公21歲生宗譽公

祝系95世、匡系第35世:宗譽

宗譽公,諱弘,茂岫長子,為建國始祖三十五世孫。周顯王庚申(公元前361)十月望日生。從隴西郡。原配夏氏,次配魏氏。生子二科屏、科呈。

宗譽公20歲生科屏公

祝系96世、匡系第36世:科屏

科屏公,諱庶,號愉山,宗譽長子,為建國始祖三十六世孫。周顯王庚辰(公元前341)生。周赧王壬子年仕泰皋都守,歷官御史中丞。原配曹氏,次配魏氏。生子四廷榮、廷華、廷升、廷高。

科屏公22歲生長子廷榮公

祝系97世、匡系第37世:廷榮

廷榮公,諱裒,科屏長子。建國始祖三十七世孫。慎靚王壬寅(公元前319)生。秦始皇癸亥仕四川成都太守,轉拜御史中丞。原配徐氏,次配狄氏。生子三複任、復仁、復位。

廷榮公19歲生長子復任公

祝系98世、匡系第38世:復任

復任公,諱嗣薇,廷榮長子,為建國始祖三十八世孫。周赧王辛酉(公元前300)生。仕秦為江南徐州太守,秦二世胡亥間為參軍,升光祿大夫,拜進爵舍人。解組歸田,仍居湖廣長沙。歿,葬長沙天心角守隴公墓側。原配宋氏,次配李氏,三配陳氏。生子三維翰、維懷、維垣。

復任公18歲生維翰公

祝系99世、匡系第39世: 維翰

維翰公,諱明文,字維漢,復任長子,為建國始祖三十九世孫。周赧王己卯(公元前282)生。從隴西郡。秦二世時,職掌九卿,因號曰“九卿公”。配王氏生天朝、天富、天貴、天爵、天祿。

維翰公多少歲生天朝公譜書未載,且天朝及君用是取名大忌不合禮制;身為命官更知朝庭法規;應屬譜匠別有用心害我姓氏謀反證據暗藏譜中。

祝系100世、匡系第40世: 天朝

天朝公,維翰公長子。仕秦,為長沙郡太守。馬氏,生君用、君同、君章三子。天富、天貴、天爵、天祿兄弟四人共輔父兄事政。

天朝公未有生年不可採信且另譜注述且這二世本屬同-人

祝系101世、匡系第41世: 君用

君用公,諱均,字天朝,號道和,維翰長子,為建國始祖四十世孫。周赧王丙申(公元前265)生。文藝超群,道德全備,忠君愛國。秦始皇末,仕湖廣常德府武陵縣令,督運官鐵使,由洞庭城陵經過,被磯石覆舟,溺死洞庭。其女孝烈偕弟珍尋父不獲,號泣投水死。其孝義感動天神。三日溯洄至南津港,抱父屍浮出水面,顏色如生。鄉人感其孝義,將屍同葬南津港,並立碑表彰。迨宋理宗間,長沙司院為表其義感雲天功績,上奏朝廷。追封其女為孝烈靈妃,至今呼日“靈妃娘娘”;並封其弟珍為孝感侯。事載湖南長沙志。並在潭州立廟塑像祀之.即今長沙善化縣小西門外河街,廟配祀麻痘娘、送子娘三尊合座。公原配郭氏,次配黃氏,三配路氏。郭氏生子珠;黃氏生子珍,女珏。

君章襲兄職繼任武陵縣令,更名君贊,後仕羅縣(今湖南汨羅市)縣令。

君用公20歲生羅珠公

四、豫章羅氏珠公世系(33)

珠系1世:羅珠

珠公,字懷漢,乃秦朝時期武陵令君用公之子也。公生於秦始皇丙辰二年(公元前245年)四月十四日寅時,幼而岐嶷,長而好學,敦品行,通經術,漢朝高帝時(公元前206-195年),為治粟內史,即大農令職也。出守江西九江,佐灌侯嬰築城有功,因家豫章。歿於漢景帝丙戌二年(公元前155年)九月十八日辰時,壽九十一。葬於江西新建縣太平鄉西山大嶺山巔飛天龍公形,未山醜向。明堂左水到右,四季長流不息。數年來高冢隆然,豐碑屹立,誠可敬也。墓碑為東漢永興二年甲午年(公元154年) 正月十五日, 八世孫太尉葉公,字立成,立碑。娶張氏,封許國夫人;傅氏,封萱國夫人。子六:居厚、宣禮、子成、知正、抵德、成通。

珠公46歲生居長子居厚公---記述有誤

珠系2世:羅居厚

居厚公,行一,字廷相,號竭中,始祖羅珠公長子。漢高祖壬寅(公元前199年) 八月十八日子時生。漢武帝二十五年(公元前116年)世襲父爵大司農。漢武帝建元(公元前138年)中仕集賢院景靈宮大學士,轉大尉,贈衛國公,升用兵宰相。後盧父墓,同弟祗德公環墓而居。今大羅洞是公所居之處。漢武帝元封乙亥(公元前106年) 十月十五日卒,壽九十四。葬九江城北北沙下,蟹形。子山午向兼癸丁分金。即今羅家園是也。配王氏,桃州王智遠公女,贈相國夫人。葬九江東坑大石橋,人形,乙山辛向。生子二: 忠、悉。繼配黃氏,生子一:志。

居厚公47歲生次子悉公---記述有誤

珠系3世:羅悉

悉公,字子立,號敦篤,廷尉尚書、光祿大夫,居厚次子。漢景帝己丑(公元前152年) 十月十日寅時生。漢武帝元封(公元前107年-公元前105年)間任廷尉尚書,轉升光祿大夫。配吳氏,陝西咸寧縣令進士忠桂公女,贈唐國夫人。景帝丙申(公元前145年)生。夫婦合葬大神口,蛇形,丁山癸向。生子三:臣良、臣恭、臣敬。女一。

悉公47歲生臣恭公---記述有誤

珠系4世:羅臣恭

臣恭公,字舒泰,行真二, 悉公次子,漢武帝元封丙子(公元前105年)六月二十五日辰時生。本始庚戌科登進士第。四十六歲出仕長樂少府。歷永興軍酒稅司,轉任京堂茶司都州,調河南汝寧府羅山縣令。致仕還鄉。於平帝五年(公元5年?)避王莽亂,隱新建縣西山,託跡仙遊,修煉辰黔山,即今湖廣辰州府黔陽縣辰黔山是也,公多道術。士民祈禱,即應,故今名為羅公山。世傳山下羅公祈禱法術至今甚廣縣驗;山頂有真情武廟。事詳楚國志並辰州志,漢成帝鴻嘉辛丑(公元前20年)年8月13午時卒,壽八十五。葬白沙寺,月形,壬山丙向兼午子分金。配嚴氏,嚴通判都公女,漢武帝天漢辛已(公元前前100年)年四月初八未時生。敕封長樂少君,同葬夫墓。生子二:誠、諶。

臣恭公40歲生長子誠公記述有誤

珠系5世:羅 誠

誠公,諱奉,字奉誠,號好尚,臣恭長子。漢宣帝元康丙辰年(公元前6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午時生。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五十八歲出任廣西諫議大夫,詳見廣西省志。王莽篡漢己卯年(公元19年)九月初一寅時卒,壽八十四。葬嚴城嶺嚴家山,虎形,醜山未向。今新建縣高安分界處是也。原配李氏,李丞相廣利裔女,封夫人。生子:微。副配,萬氏,進賢縣萬汝弼公女,生子: 徵。二妣同葬夫墳。

誠公40歲小老婆生次子徵公

珠系6世:羅 徵

徵公,字可政,誠公次子。漢成帝河平丙申年(公元前25年) 十二月初四日寅時生。東漢光武年時五十二歲,任南陽太守。寬恕仁慈,百姓謳歌。致仕回家,隱居西山。永平乙亥年(公元75年)10月15日子時卒,壽一百歲。葬西嶺鳳凰山觀音山,乙山辛向。配李氏,李丞相廣利裔女,封南陽夫人。生子一:達公。副配宗氏,生建武己丑年(公元前29年)2月12日午時。二妣同葬夫處。生子二:遠、逵。女一,適豐城縣同造孫利賓。遠公贅徽州姿原縣滑氏,因家其地;逵公,辛丑年生,贅江南寧國府太平縣勺村。再配朱氏,因家其地。

徵公39歲生次子達公??有誤

珠系7世:羅 達

達公,字彥繡,徵公長子。王莽篡位初始甲戌年(公元14年) 十二月初二日子時生。漢朝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8年)升任臨江軍尹,轉為士門結事八座駕,升光祿大夫。致士還鄉,隱居豫章新建縣忠孝鄉西山黃古巷屋佑,今金氏蓬屋左,即達公所居處也。晉旌陽令許遜訪郭等名山,因求金宅求修煉處,公七世孫瑭公,字柏林,與許遜重友盟義讓居處。遜斬蛟於鐵樹宮前,即今萬壽宮是也。殿前池塘至今仍呼 “柏林塘”。許真人許遜於晉寧康甲盛開年八月十五日舉家昇天,即是此處。公於漢安帝永初癸丑年(公元113年)卒,壽一百歲。葬西山潭源,坐西向東,與夢山罕王廟相近。原配吳氏,進賢縣吳崇季公女,封夫人。副配郭氏,在城郭紹賢公女, 生子四:葉、英、芄、艾。二妣同葬夫處,即今潭源街上。英公,字秀華,生子衝霍公,元興中年徙居雲南廣南府;艾公,字秀甫,徙居河南開封府上林羅艾山。

達公38歲生長子秀茂公???有誤

珠系8世:羅 葉

葉公,字秀茂(大司馬太尉),號立成,又名永成, 達公長子。東漢光武壬子年(公元52年) 三月二十九辰時生。建初中與同邑程秀升著《五經通難》;《孟子章句》系公編校。元和四年(公元86年)仕大司馬,嘗亞獻郊社之禮,治大喪,國有大造大疑。公與司徒、司空論之,國家有過,公與三公通諍之。賜金印紫綏,掌武事功課。永元初(公元89年),為河南開封府校尉,掌城門屯兵司馬,以待胡擾,出為西域長史。公卒於三國東吳建康甲申年(公元144年),享壽九十三。葬武陽渡辟邪,東向。女婿楊友龍表墓。配楊氏,楊子洲楊萬戶侯子文客公孫女。葬鳳凰山澆湖,辛山乙向。副配張氏,張家園良萬公女,光武甲寅年生。葬西山真君殿前闕家坑。生子三:暹、升、 昱;女一:適同邑楊友龍。

秀茂公50歲生次子升公??有誤

珠系9世:羅 升

升公,字奇禎(光祿大夫),號祈郎,葉公次子。東漢永元壬寅年(公元102年)六月初六日子時生。東漢建和中(約公元148年)任宣州路主執院,升光祿大夫。因奉父祠,居武陽渡辟邪。東漢中平甲子年(約公元184年)二月十三日卯時歿,壽七十三。葬西山大神園,丁山癸向。配胡氏,胡太守胡建侄女。葬大神園。生子四:季德,季實,季華,季霍。季德公徙浙江餘饒縣;季霍公徙南京三尺街。

升公43歲生次子季實公??有誤

珠系10世:羅季實

季實公,諱茂(東郡太守),字祀山,升公次子。東漢永嘉乙酉年(公元145年)十二月十六日卯時生。自幼繼薜令羊和為嗣,事羊盡禮,冬坐自羊皮以懸榻後,要處單板塌,以彰羊皮於上,飲食不食羊,肺次思羊父之恩。徐高士勸公複姓,終不忍心。光和時(約公元178年-183年),以才智出仕尖廣通城令。建安中年(約公元200年-215年),升為東郡太守。致仕還鄉,居灑洲即今徐埠。三國蜀國後漢建興丁巳年(公元237年)卒,享壽九十三。葬徐埠,時有東吳太守顧郡,下車祀先賢,故封其墓於南昌縣徐埠裡,今名羅思羊墓。配姚氏,分寧雙溪姚選公女。葬鳳凰山,己山亥向。生子四: 霅、霄、雲、霓。副配趙氏,雙村趙漢公女。葬鳳凰山。生子一:薛雍,繼薛令羊和世系。晉初徒居山東,後見唐將。生女一,適豐城縣姜舍萬誠。

季實公41歲生長子霄公??有誤

珠系11世:羅 霄

霄公,字公盟(洪州府總管大都督),季實次子,東漢中平丙寅年(公元186年)九月初三日寅時生。自幼學孫吳法,以將材自雄,整套都亭侯孫賁,每以禮賓之。到三國時期後漢建興間(約公元220-230年),有諸葛恪為幕賓,參議都督中外諸軍事,時集義士於東興,作大堤,築兩城,魏國曹丕帝遂命諸葛誕攻圍兩塢,圖壞堤以遏諸葛恪,公設智,率兵四十萬與諸葛誕敵戰於長驅,魏兵驚退,因公謀出奇異,號曰羅智萬,且須長,又稱須將軍。有功於東吳孫氏,仕安成郡大總管。以旱禱雨於萍鄉石潭,浮木四太,即雨,遂封其山以神其事。後諸葛恪與諸葛誕輕敵,常違眾舉師,公以書諫之,逐怒不從,遂告疾,解政回家,隱居江西萍鄉,即今羅霄山,由此而來。三國東吳天紀未庚子年(公元280年),吳主降晉,公深痛之,乃吊三閭大夫屈原,自乘龍舟,五月初五寅時,投武陽之水而逝。享壽九十五歲。葬西山逍遙山,癸山丁向。配鍾氏,南昌鍾違公女,敕封吳國君;又配閭氏,閭太守藝文公女。二妣合葬夫處。生子三:令恭、令雲、令儀。

霄公16歲生長子令恭公===可採信

珠系12世:羅令恭

令恭公,字佐之(中郎將),霄公長子。東漢建安七年壬年(公元202年)二月初二日丑時生,三國時期仕後漢蜀國劉先主(劉備),為折中中郎將,佐事先主。建興元年甲辰年(公元224年),中流矢,卒于軍因整鹽井城(今雲南省昭通鹽津縣鹽井鎮,羅德富注)南十里,今名柏林山,壬山丙向。事蹟載於烏蒙志。配徐氏,北歷徐仁公女,建安丁亥年(公元207年)生。葬大石橋。生子四:璒、瑭、環、璜 。

令恭公18歲生瑭公

珠系13世:羅 瑭

瑭公,字公秀(南昌柏林羅氏始祖),名秀居,號柏林,令恭公次子。東漢建安庚子年(公元220年)十月初八日丑時生。西晉太康(約公元280-289年)時,遷武陽渡,居八年。因夢中聯語云,柏移林北,塘居南塘。及旦,訪道於宗大伯、二伯,適至其地北林,行及土名南池塘,即石池塘,今官廳堂以符夢,改名塘,遂自武陽贅北林黃日向公女。遺下柏種,分種北林前後。垂七十年後,柏成林,故土名為柏林,因號柏林公。配黃氏,黃日向公女。葬春花岡下,水龜形,即今橋頭西岸,古鈴曰斷頭雍春花園,水洋洋,左邊山障,右邊沙芒。葬下三年後,白壁獻君王。生子二:文通、文慧。副配諶氏,倉部郎中謀禮公女。葬歙上通德鄉,即天尊墓。生子一:文佑。女六:長女號羅救小娘,適許旌陽族許太本。後在宋朝熙寧乙卯年(公元1075年),龍泉村裔孫審禮復傳瑭公, 字公秀、名秀居、號柏林,令恭次子。植柏種於北林塘前後,垂數十年而成林,該地改為柏林,故號“柏林公”,此地後稱柏林羅氏,乃柏林羅氏始祖。

瑭公25歲生文通公

珠系14世: 羅文通

文通公,字詔賢,瑭公長子。三國蜀國延熙乙丑八年(公元245年)二月初二日丑時生。屢詔不起,因號詔賢先生,事蹟詳祠謁書院記並一統郡邑志。東晉鹹康庚子年(公元340年)卒,壽九十六。葬豐城縣池山,即今大羅山善士坪後,南向。配胡氏,大湖胡應善公女,封勸善夫人,三國蜀國延熙己巳年(公元249年)生。葬象牙西源南義坊。生子三:鍾、鐵、鏗。女一:適西山潭源劉罕王劉嚴。敕封罕王夫人,即今潭源夢山罕王娘娘是也。事蹟跡於罕王廟碑記。 文佑公,號淑行,塘公三子,三國蜀漢延熙庚午年(公元250年)生。性至善。兩晉惠帝(約公元290-306年)時,入新安黃山學道,即今豐城縣呈坎天尊是也。

文通公30歲生三子鏗公

珠系15世:羅 鏗

鏗公(太子舍人),文通三子。西晉咸寧乙未年(公元275年)十二月初二日亥時生。幼名坑,因重祖塘公名土字傍,遂改名鏗。性好養生,才高學博,善作詩文。自六歲出外遊學。大興元年戊寅(公元318年),中詔州縣秀才,複試經策,公舉秀才。進京就試,上第。妻父御史中丞熊遠,奏公行義高,拜太子舍子,為乘輿箴稱旨。避王敦亂,隱象牙岡西源,結茅於上,養真修性,凡吐哺出納,飛騰點化,祈禱藥醫,無不精曉。每遇大旱,祈雨即應,救病即愈,兄弟三人,活民萬計。去後,鄉人思恩,立像祀之於丹陵觀。配熊氏,亭山熊御史中丞熊遠公女。唐朝元和戊子年(約公元808年),奉旨敕封勸善夫人。葬同宗氏墓所,南向。生子二:均章、尹章。長女:適新昊馮川告;次女適上諶諶德明。

鏗公45歲生長子均章公????有誤

珠系16世:羅均章

均章,諱綏(散騎常待郎),鏗公長子。東晉大興庚辰年(公元320年)閏四月十八日辰時生。幼名含,同湖廣耒陽縣宗人含之名,遂改名綏。苑寧為豫章太守時,公徙講學,即今豐城羅山也,常師太原孫盛之門,人稱公為子路。時築書室於上岸山南,室前一湖。嘗曰:興吾祖在豐城者,同一鳶飛魚躍處,後人名其湖曰羅湖。復結盧於圓湖,講學其處一名羅池湖,其初遇一異人,授以《遁甲兵書》、《都天遁書》,公於二皆精通。今遁甲書中所載羅先生者,即公也。康帝建元甲辰(約公元344年)舉秀才,除郎中,轉尚書郎,拜散騎常待郎。大元癸未年(約公元383年),陳伐燕三策,選兵以趨洛間,分兵以斷歸路,遺輕騎以絕糧餉,謝玄用其策,同領兵趨洛,因乘勝長驅,身中六流矢,遂卒。長子企生,扶喪歸,葬肖像以祀之。後謝玄奏功,奉恩敕封揚州羅湖岱王。後何無忌,討盧循,聞岱王忠勇,請恩立祠,奉恩申敕,有司要祠像,加封上岸裡五十戶。配胡氏,西山雙嶺胡尚書少廣公女,諱龍,太子左衛,諡莊侯,胡藩公之姑氏,世傳胡宰臣妹,即今華林胡氏之先也,生子二:企生、遵生。按胡氏以節義聞,時桓元知企生忠晉,豫令人遣胡母以羔裘,遂受之以釋疑。桓元企殺生,即焚之。至唐郡人來撰焚羔裘說以義之。元和丁酉年,翰林學士同平章塥太原王涯著傳。卒葬雙嶺,即今新建縣桃花鄉三十一都云溪寺南西源,系石岐萬君賢葬母,假曰:龍媽媽生基者,即龍母墓所是也。

均章公43歲生長子企生公??有誤另譜載中間有友公

珠系17世:羅企生

企生,字宗伯(著作郎),均章長子。東晉興寧癸亥年(公元363年)四月十二日寅時生。為人忠厚,多才多藝,初以母命,師袁崧。崧授以圖書音律體,悟甚速,崧嘗謂門人曰:羅子剛不激,柔不靡,真吾畏友岱王教以《遁甲兵書》並《都天遁書》。公三複,對父說曰:天鏡地鏡人鏡有用之書也!其餘出天門,入地戶,秘局藏形,履符禁敵,皆紀語也!岱王奇之,命舉秀才,補臨海令。與民興水利,均賦役。公文名益達,遷秘書監著作局著作佐郎,掌三閣圖書,權國子祭酒,修三國志救濟不,因直言國政,懺導子及殷仲堪,鎮江陵,出為公曹。表兄胡藩勸曰:“殷侯倒戈授人,宜見機而去。”公曰:“餘去殷侯是去天王藩鎮,吾所以不去者,將望興復,以彰國耳!”藩哀之而去。遂遷為武陵太守。未之郡,桓元攻仲堪,堪委以長史事,公辭謝不已,又表為諮議參軍。公見仲堪多疑少訣,謂弟曰:“殷侯仁而無斷,事必無成。”及敗,文武無送者,惟公從之,路經家門,其弟遵生曰:“家有老母,欲將何之?”公曰:“今日奉養惟有一死耳!弟奉養不失子道,吾願足矣,夫復何恨!”或勸其從桓公,公曰:“始焉蒙晉之恩,不能全君臣之義,繼焉蒙殷國士之遇,而又不能殄醜類何面目以求生乎?”玄聞之大怒,遂獲其兄弟,玄曰:“爾將何言?從吾釋耳!”公曰:“乞一弟,以養老母,餘遂死無怨!”遺詩三律,載《世徵集》。玄釋遵生。生於彼處假設葬地時,即背母攜孤兒,束兄骸潛居原祖塗埠。安帝隆安已亥年卒(公元399年),壽三十七。

配徐氏,北瀝徐孺子世孫廣公女,封夫人。副配孔氏,浙江會稽縣孔僕射孔安國公女,封夫人。二妣痛夫死於非命,哀毀成疾,忌日致祭,深谷古禮,終身惟服素衣,元年十二月國子祭酒御史大夫嶺南等使孔戳著傳,但葬西山清藍。次子昌植柏於墓次,故今名“柏林”。生子二:昱、昌。女二:長女適雙嶺胡北侯胡藩之子胡世降;次女適潭鄧博士鄧魯賢。

企生公31歲生昌公

安帝隆安已亥年卒(公元399年)巳去世。5歲被遵生公收養撫幼??

珠系18世:羅 昌

昌公,字邦卿,企生公次子。生晉太元甲午年(公元394年)五月初五日午時。初黃陵瀝西岸長史鄧義,與企生友厚同宦荊州。企別時,撫孤於義,義無子,只生一女,因招昌為婿。昌將父臨難時三律刻於壁,每育轍流涕,嘗泣曰:“父死非命,不共戴天,今皇皇未報罪實難逃。蒙叔撫養復全宗祀,恩德罔極。”遂於對面山立兩祠,俱塑像於中,每歲春秋致祭,並薦以伸哀思。配鄧氏,黃陂西岸鄧長史鄧義女,葬上鄧埠蒿陂灣烏龍岡,南向,在陳家橋東。子五:智慧、智亮、智達、智通、智強。女二:長女適虎山殷虎;次女適潭源鄧由庚。

昌公16歲生智亮公

珠系19世:羅智亮

智亮公,字信孫,昌公次子。生於東晉義熙庚戌年(公元410年)九月乙卯日亥時。劉寧泰間,贅南昌南池塘祖故居,即今南房。到齊永明甲子年(公元424年),見南北爭奪天下未有一,朝為君臣,暮為仇敵,痛祖又死非命,故終身隱逸不仕,望西山之秀色,景物鷳,因於柏林裡創樓,號曰退居樓,蓋取避世之義也。葬黃陵西岸竹山坳事,在用秦屋背。配熊氏,在城熊太守鳴鶴女,葬新吳浮雲山丫口石。子三:顯祖、慶祖、茂祖;女一:適西昌雙嶺胡煜。

智亮公15歲生次子慶祖公

珠系20世:羅慶祖

慶祖公,諱彌,智亮公次子。生於南朝宋國元嘉乙丑年(公元425年)四月初八日卯時。初以宗人羅結薦任魏世祖太武帝數從徵,官范陽太守諫議大夫,贈幽州史公,與和、埠兄弟三人,因時飢發匱粟二萬賑之,更造舟八艘往來運粟,遇貴則糶以利民,遇賤則買以利農,後號為羅氏常平,同宗人提及內兄滕對聖數人同居施藥,遇飢施粥,遇旱施茶,鄉人感其義,於豐城縣市義裝像立廟祀之。到唐大中已卯觀察使韋丹上其狀,言公嘗為諫官追贈為諫議大夫賑饑恤難大德使,事詳市氵義諫祠羅公記並魏書。葬城二都,即今陳家橋西,北向。配滕氏,滕對聖公女,追封諫議夫人,葬市義後羅公廟傍餘公園。副配白氏,葬夫墓所,南向。生子三:景彥、景堯、景春;女二:長女適蜀溪雷肅之;次女適長沙城北五里陳文輔。

慶祖公42歲長子景彥公???

珠系21世:羅景彥

景彥公,諱領,慶祖公長子。生於南朝宋國秦始丁未(公元467年),南朝陳國永定年間為招賢士丞相,因號招賢,事詳於傳。葬謝子山後在鄧埠西南,今名羅丞相廓,又名羅公廊。配黃氏,新建縣人,即今崇仁甫池世郡公仲照公女,封夫人,葬鄧埠蒿灣龍泉觀,後觀系夫人施建,今為王墳;副配彭氏,大瓏協律郎彭全素女,封夫人,葬交灣,即今野貓廊。子二:萬年,萬榮(未詳)。女二:長女適豫章王陳叔英;次女適雙嶺胡刺史胡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