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啟動,將帶來哪些變化?

浮雲視界


我是一名資深的傳統投資顧問公司的開展股票投資顧問業務的專員,從我個人的角度,我們先來看看證券業協會取得經營許可的公司只有83家,另外還有的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專業的投顧分析師的缺失,整個行業(投資諮詢)加起來能給廣大投資者服務的合股,正規投顧不超過3000投顧。嚴重的缺少服務,基金公司證券投顧試點能更好的解決股票的專業服務的痛點。所以我們看到證監會向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基金銷售機構下發了《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至此,備受市場關注的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終於落地。

  根據《通知》規定,試點機構從事基金投顧業務,可以接受客戶委託,按照協議約定向基金投資組合策略建議,直接或間接獲取經濟利益。

  據瞭解,與傳統的基於“賣方代理”的基金銷售模式相比,基金投顧採用“買方代理”模式,強調為客戶提供量身定製的理財規劃和全天候的資產配置服務,對專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減免認申購費和收取一定的賬戶管理費,與客戶投資利益更好地進行綁定,幫助客戶賺取長期受益,基金投顧的模式將改變長久以來以銷售代理機構為主導的基金營銷格局,提升客戶理財投資的體驗。





投資值得


證監會機構部近日發佈了做好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的通知,華夏、易方達、南方、中歐等基金公司首批試水,將正式開展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這一公募基金領域的大事推出的背景是什麼?又將帶來哪些變化?

10月21日,在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社保基金和保險機構座談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提出,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舉措之一就是“提升資管機構專業能力為依託,增強權益產品吸引力,發展投資顧問服務,推動短期交易性資金向長期配置力量轉變”。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推出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是落實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提升公募基金行業服務居民財富管理需求能力的重要舉措。

受追漲殺跌等非理性行為的影響,公募基金投資者往往存在不賺錢的現象,與海外成熟資本市場較為成熟的投顧模式相比,國內理財市場中一直比較缺乏代表投資人利益的買方中介力量引導客戶進行理性投資和長期投資。基金投顧試點的推出將探索改變現有的行業困局,財富管理行業或將迎來又一發展機遇。

開展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有望讓專業的投資顧問輔助投資者做出基金產品投資決策並監督執行,提高投資者投資的紀律性,適度抑制投資者追漲殺跌行為。同時,適度扭轉銷售機構的行為,將收費模式從收取申購贖回等交易型費用調整為按保有規模收取的方式,使得中介機構與投資者利益保持一致,逐步培育代表投資者利益的市場買方中介機構。

今後投顧模式或將引導基金銷售更以投資者利益為先,從核心團隊、投資理念、業績表現、決策流程、組合構建等角度為客戶把關投資管理人,基於客戶不同的投資目標、久期、策略需求等,採用配置化的思路,努力為客戶提供有效的基金投資建議,避開傳統基金的購買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