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對外開放加速,聽聽外資機構的政策建議

金融業對外開放進入加速階段。今年以來,監管層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金融業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在此背景下,境外機構投資者拓展中國境內資本市場的制度障礙還有哪些?對外開放如何進一步推進?在10月27日舉行的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多位業內人士對此進行了熱烈討論。

外資金融機構在經營理念、規模大小、人員數量等方面與中資機構存在較大差異,業內人士呼籲監管部門應探索更具針對性的、能解決外資機構痛點的政策舉措。而對於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我國的金融對外開放,曾任中金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的金融專業人士朱雲來表示,仍有一些挑戰需要解決,比如定價機制、進一步開放後的外匯機制以及人民幣國際化如何走向可兌換等。

花旗亞太地區金融市場和證券服務業務條線負責人Stuart STALEY則稱,目前全球投資者認為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並且具有高度增長潛力。未來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提高透明度;二是要有一致性,不斷關注投資人對市場政策的反應;三是提高治理,制定更高的標準;四是完善基礎設施,不僅僅是交易所,還有合同上的基礎設施;五是對不同的准入方式進行更多的整合和簡化;六是要不斷創新。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表示,外資銀行要增加存款比例,目前在開放的政策方面須尋找到更好的途徑。

野村控股中國委員會主席、野村證券執行副社長飯山俊康認為,中國金融行業的服務傾向正在發生改變,過去金融機構的目標是銷售最大化,而未來的目標則是給出最高質量的建議。現在很多金融機構、資管機構都在理財方面朝著這樣的方向尋求變動。其中,成功的關鍵在於多元化的產品組合,並提高服務質量和國際的資本流動。

他認為,發展一級資本市場可以讓產品更多元化。要實現資本市場發展的目標,中國應該打造有多層次投資人的市場格局,更加多元化的投資人,可以使市場效率更高。

穆迪公司及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首席信用官Richard CANTOR提到,在對外開放過程中,亦要避免相關金融風險。首先,要有良好、健康的監管制度;其次,金融機構需要有良好的風控能力;再者,應該拓寬供資渠道,包括用債市代替銀行提供資金;最後,匯率政策應該更靈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