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飾的“廉價感”,從這3個方面體現

廉價感這個詞很有意思,表面詞義是指價格,但是實際上它跟價格不見得有關,廉價感有相對準確的審美體驗,但是缺乏固定的指向。

廉價除了物品本身的問題,更多的是一種審美風格上的問題。

有人說審美實際上是審醜,事物的反面很多時候也能夠體現它的本質。廉價的反面不是昂貴,而是精美。

首飾的“廉價感”,從這3個方面體現

工藝上的用心不代表準確的規範,不一定是精工細作的做法,粗糲也是一種美感,關鍵是工藝是否達到了某種美的特點。

上面兩件,左邊第一件號稱「古董」的仿品,仿製的右邊這類美好年代(19 世紀末-20 世紀初)的珠寶。它們乍看有相似感,但工藝細節上前者看起來粗笨,後者飄逸靈動。

其實這是珠寶工藝的變更造成的,前者並非不是精工,它的鑲嵌在牢固度等方面都比後者好,但是後者輕薄靈動感就消失了。前者採用的平直線條,統一尺寸寶石,完全的抹殺了美好年代珠寶的纖細華麗氣質。

仿古的高級珠寶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現代鑲嵌工藝的標準性。尺寸標準的寶石,微小而精確的爪。古董珠寶上不太規矩的寶石,鑲嵌容許度造成的長大包覆性的爪,以現代珠寶的工藝看,它是粗糙的,但是它是古董的美。

首飾的“廉價感”,從這3個方面體現

很多人認為廉價感是材質問題導致的,但問題在於材質導致的工藝淨度和設計目的無法和諧。比較明顯的是豪鑲款。

合成寶石,大顆粒都不是問題,但是為了省錢,用金太薄了,就算外行也能感覺到金屬的粗糙感。

如果你的預算不高,儘量避開工藝複雜的豪奢款。工是否細膩直接決定了它的質感,設計華麗而工藝粗糙的東西是最容易感覺廉價的。粗細不是問題,但是細節圓潤飽滿的東西,相對不容易感覺廉價。

至於美的部分,美有太多的品種,每一種都很可愛,沒有高低之分,不是隻有昂貴的寶石,奢華的設計才好。

但是一件飾品如果缺乏性格,很容易感覺廉價,這是一種設計上的庸俗。這種庸俗來源於,“我有幾顆寶石,需要鑲起來帶一下,隨便組合個形狀好不好”。

在題材上,人物和動物主題是天坑,儘量避開。人和動物都是有強烈的神態的,它的姿態,線條是否能夠掌握好直接決定了最終效果,能夠做好這點的實屬鳳毛麟角。就是是蝴蝶、貓、天鵝這樣的常規設計,其實好看的也不多。

首飾的“廉價感”,從這3個方面體現

​ 人的問題。

設計不襯托人是設計搭配的問題,並不是人本身的問題,而是要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東西。

例如,個頭高胖壯的人,計量避開纖細,零碎,特別精巧的小物件。個子小的人,誇張要適度,不然很容易被蓋住,大個頭的物件一定要有充分的細節。

如果手長的不太好看,指節粗大,手比較粗的,儘量不要選擇戒指,戴手鐲好過戒指。個子比較矮的人,手臂比較短,儘量不戴寬的手鐲。

搭配方面還有很多細節的適配性問題,大部分不是模特的人,都有各式各樣的不適配問題。從個人氣質,膚色,身材都有它更舒適的區間,找到這個區間能夠讓珠寶成為你的配件,襯托,而不是反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