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的夏侯惇為何如此受曹操厚待?

LIAIHONG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的夏侯惇,為何如此受曹操厚待?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總共有以下四點。



其一:夏侯惇和曹操是親戚,兩人從小相知,彼此信任,即是玩伴,也是至交

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非常著名的一個大宦官,而曹操的父親是,他作為曹騰的養子身份,其實他的本家是夏侯氏,而曹操是夏侯惇的堂兄。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指曹操)於惇從父兄弟。

夏侯惇的親兄弟夏侯淵,也是曹魏政權的核心人物。所以說,曹操和夏侯惇首先是堂兄弟,小時候經常在一起玩耍,我們常說“血濃於水”,就是指親情要高於其他人類感情。

據《世說新語》記載,曹操和夏侯惇、夏侯淵關係非常緊密,曾經曹操犯法要下獄,夏侯淵頂替曹操去受刑,曹操在外面積極奔走營救,最終成功將夏侯淵從大獄營救了出來,由此可見曹操和夏侯惇、夏侯淵關係之親切。

夏侯惇和曹操其實是一家人。



其二:夏侯惇是最早加入曹操隊伍的核心人員,對魏國有“定天下”的功勞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準備刺殺惑亂朝綱的董卓時,不幸刺殺計劃失敗,曹操被全城通緝,他一路逃回老家,準備揭竿而起,成立一隻護國軍隊,但是資金有限,最終得同鄉豪紳資助,曹操招兵買馬,聚集了三千多人,後來夏侯惇、夏侯淵也帶領自己的一千多人馬投奔曹操,一起加入曹操麾下,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這些人馬就是曹操能夠位居十八路諸侯議會大桌的重要籌碼,也是曹操的家底。

所以說,後來有人評價夏侯惇,說他和曹操有“定天下”的功勞,這是很客觀的評價。



其三:夏侯惇政務能力非常強,為曹操鞏固後方,籌集糧草輜重立下了不朽的功勞

表面上看,在《三國演義》中,夏侯惇軍事能力一般,雖然多次跟隨曹操出征,但是基本上都是以失敗告終,其實《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在《三國志》中,關於夏侯惇的文字記載主要收錄在《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在《三國志》中,夏侯惇也曾跟隨曹操討伐呂布,但是不幸上當,差點做了人質,可是曹操依然非常信任夏侯惇,封他做陳留、濟興太守,並且加封高安鄉侯,關羽後來官封“漢壽亭侯”,以侯爵來看,很明顯夏侯惇的地位要高於關羽。

時年大旱、蝗災,夏侯惇親自督導水利、屯田事宜,成功幫助曹軍和當地百姓渡過難關,獲得了曹操的大力讚揚,後來更是多次跟隨曹操出征,同時輔助曹操處理政務,功勞非常大。



其四:夏侯惇忠於曹操。

夏侯惇對於曹操可謂“死忠”,或許有人會說,有很多人忠於曹操啊,夏侯惇的忠和其他人又有什麼不同呢?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權勢滔天的時候,具備封分官員的特權,因此他手下很多人被封為魏將,曹操因為重視夏侯惇,因此封夏侯惇為漢(朝廷)將,意思是兩人同朝為臣,夏侯惇知道非常生氣,他強烈表達了不滿,最後要求曹操封自己為魏臣,曹操無奈,最終同意了夏侯惇的要求。

相對而言,荀彧和曹操共事了一輩子,都是以漢臣身份自居,曹操對待荀彧不可謂不厚,這就是區別。

曹操當年稱魏王、加九錫,按照禮法一步步奪取大漢政權,這個方案就是夏侯惇親自和曹操謀劃出來的,效仿的是堯舜禹禪讓制。

夏侯惇在曹操的行宮可以隨意進出,不像其他人需要先通報,由此可見曹操對於夏侯惇的信任,兄弟之情。



夏侯惇的武力分析

夏侯惇的武力到底如何呢?《三國志》沒有做太多的介紹,但是《三國演義》將夏侯惇塑造成一個武功高強的人。

在《三國演義》中,夏侯惇為人剛烈,曾經在戰場中箭,被流矢射中眼睛,夏侯惇直接把箭抜了出來,眼球也被帶了出來,他直接就把眼球吞食了。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夏侯惇不懼關羽,不顧曹操使者放行的通知,力戰關羽,由此可見他的武力也不弱。

總結:夏侯惇作為曹操的堂弟,和曹操的關係如親兄弟一般,他對曹操赤膽忠心,同時武力不凡,精於政務,為曹魏政權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至於說夏侯惇打仗沒贏過,箇中曲直,歷史變遷,我們也無從考證。

謝謝大家!


古梁鏞


導讀:你知道什麼叫跟對領導嗎?要問曹操最偏愛的武將,這個人絕對當之無愧,他生平跟隨曹操打仗幾乎沒有贏過,官卻一直升個不停,是曹操最信任的武將!

老龍:夏侯惇在曹魏集團裡面不太會打仗,但是官卻不停地在升,他在魏國的地位為什麼這麼高?其實是有很多原因導致的。


裙帶關係:夏侯惇和曹操是親戚

翻閱史書我們會發現,夏侯惇和曹操是有一定的直系血緣關係,因為曹嵩是夏侯惇家過繼給曹家的孩子,是夏侯惇的直系叔父,又是曹操的親生父親。

老龍:如果和曹仁,曹洪這些曹氏宗族比起來的話,他們跟曹操都沒有直系血緣,但是夏侯惇和曹操是那種打斷骨頭連著筋的直系宗族,是非常親密的。


忠義:夏侯惇和曹操出生入死

在曹操起兵開始創業的時候,是夏侯惇是第一個並且最快響應他的人。如果沒有夏侯惇支持,那麼曹魏政權也沒有任何的軍事基礎。雖然第一次創業在汴水之戰就被董卓部下給殲滅啦,但是後面的招兵買馬靠的都是夏侯惇這夥人。建立曹魏的過程當中,夏侯惇多次參與了大大小小的戰役,把自個兒的腦袋提在腰帶上。即便他並不擅長於打仗,但是他願跟曹操出生入死!

老龍:這也是他夏侯惇地位如此特殊的原因之一。


善治:夏侯惇與曹操分工明確

比起在戰場上殺敵戎馬生涯,我覺得夏侯惇更傾向於做文職工作。自從被呂布刺傷了左眼之後,夏侯惇就開始鎮守後方,屯兵納糧。開始全身心地轉向後方運營的工作,後來實行了屯田制,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響應,算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是好官的模範,為百姓創造了很多好處,並使得百姓依賴這個制度!

老龍:從而就形成了曹操主外夏侯惇主內的一種情形。



信任:曹操信任夏侯惇

曹操開始創業的地方是陳留,是他開始霸業的地方。陳留位於河南,在官渡之戰前,曹操把這塊曹魏建政的心臟交給了夏侯惇管理。其實曹操自始至終都沒有把夏侯惇當做自己的部下來看,而是把他當做了同僚關係,也當做了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之一。甚至曹操在臨死的時候也依然只相信夏侯惇一個人,曹操把關乎家裡的事和曹魏政權的未來,都只跟夏侯惇一個人講。命令部下必須與夏侯惇商量之後才能做定奪。有句文言文:曹操亡故後,曹丕繼魏王位,封夏侯惇為大將軍,這裡封夏侯惇為大將軍我們應該也不會感到太奇怪了。



看待夏侯惇這個人,我們不能僅僅以猛將的身份去看的他,曹魏的誕生缺曹操或者夏侯惇一個都不可以,他是曹魏帝國的創始人和締造者。所以在曹魏帝國中擁有特殊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難道不是嗎?

老龍史社


三國時期,群雄稱霸,諸侯戈壁,烽火連年,作為足智多謀、老奸巨猾的曹操,為何夏侯惇情有獨鍾,獨獨對他器重那麼深呢?夏侯惇,論武力不過驍勇善戰的張遼、許褚、典韋等人,論才華比不過滿腹經綸的司馬懿、荀彧等人。當想要成為操操身邊最心儀的人,夏侯惇恰恰都擁有。

一,忠心。大家都知道,曹操這個人,作為足智多謀、老奸巨猾的代表,他的疑心是非常重的,天下想要曹操命的人非常多,所以,常常看見左右侍衛什麼異常的,他往往就起了殺心,也正是因為這些,他才坐上了最高的位置。論忠心,夏侯惇很早就跟操操一起混了,是屬於最早很曹操的一批,早年跟著曹操出生入死,東征西戰,什麼世面沒有經歷過。早些年,打呂布和董卓時,在危難之際,夏侯惇還救過曹操一命,而且夏侯惇還是曹操的親族。

二,善於推薦人才。典韋和許褚都是夏侯惇推薦給曹操的,這兩人都驍勇善戰、勇猛無比,是不可多得的虎將,為曹氏家族做出過重要貢獻,也成為了曹操的心腹。典韋三次救過曹操的性命,第三次時,寡不敵眾,英勇獻身。早些年,徵西涼時,許褚與馬超大戰三百回合,實力不在馬超之下。

三,愛民如子,與曹操性格相同。三國志記載,“時大旱,大蝗起,惇乃斷太壽水作坡,身自負士,輸出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夏侯惇在位濟陰太守時,身先士卒,親自背土挖溝,率領將士們種田,解決了民生問題,可謂是從基層做起。

雖然,夏侯惇在戰場上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功,屢戰屢敗,被俘虜過,也被敵人射瞎了一隻眼睛,但這並不影響他身上所帶了光環。有人說,夏侯惇是靠曹氏家族上位的,但是,我想說的是:沒有努力誰也靠不住,曹操不是誰都能靠的。夏侯惇實力也是槓槓的。




文字青年Right


比如《三國演義》杜撰的“拔矢啖睛”,那是跟外人耍兇,如果換成曹操,讓夏侯惇反過來把眼球扔掉,把箭吃了都沒問題。曹操多疑,很沒安全感,但是他的臥室夏侯惇可以隨時自由“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夏侯惇那種絕對不打折扣的忠心讓曹操沒有辦法不相信他,他的諡號為“忠”,和夏侯惇太匹配了。

忠心

戴笠表忠心的方式是,終身不入國民黨,就只效忠蔣介石。夏侯惇表忠心的方式是不做漢臣,只做魏官,和曹操同朝為官,好大面子,還是曹操爭取來的名額,夏侯惇不幹,什麼獻帝?漢什麼帝?漢獻什麼?論條論頭還是論斤?不去。在夏侯惇看來,漢獻帝的位子就該是曹操的,不過支持歸支持,他還是勸曹操先滅蜀吳再稱帝。

不貪

“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這是對夏侯惇的評價。

曹操在現實生活中,包括很多細節也都體現出“性節儉”,“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幃帳屏風,壞則補納······”他和夏侯惇的脾性相近,夏侯惇這樣的人,身無餘財,有錢也都分給別人了,不置產業,忠心耿耿,更談不上什麼野心了。

發小而且入夥早

曹操小時候數落夏侯惇就跟問候親孫子似的,夏侯惇也不敢說什麼(把侮辱他老師的人殺了),長大後曹操有權有勢稱霸一方了,夏侯惇就不聽話了?只能更聽話。曹操多疑,但是對夏侯惇,他用著放心,而且夏侯惇也是最早一批跟隨曹操出來混的人。

不但如此,當初曹操刺殺董卓未果,逃出生天後,振臂一呼招攏天下英雄的時候,夏侯惇和夏侯淵可都是帶著兵來的,可以說是曹操最早的班底,都是夏侯兄弟“義務奉獻”的,當時曹操還啥都不是呢,夏侯惇聽信兒就奔過來,太鐵瓷了。夏侯淵也曾經給曹操頂過罪,和曹操關係非常好。

說曹操曹操到,誰到了?夏侯惇到了,當初李郭之亂,王允等重臣被殺,有人就建議應該找曹操勤王救駕,使者還沒出發,夏侯惇就到了,人才濟濟是後來的事,最早“白手起家”跟著曹操闖天下的“老人”中就有夏侯惇。

真實案例:東北某動物園裡把狗和老虎養在一起,當初在一起的時候,狗已經成年,老虎還是個娃,長大以後那土狗老霸道了,稍不順心,見老虎就咬,老虎一般都是示弱,躺地仰身露肚皮,一副咬就咬吧,又不是沒咬過的滾刀肉表情,從小到大被咬習慣了,耳朵都被咬成鋸齒狀了。

人也如此,成龍小時候在戲班沒少捱打,即便現在成龍遇見洪金寶,崇敬以外還是有點害怕,其實有什麼可怕的,這都是小時候或多或少都受過點刺激,很難擺脫“心理陰影”。崇敬是因為洪金寶是大師兄,成龍被幾十個持刀黑社會圍,只有洪金寶敢衝過來打,那時候的香港黑社會,警察也管不了。

羅裡吧嗦的說了那麼多,就是想以現在的事例來說明以前的事情,無論歷史如何推進,也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人性這東西是不變的,用現在的事例來說明,便於更好的理解問題。

忠於使命以身作則

除了“拔矢啖睛”,夏侯惇還能“斷壽溉田”,不是說為了灌溉土地把自己的陽壽斷了,而是修建堤壩,攔截、有限阻斷太壽河蓄水。

夏侯惇忠心之外,還能忠事,曹操交代的任務,執行起來絕對不打折扣。曹操當年被圍毆的時候,適逢天災加蝗災,人禍就是連年的戰爭,民間糧絕,部隊也都沒得吃。各派系勢力果斷擁抱大自然,尤其袁紹和袁術這哥倆,袁紹部吃桑葚,雖然據說這東西補腎,但總比不過糧食,這是上樹。袁術部隊是下河撈魚吃蝦撿河蚌等等水生動物。

曹操這裡糧食也非常緊張,這是生死攸關的問題,戰場上可以敵我互有勝負,人沒糧食那可就是必死無疑,甚至等不到餓死,就都當逃兵了,於是,曹操就派他最相信的“兄弟”夏侯惇著手狠抓糧食問題。

夏侯惇親自“下鄉”探訪民情,瞭解水利狀況;

親自鏟沙背土修整河道;

普及種植技術;

攔壩蓄水,水位高過引水渠後,農田得以灌溉(以前幾乎已經斷流);

軍屯,親自和軍兵一起下地種糧食。

豐收以後,有了糧食,曹操度過了“危險期”,當然會更加看重和重用這個發小。

曹操和夏侯惇還是“連襟”、“一肩挑”,曹操娶了姐姐,夏侯惇娶了妹妹。

夏侯惇、夏侯淵只是代表性人物,整個夏侯家族就是曹操的“本家”,曹操的私人“人才儲備庫”。

由上可以看出,夏侯惇受到重用,有發小的原因、連襟的原因、入夥資歷的原因,尤其最早加入曹操的時候,就相當於把人頭寄存在曹操處了,那時候曹操啥也不是呢,外加清廉的原因,還有就是忠於職守、忠心耿耿等等,這樣的人用著放心,使著順手,關係莫逆還不用擔心刺殺或者造反,最關鍵的還有感情很深,自然會受到重用了。


古今通史


受厚待就必須要百戰百勝嗎?翻開書,能打仗的將領比比皆是,如漢之韓信,如宋之岳飛,如明之藍玉,如清之年羹堯。


想受到信重和厚待,沒那麼簡單。只有能征善戰和忠心耿耿就夠了嗎?

當然不夠。如果要論戰略戰術的水平,在曹魏軍中,能征善戰的將才並不少,夏侯惇完全算不上出類拔萃。

性情忠厚,領導放心,同僚敬重,戰友信任,將士們崇拜,大家覺夏侯惇這個人像誰?

像不像咱們共和國的朱老總?

對,其實軍隊中最缺少最罕有的並不是敢戰能勝的將才,通過長期的戰鬥總能夠發掘和培養出來。最缺的是將中之將的大帥!

對於士兵們來說,有這樣的大帥在,這支部隊就有了主心骨,可以被打敗,決不會屈服。無論遭遇到怎樣的挫折,只要大帥站在背後,這支部隊就永遠不會散架。可以從弱小走向強大,可以從失敗走向勝利。

對於將領們來說,有這樣一個老大哥鎮著,就不用擔心手底下的那群驕兵悍將們咋刺,誰都得服服貼貼、老老實實地服從命令。有這樣的老大哥撐著,就不需要擔心後方的那些文官們使絆子,穿小鞋。

對於主君來之,有這樣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哥坐鎮,就不用擔心發生任何變故,不用擔心有誰敢擺功勞,論資歷,不用擔心有誰覺著不公平,鬧彆扭。


夏侯惇當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伏波將軍,漢獻帝封授的,夏侯惇幾次想換換稱呼,但曹操不同意,就是基於這種考慮。有哪位將領要敢居功自傲,曹操馬上就摔他一臉:你看看人家夏侯惇,不比你資歷老?不比你功勞大?不比你威望高?不比你貢獻多?人家夏侯惇還只是個伏波將軍,你何德何能,也有臉跟我這兒顯擺?

要獨當一面,有曹仁、張遼、夏侯淵;要排兵佈陣,有曹洪、張郃、李典;要衝鋒陷陣,有許禇、徐晃、曹彰、樂進。但要鎮住全軍將士,要軍隊士氣高昂,永不言敗,就必須是夏侯惇。


有夏侯惇這樣的人,曹操當然會放心,當然要厚待。


饞嘴肥貓鏟史官


夏侯惇能受到曹操的厚待無外乎兩點:夏侯惇的赤誠忠心和曹操始終如一的信任!

可以說夏侯惇與曹操是真正同甘苦、共患難的兄弟(曹操是他的堂兄),無論是舉兵討伐黃巾軍、還是十八路諸侯聯盟統討董卓,夏侯惇都誓死追隨曹操,先後擔任裨將、司馬。

又在曹操基業剛成形,變賣家產,積極地募捐兵士。雖然無謀,但為人剛烈,多次助曹操。

雖然帶兵打仗不行,但卻深得曹操信任。無論是曹操遠征烏桓、西涼時都命他駐守大本營,只要有元讓在,曹操定能放一萬個心遠征。

至於為何深受曹操厚待基於以下原因:

一、曹操是個聰明人,有勇有謀,而夏侯惇可以說是“莽夫”一位,加上二人是堂兄弟關係,夏侯惇自然對曹操言聽計從,曹操對他的信任就像是對典韋、許褚一樣。

二、夏侯惇一直追隨曹操,相當於一起創業的合夥人,當公司獲得成功的時候,合夥人自然都能飛黃騰達,或許因為打仗都沒贏過,曹操才將後方大事全權交給夏侯惇,也不乏曹操善於用人之能。


淡墨青史


夏侯惇的主要攻陷不是在前方,而是在後方。而夏侯惇深受倚重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起兵之處,功勳卓著

公元192年,曹操進攻陶謙,而後方兗州被張邈和陳宮背叛。是夏侯惇、荀彧、程昱三人拼死守住了鄄城和阿城兩縣。

人在困難時得到的幫助最為珍貴。如果沒有此三縣,曹操就是孤家寡人了,因此對於曹操來說,這是彌足珍貴的。

而留守三人中,夏侯惇是主力,也全靠他穩住了部隊並進行了反攻,才保住曹操的這點根據地,等到曹操大軍回來。因此,這件事給曹操留下了深刻印象。曹操此時不過是兗州牧,而給夏侯惇的官職是奮威將軍,幾乎可以說是曹操手下武將第一了。

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古代很多著名戰役都敗在後方糧草物質供應不上,或者乾脆物資被截。官渡之戰便是因為成功劫奪曹操糧草而勝利。

因此曹操打仗有個習慣,對糧草物資特別重視。糧草未動,兵馬先行便是曹操說的。而每次打仗,夏侯惇負責的便是督運糧草,後方基地的穩固工作。

夏侯惇的性格也確實很適合這個工作,他生性穩重細緻,好學,善待士大夫,好學。

因此在曹操眼中,夏侯惇未必比前方刀槍中拼殺的將軍們功勞小,所以,夏侯惇的官職一直都很高。

三、曹氏宗親,皇親貴胄

不僅如此,曹操之父出自夏侯氏,這是眾所周知的,因此終曹魏一朝,夏侯氏幾乎是被看做宗室來對待的。曹魏八彪騎中,只有宗親入選,而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三人入選也可以說明這件事。

在曹氏和夏侯氏的宗親之中,夏侯惇能力突出,有擔當,而且還特別終於曹操本人,這是曹操器重的原因。

曹操一生都是打著漢獻帝的幌子,因此,在曹魏陣營內部,存在著忠於曹操和忠於漢室兩種成分的人。而夏侯惇就是那個忠於曹操的人。曹操稱魏公之後,他特意上表,辭去漢朝的官職,出任魏國的官職。這對於曹操是莫大的忠誠。

有了這三項原因,曹操器重夏侯惇也就不足為怪了。

歡迎指正,我是子彧,期待你的關注!


上卿子彧


夏侯惇跟隨曹操的時間很早,在曹操剛起兵的時候就跟隨了曹操,這個資歷就是別人比不上的。當官的資歷是很重要的,畢竟沒有資歷的話,就沒辦法服眾。

曹操為奮武將軍時。夏侯惇是曹操的司馬。在當時的曹操隊伍裡,就只是曹操一人之下而已。參考繼任夏侯惇為司馬的荀彧。獻帝都許以後,荀彧的官職是侍中守尚書令。可以說是在政務方面曹操以下的第一人。夏侯惇和荀彧,因為他們早期的資歷和履歷,一直就相當於曹操的左膀右臂。

夏侯惇也不算沒打過勝仗,只是夏侯惇的傳記寫的不夠詳實,他的很多事情都要從別人的傳記裡去尋找。比如河東衛固、範先作亂時,就是夏侯惇去平定的。呂布偷襲兗州的時候,也是夏侯惇保護了曹操的家小。曹操攻漢中的時候,夏侯惇也參與了。夏侯惇的傳記很簡略,很多事情都沒怎麼記載。

曹操建魏國以後,曹營諸多將軍入魏國為官,只有夏侯惇還是漢伏波將軍,其實這個就是曹操對夏侯惇的敬重。入魏,則與曹操有君臣之分,而夏侯惇在漢,兩人只是同僚而已。


純潔的好人成剛


夏侯惇似乎敗仗打得比勝仗還多,唯一出彩的地方就是演義裡的是肉啖睛,這在武將中屬實非常尷尬。影視劇不是經常流行一句“生啖汝肉,寢汝皮”之類的話嗎,只有夏侯惇做到了,而且是自食。他不是個演義裡面大放異彩的角色,甚至連五子良將都比他有光輝,在歷史記載中也沒有特別風光的戰事,為什麼曹操對他“情有獨鍾”曹丕也對他重視有加呢?

(《三國》中的夏侯惇,好像就和關羽打的時候出場一次)

一方大員——同其他上將對比即可看出差距

曹操的北軍分內軍和外軍,這是同蜀漢有明顯區別的地方,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曹操底盤幅員遼闊,必須要委任上將督導一方軍事。夏侯惇就是對孫權地方軍區的總負責人,“二十一年,從徵孫權還,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後被拜為前將軍,曹丕即王位後,大肆封賞,夏侯惇被任命為大將軍,不過這基本上算是榮譽稱號,沒多久他就去世了。曹仁先被曹丕封車騎將軍,後被封大將軍,地位在夏侯惇之後。張遼被曹丕任命為前將軍,算是夏侯惇的後輩。


親密程度

夏侯惇算是最早跟隨曹操起事的一批人中的一位,“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他有始有終,最終成了魏國的開國元勳。曹操生性詭詐,但是非常信任夏侯惇,他經常和曹操同坐一輛車,而且可以出入臥室,其他人無法跟他相提並論。有如此待近距離接觸的怕是許褚這樣的侍衛將軍。

說道許褚,就不得不提到他和曹仁的一段軼事。曹仁從荊州見曹操,許褚一句冷話:“魏王快出來了。”還表示曹仁雖然是宗親但終歸是外藩,他許褚雖然地位低但是卻是內臣,曹操對許褚這種舉動非常讚賞。可以說除卻許褚個人保衛的立場外,曹操的確對夏侯惇“情有獨鍾”。

夏侯惇的事蹟

除卻對元老大臣的尊重和感情上的親近。夏侯惇雖然說沒幹過轟轟烈烈的大仗,倒是打了一些敗仗給別人當了嫁衣,比如輸給高順,比如博望坡敗給劉備,還被劫持過但他卻讓曹操賞識有加。

夏侯惇早年因為有人辱罵其師殺人,倒是有骨子俠氣。被劫持後,以他為人質索要財物,但夏侯惇部下表示國法沒有考慮人質這麼一說,後來劫持者也就放棄了。這件事給曹操打開方便之門,那就是以後作戰不需要考慮人質,伺機行動。

雖然打仗一般,但是對務農敏感,在旱災時,親自種田,解了燃眉之急。

作為元老,他“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這種不以公謀私的態度也是曹操喜歡的,要知道曹操本身也是個清檢的人。


泊圖泊途


拔矢啖睛夏侯惇

三國時代曹營的將領中,雖然多不及關張、趙雲那樣的知名度,但也有許多讓人耳熟能詳的人物——比如威震逍遙津的張遼,為保護曹操戰死的典韋,此外,還有拔矢啖睛的夏侯惇。

夏侯惇雖然有著曹營名將之稱,但是,夏侯惇一生的戰績卻很尷尬:因為客觀上對手太強大,最終導致夏侯惇一生戰績乏善可陳。不過,雖然夏侯惇戰績不佳,仕途卻一點沒受影響——從夏侯惇追隨曹操的履歷來看,曹操對夏侯惇始終予以厚待,並且夏侯惇從始至終,也堪稱官運亨通。


那麼,曹操為什麼對夏侯惇如此重用?小編認為,原因可以從以下方面尋找:

創業夥伴

早在曹操參與鎮壓黃巾之亂的時候,夏侯惇就投入曹操麾下,為曹操鎮壓黃巾之亂鞍前馬後——當時天下處於動亂狀態,群雄並起。而曹操只不過是一個小人物,幾乎沒有任何人可以確定,曹操會在若干年後,成為雄踞中原的大軍閥。

因此,夏侯惇的加盟,對曹操來說,不亞於雪中送炭的情誼,單就這份情誼來說,就足以讓曹操感懷一生了——並且隨著日後曹操對外戰爭頻繁,初期創業夥伴能經過歷次戰陣活到最後的,也寥寥無幾,這些都凸顯了夏侯惇的重要性。

血統關係

曹操本來姓夏侯,因為歷史因素,曹操的先人被過繼給了宦官曹騰,從而讓曹操生來有了曹姓。曹操雖然姓曹,但並不代表著,和夏侯家族的血緣關係會因為倫理上的過繼而消失。而對於打天下、治理天下這樣的大事,依靠外來的人才固然重要,但是出於安全考慮,自己家族內部的優秀人才也要予以重要。



而夏侯惇在夏侯家族內,也算得上人才,因此從這點來說,曹操有必要重用夏侯惇。類似情況,還有夏侯淵等人,也都因為血統關係受到曹操的重用。

厚道

曹操是一代奸雄,但是對於人才的應用,尤其是武將和具體辦事人員方面,其實曹操骨子裡喜歡憨厚的人——畢竟,憨厚之人做事,能盡心盡力,而奸猾之徒則不然。夏侯惇的厚道,讓曹操感到很喜歡。

如同先秦時代,龐涓嫉妒孫臏才華,於是陷害孫臏;李斯嫉妒韓非子才華,於是謀害韓非子那樣,嫉賢妒能、打壓比自己優秀的現象,在中華歷史上屢見不鮮。但是,能做出這種事的,多是奸猾之徒,憨厚之人則沒這個想法。

夏侯惇就是例子。

夏侯惇在輔佐曹操期間,先後為曹操舉薦了許褚和典韋等人才——許褚在軍事上為曹操獨當一面,典韋則用生命報效了曹操的知遇之恩,而作為舉薦者不擔心被舉薦者奪了自己的地位,這一點,足以讓曹操意識到,夏侯惇是個不藏私心的人——並且,夏侯惇去世後,其家境可用家無餘財、一貧如洗來形容。

因為厚道,曹操有必要重用夏侯惇,從而給屬下人一個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