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女不傳男,人死焚書卷,全世界獨一無二“女字”的溯源與傳承

女書的誕生不僅僅是當地女性的溝通方式,更標誌著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女書的創作多是七言詩,自己編寫詩文詞句、書信祭文等等,作品都是一些口頭傳唱的東西,還會翻譯一些民間流傳的唱本,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寫的最多的還是姊妹間往來的書信和編著的自傳。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女書只能在婦女老少之間相互傳承學習,因而沒有專門的教學機構,僅憑著家傳親授,姊妹們圍在一起讀唱學習。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男女平等,女子也可以進入學校學習漢語文化,女書從此留在了老一輩人的記憶裡,在青年文化中逐漸消失。

上一篇我們瞭解了什麼是女書,女書的字體構造,這篇就來談談女書的“根”,女字的起源撲朔迷離,極具神話色彩。

傳女不傳男,人死焚書卷,全世界獨一無二“女字”的溯源與傳承

撲朔迷離的起源

至今為止在相關文獻中所能見到的確切文字記載,最早出現的僅僅是民國時期出版的《湖南各縣調查筆記》,此書是湖南各縣調查員收集當地情況編寫而成。從現存女書中記載的內容來看,最早的事件有黃巢起義、宋朝的《胡玉秀探親書》、明清時期的《永曆皇帝過永明》等乾隆、道光、咸豐年間的事件。

不少專家來到江永一帶進行考察、研究,對於女書的起源也是各執一詞、眾說紛紜,又因為女書“人死書焚”的傳統習俗制約,現存的原件、可以調查的資料更是少之又少,研究起來困難重重。而在當地居民的講述的民間傳說中,富有神話色彩且流傳較廣的女書起源大致分為四種。

九斤姑娘造字說

只聽前人傳古話,九斤姑娘最聰明,女書本是姑娘做,做起女書傳世間。 ——義年華

上江圩有一聰慧過人、才華出眾的姑娘,出生時有九斤重,被村婦們取名“九斤姑娘”。據說九斤姑娘織布繡花、績麻紡線,樣樣精通。村裡的女子都喜歡與她結交,甚至還有人慕名而來跟她學習女紅。姊妹之間感情深厚,苦於女子不識字,九斤姑娘便用女紅圖案創造出一種女性專用字體,即“女書”。

傳女不傳男,人死焚書卷,全世界獨一無二“女字”的溯源與傳承

女紅飾品

盤巧造字說

男兒有志在千里,嬌娘豈可讓鬚眉? ——女書傳承人義年華

桐口村一個叫盤巧的姑娘,從小天資聰穎,三歲唱歌七歲繡花,繡品據說能夠以假亂真,女紅手藝精妙絕倫。有一年在山上砍柴時,官府獵隊見她生得俊俏就將她抓去道州府。耗時數年,盤巧用編織圖案創造了一種只有姊妹間才能看懂的繡花文字,將寫好的求救信件藏於愛犬身上帶回家鄉,就是這些土話圖案,親人們才趕去道州城關救回了盤巧姑娘。從此,這種新式文字在女性之間流傳開來。

皇妃造字說

宋朝時期在荊田村有一名叫胡玉秀的女子,因才貌雙全被選入皇宮為妃,進宮後不習慣宮裡的爾虞我詐,不久後遇冷,心生苦怨又無處傾訴加上日夜思念家人,心情鬱悶。便用女紅創造出一些文字圖案繡在手帕上,讓人帶回家中並囑咐要斜著看。據說人們為了紀念她,還建造了一座鳴鳳閣。

根據《江永縣文物志》記載,文中只是提到這名女子的姓名,其他內容則是由她的親人表述。由此看來,這一說法只是傳言,並無根據。

瑤姬造字說

么姬是王母娘娘的小女兒,活潑任性,因下凡留戀江圩美景,便化名瑤姬留在此地。瑤姬發現這裡的姑娘們繡的花鞋花被、頭巾帕子等等各種繡品簡直比天上的彩霞還要絢麗,身上穿的五彩衣裳更是漂亮的挪不開眼,只可惜這裡的女子不識字,文化淺。瑤姬回到天庭帶回一套天書,並結合此地的繡品圖案進行簡化再造,讓那些複雜難懂的文字像繡品上的花紋一樣,再用當地的土話歌詠贊頌,大傢伙圍坐一起,一邊做女紅一邊學唱,就這樣教會了大家女書。

傳女不傳男,人死焚書卷,全世界獨一無二“女字”的溯源與傳承

江永風光

學術界專家的三種不同意見

關於女書的起源,在學術界則有三種不同的聲音,一種認為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甚至比甲骨文出現的還早。第二種認為是唐代以後出現的,應該是明清時期,還有一種則認為可能是中古時期,男尊女卑文化下誕生的產物。

女書的來歷起源,這終究是一個千古未解之謎,不可否認的是,江永女書是女子創造的,它的存在是我們祖先們智慧。

傳女不傳男,人死焚書卷,全世界獨一無二“女字”的溯源與傳承

傳承之路

為了搶救、保護女書文化,也為了更好的宣傳,使更多人瞭解認識女字,江永縣的領導人員採取了大量的保護措施,座落於江永縣江圩普美文化村的女書園成了至關重要的文化傳播窗口。為了更好的完成這一規劃,還專門成立了女書文化保護髮展的工作小組,為了更深入的學習到女書文化,還設立了女書學堂。

傳女不傳男,人死焚書卷,全世界獨一無二“女字”的溯源與傳承

女書文化村裡的女書世家

桐口村是江永文化村之一,也是女書傳人義年華的故居,上述盤巧姑娘的傳說則是出自此地。普美文化村則是令瑤姬留戀不已的人間仙境,是自然形成的女書文化村,也是女書傳人高銀仙、唐寶珍的故居。

傳女不傳男,人死焚書卷,全世界獨一無二“女字”的溯源與傳承

女書傳人何豔新

除了文化旅遊之外,女書文化音樂走出湖南,開始世界巡演。2014年,交響樂史詩《女書》跟著音樂大師譚盾在34個國家演出,自此女書文化走向世界。

女書的書法創作也是百花齊放,為了更好的發揚和學習,還成立了專門的女書書法課堂。

關於女書的影視文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雪花秘扇》,講述的是清末時期,兩個女人之間悽美的姊妹情誼,當時電影裡的神秘女字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只可惜當時國內的關注度並不高。

現在也會舉辦一些和女書相關的公益活動,展示一些女書書法作品,寫在扇子或者是油紙傘上諸多工藝品上的女字,繡在旗袍上的女字花紋圖案等。

女書文化能留存至今,源自於老一輩人對自由的追求,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所記載的內容真實反映了當下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對文化知識的熱愛。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女書作為一個女性專用文字,終有一天會消失,這是萬事萬物發展變化都要遵循的規律。

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它消失的慢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