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傳統:返場不過三,郭德綱返場多則25次,有人批評他沒有藝德,對此你如何評價?

尬笑天君


印象中這是孟凡貴說的,據說因為這事要在張文順葬禮上打郭德綱,早期郭德綱的相聲裡經常砸掛孟凡貴,後來絕口不提,顯然是有矛盾了



相聲同行同業和郭德綱不睦是公開的事,侯耀文去世後,郭德綱和主流相聲的矛盾迅速激化,批評聲接連不斷,在10年前後到達頂峰,從而有了德雲社近幾年的輝煌


返場不過三是相聲演員的老規矩,這個不難理解,以前的老演員基本都是文盲,段子都是口傳心授,極少有創作能力,敝帚自珍是正常的,肚子裡存貨有限,想多說也做不到

得益於時代,郭德綱的創作能力在相聲演員裡獨一無二,憑一己之力壓過整個相聲圈,是他們沒文化嗎?顯然不是,一級演員是需要學歷的,是因為他們有工資,沒捱過餓,這就不難理解有工資的孟凡貴罵沒工資的郭德綱壞規矩,孟凡貴之流不指望觀眾養活


所謂藝德觀眾說了才算,行業內部閉門互誇德藝雙馨純屬不要臉,對得起觀眾才是最大的藝德,首先要有藝,觀眾得愛聽,肚子裡就三段相聲還要說到天亮誰聽啊,說句難聽的,就是這十來分鐘一段的相聲,當今這些主流演員都沒留下什麼作品,別提什麼返場不過三,他們連演出都沒有,你讓孟凡貴出來賣票試試?他不敢!

藝人終究拼的是本事,耗子動刀窩裡橫算啥能耐,商演不行,電視上不去,一開會出來一堆相聲名家,可也是,但凡他們能幹點別的,要點臉,早也就轉行了


袖手看君


德雲社的商演講究返場,郭德綱早期的返場更是經典,甚至返場的內容比演出中的作品更加可樂,這才是他最高返場紀錄高達25次的根源。郭德綱曾經說過一段話,觀眾都走光了,你還在臺上喊著要說相聲到天亮,到底誰有病?

因此郭德綱的返場能夠這麼多,最重要的還是觀眾喜歡。其實返場不過三的傳統不能稱之為必須遵守的傳統,有些演出的時候根本沒有返場,為什麼?觀眾們又不喜歡聽,最後你還出來幹什麼呢,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郭德綱的相聲達到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是觀眾都能把他的作品背下來了,還是掏錢買票去現場聽,而且票價不菲,這才是最值得深思的一個地方。如果郭德綱不能達到這個水平的話,所謂的返場25次根本不可能,為什麼這麼說呢?

很多相聲演員之所以返場次數很少,根本原因是肚子裡的東西太少,所以返場的時候會藏著掖著,最多唱唱小曲小調結束,真正的好東西還得等著下次演出的時候再用。但是郭德綱不然,一方面是存貨多,另一方面是不怕觀眾們聽,因為即使聽完了下一次還會吸引著來聽。

標題上有個詞用的不太準確,相聲傳統返場不過三,而郭德綱返場25次之多,這和藝德之間一分錢關係都沒有。什麼叫藝德?藝德的標準是什麼?在我看來,觀眾們喜歡才是第一藝德,既然觀眾們喜歡,那麼為了觀眾不斷的返場,這不是最大的藝德嗎?

(德雲江湖,相聲愛好者社群)


相聲江湖


第一娛記出品必屬精品!

返場不過三,郭德綱卻返場25次,導致行業內有人批評他沒道德,我覺得要從兩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

第一:眼紅郭德綱太受歡迎,藉機打壓。

很明顯,當下最受歡迎的相聲演出團體,除了德雲社,還有誰?郭德綱太火了,自然就搶了其他人的風頭,甚至是飯碗,早就心理不平衡了,早就想找個機會“修理”你。

這下好了,你郭德綱破壞了行業內“返場不過三”的規矩,這個辮子我抓住了,我不得好好說道說道。

事就這麼個事。自己沒本事,我還得把有本事的人拉下來。有人說郭德綱“三俗”,但是就是這些俗語,但教會了很多人做人的道理,明白了善惡忠奸,懂了中國的老理兒;有人說郭德綱把徒弟帶壞了,但是就是郭德綱,卻捧紅了一眾年輕演員,為窮苦人家孩子提供了改變命運,立業成名的機會。

嫉妒賢能是非常不好的一個壞品質。

第二:既然有規矩,就應該遵守!

古話說的好,不成規矩,無以成方圓!既然行業內有這樣的規定,我認為還是應該遵守。

大家都知道,相聲圈是一個很按照傳統規矩辦事的行業。郭德綱自己也多次說過要守規矩的話。“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這也說明,相聲確實行業是很講究規矩的!



這麼多年開,很多行業都改革了拜師磕頭的規矩,但是相聲行業沒有,一直按照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辦。

老祖宗留下“返場不過三”的規矩,就說明曾經有人也很受歡迎,也曾經多次要求返場,不僅僅是郭德綱受歡迎,別人可以做到。既然大家都可以遵守,郭德綱也應該遵守。不能別人遵守了,到郭德綱這裡就是例外,這肯定說不過去,要一視同仁,公正對待。


郭德綱已經是相聲界的一面旗幟,大家都盯著,要成為大師,郭德綱更應該遵守行業規矩,不要給人口舌,這樣才會真正讓人心服口服!


第一娛記


大家靜下來細細品味一下,德雲社所有人說得相聲和老一輩相聲比一比,你們認為是叫相聲麼,候寶林,馬三力,常寶華等相聲大師,毛主席,周總理都讚揚過而今德雲社的相聲只能叫一群瘋子在要猴,低俗之極


手機用戶71672458858


不知道郭德綱哪場返場25次。但是,看早期的錄像,十多次絕對有啦。我當時的狀態是喜歡看!!!

相聲行業裡是有這麼一句話,叫寧可給少啦,不能給飽啦。算是行規嗎?不知道。

分析一下這個問題,不對莫怪。

為什麼寧可給少了?因為,作品有限,創作能力有高峰低谷,不是每天的狀態都那麼好,誰能有多大的精力創作?能創作一個段子(不是說一段相聲作品,只是一個返場段子),需要十足的幽默感和經驗值。所以,日子得攢著過。這樣才能長期吸引觀眾來看,有點吊胃口的意思。

一個演員一下子說多啦,下回黔驢技窮,就會失去觀眾緣。也許這段時間,你的創作,是瓶頸期,過一段就好啦,可是,觀眾卻沒有耐心等你,轉而就會喜歡別的演員。你的財路就被搶走了。

但是,郭德綱不一樣,他厚積薄發,出名後將自己多年來的積蓄全部都拿出來,也許,十幾個是冰山一角,也未可知!

所以,人家多,自然返場多,就不必遵守一些諺語規矩。或許,老郭會說,25段,是給少了。要給飽啦,能翻幾倍呢。

所以,只是說不能給飽啦,沒說多少段子是在給飽的範圍?

這句話,我看,因人而異吧。

就好比運動員,有的能練一天,有的練半天,能力不同,駕馭不同。

不能說您創作力不佳,就指責優秀的創作者或者演員按照你的步子走。不科學。

這種做法,對觀眾也不負責任!!


一週樂八天


反場越多越糊弄你觀眾同志們。試想你花錢看演出,演員越多越好還是一對演員演一個晚上好?我原來就是一個演員,裡面的事門清。一場演出就是演5個小時,後臺也已經按排好了。什麼情況下返場,怎樣返,怎樣抻長,先說那段又返再來那段,所以觀眾不要依返場多少來評,要以你花錢聽到的多少,娛悅做程度,得到的放鬆來評判。


老路26851


我一向是最討厭那些自命高雅的人,想想新中國才成立70週年,你吃飽穿暖才幾年,高雅~都裝的挺像!你知道什麼是高雅?沒有那些窮苦大眾捨生忘死~你還高個屁,高你奶奶個孫~現在卻來在百姓面前擺高雅論低俗~我呸~


手機用戶50517880059


一鎮子只有一家飯館飯菜口味一般,服務態度一般,但是由於沒有別的地方吃飯所以生意紅火。後來鎮子上又開了一家小飯館,知道的人少,小飯館飯菜口味好,服務也好,關鍵給的量還大。慢慢的小飯館做大了。大飯館倒閉了,就說小飯館破壞了行業規律,怎麼能把顧客當上帝呢?!飯菜為什麼要做的好吃呢?!量為什麼要給的那麼足呢?!


黑糖590


請問你有沒有這個能耐!行嗎!!!!你就半桶水、過了三你還有包袱嗎!別給自己78臉貼經、第四個都沒了!人民是你們的衣食父母對自己父母好有錯嗎、郭先生把觀眾當父母對待有錯嗎!給下里巴人釋放壓力帶來歡笑不對嗎!不要說25!我們觀眾喜歡郭先生最好返場30.、40,50,怎麼了。先生有這麼水平、有這麼多的包袱!別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能滾多遠是多遠!


用戶860721806917


批評郭德綱返場25次違背相聲傳統的人必定是“相聲演員”!正是這群“相聲演員”把相聲藝術糟蹋的沒了人氣!還有什麼臉去指天畫地?郭德綱返場25次是觀眾要求的!可不是郭德綱死氣白咧地不下臺!郭德綱和這群“相聲演員”講相聲傳統,這幫人就說新時代新相聲,郭德綱演出新相聲受到追捧,這幫人就說郭德綱“違背相聲傳統”。難道這幫人不知道不只是老百姓不想看見他們,就連領導也不想看見他們嗎!如果領導對他們的相聲還認可的話,那也就不必天天開會了。但領導就是沒想到,這幫人開會不好好研究相聲,卻結成圈子狂懟德雲社郭德綱,這幫人真是替文化主管部門製造了和社會藝術需求的矛盾體,是徹底脫離群眾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