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智能製造加速跑

南京智能製造加速跑

5 月 22 日,位於南京市的 220 千伏寧莫線電纜隧道,運維人員佩戴智能安全帽、手持巡檢設備,對隧道內電纜線路開展巡檢工作 李響攝 / 本刊

◇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發祥地之一,南京產業基礎雄厚、鏈條完整,如今正以企業智能裝備升級和互聯網化提升為抓手,向智能製造加速轉型

◇不只是走出去,南京良好的產業發展氛圍也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創新資源“紮根”

“有了智能系統後,問題還沒出現,提示就先來了。”中車浦鎮公司項目部總調度謝志堅如今扮演著企業“救火隊長”的角色,只不過他這個隊長不等明火出現就已經將其“撲滅”,不像過去“零部件少了,設備異常了,都是後知後覺”。

作為江蘇南京專門製造高鐵、城軌等設備的企業,中車浦鎮引入智能製造系統以來,中車浦鎮在產量提升200%的情況下,將相關部門人員成本減少40%,企業效益實現大幅提升。

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發祥地之一,南京產業基礎雄厚、鏈條完整。如今,南京市以企業智能裝備升級和互聯網化提升為抓手,在製造業信息化水平提升、智能製造技術突破、重點領域示範應用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加速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實現產業躍升重塑,像中車浦鎮這樣的智能製造企業正大量湧現。

今年上半年,南京生產總值增長8.1%,穩居東部GDP超萬億城市首位,多項指標位於江蘇第一。由賽迪顧問智能裝備與智能製造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2019先進製造業城市發展指數》顯示,南京上榜中國先進製造城市榜單第9名,比2018年前進1位。

智能重塑製造

走進南瑞集團位於南京江寧區的生產中心,一臺臺機械臂代替了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繁重工序,一輛輛無人控制的AGV小車“乖巧”地將物料運往各個工位……在這井然有序的生產背後,是對傳統生產流程的優化。

“一些物料的安裝順序稍有差錯都會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引入智能製造後,人工差錯大幅降低,交付週期進一步縮短,產能提高30%以上。”南瑞集團生產物資部主任闕連元說。

從簡單的數字化改造到對生產流程的深刻再造,南瑞集團的實踐是南京智能製造發展成效的一個縮影。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出臺1號文件,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在這個大背景下,南京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格局進一步提升優化。《南京市建設中國智能製造名城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南京智能製造發展的六大任務,並在全市形成“一極三區多點”式的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格局:

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級江北新區建設為契機,江北新區重點打造國家智能製造新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江寧區、雨花臺區重點打造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和工業軟件等領域的智能製造示範區,在全市形成“一極三區多點”式的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格局。

如今,南京市擁有智能製造領域的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08家,佔全市企業技術中心總數的42%,中德智能製造研究院、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南京機器人研究院、南京智能製造研究院等一批智能製造領域的重大創新平臺成功落地運營。同時,中電科十四所、國電南自等一批企業紛紛從企業生產面臨的實際問題出發,探索智能化解決方案,有力保障了高鐵、特高壓、國防裝備等大國重器的順利生產。

“硬”產業崛起

“十幾年前這裡叫江浦,還是一大片菜地,想不到如今變成了高樓林立。”旅居海外多年的海歸博士李成被南京的“滄海桑田”鉅變所吸引,決心回國創業。2018年,李成註冊成立南京芯視界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預計今年營收1000萬元,2020年有望實現約7000萬元……

“用光線射出與反射回來的時間,計算物與物之間的距離,讓智能終端能像人眼一樣實現三維真實環境的準確感知。”李成表示,他們研發的基於單光子檢測的激光測距ToF芯片在自動駕駛、機器人三維視覺定位導航等領域應用前景廣泛,一經發布就吸引不少知名企業上門洽談合作。

在南京,這樣的創新故事不是個例。近年來,通過招引臺積電等龍頭企業進駐,搭建公共實驗平臺等,南京吸引一批芯片設計、測試、封裝方面的專業企業迅速集聚,形成強大的產業帶動效應。2018年,南京電子信息製造業持續增長,主營業務收入達3505億元,新型顯示、信息通訊設備、物聯網等產業產值規模均超千億元,有力推動了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高精尖產業發展。

“南京過去強在軟件,現在硬件也起來了,發展機遇更多。”江蘇中車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郭凱說,該公司抓住國內製造業發展痛點,將IT(信息技術)與OT(工藝製造業務)相融合,利用“模塊化+個性化”設計思路,向不同離散型製造業輸出涵蓋設計、加工、物流等環節的智能製造整體解決方案。

如今,南京正在加快5G網絡建設,通過夯實信息基礎設施,來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蛻變。“5G的大帶寬、低時延、廣覆蓋特性與製造業需求密切貼合,有望誕生新的大市場。”江蘇移動南京分公司負責人說。該公司正給金陵石化等企業打造5G專屬網絡,幫助其探索基於5G的工業邊緣雲、巡檢機器人等新應用。

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帶來的智能製造升級,正在助力南京產業結構向上位移。2018年,南京規上工業總產值11834.7億元,增長15.1%,增速創近五年最高水平。今年,南京市有3個項目入圍工信部2019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項目。

逐浪全球市場

從圖紙分拆研究到生產供貨再到測試驗證全過程,用時從24個月壓縮到6個月。南京康尼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憑藉智能化升級帶來的高效生產,一舉擠入北美軌道交通市場大門。如今,康尼機電的軌道交通門系統產品已經覆蓋到美國、法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採訪中,康尼機電海外事業部總經理王佳國不免心生自豪:“公司跟一些國際巨頭從過去的項目性合作,變成了長期戰略合作伙伴。”

智能製造正在加速中國製造升級,包括康尼機電在內的一批南京企業正加速讓中國“智造”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

從地處地中海沿岸的佩列沙茨跨海大橋到連接中俄的天然氣管道,從漂浮海上的“藍鯨一號”鑽井平臺,到屹立於世界屋脊的藏木特大橋……近年來,南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憑藉“JIT(準時配送系統)+C2M(客戶對工廠)”模式,實現規模化生產與定製式製造相結合的鋼鐵全流程智能製造。更具活力的南鋼因此加大走出去步伐。

不只是走出去,南京良好的產業發展氛圍也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創新資源“紮根”。連續舉辦15屆的南京軟博會,連續三年舉辦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南京搭平臺,引資源,促合作。在不久前舉行的2019南京金洽會上,總投資達136.6億美元的17個外資項目集中籤約,是2018年同期的2.8倍。

今年8月,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獲批成立,根據計劃,未來這裡將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輻射帶動南京及周邊區域高質量發展。(來源:瞭望 記者 朱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