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会不会有人说:杰昆•菲尼克斯之后再无小丑?

希斯·莱杰版“小丑”,杰昆·菲尼克斯版小丑,哪一个更经典?

“小丑(JOKER)”是最经典的银幕反派之一。

2019年之前,最经典的小丑角色来源于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这部电影的是公认的神作,导演功力扎实、剧本严丝合缝、演员演技出神入化。

这部电影捧出了一个经典角色:希斯·莱杰版的小丑,同时,小丑也提高了这部电影的水准。这也引发了一个深刻的讨论: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还是演员的艺术呢?

有人认为:电影是一种镜头语言,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是通过不同的镜头变换、转场、光影设置诞生的连续画面。这也就说明,掌控这些布置的导演,是电影艺术真正的核心。而类似话剧、戏剧,没有了视角的切换,单凭演员的表演来展示画面感,调动观众情绪。这些,是演员真正的艺术。

不过,电影的内部情感还是要靠人物去推动,虽然导演可以掌握电影的情绪影响,可如同苏联著名电影学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演员的表演是可以将体验化的风格赋予角色,由此来外化人物的精神生活,进而让观看的的内容有自我化的命运。”表演的魅力甚至可以左右电影的思想,让影片成为满含感情的人物式叙述。

体验式表演、外化精神、影响电影的命运,这是表演的最高层次。

也是希斯·莱杰版小丑最伟大的地方

10年后,会不会有人说:杰昆•菲尼克斯之后再无小丑?

所以,影评家们一度断言: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直到2019版《小丑》的上映。今天,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部电影,也对比一下对同一个银幕角色的两次经典演绎,这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光影的魅力。

一、体验派表演的巅峰:希斯·莱杰版小丑

不久前,新版《小丑》在北美热映,同时,它是第一部以超级英雄类人物题材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的电影。之后,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不绝于耳。

不约而同地,在探讨这部电影之前,我们都会对《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版的小丑进行回顾,因为这不仅是小丑人物塑造的一次巅峰,更是演员表演的一次巅峰。

10年后,会不会有人说:杰昆•菲尼克斯之后再无小丑?

表演一般分两类,经过学院学习、有理论化路线、有表演技艺的学院派;深入到角色内心,将自己转化为角色的体验派。

这两者并无高下之分,前者的代表有罗伯特·德尼罗,陈道明;后者有希斯·莱杰,张国荣。后者的表演真实度更高,代入感更强,但是在表演过后很难从角色的环境中跳出来,对演员的影响比较大。

希斯·莱杰在确定接演《黑暗骑士》之后曾自己在酒店独处一个月,模仿小丑的动作和那种疯癫的状态。翻看将近500本小丑漫画了解这一角色的特点,结合剧本中对小丑“混乱代表”的理解,才有了这一经典。而其后的杰瑞德·莱托版小丑虽然演技过关,但没有自己深入的风格,少了许多有关角色的想法,不足以支撑一位以思想做武器的超级反派。

10年后,会不会有人说:杰昆•菲尼克斯之后再无小丑?

体验式的表演是希斯·莱杰版小丑为其他小丑演绎者设置的一个天花板,也是一座很难超越的巅峰。

我们在希斯·莱杰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小丑。漫画中的小丑疯癫,做事没有原则,计谋颇多,承载的是纯粹的邪恶。然而在希斯·莱杰塑造的小丑身上,这一角色多了一份有关人性的探讨。

片中对于脸上伤痕的两次解读,最后两艘轮船的社会学实验,让小丑有了更深的思想,他追逐的不是漫画中无缘由的犯罪,而是:制造混乱,更多的是让平凡的人跟随人心中的邪恶念头,把它放大,证明所有人都是犯罪的一份子,都会面对心中诞生的恶。从而,让每个人都成为小丑。

10年后,会不会有人说:杰昆•菲尼克斯之后再无小丑?

这是小丑最深刻的意义,这是编剧和导演所创造的,对应到希斯·莱杰身上,他需要把这一点完美的体现出来,让小丑成为对应人们混乱的一种象征。这也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外化角色精神,实现这一点很难,演员不仅需要去好好理解角色,还要加上自己的思考,并且展现的气场要压过电影中其他人的表演。

10年后,会不会有人说:杰昆•菲尼克斯之后再无小丑?

最后,成就《蝙蝠侠:黑暗骑士》小丑的还需要一位有想法的诺兰,正是诺兰将漫画角色的重新组合,构建了一个适合小丑表现的全新故事。并且,很好地用蝙蝠侠的原则与小丑作对比,深入了漫画中“小丑与蝙蝠侠就是硬币两面”的意义,通过双面人的变化显示了蝙蝠侠和小丑这两股力量的强大——将徘徊在这两面的一个人变成了自己分裂的两面。

除此之外,很少有导演能如此精确和聪明地将DC漫画中蕴含的社会哲理完美展现出来了。何况,诺兰也拥有了这一将他想法完美呈现又有自己想法的希斯·莱杰。

08年因为心脏病突发去世后,希斯·莱杰自己的小丑形象也成了绝唱。

沉浸式的体验表演、蕴含自己思想塑造角色、盖过其他人演技,遇上一个好的导演和编剧。

说白了,塑造这一角色,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更何况早逝的影响让小丑与《蝙蝠侠:黑暗骑士》彻底成为了绝唱。

所以,我们都在说,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

二、​2019版《小丑》:一次巧妙的艺术冒险

但是,2019版《小丑》与我们见面后,这一切论断似乎又要改变了。改变者是导演和编剧托德·菲利普斯和新一代小丑——华金·菲尼克斯。

10年后,会不会有人说:杰昆•菲尼克斯之后再无小丑?

改变总是艰难的,有前作的辉煌摆在那,你所做的一切要是没有新的突破,就会变成复制和模仿。观众很难摆脱前作的印象,新作的种种会拿来与前作作对比。要想摆脱前作影响,给观众不同的体验就得另辟蹊径。

《小丑》很聪明地抓住了《蝙蝠侠:黑暗骑士》中没有讲述的部分——小丑的诞生。

10年后,会不会有人说:杰昆•菲尼克斯之后再无小丑?

这在DC电影上是一个新的故事,但是在漫画中,有关小丑起源的致命玩笑却是蝙蝠侠漫画中最成功,最有哲理的部分,这部分对于小丑人物的探索再合适不过。

但漫画过于成功也有苦恼,这在漫改电影中一直是一个跳不出的困境,因为漫画原型的影响,电影人物如果不符合漫画中的表述就会招致一大堆漫画粉甚至专业电影人批评,冠上不尊重原著的帽子。

漫威的成功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对于漫画人物还原度较高,而其中《惊奇队长》刚刚与大家见面时,就是因为布丽拉尔森的形象过于臃肿与原作中凌厉的惊奇队长样貌不符而遭致批评。其后的“复联4”因为这个便做出了改变,更贴合原作。《蝙蝠侠:黑暗骑士》也是如此,诺兰的改编因为与漫画故事差异较大,也让众多影评人不满。

到了《小丑》这,它不仅去绕开前作的故事避免过多的比较,更注重了原作改编这一点,所以从立项开始,小丑的起源是一个重新打造的故事,用了漫画的灵感,提高了演员与导演编剧的自由度,也防止与漫画作品比较。

10年后,会不会有人说:杰昆•菲尼克斯之后再无小丑?

这是《小丑》成功的先决条件。 但铸就一部伟大作品还不止这个,它需要贴合现实,让角色反映一类问题。并且演员的演技方面要足够突出,影响电影的命运。

|“小丑”诞生的关键:被社会抛弃

《小丑》讲了一个被社会抛弃形成黑暗的过程,这在当今民粹主义抬头的情况下越发具有意义。而且片中与小丑的饰演者杰昆·菲尼克斯搭戏的是学院派代表,演技之神——罗伯特·德尼罗。这些,《小丑》都表现的异常完美,这是它真正伟大的地方。

之前的《蝙蝠侠:黑暗骑士》是混乱中展现每个人的黑暗面,到了小丑,它说的是如何搭建一个人的黑暗面,新的小丑原名亚瑟,处于社会底层,他与曾在布鲁斯韦恩家做过女仆的母亲相信社会上层可以为这个世界带来变化,但这种信仰在一步步崩塌。

漫画中的1988年,小丑可以掉进化学池而诞生,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那个疯狂的小丑,而是一步步被毁灭的“亚瑟”,变成小丑,只需要把他丢进社会里面。

小丑的诞生,就是因为社会的虐待下人性的一步步丧失——在他的故事里,他是一场伟大运动的领导者,领导着那些和他一样被社会虐待正在丧失人性的人们。

10年后,会不会有人说:杰昆•菲尼克斯之后再无小丑?

所以,小丑可以被看成是我们当下社会的预言和再现:它将《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社会学实验摆在了真正的生活中,在当下民族分化严重,社会动荡的欧美,它更有一种启示录风格,如同当代版的《出租车司机》。

很巧的是,《出租车司机》的主演罗伯特·德尼罗,在《小丑》中饰演的脱口秀大咖在表演上完全被华金菲尼克斯盖过,小丑的魅力是完全外化的。

剧情中,小丑的黑化经过了四次变化。

第一次是医院中被人陷害掉枪失去了工作,第二次是杀掉了在地铁中欺负他的三个华尔街男,而在这次杀人之后,可以看出亚瑟的行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仅大胆地直接对女邻居示爱,还在看电视的时候,出现了小丑的另一个特征,有节奏的抖腿。当他舞蹈时,我们知道他似乎感受到了杀人的乐趣,并享受其中。他所保持的人性,在施加暴行之后,一步步被释放开,第三次崩溃是在他母亲住院后,他偶然看到自己的节目被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脱口秀主持人作为笑料放到了节目上。最后一次是得知自己的身世,不是他幻想的是布鲁斯家族的人,而是一个弃婴。这每一次变化都对应着一次精神的崩塌。

10年后,会不会有人说:杰昆•菲尼克斯之后再无小丑?

失业→失去生活保障,杀人→人格被侮辱,被嘲笑→梦想被践踏,得知身世→信仰被摔碎。我们每个人也许都会经历这些。写实,是《小丑》最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它是一部反超级英雄电影

在这个时代,反超级英雄的论调是被许多人接受的。纵观全球经济发展与美漫超级英雄的发行产出量是成反比的,当08年金融危机开始时正好也是钢铁侠开启漫威宇宙的元年,08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的诞生节点亦是如此,人们对于现实的失望往往会反映在超级英雄的蓬勃上。

10年后,会不会有人说:杰昆•菲尼克斯之后再无小丑?

要明白的是,超级英雄的产生其实是一种对我们社会发展的警醒,它反映的是社会与人之间由来已久、难以解决的矛盾。《小丑》不仅出现在了动荡的节点上,还展现了这部分矛盾。

10年后,会不会有人说:杰昆•菲尼克斯之后再无小丑?

这也是观众如此喜欢《小丑》的原因。它是我们这个时代有关超级英雄的启示录:超级英雄的时代该结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