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密鑰延期,《哪吒》票房49.7億背後:製作小公司的“逆襲”

從暮夏到晚秋,92天的映期結束後,《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終以49.7億票房榮登國漫電影榜首。

佳績已然遠超最初的預料。時間回到上映兩天前,成都還下著暴雨,雨水灌進了聲娛文化新裝修的錄音棚。同樣的遭遇也發生在去年7月,那時棚里正錄製著《哪吒》的對白。再遭“水難”,聲娛文化的員工卻想起一句俗話:遇水生財。

兩次密鑰延期,《哪吒》票房49.7億背後:製作小公司的“逆襲”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圖源自網絡)

7月26日,《哪吒》首映9個多小時後,票房破億,預言成真。兩次密鑰延期後,截至10月26日,《哪吒》票房順利登頂國產動畫電影,升至內地影史第二,僅次於《戰狼2》,並同樣被送選奧斯卡。

種種光環之下,導演餃子和可可豆工作室聚焦著大眾視野。然而,影片最後,滾動的致謝表上,包括聲娛文化在內,參與幕後製作的公司多達70家。

同哪吒一般,小公司們經歷著各自的降世、劫難、生死一線;但他們又並非主角,大多數的故事平凡而現實,與傳奇無關。

眾多項目之一

上映第5天,《哪吒》票房突破10億,豆瓣評分8.7,打破了《大聖歸來》固守的9.56億元天花板。

像是經歷了一場五年的輪迴。當初從《大聖歸來》出品方名單中退出的光線傳媒,成了今夏暑期檔動畫最大的資本贏家。

2015年,《大聖歸來》上映數月後,光線傳媒高調宣佈成立彩條屋影業,並投資了13家動畫家公司,試圖打造一個“中國皮克斯”。

這一年,導演餃子的可可豆動畫與光線達成了戰略合作。相較《大聖歸來》的780萬投入,《哪吒》的製作預算高達6000萬。但與後期的票房相比,它依然算得上小成本投入。

電影上映後,彩條屋影業CEO易巧接受採訪時透露,當時導演餃子拿著特效方案給國內一線特效公司,多遭拒絕。片方只能分包給60多家二三線小團隊,有些團隊甚至小到只有一兩位參與人員。

每個小公司加入其中,雖是因緣際會,但在他們看來,這只是接手的眾多商業項目之一。當時的他們,不曾想到,自己參與的是一個新的票房神話。

深圳黑屋文化抓住了這個機會。公司創始人蒙智慧在動畫行業裡打拼20年,積累了不少人脈和資歷,可可豆動畫找到了他。看樣片時,他被故事中的梗逗笑了,覺得是部有趣的動畫片。就這樣,帶著成立一年多的團隊,蒙智慧參與到《哪吒》兩三分鐘的動畫製作中來。

杭州漫禾文化負責人張袁傑去成都出差,抽空拜訪了可可豆動畫工作室。最終,這家只有60人的公司拿下了《哪吒》十幾個鏡頭特效。

而處在創業初期的北京吾貓影視,差一點則與《哪吒》擦身而過。因預算和檔期,公司負責人李易兩次拒絕了《哪吒》的特效製作邀請。直到第三次,看在緣分上,他沒再推卻。

聲娛文化的入選,更具戲劇性。導演餃子花了一年多時間,尋遍中國,試了大部分配音團隊,卻始終沒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聲音。

兩次密鑰延期,《哪吒》票房49.7億背後:製作小公司的“逆襲”

直到2018年下半年,有人向他推薦了陳浩。陳浩是聲娛文化公司的藝術總監,在配音圈有一席之地。他曾為郭富城、吳彥祖、謝霆鋒、甄子丹等知名演員發聲,他的配音作品裡甚至包括了經典動畫《海綿寶寶》。

與餃子見面的半天時間裡,陳浩又哭又笑,幾乎把劇中所有角色都演了一遍,“單純在那聊,沒有用。”陳浩解釋,“演繹角色相當於闡述了我的藝術理解,餃子能更直觀地看到。”

這次見面後,陳浩成了《哪吒》的配音導演。

早在2017年《哪吒》全國海選配音前,聲娛文化也曾通過銷售渠道向可可豆工作室自薦,不過,那一次的“主動出擊”未能得到認可。

直到兜轉一圈,合作達成,陳浩才發現自己家距離餃子所在的可可豆工作室不過兩千多米。幾番波折許是常事。在陳浩眼裡,談成這場合作沒有什麼傳奇,自己只是保持了一貫的藝術態度。

給聲音做減法

進入正式製作環節,電影在畫面成型之前,先錄製對白。2018年下半年,陳浩拿到了《哪吒》的第66版劇本。

陳浩為影片中的陳塘關總兵李靖配音,聲娛文化的其他配音演員被分到了少年哪吒、結界獸等或大或小的角色。

為更貼合角色,陳浩同餃子還從聲娛的團隊之外尋找音色合適的配音演員。

四川高校老師呂豔婷壓低聲線成為主角哪吒的配音;與陳浩有過多次合作的配音演員綠綺飾演殷夫人;曾是話劇舞臺演員的張珈銘用川普顛覆太乙真人……最終對白錄製由40名人員參與。

20天的錄製期內,陳浩一直要求配音演員達到“失控的臨界點”,像生活中語言的自然流露一樣,說完話後察覺不到自己剛剛說了什麼。

太乙真人的錄製大多出於這樣的狀態。電影開場,太乙真人與混元珠打鬥時那句“哈哈哈,別打臉行不?”就是演員張珈銘和陳浩在聊天中的一句玩笑話。

這樣的錄製方式幾乎貫穿了整個配音過程。等到配音、配樂、音效完成之後,電影就進入了各種聲帶混合錄音的階段。

對於派華傳媒來說,,拿下《哪吒》的混錄是水到渠成。這家經手了電影《妖貓傳》,動畫《白蛇:緣起》,劇集《那年花開月正圓》等作品的公司,實力已得到業界認可,更是於2016年8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混錄正式開始的一年前,派華的聲音設計師王衝就拿到了《哪吒》的故事版。這是一版經歷了五六次修改、有著2000多個分鏡頭的畫集。

故事版的《哪吒》看起來就像簡筆的連環畫。影片中壓住陳塘關的巨型冰蓋,在故事版裡不過是一條簡單的實線,實線上方還用中文標註著一個“冰”字。

王衝卻被這個簡單的故事版感動哭了。在此後的幾個月裡,他一直在冥想重要情節的聲音設計:太乙真人出場該用什麼樣的表達、真假申公豹的相撞是否加強鑼聲來吸引注意、指點江山筆掉落時又會有怎樣的環境音……

兩次密鑰延期,《哪吒》票房49.7億背後:製作小公司的“逆襲”

圖源自網絡

​與餃子多次溝通後,王沖決定“給聲音做減法”。他認為《哪吒》應該是一部讓觀眾看得輕鬆的電影,應該摒棄多數電影中“炫技”式疊加的環境音。於是,影片裡敖丙與哪吒在海邊踢鍵子處,在配樂之外,海浪聲裡只夾雜著幾聲海鳥的啼叫,氛圍純粹而安謐。

8月11日,《哪吒》票房突破34億。面對如此火爆的票房,王衝看起來很冷靜。“這是一部沒有硬傷的電影,劇本60分,美術加到70,動畫抬到80,最終加上聲音就可以打90”。他評價道。

反覆打磨

不同於聲音的減法創作,動畫後期是一場場累加的較量。

一個製作細節耗去兩三個月,修改幾十、幾百遍是常態。每一次作廢、改版、重來都是喜悅和失望的起伏。

深圳職黑屋文化接到的是《哪吒》的一部分動畫特效製作,即哪吒在山河社稷圖中不願拜師,殷夫人循循善誘的場景。其中,28歲的張唯和同事負責這幾分鐘的動畫鏡頭製作。

製作過程中,張唯習慣不斷念臺詞以揣摩人物的行為。一句“拜個屁的師,我什麼都不學”的臺詞,她唸了不下百遍。為了體現哪吒的情緒,她甚至摔壞了好幾個道具。

當最後哪吒叛逆狂拽的神韻出來時,導演餃子直接稱讚她“是中國動畫未來的希望。”

這對張唯來說,是極大的鼓舞。不過很快,她進入了下一個鏡頭的創作。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同事經過張唯身旁,都能聽見她用慈母的口吻低聲念著新臺詞“吒兒,人心是肉長的。”

相比張唯,林羽的特效工作則顯得孤獨而無助。

林羽去年加入了北京吾貓影視,開始她的第一份工作。公司蝸居在北京蜂巢公寓裡,20多人擠在100多平米的複式居室裡辦公。在接下《哪吒》邀約之前,公司已打造過《神探蒲松齡》、《鎮魂法師2》等影片特效。

動畫特效比起實拍電影,操作起來更容易,回報卻不大。在第三次遇見《哪吒》片方後,北京吾貓影視將其排進公司的檔期裡。

彼時,公司裡的資深特效師們都忙於其他項目,入行不久的林羽被安排製作《哪吒》一個鏡頭的特效。

在製作特效的一個月裡,林羽壓力很大,她收到過許多“繼續修改”的意見,公司裡卻幾乎沒有人能抽時間幫她。加班到凌晨四五點一度成為了林羽的常態。當林羽提交完最後一版,公司裡的項目負責人李易卻遲遲未給出片方的反饋。

李易忙於與另一位特效師研究“混天綾耍火尖槍”的場面特效,他只能回覆林羽:“新改的鏡頭應該過了吧”。

然而,最終大熒幕上,沒有出現林羽製作的鏡頭。

《哪吒》項目結束後,林羽離開了吾貓影視。李易沒有提她離開的原因,只是說“挺可惜的”。在他眼裡,林羽並非沒有能力,只是缺乏指導。

林羽並非個例,電影背後的小公司們一度向片方反映,製作《哪吒》時人員離職率很高。其中,“申公豹特效師”的結局看起來美好一點。

電影上映後,網傳負責申公豹變身特效的特效師,因沒能在兩月內磨出幾秒的變臉鏡頭,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不久,他在新公司接到了同樣的任務。所幸最終,這位特效師突破了自己,交出了令導演滿意的鏡頭。後來,餃子在採訪中證實這是個真實的故事。

兩次密鑰延期,《哪吒》票房49.7億背後:製作小公司的“逆襲”

(杭州漫禾文化,圖源自網絡)

杭州漫禾文化也沒有逃脫改稿的循環,最後交稿時,製作人員已麻木。

僅萬龍甲遭受攻擊時的特效鏡頭,漫禾就提交了近20個版本,算上內部討論的話,有近40個版本。餃子希望萬龍甲上被攻擊時有一個能量反彈的特效,團隊設想了能量發散狀、水波紋狀、煙塵擴散狀等多個版本。

等到最後敲定的是水波紋狀版本時,團隊並未感受到喜悅,甚至在習慣性的自我懷疑,相互問道“這版真的通過了嗎?”

反覆的修改帶來團隊情緒上的挫敗與麻木,生存考慮。

身為吾貓影視管理者之一的李易告訴每日人物,特效鏡頭的要求往往很細緻,一個鏡頭可能會花費團隊好幾個月。在此過程中,房租、工資照樣支出,談好的項目總價卻不能隨改版次數增長。一計算下來,損失的只能是公司利潤。

連作為甲方的可可豆也陷入過類似的掙扎。有媒體稱,《哪吒》做後期特效時,可可豆會先給特效公司預付30%的資金,再讓他們製作。如果鏡頭沒能做出來,可可豆再找新公司接盤,再支付30%的預算。如果爛尾幾次,預算也就花完了。

所幸,故事沒有走向另一面。可可豆在有限的預算裡,完成了小製作的大逆襲。

下一頂光環

在《哪吒》橫空出世以前,動畫行業一直追問“誰會是下一個‘大聖歸來’”。

四年間,只有《大魚海棠》、《熊出沒:變形記》、《熊出沒:原始時代》、《白蛇:緣起》4部國產動畫電影票房超過4億。國漫行業經歷了高潮、降溫之後,終於等到《哪吒》的降世。

經過五年打磨,《哪吒》在今夏成為了新的國漫之光。

優秀的口碑和高企的票房,給動漫行業帶來新的光環。除導演餃子、光線傳媒之外,《哪吒》背後的小團隊也引來了前所唯有的曝光,採訪與新的合作紛至沓來。

聲娛文化創始人唱寰宇在電影點映期間,就接到了各家頭部動畫公司的電話。在表示祝賀後,他們紛紛向其伸出橄欖枝。

大多數參與制作的小公司,並不習慣這突如其來的曝光。

一直很低調的深圳黑屋文化,接到外界的採訪邀請時,公司負責人阿Paul很驚訝。公司成立不到兩年,尚在摸索階段,規模不大。

目前黑屋文化的業務,已經排至明年。儘管此前參與制作的一部電影《豆福傳》票房不理想,但在《哪吒》之後黑屋文化也在等待時機,期待有一日能主導做出一部獲得大家認可的原創作品。

對於杭州漫禾文化而言,《哪吒》的交付,“就是一個商業項目結束的感覺”。接踵而至的是新業務,公司的新規劃。《哪吒》上映時,杭州漫禾文化已進入新一輪的IP原創制作。到上映的第三個月裡,漫禾文化在蘇州開出了新的分公司。

與此同時,想複製成功的業內人士也聯繫到杭州漫禾文化,表示想做動畫電影,並直言“忽悠”到了資本。負責人張袁傑憤怒地拒絕:“資本這麼好忽悠?好不容易今年行情好點了,請放過這個行業好嗎?”

更多時候,行業的光環並未照進製作末端的小公司。《哪吒》上映後,有軟件公司按著製作名單,發出律師函,要求製作公司們支付相關軟件的版權費用。對此,有行業人士稱,各公司多少存在使用盜版軟的情況。

兩次密鑰延期,《哪吒》票房49.7億背後:製作小公司的“逆襲”

(北京吾貓影視公司內部)

後半年裡,北京吾貓影視接到最多的電話不是客戶,而是各種供應商,他們的身份從抖音、百度到配音、VR設備,再到印刷廠。

國漫電影行業的熱烈歡呼似乎已與吾貓影視無關。除了已有安排之外,礙於價格、檔期等原因,眼下的吾貓影視還沒談成新的電影合作。他們一如既往地從利潤、週期、風險上考慮項目,網劇、廣告、電視劇有時是更合適的選擇。

“未來嗎?我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即使公司業務排到11月份,但運營得挺艱難的。”兩個月前,《哪吒》上映不久,光環正盛,吾貓影視負責人李易卻坦言自己陷入迷茫。

一段沉默過後,李易撓了撓頭,把目光望向辦公室的落地窗外——

時值夏末,野草正盛,耀眼的陽光透過大樹,在草叢中投射下斑駁的樹影。當風吹過,光與影一同搖曳。

“說不定在出稿前,公司就倒閉了。”他帶著玩笑的口吻說道。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易、林羽、阿Paul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