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現一批新做法:北京構建“四個多”高效審批模式,上海辦事時間平均壓縮59%

10月28~29日,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現場會在北京舉行。10月28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出席會議,並以“聚焦重點 聚力改革 以更好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為題發表主旨講話。

林念修指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對於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用顯著、意義重大。

世界銀行10月24日發佈的《2020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排名從去年的第46名躍升至全球第31名,較上年上升15位。

會議強調,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主動作為、探索創新,湧現出了一大批創新做法和鮮活經驗,市場規則更加透明、市場競爭更加公平、監管執法更加規範、辦事創業更加便利,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现一批新做法:北京构建“四个多”高效审批模式,上海办事时间平均压缩59%

36項京滬改革經驗向全國複製推廣

來自北京、上海等地方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不少優化營商環境的典型經驗。

北京市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企業集中反映的辦理建築許可手續多、時間長的問題,北京在全國率先推行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審批、監管、驗收、登記全封閉式項目管理模式,構建“多規合一”“多圖聯審”“多測合一”“多驗合一”的高效審批模式;將14個審批部門的審批職能,能取消的堅決取消,能合併的立即合併,審批服務事項由224項精簡至107項;將原來涉及7個部門8個事項的專項竣工驗收改為聯合驗收。

根據今年世行報告,北京辦理建築許可時間壓縮了32%,環節壓縮了18%,排名相當於從去年的132位躍升至32位,提高100位。

上海市相關負責人表示,上海自2018年以來,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累計實施164項改革措施。世行報告顯示,在開辦企業、獲得電力、施工許可、跨境貿易、登記財產等以地方事權為主的指標中,兩年來上海辦事環節平均壓縮41%,辦事時間平均壓縮59%,形成的一些成熟有效做法已納入國務院辦公廳向全國複製推廣的36項京滬改革經驗。

在勞動力市場監管指標方面,上海完善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健全精準服務的機制,進一步降低失業保險費繳費比例,每年為企業減負48億元,其中2019年為企業減負33億元。

著力構建協同高效共治的體制機制

世界銀行10月24日發佈的《2020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排名從去年的第46名躍升至全球第31名,較上年上升15位,並連續兩年被世行評選為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全球10個經濟體之一。

林念修指出,近年來中國不斷推進市場化改革,市場活力持續釋放。根據介紹,截至目前,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超過40%,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等事項辦理時間壓縮了50%以上。在各項措施下,今年1~8月份全國日平均新登記企業達1.96萬戶,9月份日均新設立企業是2.14萬戶,新設個體工商戶148.9萬戶,增長12.5%。

在肯定優化營商環境進步的同時,會議也對下一步工作作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以滾石上山不鬆勁、爬坡過坎不避難的韌勁,進一步深化改革、對標一流、勇於創新,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抓實抓好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各項工作,推動全國範圍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以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新成績,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林念修強調,一是堅持統籌協調,加強組織領導、部門協同、社會共治,著力構建協同高效共治的體制機制。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健全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推進有效監管,公平公正監管,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公共服務,著力提升企業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三是堅持深化改革,主動探索創新,強化法治保障,做好經驗推廣,著力推動全國範圍營商環境大幅提升。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