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是真心要實行君主立憲制嗎?

豫有得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光緒皇帝支持並且倡導“戊戌變法”其目的是為了變法改革,實現強國強軍。並不是要實行君主立憲制。帝王實行君主立憲制無異於自廢武功。古今中外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皇朝的任何一個君王有這種氣魄。權利是一顆美麗的毒藥。光緒皇帝想要改變腐朽的清朝。但他不準備削弱皇權。想要改革都是千難萬難了。再破天荒的自廢皇權對皇權進行約束。那就更沒有一絲成功的希望了。況且從“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戊戌變法倡導“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其核心內容沒有一絲一毫限制皇權的傾向。


光緒皇帝說起來也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同治皇帝死後,年僅四歲的載湉被選定繼承皇位,改年號為“光緒”。由於光緒皇帝年幼無法處理政事,所以光緒皇帝繼位之初國家大事都由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所掌控。清朝晚期垂簾聽政時期開始。光緒七年慈安太后病逝。慈禧太后獨掌大權。晚清大權落入慈禧一人之手。在慈禧掌權期間,清朝權勢地位日益降低。簽訂了一個又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


光緒十五年,光緒皇帝成年開始親政。雖然名義上慈禧很大方的放權把權利都還給了光緒。但私底下慈禧是不願意放權的。所以慈禧授意大臣們上書表示光緒皇帝剛剛親政,很多方面都沒什麼經驗。所以提出要慈禧太后“訓政”。之後雖然名義上大清朝的權利迴歸了光緒手中。但實際上權利還依舊掌握在慈禧手中。史書記載“凡遇召見引見,皇太后升座訓政”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慈禧還權之後和還權之前地位並無差異。

光緒皇帝實際上是有能力也有野心的。但可惜生不逢時。在中日甲午戰爭時期,清朝大臣之中多數人主和希望委曲求全避免戰爭。但光緒皇帝堅決要求主戰,反對妥協。並且光緒表示“我中國從此無安枕之日”。在光緒皇帝的積極備戰下清朝對日宣戰。實際上光緒的戰略部署和策略都是好的。如果真按照光緒的不是去做。甲午戰爭勝負猶未可知。但李鴻章對光緒的戰略部署視而不見。而慈禧又挪用海軍的軍費供自己享樂修建園林。導致清朝軍隊都沒有足夠的軍費開戰。最終因為朝廷腐敗,等多方面原因掣肘導致戰敗。


戰敗後光緒皇帝痛定思痛決定支持維新派變法圖強。而康有為也建議光緒學習日本明治維新強壯國家。但光緒皇帝的改革並不順利。以慈禧為首的守舊勢力堅決抵制改革。這就導致光緒的改革寸步難行。後來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讓光緒皇帝沒想到的是,袁世凱在之後出賣了他。而慈禧也宣佈重新掌管國家政權。囚禁了光緒皇帝。之後慈禧開始大肆追捕屠殺維新派人士。後來慈禧還想廢掉光緒皇帝,以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來取代載湉,這件事史稱己亥建儲。但最終因為各方的反對無疾而終。但由此之後光緒徹底的成為了慈禧的“囚徒”。晚清一位極有可能中興清朝的皇帝就這樣湮滅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光緒皇帝原名叫愛新覺羅·載湉,是慈禧扶植起來的一個傀儡皇帝,一生無權而想奪權;但最終沒有成功。一個沒有實權的傀儡皇帝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一個沒有實權的傀儡皇帝的最大心願必然是掌握至高權力——皇權,而且不會跟任何人分享這種權利。所以光緒皇帝並不會真正的要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他只是想通過戊戌變法建立君主立憲制度的手段來達到他真正掌握皇權的目的。

要想真正的瞭解光緒皇帝是不是真心的要實行君主立憲制,那就要首先了解什麼是君主立憲制,更要理解君主立憲制的本質是什麼!

什麼是君主立憲制?君主立憲制就是對皇帝的權利進行法律上的限制。那麼誰想限制皇帝的權利?是農民,是市民,是資產階級,但絕對不會是皇帝本人。因為實行君主立憲制以後,受損害最大的就是皇帝。正常的皇帝會這麼做嗎?不會。如果不是萬不得已,皇帝不會同意任何對自己權利限制的措施。光緒皇帝會同意對自己的權利進行限制嗎?當然不會!最早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是英國,這種制度的本質是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是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而中國實行的則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其本質是與民主制度相敵對的專制制度,是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的。由此可知,作為統治的基礎就是地主階級的地主階級總代表的光緒皇帝是不可能實行一種損害地主階級利益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封建皇帝與君主立憲制有本質上的衝突!

是否實行君主立憲制靠的是資產階級力量對地主階級力量的壓倒性優勢,而不是皇帝個人覺悟的高低。

實施君主立憲制最早的國家是英國,在資產階級的迫使下英國國王不得已接受了君主立憲制。在1640~1688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起來對以國王為首的舊貴族進行了打擊,極大的削弱了舊貴族的力量;鑑於這種情況,英國國王才在1689年接受了《權利法案》,國王的權利於是受到了法律上的限制。也就是說,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是資產階級經過了長期鬥爭的結果,是資產階級力量超過了封建地主階級的力量的結果,而不是英國國王的覺悟高。在資產階級力量沒有超過地主階級力量之前,作為地主階級的總代表的光緒皇帝是不會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地主階級是光緒皇帝統治的根基;忘記皇帝會不會自毀權力的基礎?絕無可能!一個通過舊式的儒家思想教育出來的傳統封建君主是沒有通過權力和地位的自我犧牲來推動社會發展的至高覺悟的!王朝的更迭和權力的更替只會隨著階級力量的變化而變化,而不會隨著人的覺悟的變化而變化。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中國是否實行君主立憲制取決於中國的主導性的經濟是不是資本主義經濟。如果中國的主導性的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那麼中國很大程度上會建立君主立憲制;如果中國主導性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經濟,那麼中國就不會建立君主立憲制。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一個國家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那麼必然會有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自然經濟為主導的國家必然要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資本主義經濟為主導的國家才會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1875年到1908年是光緒皇帝時期,這個時期的中國的確處於從傳統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的階段。為了完成這種轉型,以李鴻章為首的地主階級洋務派開展了洋務運動,開始從科技和經濟方面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但畢竟時間還短,並沒有形成一種社會性的潮流。雖然要運動的過程中建立了以江南製造總局和輪船招商局為代表的近代機器大工業,但並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雖然洋務運動的過程中誘導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也出現了以張謇的大生紗廠為代表的民族工業,但在整個中國的經濟體系中並不占主導地位。或者說,先進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經濟力量並沒有超過落後的封建地主階級的經濟力量。實際上當時的中國仍然是以小農經濟為主導的落後的農業國家,自然經濟的主導性地位就決定了中國必然會繼續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光緒皇帝就算想改專制制度為君主立憲制也做不到。任何國家建立自己的政治制度都必須要正確認識自己國家的經濟基礎,任何國家的政治制度都必須符合各自的國情,任何國家的生產關係與生產力要相適應。

中國不具備建立君主立憲制的條件,那麼光緒皇帝為什麼還支持康有為和梁啟超主導的戊戌變法呢?當然是為了權力!

光緒皇帝不是聖人,不會無緣無故的做一些高尚的事情;光緒皇帝雖然接受了一些西風近代思想的影響,但卻也不會主動的去消滅君主專制制度——因為他自己就是君主專制制度的代表,一個人怎麼能消滅自己?!光緒皇帝從三歲成為皇帝那一刻起就沒有實權,甚至成年以後也還是沒有實權。這種情況對於皇帝來說是不可忍受的,現實狀況逼迫光緒皇帝採用各種手段來奪回本應該屬於自己的權利;以康有為為代表的戊戌變法就是光緒皇帝奪權的一種手段。從戊戌變法的內容我們就可以看出,康有為和光緒皇帝的心思不在於變更國家制度,而在於削弱慈禧太后的權力基礎——這從康有為對付慈禧太后最信任的大臣李鴻章就可以看出來。甲午中日戰爭是光緒皇帝奪權的一次嘗試,結果失敗了;戊戌變法是光緒皇帝奪權的又一次冒險,還是失敗了。當時地主階級頑固派的力量超過了地主階級洋務派和資產階級,所以光緒皇帝無論是依靠地主階級洋派奪權,還是依靠資產階級奪權都是無法成功的。光緒皇帝支持變法的目的是奪回權力,而變法的方向是建立君主立憲制,這表明光緒皇帝支持戊戌變法的目的完全與變法的方向相悖,所以其最終結果必然是失敗的——光緒皇帝並不是真正的想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不能建立先進的君主立憲制的清朝是必然要滅亡的——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必須目的與方向一致。

我們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了本質就不會受到迷惑;我們要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目的,認清了目的就不會走錯方向;我們要永遠記住生產力推動社會發展的真理,記住了這個真理我們就會不斷的調整自己的生產關係,就會讓自己永遠的順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潮流。


歷史緯度


簡明回答:真心的

1,教育使然,光緒帝的帝師中已有歐洲人士,給光緒帝傳了英王改革萬世相傳、法王專政被絞殺的事情,這對於熟知歷代中古帝王無不想萬世相傳而沒有一個做到的光緒帝來說,英國憲制改革將是保持已經風雨飄搖的帝室的唯一可借鑑經驗。

2,形式使然,光緒所處時代帝國已經內憂外患:

2.1 國內政治已經兩派化,更有各種立憲政治團體活動製造流血事件,立憲是彌合國內政治的必然選項;

2.2 漢族地主勢力已經大大超過滿族勢力,且滿族勢力需要仰仗漢族勢力,如不抑制滿族政治權利釋放給漢族,國家必然分裂(東南互保就是前奏),而抑制滿族勢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削弱皇權,去實惠予漢族而保虛榮給已經腦滿腸肥的滿族,大家各有所得,且能保證帝室不滅;

2.3 國外屢屢受挫於列強,自己又無自力更生的方式方法,師夷長技就是最好的選擇,東學日本西學英國,立憲不僅真心實意而且迫不及待。


GPWatcher


一個人的思想,只有通過他具體的言行來判斷。光緒是否“真心”實行“君主立憲”,請往下看一一

變法維新的背景是,光緒三十三年(1897),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被殺;德國以此為由佔據膠州灣地區。沙俄以幫助清廷為名,乘機進入旅順港,上岸後,將遼東半島和東三省劃為勢力範圍,英國不甘落後,侵佔威海衛和香港新界地區,法國佔領廣州作為租界的同時,眼睛餘光掃向兩廣。

大清帝國傾刻之間將被西方列強肢解、鯨吞,頓成分崩離析之勢,亡國不再是一個傳說!

中國社會各階層痛心疾首,已經親政的光緒面對危局,痛斥國內保守派官僚:“會能保國,豈不大善”。慈禧穩坐釣魚臺,甚至對一些措施頗為讚賞。

光緒二十四年(1898)6月8日,康有為擬定《請明定國是疏》,請求光緒帝變法。

三天後即6月11日,光緒帝頒佈巜明定國是詔》,變法程序啟動。


巜明定國是詔》中的政治改革詔令有七十多件,沒有政治體制改革即“君主立憲制”的條款。

維新變法的主要內容無非是精簡機構、裁減冗官冗職等。其餘涉及工商立國,鼓勵民間興辦實業,廢除八旗子弟優待,自謀生路。

文化廢除科舉,鼓勵私人辦學等等。

軍事上全面廢除陳舊的軍事訓練方法,改用西洋先進訓練⋯



這種改良的東西雖然僅僅停留在紙上,但是,光緒帝和改良派也空歡喜了一百天。

由於光緒帝的缺乏經驗,改良遇到國內地方大員的軟推硬頂。關鍵時刻的光緒帝進退失據,把阻力完全歸咎於慈禧,鬥爭矛頭遺憾的指向慈禧。

而手下的維新派人士頭腦發熱,錯誤的把“兵諫”慈禧太后的力量寄託在袁世凱身上。官場經歷十分複雜的袁世凱無法承受這天大的重責,向榮祿告密。

以後的事情餘不再敘,與本文無關。


良人執戟2


光緒皇帝是真心要實行君主立憲制嗎?

不是要真心實行君主立憲,變法綱領裡沒有表現出這些內容,其中的政治改革只有很少的無關痛癢的,主要是開放言路,精簡機構。

首先,要理解君主立憲制。君主立憲是指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實上的共和政體。說白了就是皇帝老兒你要交權,天下不是你一家的了,是所有人的,更是那些資產階級新貴的。這是權力與利益的再分配。想想對中國封建幾千年延續下來的家天下思想,這怎麼可能交權!

君主立憲制的特點是國家元首是一位君主(皇帝、國王、大公等等)比如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皇,她就是國家名義上的元首,實權在總理那,著名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就是。

戊戌變法時間: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而在7月30日,光緒帝密囑維新派妥籌善推進變法。在密詔中說:“朕位且不能保,何況其它?”光緒帝感到變法麻煩很多,阻礙重重,你看變法變得自己的皇帝位置就保不住了。光緒皇帝還曾接見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親密交談。這個伊藤博文是中日甲午戰爭的主要策劃者啊,萬世仇人不共戴天啊。慈禧太后垂簾旁聽,對此極為不滿,難道要把祖宗江山交給外人治理?

最終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還是失敗了,清亡是大勢所趨,實行君主立憲制也不見得能保住。


黃袍加身使不得啊


從光緒皇帝在主政期間的種種行為來看,光緒皇帝應該是真心要進行國家改革的,但是從戊戌變法的內容裡來看,戊戌變法中並沒有提及君主立憲的改革,因此光緒皇帝可能對於君主立憲的實行是存在一定的牴觸情緒的。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完敗,喪權辱國,光緒皇帝痛定思痛,決心求變圖強。緊接著光緒皇帝開始重用維新派黨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戊戌變法正式開始,從實錄記載中可看到當時的光緒皇帝工作是日夜不息,政令不止,因此大致可以看出光緒皇帝革舊圖新的真心和決心。

當時仔細研究戊戌變法中內容開看,涉及到的有文教、經濟、軍事、社會、政治多多方面,但在政治中只有四大類,分別是開放言路、精減機構、任用新人和開“懋勤殿”四項,卻不見重要的君主立憲改革。

光緒當時是如何想的,我們如今不得而知,當時根據當時情況來分析,光緒不會不知道日本之強大,根本在於制度的強大,立憲國強於專制國就是在當時也是不爭的事實,現代有學者分析,戊戌變法中沒有提及君主立憲改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光緒對保守派的妥協,而不是真心不願制度改革,從結局來看,光緒皇帝就是沒有提及制度改革,光是其他的改革項目就很難推行,導致後期變法的完全失敗。


我個人分析,光緒對於君主立憲制度也是猶豫,我個人很難相信,作為一個皇帝,能一點私心都沒有嗎?清朝皇帝普遍受到的教育首先是要對祖宗社稷負責,長期在封建制度的教育下,就是光緒對於權力下放到內閣恐怕不僅僅是擔心慈禧保守派的對抗,估計他自己多少也有對抗,也正是如此,康有為和梁啟超在宣傳變法時,為了爭取光緒的支持,最終也並未提及到實行君主立憲的實施。


曹小翔xixi


因為光緒皇帝沒有實權,沒有作為空間,他是否真心實行君主立憲不得而知,我們在此只能根據歷史環境進行假設和揣測。我認為光緒變法圖強是發自內心的,實行君主立憲卻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君主立憲,與其說是妥協的產物,不如說是鬥爭的產物。資產階級為什麼要力推君主立憲,因為資產階級自己實力有限,封建統治階級比較強大頑固,資產階級想通過最小的代價對封建政權進行改良,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作為光緒皇帝也同樣是如此,實力有限,難有作為。而反對勢力卻相對十分強大,封建統治階段中的頑固派、地方反抗勢力、外國列強,已經形成多方角力的態勢和局面。封建統治階級中的維新派和頑固派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意圖維護封建統治地位。當時各種矛盾和對立日趨合流,猛烈衝擊著出在風雨飄搖中的清王朝。也就是說光緒皇帝所面對的現實,不足以支撐君主立憲制的存在。這是一種不對稱的態勢,所以我認為,光緒皇帝只能想怎麼樣奮起圖強,孤注一擲,不成功便成仁,而不是尋求妥協立憲。沒有妥協的餘地,沒有支撐君主立憲的強大勢力存在。我認為後來孫中山革命失敗的原因與此類似,那就是資產階級不夠強大。另外,中國封建統治的朝代更替不足為奇,推翻舊的政權改朝換代建立新的政權更為人們所樂見,為什麼要保留一個這樣的世襲王朝呢。所以君主立憲在中國沒有土壤,光緒皇帝也不會真心想搞君主立憲。


湖灣之聲


光緒帝是不是真心不重要,畢竟作為大清皇帝的他也沒有決定權。那麼決定權在誰的手上呢?當然是慈禧手上了

光緒和慈禧的關係有些複雜,從血緣上來說,光緒是咸豐帝奕譞的兒子,卻也是慈禧妹妹的兒子,光緒對於慈禧既是外甥,也是侄子,後來還是義子。此外,慈禧在光緒成年後架空了其作為皇帝的權力,還對其愛妃下死受,所以二者雖然算是最親的人,卻也是最恨對方的人

言歸正傳,不考慮慈禧的態度,光緒皇帝是真心要實行君主立憲制嗎?

答案應該是的,因為和慈禧不同意,光緒皇帝年輕而思想開放,對新事物有很大的接受力,再說在當時的那個時候,變法對於國家來說是唯一的強大可能性,對於光緒帝本人來說,變法更是他重慈禧手裡奪取權力的唯一可能性,所以不管對公還是對私,光緒一定會支持變法的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光緒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君主立憲制”,不過清朝末年的改革要一步一步來,首先是要集中權力,剷除守舊勢力,然後再進行君主立憲改革。戊戌變法的手段比較激進,嚴重損害了守舊勢力的既得利益,這才招致戊戌變法的迅速失敗。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後,慈禧太后也開啟了所謂的“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目的就是對清王朝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進行改革,目的也是君主立憲制,這是光緒皇帝和變法大臣們策劃的大清國藍圖,基本都被慈禧太后照搬過來進行改革了,只不過改革的實施者變了。

為何說光緒要實行君主立憲制?

君主立憲制在大部分人眼中認為,君主只不過是國家的代表形象,權力被限制了。其實君主立憲制有兩種形式:

一、議會制的君主立憲制

現在的存在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有日本、英國、泰國、柬埔寨、荷蘭、西班牙、挪威、丹麥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君主立憲制實際上是議會制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的絕大部分權力在議會手中。(英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權力分佈圖)

這樣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君主是“虛位君主”,沒有多少實權。光緒皇帝變法不可能將自己變成什麼權力都沒有的皇上。

二、二元制的君主立憲制。

在君主立憲的前提下,君主的權力最大,有權簽署各項政策法令,任命首相、議會議員,各部主要領導人員等,集中了軍權、政權於一身。

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天皇就具有這樣的權力,光緒皇帝最直接的學習對象就是日本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皇帝的權力基本被保留,而且日本的明治維新是成功的典範。此外當時的歐洲德國、意大利也是採取這樣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不過這種君主立憲君主的權利和議會的權力分的不太清楚,常常引起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君主立憲制發生改變,日本天皇成為名義上的國家首腦,實際權力非常少。(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德國君主立憲制,君主有實權)

這種類型的君主立憲制在伊朗伊斯蘭革命前的巴列維王朝就是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的代表。現在的歐洲列支敦士登、中東的阿聯酋、卡塔爾仍然是二元制的君主立憲制。

光緒皇帝及其維新團隊的目的就是效仿成功的君主立憲制,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挽救垂危的清王朝。

戊戌變法沒有實施的那些政治藍圖。

戊戌變法只有103天,從發佈的政策來看已經影響了很多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以慈禧太后為首的肯定了解,如果進一步辦法,估計比已經發布還要猛,不能讓變法派繼續下去,變法隨之失敗。(康有為像)

康有為曾經描述過尚未有實施的一些變法政策。由於變法時間太短,有些政令尚未有實施,如下:

1.尊孔聖為國教;

2.立教部及教會;

3.以孔子紀年;

4.制訂憲法、開國會、君民合治、滿漢平等;

5.皇帝親自統帥陸海軍;

6.改年號為維新;

7.斷髮易服及遷都上海。

諸如此類的政策還有不少,目的效仿成功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皇權基本沒有被削弱。此外,戊戌變法的大臣認為,當時中國的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區賣與列強,籌措變法的費用,這是效仿當年拿破崙將路易斯安納賣給美國的做法。

由於光緒所依賴的改革派太弱小,而且做法太激進,當然會被守舊派輕易擊敗了。


穿越再現彼岸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看一下日本的明治維新。因為光緒受日本的影響比較大,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天皇,還是有很大權力的,這也是光緒帝敢支持變法的一個動機。

光緒是真心要實行君主立憲的,但可能不是我們今天認為的君主立憲。只是“中體西用”的進一步救國方式。光緒實行變法,最先觸動的就是經濟領域,還是要通過上諭的形式,會對君主立憲在中國做改良,也就是保留大量封建殘餘。


總之,由光緒主持的變法,看重的是經濟領域的措施,想實現自強;對於限制君權,他只能做一定程度的讓步。不可能徹底實現君主立憲。更何況守舊勢力龐大,連光緒帝做適當的讓步,都不允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