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船為什麼不用核動力?美國日本都曾嘗試過,結果都不如俄羅斯

伴隨著1955年美國核潛艇“魟魚”號成功試航,海軍戰艦的核動力時代正式到來。如今,包括航母、潛艇、巡洋艦等領域,都已經實現了對核動力技術的應用。眾所周知,依靠核反應堆產生強大動力,不僅大大節省了燃油消耗,也大量節省了艦船空間,還讓艦船擁有持久的續航力。

商船為什麼不用核動力?美國日本都曾嘗試過,結果都不如俄羅斯

這樣的優勢似乎在民用商船領域同樣適用,但至今沒有大範圍推廣。事實上,早在1963年,在核動力艦船研發領域處於世界一流水平的美國,就建造了全球第一艘核動力客貨船——排水量達21000噸的“薩凡納”號,儘管該船裝滿燃料後能以20節航速航行300萬海里,但卻存在成本高昂、維護繁瑣、動力系統龐大、安全隱患等缺點。此後,也有日本和歐洲多國進行該領域的探索,但均無法解決這些根本缺點,最終不了了之。

但這次嘗試具有非凡意義,也是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從核能技術的發展可以看到,除了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之外,在民用領域其實同樣作用非凡,核動力發電站的出現,就極大地緩解了電力能源匱乏的窘況。特別是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美國、蘇聯兩個核大國不斷髮展核產業,全球第一艘核動力商船“薩凡納”號也在那個瘋狂的“核能時代”誕生。

商船為什麼不用核動力?美國日本都曾嘗試過,結果都不如俄羅斯

1953年,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提出了一項名為“Atoms For Peace”的核能民用計劃,並迅速得到了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海事管理局等核心部門的支持。從技術參數來看,定位為核動力客貨船的“薩凡納”號長為182米、寬24米、滿載排水量達到2.18萬噸,這個噸位在今天動輒幾十萬噸的油輪面前不值一提,但在當時具有無與倫比的前衛性。

商船為什麼不用核動力?美國日本都曾嘗試過,結果都不如俄羅斯

特別是在動力系統方面,它裝備了一座壓水核反應堆,能夠保持20節航速長時間航行。1962年,經過三年建造期的“薩凡納”號正式交付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全球第二艘非軍事用途的核動力艦船。因為,蘇聯已經研發出了“列寧”號核動力破冰船,時至今日俄羅斯仍然在大量建造核動力破冰船。不過,和“列寧”號主要用於南北極科研的功能相比,“薩凡納”號稱得上真正意義的全球首艘核動力商船。因為該艦不僅可以裝載運輸貨物,還可以搭載乘客。

商船為什麼不用核動力?美國日本都曾嘗試過,結果都不如俄羅斯

關於“薩凡納”號的研發建造成本,由於年代過於久遠,一直沒有定論。目前主要有兩個版本,其中一個版本顯示該船核動力系統研製費為3000萬英鎊,核動力裝置造價成為為7000萬英鎊;另一個版本則顯示其整船造價成本為4690萬美元。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足以說明這艘核動力商船造價高昂,很難實現大批量建造。

值得一提的是,“薩凡納”號滿載排水量超過兩萬噸,僅僅是其動力系統就佔到了3650噸,其中核反應堆就重達600噸。為了保障核反應堆的安全運轉,整艘船的船員配置也高達120人,加上不菲的日常維護保養費用,可以說這艘商船真正的意義僅僅是作為宣傳核能和平使用的門面工程。

商船為什麼不用核動力?美國日本都曾嘗試過,結果都不如俄羅斯

儘管按照設計性能來看,“薩凡納”號一次性加滿燃料可以航行300萬海里,但它自投入使用以來,僅僅是作為“宣傳大使”先後航行於美國大西洋、太平洋沿岸城市。考慮到高昂的成本代價以及潛在的核洩漏危險,後續的核動力商船計劃都未能成形,“薩凡納”號在1971年就正式退役,僅僅存在了9年而已。

商船為什麼不用核動力?美國日本都曾嘗試過,結果都不如俄羅斯

繼“薩凡納”號問世之後,德國的“奧托·漢”號、日本的“陸奧”號(上圖)核動力商船先後進行了探索性應用,但均曇花一現。特別是日本耗巨資建造的排水量8240噸的“陸奧”號核動力商船,該船由於存在嚴重質量問題,在首航就出現輕微核洩漏,此後經歷了30年的漫長大修重新復出,也最終難逃迅速退役的命運。而僅僅為了這一艘船,日本就耗資高達12億美元。自此,儘管包括中國在內眾多國家都依然堅持核動力民用船隻的技術開發,但核動力商船已經不再是熱門研究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