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江南地區的軍隊一般被認為戰鬥力不如北方。楚漢爭霸之後,江東子弟似乎就失去了吳越男兒的狠勁。這當然與隨著江南的不斷開發,肥沃的土地和暖溼的氣候使得人民需要將大量時間投入到農業活動中,加上生活優渥,對於武事的練習日漸荒疏有關。但在群山密佈的地區,即便是江東子弟也能保有上古時代的武德。哪怕到了明代,浙西丘陵所產的義烏兵仍能令倭寇聞風喪膽。而江東山地步兵在三國時代,最有名的無疑是丹陽兵。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丹陽兵,即來自丹陽郡的戰士。丹陽郡是兩漢揚州的一個大郡,大致包括當代的皖南、浙江西北部和江蘇以南京為中心的地區。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如果我們考察這一帶的地形,就會發現此地確實是群山密佈,聳峙巍峨,連著名的安徽黃山都位於其中。即便是平原較多的秣陵(南京)一帶,也頗有山丘繚繞。

丹陽這個地方,幅員數千裡,地域廣大,大山眾多,溝壑縱橫,山林茂密,自然環境非常惡劣,而且還很容易隱藏,所以居住在這裡的山越民族以及為了逃避朝廷賦稅的漢民,長期居住下來鑽山越嶺,披荊斬棘,還要時時刻刻對抗官府前來抓捕。經年日久之下,他們養成了特別能打仗的習慣。而即便是平原地區的丹陽居民,由於時常與山中的山越民族進行對抗,也維持了果勁的民風。漢人與異族雜居的地區,漢民族的兵法、組織與蠻族的剽勇結合,往往多出果勁善戰的勇士。丹陽郡另一大優勢是富於銅鐵礦,百姓能夠私鑄武器,藉著官府控制力不強而私下練習甚至大規模械鬥,平時就能進行基本的戰爭訓練。整個漢末三國時代,丹陽郡的動亂不勝枚舉,一直都是難安易動之地。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中國鐵礦分佈圖,可以看到丹陽一帶頗有鐵礦富礦區

正因為如此,丹陽郡的兵源不但戰鬥力在漢末是江東之冠,甚至連北方中原平原地帶的兵源也無法比擬。黃巾之亂時大將軍何進曾在丹陽郡募兵,曹操在討董時也曾到丹陽募兵,足以證明這一點。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丹陽人,徐州刺史陶謙

出身丹陽的陶謙非常重視從家鄉招募軍隊。這些丹陽兵曾隨陶謙討伐羌亂,擊敗悍勇的涼州羌兵,陶謙任徐州刺史後又隨陶謙大破徐州黃巾

,使得陶謙對於徐州的控制穩固。陶謙麾下的丹陽兵數量非常可觀,劉備投奔陶謙時,陶謙就給了劉備4000丹陽兵。之前朱儁討伐董卓,陶謙曾支援3000精兵給朱儁,應當也是丹陽兵。由此推測,陶謙麾下的丹陽兵當在一萬人以上。考慮到漢末許多諸侯都曾招募丹陽兵,丹陽郡中還頗有擁兵自重的山越首領或宗帥,則漢末三國時代成為士兵的丹陽郡男子可能多達十萬以上。人口只有63萬的丹陽郡,幾乎可以說是全民皆兵了,好似僱傭兵時代的瑞士,其民風之彪悍可想而知。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僱傭兵時代,瑞士長戟兵聞名歐洲,幾乎全民皆兵

丹陽兵善戰的另一個原因是其重視鄉黨的特質,非常團結。劉備之所以被呂布奪取徐州,其重要原因就是張飛與下邳相曹豹爭執,想要殺死曹豹以強化對丹陽兵的控制卻未遂,導致城中丹陽兵作亂,引入呂布。曹豹為陶謙故將,應當是與陶謙同鄉的丹陽人。需要強調的是,區區1000名丹陽兵就讓張飛無法拿下,撐到呂布趕到後將呂布引入城中,足以證明丹陽兵的堅忍以及擅長在城池內進行巷戰。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張飛逼反丹陽兵導致劉備失去了徐州

立足於江東的孫氏集團當然也極為重視丹陽兵。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孫策平江東之役最激烈的戰鬥,就發生于丹陽郡內。劉繇、筰融、薛禮、太史慈、張英、樊能等人率領丹陽兵組成聯軍,抵抗孫策,一度給初時兵微將寡的孫策造成不小的麻煩

在孫策渡江之前,揚州刺史劉繇把袁術安插在丹陽郡的吳景、孫賁趕出江東,更是派張英、樊能率領少量兵力,到長江北岸的橫江津和當利口建立前進基地,袁術派大量兵力猛攻數年都未能攻克。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江東小霸王孫策

此前孫策剛開始創業時,就曾在丹陽郡深處的涇縣(今宣城市涇縣)募兵得五六百人,但也一度被涇縣的賊帥祖郎打得“幾至危殆”。得到這數百人之後,加上袁術歸還給孫策的孫堅部曲千人,孫策就打敗了不服袁術的廬江太守陸康(陸遜的從祖父),攻克了廬江城。陸康曾經平定多達十多萬的荊揚兩州叛軍,在廬江經營十餘年。孫策將其擊敗並攻克廬江,既顯示出孫策的用兵長才,也體現出丹陽兵悍勇善戰。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在孫策平定丹陽郡之後,得到大部分的丹陽兵,整個江東很快捲土而定。孫策又攻取袁術部將劉勳的廬江城,向上遊大破黃祖、劉表聯軍,對經營多年的荊州劉表形成壓制。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黃祖是孫策的殺父仇人,曾擊殺孫堅,卻完全非孫策對手

孫權繼位後,孫氏集團中的丹陽兵(戰兵和輔兵)數量當在五萬以上。赤壁之戰、江陵之戰等大敗曹魏的戰役,都有丹陽兵的表現。但因為丹陽兵數量頗多,史書反而沒必要去特意記載。我們可以認為,如同諸葛亮軍中的虎步軍一樣,丹陽兵是吳國步兵骨幹力量的主要來源。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吳國對曹魏進攻戰績不理想,絕非因為丹陽兵不善戰,而是諸將各有部曲,懷有私心,不肯在北伐戰爭中消耗自己的部曲。後來諸葛恪擔任丹陽太守,深入丹陽深山當中,剿撫並用,收降山越人口十多萬,得男丁四萬,獲得最勇猛的一批丹陽兵兵源。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諸葛恪如同叔父諸葛亮一樣有非常強的北伐意志

孫權去世後,諸葛恪擔任輔政大臣,率領戰鬥力大為提升的吳軍取得了東興大捷,殺魏軍數萬。此後諸葛恪提兵北伐,一度攻破讓孫權屢次吃癟的合肥城,證明吳軍並非沒有進攻能力。只是諸葛恪在關鍵時刻突然昏頭,中了張特的詐降之策,攻城失敗。然而司馬孚率領的號稱20萬的魏軍竟然不敢大軍追殺,可見經過諸葛恪革新後的吳軍陣勢嚴整,撤退時也沒有多少破綻。此後,諸葛恪被保守而反對北伐的江東士族聯手殺害,吳國完全失去北伐能力,終於困坐而亡。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晉滅吳之戰

晉滅吳時,最大規模的會戰板橋之戰中,周浚部數萬大軍擊敗吳丞相張悌部三萬人,擊殺張悌等7800人。此戰中吳丹陽太守沈瑩率領號稱“青巾軍”的丹陽精兵5000人,試圖對晉軍進行陷陣,三次陷陣失敗後,兵力微弱的吳軍失去鬥志,遭到腹背夾擊而潰散。史書說沈瑩曾經“前後屢陷堅陳”,也就是說在晉發動滅吳總決戰前,沈瑩曾經在小規模防禦戰中多次擊敗晉軍,陷陣成功,這也是丹陽兵在三國時代的最後一抹餘暉了。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丹陽兵的作戰意志無疑是無可挑剔的,但是由板橋之戰的慘敗來看,其平原作戰能力似不及北方軍隊。如同樣是陷陣部隊,沈瑩的青巾兵陷陣能力就不如呂布的陷陣營。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板橋之戰戰前進軍圖

這與江東除了群山縱橫還水網密佈的環境應當有關係。由於多水且溼熱,江東步兵更傾向於使用適合短兵格鬥的刀盾,以輕捷靈便著稱,但是面對北方軍隊的長槍方陣無疑顯得乏力。正是因此,後世東晉雖然也擁有驍勇的丹陽兵兵源,但仍要大規模招募北方流民,更是組建了北府軍,當與丹陽兵不是非常適應重甲與長槍方陣作戰,在北伐上乏力有關。

誰說南方兵不能打?連張飛都不是他們對手,說說三國江南丹陽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