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樂迷反響熱烈,最佳觀演位已一票難求

在樂迷的千呼萬喚之中,闊別中國四年的著名音樂家雅尼終於與上海再續前緣,定於11月13日晚在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舉辦其個人作品專場音樂會。消息一經傳出,樂迷無不歡呼雀躍,門售銷售情況十分火爆,“跨城追星”的鐵桿粉絲更是不乏其人。據售票網站透露,梅奔中心近二萬座席的主場館,目前已僅餘少量低價票在售,關注雅尼的朋友請勿繼續猶豫,尤以即刻入手為宜。

雅尼闊別四年後再度來滬演出 | 中國樂迷反響熱烈,最佳觀演位已一票難求

在中國,雅尼毫無疑問是世界級的音樂家中知名度與影響力最高的一位。他的作品傳播極廣,小到校園廣播站,大到國家級運動會,雅尼的音樂總會在不經意間響起。

對年輕小朋友而言,這是一位有著希臘雕塑美顏面孔的大叔。年紀大一些,會對他在1997年的紫禁城演出記憶猶深,那場演出是紫禁城在當代中國歷史進程中不可複製的一幕,從此也開啟了雅尼與中國的緣分。

65歲生日前夕開演 意義獨特

來自中國市場的優秀反饋無疑讓雅尼及其團隊備受鼓舞。據悉,雅尼為這次中國巡演投入了極大的時間與心力,演出曲目從選定到排序,無不再三推敲。對於新作與舊作的搭配、對於中國元素的運用,雅尼都進行了全盤考量,只為了讓中國觀眾既感到親切熟悉,又獲得耳目一新的觀演體驗。

這是雅尼的第五次中國巡演。可以預見,這將是一場頂級的視聽盛宴,燈光、音響、舞美全都圍繞雅尼意圖傳遞的情感與思想進行設計,並將在雅尼親自監督下完成。最為特別的是,這次上海演出次日,即是生於1954年的雅尼的65歲生日。中國樂迷將可以藉此機會當面為雅尼獻上祝福,而對於雅尼而言,能夠在65歲生日前夕與廣大中國樂迷共同度過,相信也會是一段非常特別的記憶。屆時在現場氛圍的觸動下,雅尼將會給予中國樂迷怎樣的特別回應?讓我們拭目以待。

第五次中國巡迴 感情深厚

在國際級的音樂家當中,雅尼可以說是與中國淵源最深的一位。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後首批前來中國演出的音樂人,更是首位經中國政府批准在紫禁城舉辦演出的藝術家。1997年,雅尼來到中國,叩開了紫禁城的大門,成為了第一位來中國演出的西方音樂家。這是一場震撼的演出,空前盛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為當年在中國最有影響的演出盛事之一。1997年5月30日的《洛杉磯時報》曾以《雅尼叩開了紫禁城的大門》為題進行了報道,這場演出對中國、對世界都具有著巨大的象徵意義和深刻廣泛的影響。《華爾街日報》在頭版進行報道,美國著名的CNN 拉里·金(Larry King)訪談節目也把雅尼當成了座上賓,媒體和評論界從此對雅尼刮目相看。

那場激情澎湃的演出,豐富多彩的電子音樂與中國紫禁城古老的建築相融合,不僅在當時令每一位樂迷久久難忘,如今回看,也絲毫不覺得過時。對絕大部分中國觀眾而言,雅尼充當了現當代音樂啟蒙導師的角色,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因為他而第一次知道了什麼叫新世紀音樂。

實際上,不光雅尼影響中國,中國也在影響著雅尼。曾經,在聽到中國竹笛的音色後,雅尼獲得靈感,創作出樂曲《夜鶯》。而這首曲目堪稱雅尼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在全世界廣為流傳,併入選了中國九年級人教版音樂教材。除了《夜鶯》,雅尼還在中國文化的啟發下創作出多首融合東西方文化元素及音樂風格的作品,如《致敬》(Tribute)、《終於釋娩》(Deliverance)、《7/8華爾茲》(Waltz in 7/8)、《坐北朝南》(Southern Exposure)、《愛是一切》(Love Is All)、《變節者》(Renegade)、《C小調柔板》(Adagioin C Minor)和《序曲》(Prelude)等。

據組委會透露,雅尼也將《夜鶯》選入了上海專場音樂會曲目之列。在中國大受歡迎的經典曲目,如 Santorini、Keys To Imagination 、Within Attraction等,樂迷屆時也將有機會聆聽雅尼的現場演繹。

用音樂講述生活 沉浸體驗

樂評家普遍認為,音樂之所以會在現場迸發出最大的魅力,就在於觀眾與藝術家的心流能夠無縫對接,兩者可以置身同一個場域之內感受強烈的情感流動與思想碰撞。對雅尼這樣注重音樂的情感性與思想性的音樂家而言,更是如此。

雅尼擁有著獨特的創作方式,這使得他的音樂風格也獨樹一幟。這位被音樂界和媒體譽為“世界一流的鍵盤奇才”擅長利用電子合成技術以現代人的視角重新詮釋古典音樂,創作出符合現代人視聽審美的音樂,這也是年輕人深愛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一些音樂平臺的分類上,雅尼常常被列入介於電子音樂和古典音樂之間的新樣式New Age(新世紀音樂)的品類,但他本人並不是那麼認同。在自傳《傾聽雅尼》(Yanni In Words)裡,他更傾向於稱自己的音樂為現代器樂(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雅尼的音樂中,不僅僅存在著大量的電子音樂成分,更令人歎為觀止的是他的音樂總是能帶來極強的畫面感。他擅長用古典音樂的和聲進程與現代流行音樂的和聲進程相結合,並融入許多現代電聲樂器、合成器,善於塑造ambient、atmos等具有環境氛圍感的音樂,讓人產生極強的影視感和沉浸感,從而在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

雅尼的音樂沒有唱詞,卻能在大眾層面傳播如此廣泛,這是相當罕見的。這當中,與雅尼對旋律線條的高超把握密切相關。可以說,雅尼創作的大多數旋律線條都非常流暢而富有流行性。比起悶頭創作而言,這個聰明的音樂家可能更懂得人們會喜歡什麼。

跟著雅尼的音樂 探尋真我

這可能與他在大學時期學習的心理學有些關係。大學時代,可以說是雅尼音樂夢想的覺醒期。上世紀50年代生於希臘南部一個海濱小鎮的雅尼,從小熱愛音樂,8歲開始彈鋼琴。雖說雅尼從未接受傳統古典派教學洗禮,但在他的音樂中卻無時無刻不透露著古典的底蘊,大約與他從小浸潤於古老的希臘文明不無關聯。

青年時代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求學,雅尼如同被這裡的音樂氛圍點燃了一般,開始自學鍵盤、作曲、製作,組樂隊,去live演出。事實上,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正是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也是流行文化和搖滾樂的巔峰時代。Beatles、Ealges、Prince、Carpenters等一大批音樂人或樂隊風靡全球,當然,還有Michael Jackson。雅尼的音樂生涯,始於這個輝煌時代。

自1980年發行第一張專輯《Optimystique》起,雅尼共發行了16張音樂專輯,還有十幾張現場音樂專輯等,加起來數十張作品。早在1992年和1993年,雅尼就憑藉《Dare to dream》和《In my dream》獲得格萊美提名。

但真正讓雅尼成為世界著名音樂家的一戰,是1993年在雅典衛城舉辦的音樂會。也正是這一場音樂會,奠定了雅尼在世界上的音樂的地位。從此,雅尼和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蹟槓上了。之後,他還曾在英國倫敦皇家阿爾伯大廳、印度泰姬陵、中國紫禁城等世界級名勝舉辦音樂會,每場都備受關注。

探尋內心的廣闊空間與無限可能,是吸引雅尼數十年深深沉浸於音樂創作的原動力。他曾經這樣說過:“我認為如果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一事物,體驗這內心之旅,你就會深深地沉浸於其中,以致令生活向你展露它的本質。當我作曲時,我考慮的不是我在‘作曲’。音樂是一種用來探索我內心世界的媒介。”

11月13日晚,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就讓我們跟隨雅尼一起,一次次地在他的音樂中深入內心,探尋自我與情感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