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不發糖,變身“武教頭”的張翰靠得是對自己的一股狠勁兒

相信不少人對電影《催眠·裁決》倍感期待,典型的港片風格,也具備很多老式港片的優勢,罪案、動作,正邪對立,槍戰場面凌厲,動作戲真實。黑白雙煞,配合默契,一場敵在暗我在明的較量,這次的雙男主分別是張家輝和張翰,一個負責文戲,一個負責武戲,張翰負責拿人,張家輝負責誅心,動作戲是商業片的主要賣點,我們也在片中看到了演員張翰的成長。

這次不發糖,變身“武教頭”的張翰靠得是對自己的一股狠勁兒

這次張翰是延續了《戰狼2》特種兵角色,年輕氣盛,但這次他在片中扮演的楊凱多了些沉著與沉穩,少了點那種初生牛犢的衝動感,眼神堅毅,一腔熱血,戲劇感強,讓這個角色有了更大的銀幕衝擊力。

這次不發糖,變身“武教頭”的張翰靠得是對自己的一股狠勁兒

可以說,不管是從外型上,還是演繹經歷上,張翰都非常符合特種兵楊凱這個角色的定位,身材精幹,年輕,有衝勁,還是個“武教頭”,張翰的動作戲演繹到位,動作招式利落漂亮,看得出在武戲上下了很大的苦工,打鬥到激烈處脖子上的青筋和眼睛裡的紅血絲一樣不少,在大開大合的動作場景裡,同樣沒有忘掉細節的演繹,粗中有細,演技很讓人驚喜。張翰通過一系列動作戲加內心戲詮釋出了一個年輕特種兵與反派的角力過程,成為了片中的重量級角色。

這次不發糖,變身“武教頭”的張翰靠得是對自己的一股狠勁兒

電影的設定很新穎,催眠是靜態的封閉空間的行為,張翰負責在外營救和動作場面,緊張感不輸張家輝的室內催眠,正是有了這樣的內應外合,動靜皆宜的穿插處理,才對觀眾始終保持住了一種吸引力。除了動作戲的精彩,張翰對於人物內心的刻畫也做足功夫,對突發事件的反應和應變能力,不僅真實展現出了一個特種兵的素養,還給了這個人物需要更深層次挖掘的導線,這樣隨著後期情節的發展在人物刻畫上也有了更多的空間,比如在面對兄弟的死亡時對悲傷的處理,想用隱忍掩蓋極度悲傷,其實觀眾能感受到他那種由內置外的崩潰感,張翰對情緒的控制和對外在表現的收斂算是很精準了,所以很能觸及觀眾的觀感,以至於催人淚下。還有對失去媽媽的小外甥女溫柔和愛護,也體現出楊凱這個人物在平時生活中的狀態,暖男一枚,這就又給了觀眾一種真實的代入感和親和力。能看得出張翰這次在楊凱這個角色上是下了一番苦功的,可不單是肢體上的。

這次不發糖,變身“武教頭”的張翰靠得是對自己的一股狠勁兒

從小熒幕到大熒幕,從流量小生到質感演員,張翰一直不想被標籤化,被固定化,他一直在各種角色中歷練自己,也不斷的在轉型升級。從《戰狼2》開始,張翰讓所有人看到了他想突破的力度,這部《催眠·裁決》讓觀眾看到他的一份完美成績單。影片中楊凱這個人物讓大家看到了張翰為磨練演技付出的努力和詮釋各種不同角色的更大可能性,他的氣質、質感、成熟度、表演方式已經越來越不懼怕富有張力的大銀幕,而是慢慢再向大銀幕靠攏,這也一切也離不開時間帶給他的歲月成長。隨著他成熟男人魅力的逐步展露,相信他的戲路也會越來越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