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小學:“四動課堂”轉觀念 集體研討促改進

2019年10月17日下午,北苑小學全體數學教師齊聚錄課室,開展“四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北苑小學:“四動課堂”轉觀念 集體研討促改進

首先,老師們一起觀看了吳正憲老師的一節錄像課《小數除法》。這是一節計算課,但吳老師上得“好吃有營養”。課堂上,情境的創設、認知衝突的設置,都令老師們受益匪淺,大家聽得非常認真,吳老師及學生們的課堂交流,也不時讓老師們會心一笑。

北苑小學:“四動課堂”轉觀念 集體研討促改進

課後,老師們從不同角度談了對這節課的切身感受,並結合自身的教學分享了自己對課堂教學改進的思考。

北苑小學:“四動課堂”轉觀念 集體研討促改進


北苑小學:“四動課堂”轉觀念 集體研討促改進

胡海靜老師:深刻地感受到,聽吳老師的課真是一種享受,讓人越聽越投入。以前總覺得計算教學枯燥乏味,很難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並且計算教學中即使講了算理,孩子也還是會計算錯誤。但是聽了吳老師的課才真切地感受到,不是算理沒有用,而是我們沒有把算理融入到孩子們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和學習經驗當中去。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使我對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

王靜老師:數學老師一定要非常有智慧。聽了吳正憲老師的計算課,感覺吳老師的課堂教學非常吸引人。教學環節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每每完成一個環節,就會用“這裡還有事兒”來提醒孩子你要認真思考一下,我們還有問題需要解決。在自然親切地有效提問下,把孩子們引領到下一個環節來,使孩子們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逐步讓孩子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王海英老師:找準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繫比較緊密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找準矛盾點,在矛盾衝突中讓學生解決問題,學習新知。

趙雨英老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闊空間。

康佳欣老師:引導學生不斷提問思考,有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究、敢於質疑、合作交流的空間。

王冬梅老師:整節課吳老師一直在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讓孩子圍繞著一個個認知上的衝突學會深入地思考。

孟丹老師:吳老師的課從學生生活實際經驗入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引起學生的興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特別是講到點小數點更是精彩,比喻成“定海神針”,通透易懂,印象深刻。

楊雪峰老師:整節課處處體現生活與數學的密切關係,吳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用舊知解決新問題,引領學生在質疑和探討中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激發興趣的同時,完成了抽象模型和生活實際的緊密結合,對我今後的教學很有幫助。

白芳芳老師:有感於吳老師的教學智慧,“誰有要問的”、“還有事嗎?”這樣巧妙的提問,把舞臺還給了學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吳老師站在學生中,實時引導,實時點撥,和諧的師生氛圍讓學生覺得數學那麼有意思,讓學生對老師戀戀不捨,對數學課戀戀不捨……這種高超的教學技術值得我一生去學習。

張喆老師:聽吳正憲老師的課,開心、感動充滿了整個課堂,好希望自己也變成一個學生。聽吳老師的課,我都感覺更明白了。作為一名數學青年教師,吳老師的教學設計更是我追求的方向,她把算理融入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從生活入手,理解枯燥又難懂的算理,以後我也會應用這樣的方法,把知識難點分散,讓學生自己講自己懂。

代麗霞老師:吳老師的這節課,不僅僅學習計算,同時訓練學生各方面能力。剛開始就通過聽故事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課堂中,以生生互動的形式,激發學生提出質疑,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最後,王宇紅校長傳達了區數學質量檢測反饋會的內容及精神,並結合當前課程改革要求、課標要求以及質量檢測試題的變化,與老師們一起探討了改革課堂教學、轉變教學方式的必要性及相應策略,就學校提出的“四動課堂”予以再次解讀,使老師們的課堂改進有個抓手。

北苑小學:“四動課堂”轉觀念 集體研討促改進

整個活動,老師們積極參與,收穫很大,思考很多,對學校提出的“四動課堂”不斷形成共識,大家的觀念也在這樣的具體教研中不斷轉變,並會不斷地付諸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