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許多人不願意買4%-5%的理財,還是情願去銀行做2%-3%的定存呢?

三晉新視界


為了多一點收益,然後本金要冒著虧損的風險,你會願意嗎?大多數人之所以寧願選擇2%-3%的定存,不願意買4%-5%的理財,說白了就是理財產品收益也不高,吸引力不強,導致了人們沒必要去冒險賺小利潤的同時本金還會虧損。

那假設,理財產品收益率在6%,並且本金沒有太大的風險,還有多少人願意定存?這就是目前的大額存單為什麼越來越受到儲戶的喜歡,大額存單的利率在4.18%,定存在2%-3%,既然都無風險,大多數人肯定會選擇大額存單。

風險承受能力不同

理財產品的收益是浮動的,定存收益是固定的,這兩者風險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你拿著本金去理財,賺的利潤比定存多,但是虧起來可能辛苦了一陣子,還是一無所獲,最讓人鬱悶的是,把錢放到理財產品一年兩年,結果收益少甚至本金虧損,誰願意?

但是放定存就不同了,有錢放著肯定有收益,就算收益低但是本金還在,這就是風險承受能力問題了,你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你承受不了風險就好好定存即可。

人們更願意接受低風險投資

城市家庭的金融資產配置結構

可以從上圖看到,國內投資者的理財偏好是42.9%都存在銀行,真正理財的人數是佔到13.4%的,然後保險佔到了17%,其它的佔比份額不多,雖然股票現在低位,但是國內投資者對股票的佔比在8.1%,就說明了現在很多人追求的是本金安全性,不會在於高收益,投資還是很理性的。

但是銀行的儲蓄近幾年是持續下降的,50萬存款的居民比例僅有2.2%,那可以細化的瞭解到,銀行存款42.9%其實也包含了餘額寶和零錢通,其實這塊人數比例更大,很多人現在都習慣性的選擇在餘額寶和零錢通放錢,畢竟對日常生活消費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如果理財產品收益率不高,和定存區別不大肯定會選擇定存,畢竟大家都不想本金冒險,但是理財產品收益率如果偏高,就有人會冒險去投資。主要是現在大環境形勢不佳下,居民更願意選擇安全投資。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有很多人有一個看法,認為隨便買個理財年化收益都有4%左右,怎麼可能還有人把錢存在銀行呢?這種想法太過於主觀了,我們看一組數據,根據西南財經大學《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調查顯示,目前城市家庭的金融資產有42.9%選擇銀行存款。

從數據可以看出,銀行存款依然是金融資產配置的主要部分,並不存在有些人說的只有極少數人才會選擇到銀行存錢的問題。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把錢存在銀行呢?

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基於風險考慮,雖然有人高談闊論,說要成為富人一定要學會投資,說自己一年炒股賺多少,買基金賺多少,但這只是個體成功,不代表整體性。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懂投資理財,或者認識比較淺顯。而大部分人的收入來源都是工資,每天辛辛苦苦上班打工,攢了點錢,當然是選擇安全的方式。

目前一年期的銀行存款利率在2%左右,三年期在3.5%左右,雖然這個利率並不高,但是銀行存款受存款保險條件的保護,50萬以下可以得到全額保障,存在銀行是為了資金的安全,並不是為了發財。當然,現在銀行也推出有利率更高的大額存單,三年期利率可以達到4.18%,但是大額存單有20萬元起存的門檻,並不是人人都能滿足。

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都不一樣,對於願意承擔一定風險的人,可以購買中低風險的各種理財產品,風險承受更高的,還可以進行基金定投,甚至還可以投資股市。但對於謹慎性的投資者來說,選擇銀行存款依然是最適合的方式。


財經宋建文


說在前面的話

銀行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分為5個等級,從低到高分別為R1至R5五個等級,現在4%—5%的理財屬於中低風險理財,也就是R2等級。

再說句題外話像,定期存款、貨幣型基金屬於R1等級,股票型基金屬於R5等級,風險越大預期收益率越高,風險越低預期收益率越低,而且期限越長,收益率越高,

那麼為什麼現在有許多人不願意買4%-5%的理財,還是情願去銀行做2%-3%的定存呢?

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1投資態度偏保守或者性格偏謹慎,因為我們知道銀行的中低風險理財雖然還是很安穩的,基本上各家銀行幾乎沒出過什麼問題,但是中低風險的理財紙面上是不承諾保本的,這讓很多客戶就是不放心,他們寧願相信白紙黑字寫的。另外,像存款現在都出臺存款保險制度,允許銀行破產,在一個銀行的存款最多可以保證兌付50萬,這都讓很多謹慎的客戶擔心,開始把存款分別存到幾家銀行,以防止這種大的黑天鵝事件的發生,所以不買理財也是很可以理解的。

2還有一種客戶可能原來投資比較積極,甚至嘗試過私募、信託,更有甚者可能買過P2P,然後暴雷了或者虧損了,導致一下子到了另一個極端,再也不敢相信這些新的產品,這也可以理解,中國有句古話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栽的這次跟頭後就變的老老實實。

3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理財有一個缺點,就是如果不到日子,你是取不出來的,像我們存的定期提前取按活期利息,但是最起碼家裡如果急用錢還隨時可以取。而且現在很多銀行推出了智能定期,也就是提前支取也可以靠檔計息。

所以,有的人願意選擇定期存款,有的人願意選擇理財產品,各自需求不同,風險承受\\接受能力不同罷了。


鑫財經


首先,毋庸置疑,高息的理財產品對銀行攬儲帶來非常大影響。可以看到在13年各種互聯網理財產品快速登場,銀行居民存款增速放緩是明顯的。可以說這些理財在收益率較高,客戶接受度較強的情況下,分流了一些銀行的存款。
但是還是有很多不願意買高息的,偏向銀行做定期的客戶,這裡面有一些是老年人,畢竟他們就只相信銀行的信用背書,這老年人並不是銀行存款的主要客戶人群。我認為,主要是有以下幾點,分別為精細化服務,個性化產品,差異化競爭。

1、精細化服務,不斷升級的服務質量,以招商銀行(畢竟是零售之王)為例子,銀行可以退出自己的國際雙幣信用卡,各種白金卡,增加對客戶的粘性,這些卡除了是簡單的賬號外,還可以有銀行的各種禮賓服務,高爾夫場,出行保障,銀行的精選酒店等等,直接是集各種消費的一站式服務。有時候還送口腔護理等等。下圖是招行一些高端款的專享服務。看看吧,這些是那些理財產品不能提供的,也不是對什麼老年人的。有這些服務,比起相對較低的存款收益,還是深受客戶歡迎的。當然你別以為這是高端客戶,招行對低端客戶也有各種積分,各種活動,各種場景服務。

2、個性化產品,滿足差異偏好。銀行可以根據客戶行為(偏好交易等)直接利用大數據,金融科技把你的各種服務描畫出來,然後差異化給你推送,給你產品服務,綁定你的各類資產。簡單地說,收益比不上,那就比差異化吧,主要你的房貸車貸在這,你的工資代髮卡在這,你能把錢都放其他理財平臺嗎?現在都是信貸社會,基本買房的都不會全款,那麼你找誰貸款有優勢,當然是你的存款銀行,你會去找理財平臺貸款嗎?
資金量大的客戶,銀行對於大額存款的利息是有較大浮動。現在私人銀行是銀行定期存款佔比越來越大。
有了這兩大方面,可以說銀行在資金收益上沒有優勢,但服務上扳回一城。

股市小獵豹


因為風險偏好不一樣。

1.不同的人,因為年齡、收入、職業、資產、過去投資經歷的不同,會選擇不同的投資方式。例如,有些投資者年輕,自己尚未結婚生子,父母也正值壯年,處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階段,風險承受能力最強,基本上會選擇風險高收益高的投資方式,別說定期存款了,銀行理財估計都看不上,炒股炒比特幣炒鞋才是他們追尋的投資方式。但有些投資者,已經退休,每月收入基本就是退休金,兒女偶爾還會來啃老,這種情況下,他們肯定會選擇更穩妥的投資方式,比如定期存款、國債等。

以上海地區為例,居民投資理念算是比較超前了吧,但還是有很多人會存定期存款,每次國債發售的時候,能碰見很多老人排隊購買。這就是風險偏好存在差異的原因。

2.其次,收益和風險是相生相伴。存款雖然收益低,但基本沒風險;理財雖然收益高,但風險也高,尤其是在國家去剛兌,保本理財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情況下,理財不保本的情況會越來越多。更不用說各種理財飛單,銀行工作人員假借銀行名義賣假理財的情況了。

所以,收益並不是選擇投資標的唯一標準,風險、期限、流動性、理財機構聲譽等都是選擇投資時需考慮的因素。你考慮的因素越少,虧損的可能性越大。

我是司南立冬,歡迎留言討論交流吐槽~


司南立冬


朋友們好!

銀行理財雖然年利率較高,可以達到4%-5%,但是畢竟風險較高,而且操作也不方便,而且也沒有紙質憑證。因此,對於很多人來說,感覺不太方便,也不願意承擔這些風險,因此,就情願去銀行做2%-3%的定期存款產品了。

銀行理財的特點

現在銀行理財產品有幾個區別與銀行存款的特點,一個是銀行理財風險較高,還有就是銀行理財購買操作有點複雜,還有就是銀行理財產品沒有紙質憑證。

首先是理財產品風險較高。現在根據國家相關的資管新規,銀行理財產品已經打破了剛性兌付,風險等級從低風險到中低風險不等,但是終歸還是有一定的風險的。

還有就是理財產品購買較為複雜。現在理財產品可以在網絡銀行購買或者是在銀行營業廳購買,但是好多人對於操作機器還是感覺比較困難的,因此,就會覺得理財產品購買有點複雜了。

理財產品沒有紙質憑證。銀行理財產品一般都沒有紙質憑證,這個是很多人不願意買理財產品的又一個原因了。

因此,正是因為銀行理財產品的特點,好多人覺得不方便,就會更願意去做2%-3%的定存產品了。

定期存款產品的特點

定期存款產品雖然年利率較低,但是定期存款與理財產品相比較的話。定期存款產品受到了國家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只要是50萬元以下,就可以獲得全額的保障,可以說安全性上來說,定期存款更安全一些。

定期存款產品辦理也比較方便,雖然到銀行需要排隊,但是隻要是排到了,自己也不用動腦子,也不用動手,只用給銀行櫃員說一下就好了,一切的事項都是銀行櫃員幫忙搞定,可以說是比較方便的。

還有定期存款產品有紙質的存單。好多人喜歡存定期存款是因為定期存款產品有紙質的存款單,上面記載有存的時間,存的數額等數據,這樣就可以存放起來,可以方便的查看。

因此,可以說正是因為定期存款有這些優點,好多人才會喜歡2%-3%的定期存款的。


綜上所述,好多人不願意買4%-5%的理財產品,而是願意存定期存單,主要是因為定期存款安全性更好,辦理比較方便,而且有紙質存單。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沒啥不能理解的!銀行定期存款相比於理財產品而言,更加安全、存取靈活、收益穩定可靠!再者,目前4%以上利率的定期存款也有很多,並不見得比理財產品的收益要低!

理由一:定期存款更加安全

自從理財新規、資管新規發佈以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採用淨值管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而所謂的4%~5%收益的理財產品,雖然風險比較低,但萬一不能按時兌付,投資者的本金可是要面臨虧損的!

而銀行存款,只要不超過50萬元(本金+利息),就可100%確保本金安全、利息穩定可靠。對於保守型投資者而言,自然會選擇更為安全的銀行存款咯,哪怕利率低一點也行!

理由二:定期存款更加靈活

很多市場中出售的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短、中、長期),確認買入後不可撤銷、期滿前不可贖回!一旦需要使用資金,是無法提前贖回的,靈活性極差!

而銀行定期存款,雖然提前支取會損失一大筆利息,但還是可以支取的,相比定期理財產品而言,流動性要好很多!

理由三:定期存款利率並不低,尤其是中長期存款

4%~5%的年化收益,相比於銀行定期存款而言,並不沒有多大的優勢!現如今,銀行三年期存款利率,一般可基準上浮40%~50%之間,甚至更高!而民營銀行存款類產品,利率最高能達到5.5%,且支持提前支取、靠檔計息!

總之,銀行定期存款風險低、利息穩定、靈活性較好,這才使得目前很多投資者,寧可利率低一點,也不去購買不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選擇定存的優勢在於本金沒有任何風險,但還有收益。選擇理財的劣勢在於本金投資過程有風險,4%-5%的收益也存在不能穩定的獲取。但是情願選擇銀行做定存的人,很多人還是對各種理財產品的不瞭解導致的理財知識匱乏引起的問題。

第一、定存無風險。

定存零風險,就算銀行破產了儲戶只要存款不超過50萬,照樣可以拿到錢,這種情況下2%-3%的收益雖然低於4%-5%的收益,但是沒有風險穩賺錢,肯定是要犧牲點利潤的,屬於非常謹慎的人才選擇定存。

第二、理財知識匱乏。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國債的收益率在4%,也是沒有風險的,用國家信用發行的債券,利率並不低,但是為什麼還選擇定存,就在於不理解其它理財產品,認為只要是理財都是風險。還有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4.18%,比定存好多了,如果情願定存資金又很多,顯然就是理財知識匱乏。

第三、老年人居多。

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定存,因為他們的長期的定存養成了習慣,不會去關注其它的理財渠道,加上老年人防範心理越來越強,對其它的理財寧願不賺錢,也要定存保證本金的安全,就情願拿著更多的錢定存。

綜上所述:

定存資金無風險,這是謹慎型投資人考慮的,加上對其它的理財產品不信任,導致了更願意定存,而這部分群體老年人居多,也是導致了只相信銀行的存款方式,對其它理財並不感冒。


股海重生2015


這個問題問得好,真實的情況是買銀行理財不一定是賺錢的,甚至有可能賠錢!

我有三個朋友買過銀行理財,結果是一個賠了3%,一個賠了零點幾,最後一個運氣比較好賺了4%。綜合起來三個人的平均收益率還不到1%。

銀行理財產品是有許多風險的:

1.流動性風險

主要是由於國內銀行業理財產品通常不提供提前贖回。

2.投資標的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國債、金融債等信用等級高、風險小的產品,這決定了收益不會高。

3.本金安全

一定要記住:銀行理財是不保本的!

綜合分析,銀行理財產品相比存款來說是高風險低收益,還是存款靠譜。



黑色老馬


不請自來。有些人喜歡定存,有些人喜歡購買利率稍高的理財,之所以有不相同的選擇。是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決定的。所以有不同的選擇,筆者認為非常正常,沒有什麼不能理解的。

選擇定存的人,他們是不能承受本金的損失,要麼是養老錢,要麼是保命錢,寧可每年利息少一點,也要保證本金的安全。而銀行定存恰好滿足這一點要求,50萬內受到《存款保險條例》保護,安全無風險。

選擇購買理財的人,相對來說能承受一定的風險。因為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會有風險提示,購買者自負盈虧,非保本類的。承擔一定風險,享受一定收益。相對的理財收益就比定存高一點,也是符合市場規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