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實話,新勢力車企與特斯拉的差距,隔著十條華爾街

我更認為特斯拉強勢的加速成績,蓋過了它背後的光芒,這家背靠華爾街以及硅谷的“新勢力”,實力遠超我們的想象,在它強勢加速成績的背後,還有更強的優勢吸引著消費者。


說句實話,新勢力車企與特斯拉的差距,隔著十條華爾街


特斯拉最近上了熱搜,除了國內的超級工廠投產之外,威馬也蹭了一波熱點,瘋狂Diss特斯拉的同時也被消費者瘋狂Diss的一波,除威馬之外,其他新勢力也瘋狂作妖Diss看衰特斯拉。

2018年,特斯拉以平均6萬美金的售價在全球完成了24.5萬新車的銷售動作,這一成績,連自主品牌比亞迪都不敢忽視,但在新勢力車企眼中,特斯拉似乎是一個習慣性嘲諷的對象。

缺少敬畏之心,是新勢力存在的普遍問題。

譬如說藉助電機即時最大扭矩的特性,拿著幾秒幾秒破百的加速能力開始秒天秒地秒空氣,當然這不是新勢力的問題,更是新能源電動車面臨的普遍性問題。


說句實話,新勢力車企與特斯拉的差距,隔著十條華爾街


拿著破百的加速成績動輒Diss特斯拉的無力,告訴你們一個可怕的事實,特斯拉征服消費者,靠的從來不是加速能力,也不是超長的續航,這只是電動車與生俱來的優勢之一。

那麼特斯拉之於其他電動車,最大的優勢在哪裡?

記得有一份數據顯示,特斯拉Model3將整車線束縮小到100米左右,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此前一臺家用車線束最長可達幾公里,更短的線束意味著整車電氣化部件不再需要複雜的電線來傳送信號以及電量,有可能從車頭到車尾幾根不同單元的電線就能控制整車單位系統。


說句實話,新勢力車企與特斯拉的差距,隔著十條華爾街


100米,這樣的數據已經擺脫了傳統制造業, 之所以如此強勢,是因為特斯拉背靠的硅谷提供了大量的技術,通過芯片足以控制不同的單位組件,如果想對車輛進行配置調整,僅僅升級系統就可以完成。

沒錯,我說的就是配置調整,特斯拉每一次升級都會將整車的配置進行一次完整的升級,不斷的優化續航,優化與APP的互聯UI設計以及推送信息,同時還會對整車的系統進行優化。

這些都是新勢力以及傳統電動車所沒有的優勢,這會讓特斯拉真正的有一種未來產品的感覺。


說句實話,新勢力車企與特斯拉的差距,隔著十條華爾街


當然它的優勢不僅僅如此,一臺真正可以實現自動駕駛的電動車,足不足夠吸引人,這些優勢新勢力都不存在。

最為關鍵的是,特斯拉會提供固定以及不固定充電樁,讓里程焦慮症不那麼明顯。

而這些優勢,是背靠硅谷特斯拉帶來的不一樣優勢,這樣的優勢是國內電動乃至日系、德系電動車所沒有的優勢,如果你問我國內新勢力與特斯拉的差距有多大,他們隔著十個華爾街吧。


說句實話,新勢力車企與特斯拉的差距,隔著十條華爾街


因為特斯拉有無數華爾街大亨鼎力支持,估值超過500億美金的特斯拉,擁有國內所有新勢力加起來都無法對抗的資本實力,在國內新勢力還在糾結幾十億融資的時候,馬斯克坐擁4000億估值迅速推動產業的擴大。

這,大概就是差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