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三觀!這個男人為了永葆青春害死未婚妻

毀三觀!這個男人為了永葆青春害死未婚妻

這是一本值得一口氣看十遍的小說。

這是我看完《道林·格雷的畫像》之後唯一的感觸。並不是吹噓,我可以說出好幾個原因來證明這一點。

毀三觀!這個男人為了永葆青春害死未婚妻

道林·格雷的畫像【英】奧斯卡·王爾德

首先,這本書的一大特點就是:金句多,金句賊多!這本書並不很長,但我看書的時候卻一直在劃線,因為裡面的金句實在是太多了,下面隨便摘錄幾句吧。

  • 我們最好不要與自己的同類有別。醜陋的和愚笨的人在世間往往佔得先機,他們可隨性而坐,看戲時大張著嘴。如果他們對成功一無所知,那他們也就不知失敗的痛苦。
  • 經驗沒有道德價值,它只不過是人賦予自己所犯錯誤的名字。實際上它所能昭示的一切,無非是我們的未來與我們的過去一模一樣,我們曾經帶著厭恨犯下的罪孽,我們會帶著愉悅一再犯下去。
  • 現如今,任何事我都不說贊成還是不贊成。這種看待生活的態度是荒謬的。我們被送到人世間,不是為了宣揚我們的道德偏見的。
  • “每個謠言的根據,都是一種不道德的確定。”
  • 我們總是誤解自己,也很難理解別人。
  • “要重返青春,就只有重做以前的蠢事。”

除了金句多,這本書第二點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小說的主題。這可以說是一本不道德之書,因為它講了一個單純美少年變成魔鬼的故事,甚至書裡面還有很多言論會被認為是三觀不正。

但我們並不能因此而錯過這本書,因為書裡面已經說了,世人所謂的不道德之書,其實展現了世界本身就有的恥辱,如此而已。確實是這樣,如果看過書之後我們就會發現,書裡面人物的想法,很多時候正是現實的寫照。

毀三觀!這個男人為了永葆青春害死未婚妻

就比如小說裡探討的一個問題,外貌和內在到底哪樣更重要,主人公道林·格雷為了永葆青春,放棄了自己的靈魂,墮落成魔鬼,而現實裡如果我們真能有這樣的機會,或許我們很多人都會變成道林·格雷。

最後一點,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一讀再讀,是因為很少有人能在第一次就把這本書完全讀懂,更深層的含義,或許只有在書讀百遍之後,才能其意自現。

01.如果可以永葆青春

小說一開始,畫家巴茲爾在為道林·格雷畫一幅畫,這便是貫穿小說的《道林·格雷的畫像》。

在作者王爾德筆下,道林最初是一位至純至善的美少年,他擁有讓所有人都為之心動的樣貌,同時又很單純,見到陌生人甚至還會臉紅,也正是因為道林如此完美,巴茲爾才不可抑制地愛上了這個少年,他把自己的靈魂都獻給了道林,獻給了這幅畫。

因此當畫作完成之後,道林第一眼就愛上了這幅畫,畫裡的少年太美了,美的甚至讓他自己都嫉妒,

“無論是誰,一旦失去了好看的容貌,他就失去了一切。你的畫讓我懂得了這個道理。”

於是他對著畫像許了一個瘋狂的願望:希望自己永葆青春,而畫像變老;自己的美永不褪色,而畫布上的臉龐會代他承擔情慾和罪孽的重擔,畫上的形象會代他呈現痛苦和思考的痕跡,而他則能保持自己剛剛意識到的少年的嬌嫩青春和可愛。

此刻的道林還沒意識到這個願望有多可怕。

這時巴茲爾的朋友亨利勳爵來拜訪巴茲爾,亨利勳爵也很欣賞道林,但他這種欣賞,逐漸讓單純的道林一步步墮入了深淵,他勾出了道林內心沉睡著的罪惡,而道林對於自己這種變化還一無所知。

之後道林和亨利勳爵他們宣佈自己要結婚了,對象是演員西比爾,西比爾在舞臺上的演出征服了道林。道林還邀請亨利勳爵去看西比爾的演出,結果當晚西比爾表演的一團糟,她對道林解釋說,“你對我來說遠勝於一切藝術。那我還與戲中的傀儡有什麼關係?”

毀三觀!這個男人為了永葆青春害死未婚妻

出於對道林的愛,讓西比爾放棄了藝術,同時也失去了自己,道林見狀立馬收回了自己的愛情,不顧西比爾的苦苦哀求,小說裡說,“當你不再愛一個人,就會覺得他的感情裡總有幾分可笑。”

因此西比爾的可憐,在道林看來非常可笑,他果斷離開了西比爾。回家之後,道林去看了自己的畫像,但卻發現了可怕的一幕:畫像上原本單純的少年,此刻嘴角居然有了一絲殘忍。

道林嚇壞了,苦苦思索原因,才意識到,自己那個瘋狂的願望,成真了。看著畫像上那張可怕的臉,他第一次意識到了自己靈魂的醜惡,這個時候的道林還尚未墮落,於是他決心做一個好人。他決定第二天就去向西比爾求婚。

但第二天卻傳來了西比爾自殺的消息,亨利失去了悔過的機會,這個時候亨利勳爵給他送上了一本罪惡之書,於是道林開始墮落,“你不知道我身處險境,而沒有什麼能讓我回到正軌了,西比爾本該可以的。她沒有權利自殺,她自私。”

02.青春不老,靈魂不再

逐漸滑向深淵的道林不再為西比爾的事感到愧疚,他甚至說,“只有淺薄的人才需要數年來擺脫一樁感情。一個人若能做自己的主人,他就能輕鬆療愈悲傷,就像他能輕鬆創造快樂一樣。我不想受自己感情的擺佈。我要利用感情,享受感情,支配感情。”

道林不再害怕那副畫像,反而盡情享受著畫像給他帶來的好處,他的外表永遠年輕漂亮,人們都喜歡他,“在大多數人看來,他坦率文雅的舉止,迷人的孩子氣的微笑,似乎永駐的青春的無窮魅力……”

但只有道林自己知道,隱藏在畫像裡的自己的靈魂,到底有多醜陋,於是害怕別人看到畫像,道林還特意把畫像給藏了起來。

道林開始盡情享受青春,研究珠寶、刺繡、壁畫,以此來逃避那副被他藏起來的畫像,逃避自己日漸墮落的靈魂。

之後畫家巴茲爾找上了道林,並且看穿了道林的墮落,他想拉道林回頭,結果反而在道林手下喪命。道林失去了最後一次回頭的機會。

道林說,“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既有天堂又有地獄”。他或許已經意識到了自己身上以及靈魂的變化,但他沒有回頭的打算。

十八年過去了,所有人都老了,但道林依舊年輕,西比爾的弟弟一直在尋找害死姐姐的兇手,他找到了道林,結果卻錯過了殺死他的機會,之後反而在一次意外中喪生。

道林終於放心了,再也沒有人知道他的秘密,再也沒有人能威脅到他的生命了。

毀三觀!這個男人為了永葆青春害死未婚妻

但這個時候他卻開始懷念起當初單純的自己了,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失敗,畫像就是他的靈魂,就是他的良心,他得以永葆青春,但畫像卻為他承擔了歲月的負擔,也就是說他用靈魂來交換了青春。

道林想到了一首詩,

就像悲傷的畫像,

有臉,無心。

他後悔了,但卻沒有了回頭的機會。書裡結尾處寫到了一段道林和亨利勳爵的對話:

“道林,如果一個人得到了全世界,卻失去了……那句話怎麼講的,他自己的靈魂?這對他有什麼好處?”

“亨利,靈魂是一種可怕的現實。可以買可以賣,可以交換,可以予以毒害,或完善。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顆靈魂。我知道的。”

“只要能恢復青春,我願意做任何事,除了鍛鍊、早起和道貌岸然。青春!它無可比擬,說青春無知真是荒謬。”

道林在騙自己,也在騙亨利。他知道自己已經被毀了,毀掉他的,正是美貌,正是他所祈求的美貌和青春。若沒有這兩種東西,他的生命可能始終潔白無瑕。

對他來說,他現在的美貌只是一副面具,他的青春只是一種嘲諷。青春是什麼?至多隻是一段青蔥、幼稚的時光,充滿了淺陋的情緒和病態的思緒。為什麼他要做青春的奴僕?青春已經把他毀了。

於是在小說最後,道林決定徹底毀掉那副畫像,但他拿刀刺向畫像之後,畫像卻突然恢復了曾經完美的樣子,道林則倒在了血泊當中,恢復了垂垂老矣的老者形象。

毀三觀!這個男人為了永葆青春害死未婚妻

至此,小說所探討的那個問題,外表和內在哪一點更重要,結尾處已經給出了答案:“靠感官拯救靈魂,靠靈魂拯救感官”。外表和內在是相互拯救,相互成全的,片面地追求其中一方只能滑入黑暗的深淵。

所以當道林決定毀掉畫像,也就是毀掉自己靈魂和良心的那一刻起,他的外表也不復存在,他親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03.始於自欺,終於欺人

小說裡有一句讓我深有感觸的話,墜入愛河的人,總是始於自欺欺人,終於欺騙他人。這就是世人所說的浪漫。

這話是亨利勳爵對道林說的,用來形容道林的愛情確實非常貼切。

道林一開始愛上西比爾,是因為他覺得西比爾是神聖的。但後來他才發現這不過是他的一種錯覺,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將對方完美化,而當發現這不過是我們一廂情願的錯覺,發現對方的缺點之後,我們的愛情也就破滅了。

因此道林後來毫不猶豫地拋棄了西比爾。

這樣的愛情,前不久在《主角》裡也見到了,劉紅兵愛上了唱秦腔的憶秦娥,窮追不捨地追到了手,但當憶秦娥懷孕了,不再登臺之後,劉紅兵便對她失去了興趣。

和道林的愛情何其相似。始於自欺,終於欺人。但我卻有一個疑問,這樣可以瞬間抽離的愛情,到底還算不算愛情?愛情的破滅,到底是一個過程,還是一個瞬時的動作?

小說裡亨利勳爵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正是他勾引出了道林心裡的罪惡。同時亨利勳爵對於愛情,還有著自己的一套見解:

  1. 婚姻生活只是一種習慣,一種壞習慣。但即使失去的是最壞的習慣,也總會讓人覺得遺憾。或許最讓人感到遺憾的恰是最壞的習慣,因為它們是人性的必要成分。
  2. 淺薄的悲和愛能夠長存,偉大的悲和愛則只能毀於自身的豐盈。
  3. 性情細膩敏感的人總是這樣。他們強烈的情緒要麼四處碰壁,要麼低頭臣服;要麼殺人,要麼被殺。
  4. “男人和任何女人在一起都能幸福,只要他不愛上她。”
  5. l“如今,已婚男人都過著光棍般的日子,而光棍卻過得像已婚男人。”
  6. 男人結婚是因為厭倦,女人結婚是因為好奇:結果是雙方都感到失望。

……

這些見解未必正確,甚至有些三觀不正,但正像開頭說到的那句話一樣,世人所謂的不道德之書,其實展現了世界本身就有的恥辱,如此而已。

毀三觀!這個男人為了永葆青春害死未婚妻

這些話確實有些三觀不正,但我們無法否認,現實中確實有人持有這種想法,更可笑的是,這樣的想法更能讓人避免受傷,就像是小說裡的亨利一樣,從來都是一副瀟灑的樣子,因為他知道,淺薄的愛才能長存,愛的太深,是會毀了自己的。用金庸先生的話來說就是,情深不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