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清真集》入“中呂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

後唐莊宗自度曲,詞雲:“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樂府遂曲“如夢”二字名曲。又名《如意令》、《如意曲》。

考後唐莊宗制此詞時,本名《憶仙姿》,或謂蘇軾以其詞中有“如夢如夢”疊句,而改為《如夢令》,是此調始於五代,已無可疑,惟調名《如夢令》,或創於宋,未可知耳。此外本調複名《晏桃源》,更名《比梅》。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詞牌格律

以李存勖《如夢令·曾宴桃源深洞》為正體:

中仄中平平,中仄中平平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

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

,平,中仄仄平平

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霜送曉寒夜沉沉,歸夢醒來道無味。《如夢令》12 首

典範詞作:

五代·馮延巳《如夢令·塵拂玉臺鸞鏡》

宋·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蘇軾《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

宋·秦觀《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

清·納蘭性德《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如夢令·木葉紛紛歸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