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蔡佬三


一、今天我首先聊一聊我所熟悉的珠三角(深圳)和長三角(上海)的不同印象:

(本人在廣東深圳呆了8年<1995年至2003年>,在上海呆了10年<2004年至2019年>)

1、當年我在深圳時,晚上10點鐘才是準備出門吃宵夜或者去玩的時候,而在上海晚上10點,街上的行人已經很少了。深圳的夜生活比上海要豐富多了,每當夜晚降臨時,香港的港客及外地打工者就出來宵夜了,也可能跟當年深圳的外號有關吧。

上海則基本上呆在家裡,看電視,打遊戲,偶爾出來吃個宵夜。

2、在深圳上班的時候,公司或者工廠裡基本上都是外地人,而在上海公司或者工廠裡有很多上海人,他們家裡一般都有幾套房子(拆遷房),幾乎每人身價都是幾百萬,卻願意甘心在一個公司或者工廠裡幹上十幾年甚至到退休。我在上海住了七八年,鄰居一個都不認識。所以在深圳不會那麼寂寞無聊,在上海更容易宅在家裡。

3、在珠三角廣東這邊夜市文化豐富,每天一到晚上人來人往,異常熱鬧。而長三角上海幾乎看不到什麼夜市,只有在比較偏遠的地方才能看到夜市,大街上很少有違規擺放的攤位,就連全國聞名的燒烤攤也很少見,他們燒烤基本上是在店裡了。

4、週末,長三角上海人都喜歡帶上小孩出去玩,尤其是周邊省市(浙江江蘇),那邊有高山有風景,而上海最高的山是佘山,最高海拔也不過是100.8米,所以週末傍晚進上海的高速路上都是非常擁堵的。在珠三角深圳的時候,週末放假,基本上都是在睡覺,或者去小店裡看電視發呆,而我認識到的珠三角深圳本地人則喜歡利用週末時間去香港逛上一逛。

5、珠三角廣東人喜歡喝茶,而長三角上海人則喜歡喝咖啡。在珠三角廣東這邊的人更喜歡三五好友圍坐一起喝功夫茶,談生意,聊人生。而長三角上海這邊更願意一杯咖啡,幾個小點心一起聊工作,談時尚。來珠三角的外地人也逐漸習慣了這種文化,早上喝茶,下午喝茶,晚上還喝茶。廣東的喝茶講究和上海人吃大閘蟹的講究有得一拼。

二、從珠三角和長三角的經濟發展角度來看,談一談我的印象:

一直以來,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是我國的兩大經濟發動機,二者各具優勢,不分伯仲,但認真比較起來,哪個地區的經濟實力更勝一籌呢?

1、從地域面積上來講,長三角覆蓋一市三省,以上海為中心,囊括江蘇、浙江和安徽,比珠三角影響範圍更廣。上海是中國也是整個遠東的重要經濟城市,在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帶動下,南京、杭州和合肥都以長三角副中心的身份不斷成為人口吸納能力超強的二線城市。而在這一點上,珠三角顯得稍為遜色,除了廣州和深圳兩大核心城市之外,佛山、珠海和汕尾等二線城市都乏善可陳,而且珠三角全境基本在廣東一省之內,甚至對粵東和粵西都帶動不大,整體實力和均衡發展上比長三角略顯不足。

2、從戰略定位上看,長三角東鄰日本,是亞太地區數一數二的國際窗口,而且自“一帶一路”戰略提上日程之後,長三角日益成為陸上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的橋頭堡。相比之下,珠三角背靠香港、澳門,長期以來以“前店後廠”的模式通過港澳輻射整個東南亞。而且在吸收外資的能力上,深圳的優勢可謂得天獨厚,這也是深圳能夠從一個小漁村迅速躋身一線城市行列的重要原因之一。

3、從交通區位上看,長三角坐擁長江黃金水道,向西可以沿江向西部地區施加影響,向東可以通過出海口把產品推向世界。與長三角的鐵路、公路和水運網絡不同,珠三角的交通區位優勢主要體現在龐大的港口吞吐量上。香港港和深圳港是南中國地區有名的天然良港,港闊水深,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十。僅前年來說,珠三角灣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就超過舊金山灣區的兩倍,進出口貿易額達到東京灣的三倍,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引擎。

4、從發展潛力來看,儘管珠三角有廣州和深圳兩個超大型城市坐鎮,但還是無法掩蓋“後繼不足”的短板。除了廣、深兩市之外,其餘城市都未形成規模,也沒有塑造出自己的都市圈。長三角則不同,上海為龍頭老大,輻射帶動南京、杭州和合肥,南京作為江蘇省的行政中心又與蘇州互補長短,合力形成長三角次級都市圈,同時藉助與合肥、蕪湖等地的密切聯繫,帶動欠發達的合肥都市圈的發展,可謂環環相扣。其實長、珠兩地的經濟模式無所謂孰優孰劣,在發展過程中二者都表現出自己的過人之處,同時也都存在無法迴避的問題。

5、長三角和珠三角各自優勢可從這幾個方面解析,分別從地域面積、戰略定位、交通區域、發展潛力上來看,我們會發現長三角和珠三角各有各的優勢,在未來發展中,肯定也能為國家的經濟帶來一定的推動作用。以上是我個人的印象看法!











鵬宇環球視野


我近來在頭條看到眾多“大才”對珠三角與長三角進行比較!說某某三角什麼什麼的,確實覺得很無聊!

而在各位“大才”的眼中,小小珠江三角州河口沖積平原的彈丸之地,怎麼比得上長江三角州及其鄰近的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甚至包括安徽省)的幾省市全部呢!各位“大才”:硬是將三省一市搞到一起拼接成全球超一流大型的灣區經濟圈😀😀😀笑死人了!👇👇

各位“大才”真是太有才了😀😀😀……👇👇👇





晨陽笑7699189874628


珠三角共贏發展,長三角擠壓發展。改革開放四十年,蘇北地級市都有了國際機場,就是蘇州長期沒有或者不準建設自己的民用運輸國際機場!!!珠三角是一致對外,把生意做出去做大做強;而長三角是擠壓,一家獨大,其他就是小兄弟。格局不同,發展也不同!


用戶3341533963341


珠三角人務實、勤奮,敢於創新、守規則,城市文化包容,低調、友愛、真正以人為本,製造業發達,產業鏈完整。長三角城市文化氣息濃厚,城市規劃合理、大氣,社會風氣嚴謹、公正,格局大,製造業發達,治安超好,一個來了不想走的地方。


沙漠綠洲143193394


珠三角服務理念先進,創造性豐富,製造業基礎極好,我覺得只是優秀大學偏少,但是深圳聚集大量高端人才,有所彌補。

長三角人才濟濟,重工業基礎優秀,但服務理念和制度較珠三角稍差,創造性未能全面發揮。


唯理想與愛不可辜負


珠三角就好比一個自由、奔放、開放、低調的女孩,長三角卻是如同一個高貴、摩登、自戀、青春的少女,京津更是像個闊氣、貴族、清高、無敵的貴婦人。


長三角人多勢眾,有著江浙滬(不考慮安徽)近1.6億人口數量,經濟總量2018年達到18萬億的GDP,佔全國經濟總量的1/5。而珠三角主要是指粵港澳大灣區,人口數量接近7000萬,經濟總量2018年約10萬億,佔全國比重的11%。可是從面積看,粵港澳大灣區近5.6萬平方公里,而長三角江浙滬卻是達到20萬平方公里。

長三角地區

看長三角要從這個角度落手,上海都市圈就是以上海為核心的1+7城市群,上海是一座逐步走向世界級的大都市,高樓林立、人口擁擠,而且井然有序、富甲一方。可惜是現代建築超多,歷史古建築較少。

而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卻是現代和歷史結合的產物,一邊看到現代產業的欣欣向榮,另一面有著歷史文化遺產的保留。是一種次經濟區的概念。

粵港澳大灣區

大珠三角的核心就是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在港深、廣佛和東莞五個城市經濟總量接近8萬億,可土地面積只有1.6萬平方公里,也就杭州市域的面積。可經濟總量卻是長三角的一半。這是一個高度聚集和融合的區域,區域內相互合作、分工協調,最具有經濟融合性。

廣州是一個平民化的城市,而深圳就如同上海一樣的摩登城市。在整個大灣區中,不同的職業可以選擇在不同的城市發揮積極的作用。

未來全國的投資、金融、人才和創新大部分會集中在京津地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區域。也是全國的四個一線城市區域,以及衝擊全球城市的區域。

第一印象就是在上海的摩登城市中明發了自己內心的自卑感,而在廣州平民化的城市中尋找到了個人的自信心。


鞅論財經


作為中國人對每一地方都充滿信心,第一印象高大上,老百姓都過著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