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 致敬时代——评《故事里的中国》


传承经典 致敬时代——评《故事里的中国》

央视综合频道原创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甫一播出,便好评如潮。其精良的制作、精彩的演绎和震撼心灵的经典故事,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荡击着荧屏,让一些热衷于探究明星八卦的地方台相形见绌。何以如此?


传承经典 致敬时代——评《故事里的中国》

立意深,站位高。《故事里的中国》把恢宏大气、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通过一个个文艺作品的经典画面展现出来。从策划到内容创作以及采访维度、视觉效果都精心制作,达到国内顶级水准。

主创团队站在时代高度,力图用时代经典致敬时代,致敬祖国;通过一个个经典故事(片段)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没有冗长的说教,没有枯燥的理论,用揭秘幕后故事和还原经典片段的形式,多视觉彰显英雄本色和平凡人生。从目前已经播出的两期节目来看(《永不消逝的电波》和《平凡的世界》),应该说达到了初衷和预期效果。让广大观众为之动容的同时,激发了他们浓浓的家国情怀。

形式新颖,表演细腻、精彩。《故事里的中国》采用“戏剧+影视+综艺”的综合表达方式,将影视蒙太奇的手法运用到戏剧表演舞台,立体展现了不同场景的故事片段。带给观众强烈的沉浸式体验。可谓匠心独运,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期《永不消逝的电波》,胡歌,刘涛的精彩演绎,在表现时代经典的同时,也将时代精神传达给了广大观众。


传承经典 致敬时代——评《故事里的中国》

(李侠)面对敌人的枪口一口吞咽了电文,发出了最后一封情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胡歌的表演精准、真实。“李侠”“五分钟”“你超时了”——刘涛(田晓霞)声情并茂、声泪俱下的诠释,几乎让所有的观众潸然泪下。

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耗尽心血创作的的经典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有不平凡的人生。编导和几位实力派演员用真情再现了那段恢宏壮观的历史片段,开篇的作者“录音”和结尾的读者“留言”,都是以独特的方式穿越时空向这位伟大的作家致敬!

良心制作,真实生动。《故事里的中国》是董卿继《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之后又一大手笔。除了扎实的文学功底、良好的内在修养、大气稳健的台风,独到的、游刃有余的策划能力也让人钦佩。主创团队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才将这一真实、真情的良心剧作呈现给观众。

纵观播出的前两期节目,人物、内容、表演、背景、细节、包括舞台音乐等,处处体现一个“真”字。真实加生动,赋予节目独特的艺术魅力!


传承经典 致敬时代——评《故事里的中国》

李白之孙李立立、演员袁霞。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节目组请来了真实故事中的真实人物:李侠(李白)烈士的孙子李立立,时任西柏坡谍报员的苏采青,《路遥传》的作者厚夫,他们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使两期故事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也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它的“真实”,不仅仅是一部影片,一个故事,所有的情节、所有的感动,都是真切的,可触碰,值得敬仰的。


传承经典 致敬时代——评《故事里的中国》

原西柏坡报务员苏采青讲述李白烈士事迹。

当86岁的苏采青老人来到现场,缓缓敲下她熟悉的摩斯密码,告慰我们的烈士,“李白前辈,您期盼的黎明,到了!”那滴滴答答的电码声音,仿佛敲在了我们的心灵,振聋发聩,撼天动地;仿佛看到了那个寂寥的,坚定的,视死如归的英雄身影!

《平凡的世界》一期在演绎部分有些仓促,大舞台和小舞台的对接转换上仍不太紧凑。但瑕不掩瑜,真实再现了作家路遥历经苦难痴心不改的励志人生。


传承经典 致敬时代——评《故事里的中国》

传承经典,致敬时代。《故事里的中国》将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注重挖掘经典背后的历史印记,通过影视、戏剧、综艺三重艺术形式,呈现出具有深邃时代意义的历史故事。在创新节目模式的同时,既承载了艺术的多样性,又具备生动丰富的可视性和教育性。不失为一场具有教育裨益的视觉盛宴!【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人民政协网、百度百科等】


版权声明:《中国封面》在推介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部分文章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的情况。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谢谢!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