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雷軍有個決策性錯誤,不該創紅米走低端,而該創一個高端品牌,大家覺得如何?

用戶7544590246066


感謝您的閱讀!

小米如今的成績,紅米在我看來,是佔至少7成的功勞的,不要認為它是走低端,就是不值得我們關注的機型,反而正是因為紅米走低端,才讓小米手機迅速打開國際市場,穩固國內市場。

我們假設小米不設紅米子品牌,而是設定一個高端的金米品牌,你覺得小米還是小米嗎?我們就拿目前的紅米來說,在國際市場,特別是印度,小米手機能夠佔據印度市場智能機的榜首,可以說紅米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在2019年1月份的市場銷量中,紅米手機佔據前三的位置。

在俄羅斯市場,紅米手機持續發力,在一份調查中,俄羅斯最受關注的手機型號都是紅米手機,可見國際市場對於紅米手機是更在意的,反而高端的小米手機,並沒有紅米手機吃香。

在2015-2018年的手機銷量排行,小米的低端機市場中,高端旗艦手機銷量僅49.6萬部,佔總銷量的1.7%,而紅米系列所代表的中低端手機佔比77.6%;這就很明顯的說明,紅米手機對於小米手機的整體的影響。

紅米的成功就是因為它的低價,然而低價是限制小米發展的一個很大的因素。雷軍將小米和紅米分開,我反而覺得是很明智選擇,紅米以後承擔性價比,小米承擔高端旗艦,分工明確,對於小米為未來的佈局很有幫助。

我知道,有些用戶很擔憂,小米現在會不會高不高,低不低呢?這方面沒有必要。紅米獨立後的幾款機型,事實證明是很正確的,現在我反而比較在意下一步小米是怎麼走高端的,如果不能真正的推出機皇形式的高端,對於小米的下一步發展很有影響,好在小米MIX4還是在備受期待狀態,如果真的能夠樹立起MIX系統和數字系列,小米的高端可能真的就樹立了,不過性價比這關是小米必須要認真去思索怎麼解決的,畢竟消費者還是比較注重這一點的!


LeoGo科技


是走錯了,走高端的話好了,應該高中低三個一起來,看看華為越貴越好賣,就像蘋果,我記得我的果6才6000,現在蘋果賣到一萬左右照樣銷量好,人們現在條件好了,買個5000以上的手機才覺得行,結果米9驍龍855才3000,哎,我看了現在頭條好多拿華為和小米做什麼對比實驗的,公平起見應該是同價位的比。


壞不起的我


認為雷軍有個決策性錯誤,不該創紅米走低端,而該創一個高端品牌,從這個想法,我覺得題主的思維有一點簡單,為什麼?


雷軍是個很厲害的領導者,他幾乎把手裡的資源用到了極致,整合資源做到最理想,本來就是最難的,最難的根本不是創意,是實現。


我這麼告訴你,早在摩托羅拉的驚世之作,RAZOR出來之前,我就已經有了更驚人的創意!我的想法是做一款1080P手機,厚度只有3mm!屏幕還可以伸縮展開,怎麼樣,這手機拿出來,比不比RAZOR更強?!能不能吊打iphone?

實現不了有個屁用!


這不叫創意,這叫不切實際!


高端品牌說來倒是輕鬆,你當有錢買高端的人都是傻子啊?你沒有高端的內在,拿什麼讓人乖乖掏錢?想有高端的內在,需要多少年的產業耕耘和專利,創意支撐?

華為在逆境裡走出來,很多人現在都明白,這個過程幾乎不能複製,小米沒變成華為,你以為僅僅是一個決策性錯誤嗎?羅永浩倒是想做高端品牌,他現在如何?


還別說羅永浩,喬布斯也在外漂泊了多少年才遇到機會改變世界的?年輕的時候他就是喬布斯,後來的成功因素當時基本也具備,當時也有很多成功的產品,可是還是被掃地出門,為什麼?蘋果董事會就那麼傻,急著要把賺大錢的領導者給轟出去?

其實簡單比較一下華為和小米,就能大概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雖然不能說全對,全部能成功,起碼能知道最大差異在哪裡。小米的實現能力比華為要差了很多,上上下下很多地方受制於人。


如果只做中端低端產品的話,受制於人不太受影響,整合能力強,產品有不錯的定位就會受到歡迎。做高端產品,卻處處受制於人,僅僅憑一個創意就想賺最大份的錢?憑什麼別人不做?組裝廠能攢出F35嗎?


道長風華


紅米產品,不是給友商產生什麼威脅,而是直接把小米產品打敗了。



宋maoxin


知道高端品牌多難搞嗎?

三星就不用說了,在韓國一家獨大,所擁有的財力和技術不是一般企業能比,能做高級處理器,能做頂級屏幕,所以它能做高端。

蘋果能做高端,這就不用多說了,單單一個ios已經可以了。

華為能做高端也是背後的財力,有麒麟,還有對拍照的技術深入。

小米做高端?哪裡能比得過?可能會因為專注一條線在高端上而導致自己完蛋。

小米以性價比起家,再發展起來當然也不能拋棄性價比啊!而且因為擁有的財力有限和小米手機帶給別人的觀念就是低價,所以現在只能慢慢讓紅米代替它改變人們觀念。讓小米慢慢往高端發展。

在這麼多廠商競爭中活下來了,並且擁有了不錯的影響力,我相信後面小米猥瑣發育,一定可以發展起來的,況且小米現在已經在各方面佈局,小米現在的生態圈已經超過了大部分的廠商。就連筆記本領域有了小米紅米,神舟都開始怕了。


AAzawa


你說的很對,小米的確一直想做高端。

歷史上小米有很多次機會,但是我覺得小米並沒有抓住。尤其在小米即將進但是沒有進500強時,進500強實際上就是一個正確的契機,小米完全可以藉此打造自己的新的高端品牌,或者把MIX定位成高端,但是小米並沒有抓住。

雷軍是非常想做高端品牌的,小米9其實當時發佈的時候並不是瞄準著榮耀這個品牌,但是雷軍的想法很有可能並不是小米再建立一個高端的品牌,而是小米搞一個低端品牌,再把對手的低端品牌拉低,這樣小米自身就是高端品牌了。

所以雷軍搞出了紅米這個玩意。2019年,Redmi品牌獨立後一出來就是瞄準著榮耀,紅米總裁盧偉冰的多次碰瓷,一種情況有可能的確是性格使然,還有一種最大的可能就是和小米的品牌戰略有關。

通過Redmi和榮耀的無數次的對碰,可以在消費者心裡造成一種品牌認知的錯覺,榮耀就是和Redmi對位的品牌,但是華為的榮耀低配高賣。通過這種方式,小米可以從心裡上把榮耀和Redmi拉平到一個檔次。

通過這種品牌認知的拉平,小米可以把小米品牌和華為的高端品牌(P系列和Mate系列)對齊,這樣小米就成為了高端的品牌,然後性價比又比華為品牌高,這樣自然利潤和價格都能上去。

通過把對手的低端品牌和自家的Redmi拉平,來實現自己的品牌轉身成為高端品牌,不知道哪個狗頭軍師出了這個主意,這個如意算盤打的真是挺好。只是沒想到,小米品牌極致性價比的定位已經深入人心,搞了一個Redmi也就是更極致性價比,自家的品牌都存在衝突。

高端品牌肯定要做,高端品牌的利潤高,蘋果和三星的利潤那麼高,就是得益於高端品牌。小米雖然說的是極致性價比,但是任何公司都是要賺錢的,小米不可能不眼紅。

高端品牌首先的體現就是價格,這是高端和低端最基本的差別。如果價格比較低,消費者不會認為是高端品牌,而是認為這個是“性價比很高”的低端品牌。

當然消費者不可能馬上接受一個新的高端品牌,所以高端品牌在工藝、技術能力、營銷都要經過長期的經營才能獲得客戶的認可。高端品牌倒不一定要有芯片,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點。我們看到一加也是世界前5的高端品牌,小米如果要做高端品牌,也不是沒有機會。



不管是三星,還是華為、一加等等企業,走高端品牌都花了不少的時間,但是如果品牌認知已經固化,想通過野路子把固化的品牌提升為高端,真是難上加難。尤其是小米自己從來只用集成方案,想做高端品牌必須要從設計和工藝上著手。

至少小米自家的手機,可能只有小米的MIX有這個潛質了,所以小米可能還有機會。


IT老菜鳥


雷軍的決策沒有錯,我反而覺得他很有投資眼光。


2014年我買了一部米3,三年後我換了OPPO R9,兩年後我換了小米8。小米的產品說不上質量過硬,性價比是小米手機的核心賣點,用上三年的時間,手機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小米替代了中國的山寨機是不爭的事實,手機行業本來就是牌子的競爭,一個起源於手機發燒友論壇的品牌,你讓它走高端路線,是不太容易接受。


公開資料顯示,小米在中高端市場表現很一般,再創立一個高端品牌,沒有對現有的中低端手機品牌價值起到幫助,反而還要耗費自己流量,做一個自己不擅長的領域。 1、數據來看:2018一季度,小米招股書顯示,總出貨量2841.3萬臺,單單紅米系列2206萬,基本達到了總出貨量的八成。紅米系列顯然是戰功累累,直接讓小米的走中高端路線,紅米來應有自己原有的品牌價值。

2、股市來說:不管外界怎麼說,先把中低端的手機市場份額佔有,讓後讓小米的招股書漂亮的劃上數據,有了用戶流量,再搭建中高端品牌,也很好啊。


可別忘啦,小米是一個互聯網公司,並不是一個硬件、軟件公司。現在的小米,積累了中低端的用戶流量,發展小米的智能硬件,也是小米沒有核心競爭優勢的無奈之舉。前有華為、中有OPPO、vivo,還有其他品牌的圍堵,一個沒有技術優勢又沒有深厚積澱的互聯網公司,走品牌衍生的路線,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支持雷軍的決策,你認為呢?歡迎點贊、評論,轉發來一個。



叫小番


如果我們來評價的話,那隻能說你的想法簡直太天真了,縱觀國產手機,能夠將旗艦手機做成功的寥寥無幾,即便是小米試探了幾次,終究還是失敗,高端產品其實在硬件素質與其他產品拉不開距離的時候,主要依靠的還是品牌的影響力和溢價能力。



事實上,小米並不是沒有在高端品牌嘗試過,比如小米當年的note系列以及目前的小米mix系列,都是主打高端探索型的旗艦產品,可惜這幾款產品都沒有成功,MIX系列也在上一單產品,徹底走向了落寞,小米mix3的失敗其實已經將所有的壓力都轉到了下半年mix系列的高端產品,如果在拿不出一款比較強有力的產品,那麼mix系列這個品牌也要逐漸走向沒落和平庸了。

所以高端產品的成功其實是非常困難的,遠遠不是做幾個硬件產品採用一個新的外觀設計就能夠將價格提升上去,要知道用戶也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用最合適的價格來購買最合適的產品,這是消費者的選擇。



更何況小米一直主打的就是性價比的標籤,那麼去標籤化何談容易,對於小米來說,逐漸走向高端化是必然的,但並不代表過程會很順利,而是在低端產品,小米才有自己的優勢,無論是影響力還是固有的印象,消費者對於小米的低端產品還是比較認可的。

而且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印度市場,小米的紅米系列其實一直都是小米銷量的頂樑柱,所以單單從銷量上面來說,對於小米就已經至關重要了。



所以低端化的產品一方面是幫助小米鞏固自己的市場份額,另一部分則是在銷量上面給予小米支持,至於利潤層面,千元機的利潤肯定是要比較小的。

誰都知道高端手機的利潤如此之大,就比如iPhone系列的成本只有2800元人民幣左右,但iPhone系列的價格曾經在國內賣到了上萬塊,即便降價之後也有六七千元人民幣。華為旗艦手機的成本也維持在2600元到2800元之間,而價格則是一般維持在五六千元左右,所以這個利潤一直是各大廠商想要的。



可問題是塑造一個品牌需要很長時間,而且需要自己在核心層面有所研發能力才能夠主打差異化,對於小米來說走高端化也就是選擇供應鏈體系的產品,而供應鏈體系產品又是公版的元器件,各個手機廠商都可以使用,那麼小米如果將價格提升下去,其他競爭對手在採用相關的元器件的時候將價格直接攔腰砍斷,那麼小米無疑就會失敗!

所以一邊堅定的走自己的性價比路線,無論是小米的數字旗艦系列,還是玻璃初期的紅米系列,一方面則是慢慢的探索高端系列,這才是小米應該有的路線。


互聯網的放大鏡


不要以為隨便出個高端品牌就能成功的,這個世界上就只有華為、三星以及蘋果在高端手機領域做得比較成功。

對於小米來說,其實要感謝紅米手機的創立,因為小米最早就是以性價比來獲得無數米粉的支持,並且現在也主要依靠紅米來走量。


要是沒有紅米手機,估計現在的小米會過得非常艱難,要知道今年單單紅米note7系列就賣出了2000萬臺,帶來的利潤與用戶積累都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小米目前主要攻佔2000元價位的市場,而千元以及千元以下就靠紅米,可以說在3000價位內已經具有相當大的分量。

而高端品牌主要以華為、三星、蘋果為主,為什麼它們能夠在高端手機市場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呢,那就是全靠本身的實力。


華為手機擁有了芯片、系統,今年還在5G領域瘋狂發力,這是其它國產手機很難相比的。

三星手機呢實力最為強悍,它不僅有芯片還擁有了最好的屏幕,加上在全球市場中摸爬滾打這麼多年,已經成為了霸主。

最後就是蘋果手機,一個突然崛起的品牌,並且它的每一款手機都是價格很高的,現在已經爬升到了萬元區間,它的成功也有原因,最好用的iOS系統、蘋果芯片,調校非常出色的屏幕和拍照,用戶的忠誠度很高。

現在如果說小米手機想要進軍高端品牌,那麼必須要有自己的實力,如果單靠堆配置很難成功。


案案看世界


是的,我也是這樣覺得的。首先小米的標籤已經是廉價,學生機,性價比,激進,等等。。把小米捧高端是一步臭棋。。

看日系車企當年是如何進軍美國市場的,本田出了一個艾克拉(歐歌),日產出了英菲尼迪,豐田是雷克薩斯,,來提升自己品牌形象。雷克薩斯取名都故意往高端上靠。這樣來徹徹底底打造一個高端品牌,把原有的印象抹掉。。所以分離紅米是個衰招兒。雷軍營銷大師不知為何犯這種錯誤,也許他想借小米早期客戶的生長來鞏固和逐漸改變小米品牌的定位?放長線???不過絕對不會是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