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民間為何有“狗肉不上席”的習俗?

“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說的是狗肉鮮香美味,連神仙也很難抵擋誘惑。雖然狗肉好吃,但在中國民間卻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正式的酒席不上狗肉。既然大家都喜歡吃狗肉,自古以來又有吃狗肉的傳統,為什麼會有如此習俗?民間有多種說法。

“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民間為何有“狗肉不上席”的習俗?

根據民俗學家的考證,據說“狗肉不上桌”跟一些歷史人物有關。北宋崇寧初年,太學博士範致虛被任命為中書舍人一職,相當於現在的文書,專門起草文件、詔令等文字材料。

有一次,範致虛為了拍宋徽宗的馬屁,就寫了一份奏章,大概內容:十二宮神,狗居戌位,為陛下本命,今京師有以屠狗為業者,宜行禁止。

“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民間為何有“狗肉不上席”的習俗?

宋徽宗畫像

宋徽宗一看正中下懷,就馬上下了一道聖旨禁止殺狗,並規定狗肉店如果不再殺狗,每家獎勵銅錢二萬文,從此殺狗的現象便銷聲匿跡了,不殺狗當然不再有狗肉了。

關於不吃狗肉,歷史上還有一種傳說,跟大清王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有關。在滿族民間,盛傳黃狗和烏鴉救過努爾哈赤的性命,為了報答狗和烏鴉的恩情,滿族人從此不再吃狗肉和烏鴉。

“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民間為何有“狗肉不上席”的習俗?

努爾哈赤畫像

這一習俗原來只流傳於東北滿族地區,皇太極建立了大清政權後,又進入關內統一中國。隨著滿族文化影響的日益加深,這一習俗便逐漸在漢族人群中流傳開來。

根據清宮檔案記載,名聞遐邇的“滿漢全席”,彙集了滿族、漢族的美食精華,以東北·、山東、北京、江浙等菜系為主,全席菜品起步108種,最多可達196種,但令人不解的是,如此廣泛的食材,不缺山珍海味,卻唯獨不見狗肉。

“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民間為何有“狗肉不上席”的習俗?

滿漢全席

從美食的角度,滿漢全席印證了滿人不吃狗肉的習俗。對廣大的漢人來說,滿清如此忌諱狗肉,也就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

除了偶然偷偷吃上幾次解解饞,要跟以前那樣堂而皇之地把狗肉擺上餐桌,那就省點心算了,時間一長也就沒有了狗肉的位置。

“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民間為何有“狗肉不上席”的習俗?

而在江蘇徐州一帶,關於“狗肉不上桌”還有另一個版本。漢高祖劉邦為江蘇徐州豐縣人,當初只是一個小混混,據說超喜歡吃狗肉。

飛黃騰達之後,有一次衣錦還鄉,鄉鄰便用狗肉宴招待他。不料此舉卻惹惱了劉邦,認為鄉人有意侮辱他,於是趁著酒興發飆了:他孃的,再上狗肉老子就不客氣了!淳樸的村民們都被嚇得不敢說話,此後也約定俗成,酒席上便從此不上狗肉了。

“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民間為何有“狗肉不上席”的習俗?

漢高祖劉邦畫像

但是在距離徐州一百多里外的山東臺兒莊,卻從來沒有“狗肉不上席”的習俗,這又是為什麼呢?說出來大家都笑噴了,因為那是劉邦的姥姥家,啥事有姥姥罩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