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客棧》第三季拍攝地——黃河·宿集

《親愛的客棧》第三季即將開播,這一次客棧落址黃河宿集,位於寧夏中衛一個廢棄的古村落,還在建設之初,宿集就被評為最佳旅遊創新項目,究竟擁有怎樣的魔力可以擔當如此高的讚譽?

宿集創始之初

一方面國內民宿的發展緩慢,因為“非標準化”,所以民宿很難進行規模化的拓展。單體民宿規模有限,承載力及附帶產品發展空間日漸不足,基本沒有與資源所有方的議價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另一方面莫干山、大力、鼓浪嶼等地由幾家網紅民宿坐鎮,慢慢變成一個民宿大集群。各民宿品牌非但沒有因為競爭激烈生意慘淡,反而經久不衰,這就初步顯示出民宿集群的優勢。

2018 年,“借宿”推出名為“宿集”的民宿集群項目,希望通過聚落形式,把國內最好的一批民宿品牌和融合業態,引到需要民宿而民宿又願意去的秘境。

2018 年,西坡、大樂之野、墟里、南岸、飛蔦集等五家民宿品牌在“黃河· 宿集”開始試營業,這是“宿集”落地的第一個項目。中衛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西部,寧夏、內蒙古、甘肅三省區交匯處。坐擁沙漠、黃河、戈壁、綠洲等多種地貌,和莫干山、桐廬等江南秘境風貌迥異。民宿群的位置就坐落在黃河,對岸是廣袤無垠的騰格裡沙漠。

五大品牌

大樂之野·中衛

在黃河沙漠旁的大樂之野,一直遵循本地建築風格,基本採用一層的佈局與當地的土胚牆,還原村落原本的模樣。配合原木材質提供溫暖體驗,並集中在需要溫度的室內及起居臥室。為客人營造舒適與安定的感覺。玻璃牆圍合庭院的連接,更是輕易就打開了整個空間。

《親愛的客棧》第三季拍攝地——黃河·宿集

西坡·中衛

整個酒店以黃河、沙漠等本土元素相呼應,並且延續當地傳統的建築風格,給人以安全、舒適、放鬆的感覺。西坡將這裡復原成一個有溫度、沒有陌生感的村落。搭配具有生活氣息的軟裝配飾與保留移植當地的植物。每一間小屋都詮釋著原生態及有機的設計理念,與周圍的自然景色相得益彰

《親愛的客棧》第三季拍攝地——黃河·宿集

墟里·中衛

墟里整體佈局高低起伏,巷道蜿蜒,營造出傳統村落和人家的感覺。墟里始終堅持整棟出租的“家”的模式,並且每棟都有院子,院子也成為了墟里的特色。由於受西北人文風土的影響,設計師還在部分房間保留了“火炕”的形式。

《親愛的客棧》第三季拍攝地——黃河·宿集

南岸·中衛

南岸·中衛連續多年被列入國家旅遊局發佈的全國重點旅遊項目,還在2018亞洲旅遊「紅珊瑚」獎中被評為最佳旅遊創新項目。

《親愛的客棧》第三季拍攝地——黃河·宿集

黃河·飛蔦集

飛蔦集(蕾拉私旅)作為一個新興品牌,源自旅行達人蕾拉小姐走遍千山萬水後的迴歸。黃河·飛蔦集的前方是樹林,越過樹林是黃河,越過黃河,就是沙漠。用最少的結構和最多的通透,讓建築與自熱和諧共存

,飛蔦集就是宿集裡唯一的非夯土建築。

《親愛的客棧》第三季拍攝地——黃河·宿集

宿集不只有民宿

除卻優質的民宿品牌之外,“宿集”還帶去了餐廳、咖啡館、賀蘭山葡萄酒體驗館、溫泉浴池、書店、文創店、美術館等十幾個融合業態,開發了像沙漠星光晚餐、西夏古村落尋訪等全新的在地線路,包裝推廣了當地的黃河灘棗、枸杞等風物。

宿集的書店是借宿聯合國內外100個學者聯合倡議發起,在它背後支持的,是十幾家專業文化機構。

按照季節變化,「黃河·宿集」設計了幾條不同的私旅行線路:羊皮筏子漂流、沙漠星光晚餐和賀蘭山酒莊尋訪。

《親愛的客棧》第三季拍攝地——黃河·宿集

宿集為周邊村莊帶來積極影響

“黃河·宿集”位於寧夏中衛一個廢棄的古村落,當地遺留有一大片幾百年的果樹林,因為果賤、運費貴,往年果子都自生自滅。農產品產量低運輸難,年輕人背井離鄉“宿集”開業之後,這些果子都可以賣給民宿,因為「黃河·宿集」,過剩的野梨、野棗、枸杞有人欣賞;因為「黃河·宿集」,有志青年從各處湧來——人來了,一切都有希望。

6月,「借宿」與中國扶貧基金會達成民宿戰略合作,推動百美村宿計劃。

《親愛的客棧》第三季拍攝地——黃河·宿集

宿集作為一個小小的入口,在一個幾乎不可能有酒店抵達的地方,引入幾家民宿、融合業態,再挖掘當地特色,形成一個小小的旅行度假目的地。

節慶、媒體營銷都是打開市場有效方式,4月,中衛梨花節開幕禮在黃河宿集舉辦。這次宿集又與國內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慢綜藝《親愛的客棧》合作,相信隨著節目的播出,宿集將會吸引一大旅遊體驗者。宿集的火爆,也將會帶動當地的發展。

湯俊,現任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執行院長

旅遊項目要規劃,要方案,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