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為什麼豬八戒和沙僧不能成佛?

幻翠


佛,是指覺悟者,是指淨化一切染汙並證得全知者。 所謂成佛,即永離生死煩惱,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對於豬八戒、沙僧未能成佛的原因,在他們受封的時候如來佛祖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在豬八戒受封時,如來佛祖道:“豬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帥,為汝蟠桃會上酗酒戲了仙娥,貶汝下界投胎,身如畜類,幸汝記愛人身,在福陵山雲棧洞造孽,喜歸大教,入吾沙門,保聖僧在路,卻又有頑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做淨壇使者。”

因為豬八戒保護唐僧、挑擔有功,所以加升豬八戒職正果,封為淨壇使者。


為何不能成佛?因為豬八戒有頑心,色情未泯。也就是由於豬八戒沒有做到淨化一切汙染,還達不到成佛的標準。

在封沙僧時,如來佛祖道:“沙悟淨,汝本是捲簾大將,先因蟠桃會上打碎玻璃盞,貶汝下界,汝落於流沙河,傷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誠敬迦持、保護聖僧,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

因為沙僧保護唐僧、牽馬有功,而且誠敬迦持,所以加升沙僧大職正果,封為金身羅漢。


為何沒有被封佛?是因為沙僧傷生吃人造孽。

大家知道關於吃人,孫悟空、豬八戒也都吃過。

在白虎嶺,孫悟空告訴唐僧,他在花果山上作妖時也吃過人肉。

行者笑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莊臺,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裡,儘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乾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

在福陵山雲棧洞,豬八戒將卵二姐一洞的家當用完後,沒有養活自己的營生,也是依靠吃人度日。

怪物道:“……洞中原有個卵二姐,……不上一年,他死了,將一洞的家當,盡歸我受用。在此日久年深,沒有個贍身的勾當,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

而沙僧在流沙河不僅吃人無數,還吃過九個取經人。

又向前道:“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閒時拿來頑耍。”

沙僧不僅吃了取經人,還將他們的骷髏當做玩物。

這就是同樣吃過人,而孫悟空、豬八戒卻未被如來佛祖提起的原因。

沙僧拿取經人的頭骨作為玩物,是如來最為不喜的地方,因而沙僧不可能成佛。

另外,豬八戒被封級別是職正果,而沙僧被封級別是大職正果。為何沙僧級別裡有個“大”字,是因為沙僧誠敬迦持,也就是說沙僧皈依佛門後,在態度上是比豬八戒要好很多,是誠心誠意的,所以受封的級別要高一些。

有人會問為何在最後排名時金身羅漢低於淨壇使者呢?

因為這是職務,從職務上講淨壇使者是高於金身羅漢的,所以排名淨壇使者在前,金身羅漢在後,南無淨壇使者菩薩,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



各位條友,我是陳家,如您喜歡,加個關注唄。


陳家


首先唐僧是金蟬子轉世,成佛沒爭議。



孫悟空乃是女媧補天時所剩的五彩靈石孕育而生,身具先天靈根,沒有後天人性,需知成佛是尋求自性的結果,人想成佛會經歷人性一關,而孫悟空不需要,天生地養,具備成佛的捷徑。



豬八戒本是仙人被貶下凡,又錯投豬胎,先天不足,今世貪嗔痴難過,直到靈山也沒有自行覺悟,但取經路上畢竟有功,所以即便不能成佛也會冊封個名頭果位。



沙僧與豬八戒有些類似,先天不足,雖然護法有功,卻也少了修行自悟,所以不成佛是正常。


法玄叔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在西天取得真經。如來論功行賞之時,封了唐僧和孫悟空都為佛,就連沙僧,也被封為金身羅漢,卻封豬八戒為淨壇使者。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豬八戒缺少團隊精神,責任心太差。在西天取經的路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在每一次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豬八戒的第一想法就是解散,把責任全部推給孫悟空和唐僧。知難而退,一心只想回到高老莊。這樣的事情在九九八十一難中太多了。因此豬八戒缺少團隊精神。



第二,豬八戒在取經團隊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好吃懶做。在取經的路上,幹活的最少的是豬八戒,吃的最多的也是豬八戒,一天到晚就知道偷懶。由於豬八戒的好吃懶做,唐僧幾乎丟掉了性命。唐僧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如來佛祖都看在眼裡,豬八戒這種好吃懶做的性格,難當大任。

第三就是在西天取經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豬八戒總是挑撥離間,讓唐僧把孫悟空逼走。逼走孫悟空以後,豬八戒自己又完不成任務,搞的團隊面臨分散的危險,特別是在三打白骨精這一回中,豬八戒的挑撥離間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來佛祖封豬八戒為淨壇使者,已經給足了豬八戒面子。主要是如來佛祖看到了豬八戒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豬八戒食腸寬大,淨壇使者就是一個吃貨的位置,對豬八戒還是非常合適的。

因此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朝代。挑撥離間,好吃懶做,沒有團隊精神都是不可取的。


文眾說易經


首先說一說豬八戒。豬八戒在西天取經的途中,除了幫忙挑一挑行李,在孫悟空有希望戰勝妖怪時,幫忙打上幾耙,彷彿好像就沒有其他的優點了。

豬八戒的人設就是好吃懶做。在吃的方面,如果是師徒四人只有一點食物時,他第一反應是先搶到手中,然後在孫悟空和沙僧的呵斥下才交給師傅。而且他對孫悟空和唐三藏還不夠忠心,時刻想著分了行李,各回各家,有什麼便宜總是想著自己。

而按照我的理解,我國古代史上的成佛,要求這個人至少得擁有一項優良品質,心懷眾生,慈悲善良。而豬八戒自私自利還落井下石,實在是找不到什麼品質,可以幫助他勉強矇混過關。所以他無法成佛是有道理的。

而對於沙僧來說,他為人本質是很好的,在認識了他的師父後,一心一意為師傅著想,雖然實力不足,但是他會盡自己的所能全心全意保護唐三藏。可是在他為什麼沒有成佛這一點上,有一個流傳說是因為沙僧,曾經得罪了玉皇大帝,所以玉皇大帝找了個“失手打碎了琉璃盞”的理由,免去了他的佛位。

其實正常來說,就算沙僧有著一顆時刻為師傅著想的心,可是他在是西遊記中的歷史存在感還是太低了,沒有一個方面比較突出,相比之下,距離成佛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呀。

總的來看吧,豬八戒跟沙僧就像兩個可有可無的打醬油的小角色,沒有特別突出的貢獻,但卻是不可缺少的角色。他們不能成佛,是有道理的。





小濤說天下


豬八戒、沙和尚能不能成佛,那都是人們給予的評論。難道唐僧和悟空就成佛了?除了釋迦摩尼佛,其餘的都是菩薩而已。文殊菩薩是釋迦摩尼三世之師,尚不能了卻人間智慧。唐三藏是金禪子轉世,這一世的修行也只是弘法踐道。孫悟空雖有天地自然的靈氣,但猴性難改,根本不具備成佛的條件。豬八戒,食色名利睡,最多隻是個沙彌。沙僧規矩平實,進取心不足,人性尚未修平,也只是個沙彌級別。

成佛需要累世累劫的修行,就是地球毀滅再造有十億次,做人達到百億次方,才能修煉成佛。唐僧四人西天取經只是小修小劫,離證道行道十萬八千里呢?

《西遊記》是按照大眾審美來編寫的,就是一段人間故事,和佛理實相,相去甚遠。


道成肉身


他們私煩太多,豬八戒色性重,沙僧法力有限,只是個跟班,所以出鏡的當然是兩主角了。唐僧是主角,拜佛求經虔誠不諭。孫悟空忠心可表,一心一意保護唐僧,歷經萬苦,是一位盡職的安保人員,主人升官了,隨從也沾光。這些都是世間之日常現象,在古書裡演義罷了!


江南知士wang


《西遊記》是人的作品,但也反映了中國人信仰文化的混雜吧。

中國信仰的是大乘佛教。

據說,大乘佛教是佛陀去世500年後,由龍樹(原本是婆羅門教弟子)搞出來的,有種說法說佛教在印度的滅亡原因之一就是大乘的興起,使得佛教越來越像印度教,佛教原本是反對巫術、咒語、偶像等的,但婆羅門教徒把咒術和荒誕故事大量的帶進佛教了,並模仿婆羅門教,出現大量多頭多臂的佛菩薩形象,如千手觀音等…所以,小乘佛教認為中國人所信的佛教其實是印度教,如《西遊記》的諸多鬼神構思便是明證…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為了私利,人心的詭詐足以把惡事詭辨成善事,原本的佛教(小乘)修行者要講究事相戒律等,是公開可見可證的,玩詭詐是極不容易的。但中國的大乘佛教是講心相,心相是不可見不可摸,於是,內心詭詐之為便可以充分發揮了……放眼中國的許多寺廟,到處是騙錢騙色的和尚,他們無視佛經的教導,到處撒謊說佛能保佑人能賜平安,利用信眾的信仰情結誘騙信眾去跪拜印度人(諸佛菩薩都是印度人)…可惡之極!


思辨真相


這與背景很有關係,八戒的前身是天蓬元帥,沙僧的前身是捲簾大將,全是玉帝身邊的人。你想想怎可重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說西遊記是一本很值得人們推敲的書,背景的好壞決定了你人生的起伏。👌


凡塵一葉


我認為已經成佛。佛經上不是說每人都是佛嗎!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善良就是佛。這說的是天性,也就說每人都與生俱來有佛的種子。天性善良嗎!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指的是不良的習性。如果習慣不好就是惡,就是魔。人的一生就是天性和習性的爭鬥。如果天性打敗了習性就是佛,否則成魔。西方論述人不也說一半天使一半魔鬼嗎!所以八戒、沙僧已經是佛了。


鑫淼森焱垚888


豬八戒不能成佛,因為豬八戒前期是臥底,到後來才確定一心跟隨取經隊伍,畢竟他的身份高貴特殊。沙僧是因為真的沒有存在感,他沒有存在感是因為隱藏實力,出工不出力,對自己沒有利益危險的事情不做,一旦誰破壞取經隊伍,就跟誰拼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