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李雲龍新一團炮兵連就1門迫擊炮合理嗎?整個129師才六門炮

宜興蔣較瘦

《亮劍》的開篇就是李雲龍新一團的俞家嶺戰鬥,為了能從坂田聯隊正面突出重圍,李雲龍喊來了炮兵連長王承柱,命令他轟掉日軍的聯隊指揮部,而柱子的炮連其實只有1門迫擊炮,還只剩下了兩發炮彈。李雲龍後來曾跟孔捷大肆吹噓新1團的裝備有多麼牛叉,那麼迫擊炮連就1門炮合理嗎?

亮劍:李雲龍新一團炮兵連就1門迫擊炮合理嗎?整個129師才六門炮

《亮劍鐵血軍魂》柱子

非常合理,並且接近真實戰史,因為新一團是八路軍第129師在抗戰初期新建的第一批團隊,該師是以紅四方面軍到達陝北的紅4軍、紅31軍為基幹改編的,全師13000多人中還有部分指戰員來自原陝北紅軍(紅29軍和紅30軍)。129師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時,為了保衛邊區還特別留下了第385旅旅部及一個團約4000人,加入陝甘寧邊區留守兵團。

因此第129師實際到達山西的作戰序列是:師部及教導團、第769團、386旅旅部、第771團、第772團共9367人,這就是後來晉冀魯豫軍區幾十萬大軍的基礎。根據師部的彙報材料,此時裝備統計數量是步槍3412支,馬槍724支,駁殼槍539支,手槍93支,伯格曼衝鋒槍3支,輕機槍93挺,重機槍29挺,迫擊炮6門。

亮劍:李雲龍新一團炮兵連就1門迫擊炮合理嗎?整個129師才六門炮

劇照

瞧見了吧?整個129師四個步兵團在1937年秋只有六門迫擊炮,這就是八路軍的艱苦卓絕。且當時只有炮彈67發,平均下來每個主力團連兩門炮都攤不上,此類情況下一般會將僅有的迫擊炮編組成為師直屬炮連,所以各團乾脆就沒有炮兵。既然有序列番號的老紅軍主力團裝備尚且如此,李雲龍那後建的新一團,起初哪來的什麼迫擊炮?

柱子炮打坂田指揮部的俞家嶺戰鬥,時間點明顯是在1939年之前,要知道後面獨立團幹掉山崎大隊的李家坡戰鬥,是1940年“百團大戰”時期的戰史原型,特別強調這個時間點,是因為在抗戰初期,我軍所能繳獲迫擊炮的渠道只有兩個:一是從日軍手裡奪取,二是閻錫山“山西新軍”的起義。

亮劍:李雲龍新一團炮兵連就1門迫擊炮合理嗎?整個129師才六門炮

劇照

先說從鬼子手中繳獲,其實這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抗戰初期的日軍訓練有素並且狂熱強悍,同時有戰敗前毀壞武器的習慣,別說迫擊炮、九二重機這樣的重武器,就連三八大蓋也會毀掉然後自殺,所以八路軍抓俘虜或者繳武器殊為不易。軍事愛好者把什麼機槍迫擊炮不當回事,多半是受抗日神劇的影響,好像八路軍裝備很是齊整的樣子。

關於新一團的這門迫擊炮,其來歷《亮劍鐵血軍魂》是有交代的,就是129師在七亙村“疊伏”戰鬥中,柱子冒著生命危險衝下山去繳獲的,組織火力掩護的二營長沈泉大罵柱子無組織無紀律,而李雲龍卻誇讚柱子敢作敢為,氣得沈泉直翻白眼:“行,那我也繳獲一門去”。雖然是搞笑的橋段,也足以說明這一門炮的來之不易。

亮劍:李雲龍新一團炮兵連就1門迫擊炮合理嗎?整個129師才六門炮

劇照

類似於新一團這樣的後建武裝,武器裝備完全依靠自籌,旅長也是這麼跟李雲龍交代的,國民政府肯定不給撥發,比較好打容易繳獲裝備的國軍又成為了“友軍”,八路軍當時也沒有軍工生產能力,可不就得從敵人手裡奪取嘛。就是用這門迫擊炮,新一團組建了炮連,原來是東北軍炮手的柱子成為了連長,並且在俞家嶺兩炮幹掉四個日軍佐官。

戰鬥故事是虛構的,但是裝備情況卻是真實的,《亮劍》雖有瑕疵但基本軍事常識並不離譜。我軍第一次獲得批量火炮,還是1939年的“十二月事變”以後,山西新軍大部分起義參加八路軍,計得晉造山炮12門以及平射炮、迫擊炮一百五十門(由此組建了總部炮兵團)。

亮劍:李雲龍新一團炮兵連就1門迫擊炮合理嗎?整個129師才六門炮

劇照

也就是說,從1940年起,第129師才有可能裝備少量火炮,但此時該師已經發展到接近50個團,仍然是“僧多粥少”(百團大戰第129師出動46個團),那麼點火炮仍然不敷分配,李雲龍團能擁有一門炮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裝備。

所以說,到抗戰末期獨立團能夠擁有“意大利炮”確實不稀奇,而在最困難的抗戰初期,能夠擁有一門迫擊炮和十幾發炮彈(從柱子最後只剩兩發來推算),還真不是李雲龍自吹自擂震天響,那絕對是響噹噹的八路軍主力團,也難怪他有資本叫嚷:柱子,想想辦法幹它一炮!

亮劍:李雲龍新一團炮兵連就1門迫擊炮合理嗎?整個129師才六門炮

劇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