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國務院核定並公佈了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

確定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共計762處)以及

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的項目

(共計50處)。


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其中我省13處保護單位入選

另有3處長城遺址併入第五批國保

祝賀!

一起來看看河北都有

哪些寶藏入選吧

我省入選的13處國保單位

古遺址類

黃驊市郛堤城遺址

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郛堤城遺址位於黃驊市市區北部,在羊三木回族鄉劉皮莊南2公里。該古城總面積為186813平方米,城址已風化殘存,城內已闢為農田,城牆呈方形,東南西北各約一華里,四面城牆殘存;採集物有綠釉殘陶缽、夾砂紅陶、三稜銅箭鏃、古盔等。

根據所採標本及文獻記載初步定為漢——戰國。據《鹽山新志》記載,西漢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於此置合騎侯國,稱合騎城。《長蘆鹽法志》則稱係為防狄盧而設屯兵之所,稱伏狄城,當地訛稱武帝城,今稱郛堤城,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河縣貝州故城遺址

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宋貝州城遺址在今邢臺市清河縣城東、城西村周圍。城為土牆夯築,南北長1.2公里,東西長2公里,城池呈長方形,現城垣斷續可見。北城角尚存500米,高處達6米;西北角尚存200米,高4米;西南城角尚存200米,高5米。據舊志載,系“宋元佑六年監官趙薦之重修”。1982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遺址

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崇禮金代太子城遺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四臺嘴鄉太子城村村南,西距崇禮縣城20公里。遺址四面環山,南、北各有一河流自東向西繞城而過後在城西匯合西流。

太子城遺址經勘探確認為一座平面為長方形的城址,出土遺物以各類泥質灰陶胎的筒板瓦、龍鳳形脊飾等建築構件為主,白釉瓷器中已發現15件印摩羯紋碗盤底有“尚食局”款銘文,進一步佐證了太子城遺址的皇家性質。

該遺址位於北京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太子城奧運村項目佔地範圍內,為做好遺址文物保護工作,河北省組成聯合考古隊,於2017年5月至11月對太子城遺址進行了全面測繪、勘探與發掘,取得重要收穫。從出土遺物分析,太子城遺址時代為金代中後期,約金世宗、金章宗時期。根據相關史籍記載以及太子城遺址發掘結果,太子城有可能是《金史》中記載金章宗駐夏的泰和宮。

2018年2月26日,該遺址入圍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

康保縣西土城遺址

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康保縣西土城城址是一處遼金時期大型的地方城址。2013年7月始,河北師大歷史文化學院考古隊對西土城城址進行了專題調查。2014年6-9月,經國家文物局的批准,對西土城城址進行了530平方米的試掘,較全面地掌握了該遺址的保存現狀,進一步明確了該城的始建、沿革年代、基本性質、功能以及佈局等。考古人員在發掘區發現房址、灰坑、灶(爐)等各種遺蹟數十處。發掘出土了從秦漢到北宋的千餘枚古錢幣及銅器、鐵器、石器、瓷器、陶瓷、骨器等。在西土城遺址考古過程中,把傳統考古與鹽業考古、城市考古、科技考古、環境考古等進行結合,這在我省還是第一次。

在考察了西土城遺址和鹽淖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韋正、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王青、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瑞青等認為,西土城遺址是金界壕沿線保存最為完好,金代遺存豐富,含“金”量極高的城址。從出土文物、城址規模和位置以及城南北兩側鹽淖來看,它是遼金時期北方草原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址,具有政治、軍事、經濟貿易等性質,很有可能是金代撫州城,學術價值較高。撫州城是金代“名城”,是金代重要的地理座標。

古墓葬類

邯鄲市邯山區北張莊墓群

時代:漢

地址:邯鄲市邯山區

古建築類

武安市武安舍利塔

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武安舍利塔,位於河北省南部的武安市城區武安城內,塔高38.71米,通體磚砌,共有13層。平面呈正八噗形,每邊長3.4米,造形玲瓏古香;遠望挺拔雄偉,每層東南西北四面正中有券門,出簷下有磚砌斗拱,各層斗拱垛數,尺寸大小不一。二、三層增建平座,二層四面有窗。塔分內外兩層,塔心為八角形的塔柱,內外層之間留有通道,可由臺級而上達第九層。由於塔身逐漸縮小,到十一層為木託著塔剎,塔心柱一至七層和九層留有一方室,為置佛而設。

據文獻記載,妙覺寺舍利塔(亦稱武安舍利塔),始建於宋代,雖經多次大地震,然而至今仍矗立無恙。道光十年的大地震,塔附近的建築物幾乎全毀, 而古塔卻巍然不動,其堅固程度難以想見。目前,它已成為研究古代建築的重要實物資料。

淶水縣淶水龍嚴寺塔

時代:遼

地址:淶水縣

邢臺市橋東區邢臺清風樓

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清風樓,位於河北省邢臺市橋東區,府前南街北端,原順德府衙南。據《順德府志》記載,清風樓“建自唐、宋”,後因戰亂等故被毀壞。

明朝憲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順德知府黎光亨不惜巨資重新修建。重建後的清風樓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為重簷歇山式結構,樓高7丈餘,下面磚石築臺,上面斗拱飛簷,氣宇軒昂,莊嚴雄偉。

清風樓是邢臺市的城市原點所在,郡樓遠眺自古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

正定縣正定梁氏宗祠

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梁氏宗祠位於正定縣城內燕趙南大街東側,為明代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梁夢龍和清代保和殿大學士、收藏家梁清標為代表的正定名門望族——梁氏家族的宗祠。

祠堂始建於明代晚期,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為五脊硬山青瓦蓋頂式建築。祠堂明間廊柱掛有一幅對聯:“光被家國九分韜略五經濟,榮及鄉里一門棟樑兩朝功。”祠堂內佈置有“梁夢龍家族史料展”,介紹了梁氏家族的淵源以及對後世的影響與貢獻。

明間正中懸掛梁夢龍和梁清標兩幅畫像。四周佈置梁氏族譜、有關墓誌、碑文拓片及部分《秋碧堂法書》刻石拓本等。

2008年10月23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涉縣清泉寺

清泉寺位於河北省邯鄲涉縣東南15裡原曲村,規模宏大,由天王、毗盧、大雄、畦音、藏經五大殿組成了一個長方形古建築群,建築面積達15萬平方米。

石窟寺及石刻類

大名縣狄仁傑祠堂碑



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狄仁傑祠堂碑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孔莊村北,魏州人民為懷念狄公恩德,於神功二年(698年)為其建造了生祠,以報恩德。所謂生祠,就是人尚在世而建的祠堂。後來祠堂因亂而廢。一說毀於戰亂;一說狄仁傑回長安後,其子為所欲為,引起民憤,祠堂及碑被群眾怒而焚之。原立碑額題為“大周狄梁公祠堂之碑”。

元和七年(公元812年)魏博節度使田弘正為悼念狄公盛德,在原址重修祠堂時重立之石碑,碑名也改為“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因有教子不嚴之過,故新碑斜置,並非正南正北。碑全高4.46米,寬1.46米,厚0.46米。

1982年省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涉縣曲裡千佛洞石窟

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千佛洞石窟位於涉縣曲裡村西八里,為明代石窟,坐西北朝東南,依峭壁而開鑿。

窟呈長方形,寬9.7米,深3.77米,高4.41米。

石窟一門兩窟,門前闢一平地。門窗之間刻許多小佛像,門上部刻二龍戲珠,兩側浮雕四身力士像。

窟室以兩根高大石柱分為三間,之間佛壇上雕3米高釋迦牟尼像,結跏趺坐於蓮座上。兩側雕立佛像6尊。四壁雕鑿小佛像約計3500餘尊,佛像多而不亂,井然有序,千姿百態,無一雷同。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類

邯鄲市邯山區左權將軍墓

左權墓,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墓建於1950年,東西寬54.05米,南北長52.5米,高6.6米。前有左權將軍浮雕頭像,頭像前面是高大碑樓。墓的對面是左權將軍紀念館。

此外

長城馬水口段(位於涿鹿縣)

樣邊段(位於懷來縣)

板廠峪段(位於秦皇島市海港區)

統一併入第五批國保單位長城。

第八批“國保”公佈,張家口這些地方入選

相關新聞

我國已核定5058處國保單位

國務院印發通知,公佈我國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截至目前,我國已核定5058處國保單位。

據介紹,第八批國保單位共762處,另有50處與此前已核定公佈的國保單位合併。從類型看,包括古遺址167處、古墓葬30處、古建築280處、石窟寺及石刻39處、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234處、其他12處。

從省級行政區域看,這一批入選較多的省份有山西、河南、浙江、安徽和湖南。國保單位較多的省份是山西(530處)、河南(419處)、河北(286處)、浙江(279處)和陝西(268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