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的高姓家人,你家祖上是從哪裡來的?

今天河南省平頂山市屬各地,共生活著約53ooo高姓家人。大家一見面都會自覺不自覺的問,宗親你家祖上是從哪裡來的?這個簡單的話題,卻使許多人茫然。這也是平頂山市高姓宗親會需要向大家回答的一個課題。


平頂山的高姓家人,你家祖上是從哪裡來的?



一,首先介紹一下平頂山地區高姓家人的源頭

說起來我們會很驕傲,因為我們高家得姓的歷史悠久,悠久到與中華文明的起源屬同一個時期。中國先秦時期有一部比《史記》還重要的歷史典籍叫《世本》,上面有“黃帝臣高元作宮室”的記載。這是史書上記載的高家第一人,他的職務是黃帝一朝的建設部長。黃帝以前,人們還沒有住房的概念,屬於茹毛飲血的蒙味時期,在高元的帶領下,首先在都城建設了宮殿,其位置在今天的河南新鄭。宮殿高大巍峨,氣勢雄偉。黃帝很是高興,就獎賞高元姓高。附帶說一句,黃帝時期許多人有名無姓,有名有姓的少之又少。只有極個別有突出貢獻者,才配有姓。高,這個字屬於象形字。中國文字有4種造字方法,即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高字重梁疊架,一層又一層,一看就像是一所高大的房子。高字的由來,也是出自於我們祖先高元建築的房子高大而宏偉。除《世本》外,《竹書紀年》這部典籍中,也記敘了高家得姓始於高元的歷史。


平頂山的高姓家人,你家祖上是從哪裡來的?


高元的封地在禹州市西南的鴻暢鎮。也是高元后人的祖居地。今天的鴻暢鎮,高姓是第一大姓。去年我和高建國會長計劃,方便的時候去一下禹州,到咱們老祖先的封地鴻暢鎮去拜拜我們高家的得姓老祖,因為忙也沒有去成。

我們祖先高元的貢獻,不僅僅是蓋了宮殿,而且還是先民走出山洞,讓先民們居者有其屋的第一人。他改變了先民的居住條件和生存方式。就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祖先高元,為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其功甚偉。

高元以下的一千多年裡,再沒有發現歷史上關於高家人的記載。直到商朝末年,出現了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叫姜尚,也就是姜太公,他因為在幫助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推翻商王朝有巨大貢獻而封到齊國,他的八世孫中一個叫高徯,他的後人都姓高,成了山東高姓的始祖。這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又一支高姓人的祖先。

我經常發現一些資料上說,高徯是高家人始祖。每見到這樣的資料,我都會給這些資料的提供者留言,指出他們這種提法很不嚴謹。如果說他是始祖,那麼早於他的一千多年前的得姓老祖高元呢?這個不嚴謹的提法今天很盛行,高建國會長去新加波開會,也碰到說高徯是高家始祖的說法。準確的說,高徯是我們今天一部分高家後人的始祖,在今天的山東省,曾有"高徯後人遍天下"的說法。


平頂山的高姓家人,你家祖上是從哪裡來的?


高徯的祖先姜太公,出自炎帝部落,和高元沒有上下傳承關係。這就證明了山東高徯的高姓是另一支高家人的源頭。

公元1145年,朝鮮史學家金富軾用漢文寫成了一部史學鉅著《三國史記》,書中記載,西漢時,山東有一支高家人到了東北,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國家叫高句麗,開國之君叫高朱蒙。地域包括河北北部,內蒙東部,東三省和朝鮮半島北部。這個高姓國家從公元前37年建立到公元631年滅亡,一共存在668年。這也是今天東北,華北地區高家人多於南方的一個主因。當年隋朝隋煬帝三次帶領軍隊與這個高姓王國作戰,隋軍屢戰屢敗,直到唐代初年,因唐王朝過於強大,高句麗才被戰敗,國人四散於東北深山老林各地,這是東北高姓人的另一個源頭。許多人認為,那裡的高姓人多蒙古族,滿族,朝鮮族,其實,中國歷史上,很長時期並沒有少數民族一說,只是在一個地方生活的時間久了,加上交通,交流不便,就形成了不同於外界的風俗,習慣乃至於文字,語言。但如果追根溯源,高句麗高姓王朝仍然是中原地區的高姓人家。第一任國王高朱蒙也說自己的祖先是中原高家。我在雲南上學時,碰到一個村子全姓高的白族人家,很好奇,就跑到他們村子裡去考證。原來他們的祖先,是從山西淪落到雲南的。時間久了,就和當地的白族人融為一體了,變成了白族人。這和東北部分少數民族中有高姓人是同一個道理。


平頂山的高姓家人,你家祖上是從哪裡來的?


中國歷史上有個成語叫“認祖歸宗"。指的是過去長期脫離本民族,本家族人的重新迴歸。漢唐兩朝,都曾以國家的名義,搞過匈奴歸漢的重大活動。因為歷史上他們原本就是炎黃子孫。我們內地的高家人,在迎接他鄉,邊疆歸來的遊子時,也舉行這樣非常隆重的認祖歸宗儀式。這就不難理解鮮卑人,蒙古人,匈奴人,滿清人中的一部分,一到中原地區就恢復高姓的歷史原因。

以上三大部分,是構成今天高姓大家族1千4百多萬人的主體。

二,今天平頂山地區高家人的由來

今天我們平頂山市各縣市區,共有約53ooo名高姓人,這裡邊又分為土生土長的平頂山人和外地來平上學,經商,工作等原因外遷而來的兩個部分。外遷而來的自不必說,那麼土生土長的高姓人,是從哪裡來的?

翻開《汝州志》,《葉縣志》,《舞鋼志》就會知道,其中的大多數高家人是從山西洪洞縣遷移而來。這在魯山,汝州,舞鋼等地咱們高家的家譜中,都有記載。

2013年我去延安開會,回來時專門拐到洪洞縣,詳細地瞭解了那一次遷民的始末。


平頂山的高姓家人,你家祖上是從哪裡來的?


山西省洪洞縣大遷民,始於洪武初年,結束於永樂末年,明政府共組織了18次遷民,歷時三朝57年,是一項浩大的國家工程。這次大遷民的歷史背景是,經過元朝末年的大亂,河南,山東,安微和今天的京津冀,人口死的死,逃的逃。尤其是河南,歷史上說當時是“千里無雞鳴。"河南這個地方,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有逐鹿中原,問鼎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等兵家語錄。在長達5ooo年的歷史長河中,幾乎是每次大戰,中原必受其害。然而元末大亂,對山西幾乎沒有大的影響,人口發展的很快。再加上當時山西省又碰上了連年不斷的大旱,許多人無以為生,產生了大量的饑民流民。元朝打敗了,明朝建立了,社會秩序安定了,接下來就是發展生產,恢復經濟。在這個大背景下,明政府就下決心調濟人口餘缺。明政府在洪洞縣廣濟寺設立了官方的“移民辦",山西省境內無地少地的百姓,都可以來這裡登記,然後由政府發給你路費和《遷移證》,到指定的州縣去報到。誰知實施了一個時期,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然後這個遷民運動從自願變成了強制。政府派出軍隊,強抓強送。這些離鄉別井的人們,回望廣濟寺時,遠遠地就只看到廣濟寺旁邊的大槐樹,大槐樹上有老鴉窩。事實上,從廣濟寺遷出的百姓,並不全是洪洞縣人,而是山西各州縣彙集而來的。


平頂山的高姓家人,你家祖上是從哪裡來的?



《汝州志》說,明代山西遷來的移民,十之有五。葉縣,更多,佔七,八成。《南陽府志》中說,明政府規定洪洞縣遷來的百姓每人15畝糧田2畝菜地。但遷民來了後,發現這裡到處是荒蕪的良田,根本沒人耕種,你想種多少有多少,當時的葉縣,舞鋼都歸南陽管轄。明初的洪武24年,舞陽舞鋼才共有23o戶人家,舞鋼又屬於舞陽縣的邊遠山區,4oo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基本上就沒有人煙。《舞鋼志》說,直到明永樂元年,也就是14o3年,山西澤、潞兩州無地少地的人遷至舞陽舞鋼,外遷人口占當地人口的過半。這件事,在《南陽府志》中有確鑿的記載。

湛河區,衛東區,葉縣有部分高姓人,是從新鄭遷來的,高拱是他們的祖先。高拱,是明代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俗稱大閣老,這個職位等同於明以前的宰相和今天的國務院總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我過去看過高拱自己寫的傳記,他說他們家也是從山西省洪洞縣遷來的。換句話說,今天平頂山這部分新鄭遷民,其祖先也是從山西遷來的。

我去洪洞縣廣濟寺時,想查一查山西省的高家人,又是從哪裡遷去的,但一直查不出來。後來碰見河南省高姓會的高繼德老會長,他說山西省的高家人,是宋朝高瓊將軍的後人。高瓊從開封領兵到山西駐防,史稱高家軍,他的後人就一直生活在山西。果然如此的話,我們平頂山這些從山西遷來的高家後人,都應該是高瓊將軍的後人。只不過,這一筆歷史還需要有確鑿的證據來支撐。


平頂山的高姓家人,你家祖上是從哪裡來的?



葉縣舊縣鄉和郟縣一部分高家人,是從東北遷來的,他們世傳自己屬於蒙古高家人和滿族高家人。如果追根溯源,蒙古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居民,除了隋唐時期高句麗這個強大的高姓王朝的後人外,有一部分高姓人是為躲避災荒,戰亂而從內地遷過去的,他們在異鄉生活,與當地人通婚,時間長了就成了少數民族。直到近現代,還有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出外謀生的中原人。今天歐洲的匈牙利,他們國家的佔相當大的一部分人,敬奉的祖先是黃帝,這在司馬遷寫的《史記》中,也有記載。那就是說他們也是貨真價實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知道漢代的飛將軍李廣,就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的那個大將軍。還有"月黑草經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說的也是李廣。他有個孫子叫李陵,在領兵與匈奴作戰時,因寡不抵眾而被迫投降,他的後人今天成了匈奴人的一支,生活在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李陵後人中還有一個更加大名鼎鼎的人物,即唐代大詩人李白。今天中國人到吉爾吉斯斯坦去旅遊,深受當地人的歡迎,他們視中國人為老家人。我舉上面這兩個例子旨在說明,從草原和東北來到平頂山的高姓人,相當一部分是出外謀生的內地人。這些人一到中原,就馬上恢復了自己原來的姓氏。北魏時,鮮卑人中的一支,隨著當局推行的漢化運動,就立馬改為了高姓,而且後來還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高姓王朝叫“北齊”,都城安陽。還出現了高歡,高洋兩位著名的皇帝,而且在中國歷史上還出現了“快刀斬亂麻"的典故,還出了中國歷史上四大美男之一的蘭陵王高長恭等這些名揚千古,光耀中華的歷史人物。《清史稿》中記載,清朝初年,滿清眾多族群中的高佳氏一支,一到中原就恢復了高姓,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中原高姓的一支,只不過是長期在關外生活而早已觸入到滿族之中,成了滿族大家庭中的一個部分。

三、不忘初心 砥礪奮進

上個月,河南省孟州市明初從山西省洪洞縣遷過去的一支血緣很近的宗親,讓我給他們的宗祠寫了一幅對聯,我是這樣寫的:

涉水跋山一千多里徒遷祖上曾幾多辛苦可否會激勵今世

經明歷清六百餘載耕讀我輩須十分努力定能夠告慰先人


平頂山的高姓家人,你家祖上是從哪裡來的?


告慰先人,我們今天的平頂山地區的高家人,做的比較好,有許多閃光的地方讓我們的祖先榮耀。就我所知道的,且不說咱們高建國會長2ol8年把事業做到陝西寶雞,走出了中原,走向了全國; 且不說高軍偉,高選民,高自修頂住經濟下滑壓力,把事業做的風聲水起; 單說高曉玲,在市場長期疲軟的大氣候下,仍然使歐派櫥櫃的銷售充滿活力,不愧是高家的女企業家。在歐派櫥櫃入駐平頂山2o週年之際,我還即興作了一首詩相送:

商海浪滔兇

歲歲遇嚴冬

唯有高曉玲

潮頭唱大風


平頂山的高姓家人,你家祖上是從哪裡來的?


汝州市的北大學子,當年的高考狀元高華研製的“麻疼散”,榮獲國家專利,對頸椎病腰椎間盤病的有效率為百分之百。寶豐高戰偉的典當業,在平頂山市一枝獨秀。高正強的汝瓷產業去年也開枝散葉,又建了一個汝窯廠,今年可投入使用。汝州市的高平軍,去年又購置了3oo畝地,使他經營的農業歡光產業園規模進一步擴大。


平頂山的高姓家人,你家祖上是從哪裡來的?


衛東區教師高子華,在2o18年隆冬到來前,利用課餘時間募捐了2580件棉衣,1o1桶食用油,1o9袋米麵,5條棉被,並組織車輛送到寶豐縣觀音堂鄉的邊遠貧困山村滴水崖,讓這個貧困山村今冬不再寒冷。運送物資的車輛,浩浩蕩蕩,綿延一公里。這件事讓我極為感動,並賦了一首打油詩:

誰說世態已炎涼

誰說世風早洪荒

看看我家高子華

年年濟困到山鄉


平頂山的高姓家人,你家祖上是從哪裡來的?


在平頂山地區,我們高家人光耀祖宗,自強不息,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事例不勝枚舉。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努力吧 ! 53000名高家人!

不要辜負了我們祖先的期許;

努力吧!53000名高家人!

我們正遇上改革開放,大展身手的好時代!

2o19.01.16日

高增,中共黨員,河南省舞鋼市人。1978年參加高考,1981年畢業後分配到平頂山市北渡公社高中教書,1997年調平頂山市安監局,任副局長兼副書記。2004年調平頂山市煤炭工業局任紀委書記。高增的詩詞歌賦,文學作品,樂觀,豁達,明快,滿滿的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