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藝五德”想起

從“學藝五德”想起

從“學藝五德”想起

中國畫大師李可染生前曾諄諄教導其學生:“一箇中國畫畫家應具備高品德、知謙虛、走正道、識方法、強毅力的五德、素質”。這“學藝五德”充分體現了中國藝術“德成而上、藝成而下”、“文以行立,行以文傳”的文化精神。這是李可染畢生從事藝術探索、藝術生涯所總結出來的為人治藝的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

從“學藝五德”想起

他無論處在什麼生存環境:在黑暗的舊社會、在日本侵略者侵華民族危難之時,或是在十年“文革”的牛棚裡,他從未放鬆對自身人格品德的修行與熔鑄。孜孜終日、兀兀窮年以“五德”自律、自勵,促使自己的“人品”與“畫格”不斷提升至純淨境界,成為當今美術界眾口稱讚的畫家楷模、成為20世紀畫壇一座豐碑。當前美術事業空前繁榮,畫家多、畫展多、畫冊多…這是政革開放帶來的藝術發展與成果。

從“學藝五德”想起

社會經濟大潮滔滔湧來,藝術品的商品化對畫家是一股巨大的衝擊波,畫家既要應藝術商品化的一些規律;但又必須保持畫家自身的自尊與人的純淨,這成為每位畫家必須面對的現實。由於“拜金主義”氾濫與現實的誘惑,畫界出現了一些光怪陸離,令人擔憂的象,如有人為了撈錢不擇手段泡製劣畫、假畫、甚至把自己渝為人工的“印刷機”,有人為了“名”不惜花大錢買通“評論家”與傳媒大肆吹噓,漫無邊際地把自己不那麼高明的作品說成“經典”、“精品”甚至為自己冠上“著名畫家”“美術大師”以及 什麼“猴王”“馬王”“梅王”“花王 有人在拍賣場上自己與“買主”暗中串通,明裡假戲真唱,背後物歸原主,把自己作品抬上天價以矇騙購畫者。

從“學藝五德”想起

據說在一個拍賣會上曾出現畫家當場叫高價“吃”進自己畫作,真可謂一絲不掛、赤膊上陣地推銷自我,如此弄虛作假,再經傳媒鼓譟,使其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怪現象太多不一一例舉,這使得畫界堅持真誠、正直、不張揚自己、認真進行藝術耕耘的畫家對如此“功夫在畫外”深感困惑與迷茫。然而當前國家法制、法律卻還難以繩正這些怪現象,藝術批評的武器在抨擊與扭轉這些不正風氣方面也力不從心。

從“學藝五德”想起

這說明提倡、宣傳李可染先生倡導的“學藝五德”在時下畫界仍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與作用。寄望於傳媒輿論大力地宣揚具有“五 德”畫家及其成功的作品;以銳利鮮明地雜文批判發生在畫界種種不良現象,建議刊報開設《畫壇警世鐘》專欄,向美術家、美術評論家組稿,讓公正的輿論產生社會影響力,使畫界的“狂爺”“倒爺”“騙爺”“炒爺”露出真面目,從而失去立錐之地,讓真誠與崇高的空氣在畫壇流漫,讓“學藝五德”成為畫家的一面鏡子。

從“學藝五德”想起

作者:成忠臣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