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三十回合未擊敗紀靈,為何張飛十回合便將紀靈刺死?奧妙在哪?

acs


關羽三十回合還沒拿下紀靈,張飛十回合便將紀靈刺死,這明擺著關羽不敵張飛,非也!咱今回兒再來說說三國。



1、

話說劉備帶著關羽,一路快馬,殺向淮南袁術。這一路風馳電摯,奔得倒是爽快,卻是人困馬乏,本待休息一日出戰,哪知好大喜功的袁術在盱眙等候多時,早已不耐,見劉備到來,即刻擂鼓派紀靈出戰,就見旌旗飄飄,鼓聲大作,從袁術大軍中踱出一將來。

只見那將酒足酒飽,嘴邊塞根牙籤,懶洋洋曬著太陽而來,大刀銀亮亮,殺氣騰騰;駿馬黑油油,光彩炫目,正是紀靈。紀靈拍馬而來,大喝一聲:劉玄德速來送死!

可憐劉備食未落腹,馬未喂草,手軟連刀都提不動。旁邊關羽一看要壞事,勉力提起青龍偃月刀,拍著乏馬迎上陣來。這刀一出手,輕飄瘋毫不著力;紀靈原是怕關羽殺瘋了一刀斬了自己,這一接便有了底氣,心下大定:這關羽也不過如此。

一個是養精蓄銳以久,一個是倉促應戰乏力,刀來刀往,倒是鬥了個旗鼓相當,三十回合不分勝負。

紀靈眉眼兒一轉,不妨來個車輪戰,到時自已再來撿個便宜,於是叫了個“少歇”,便拍馬回營,令荀正出陣迎戰。

荀正輕視關羽,叫囂關羽乃無名之輩,這話一出紀靈暗呼糟糕,這豈不是激起關羽的瘋勁,關羽瘋勁一出,天下英雄競折腰!

果然,大怒的關羽快馬直奔荀正,錯馬而過之時,只見一道青光閃過,荀正應光而倒,身首異處。

劉備趁勢掩殺,紀靈逃回營塞,高掛免戰牌,再不肯出戰,備勝!


2、

袁術七路大軍兵敗徐州,無力抵抗曹操侵淮南,便欲往河北投袁紹。敗軍之將不言勇,袁術無鬥志,將士更是灰心喪志,偃旗息鼓,哪還有先前的得意。

這一路開往徐州,又是擔心又是害怕,擔心的是曹操追殺,害怕是徐州被人堵截,於是日夜兼程趕路,兵困馬乏,連一聲鴉叫都能讓隊伍騷亂半天,這袁木的心跟打鼓似的,七上八下不落實地兒。

紀靈作為開路先鋒,到達徐州附近,已遇著一彪兵馬,只見那大旗飄揚,上書一個斗大的張字,旗下立著一騎,黑炭似的將領,手執丈八蛇矛,正是老三張翼德張飛!

張飛也不搭話,拍馬而來,一抖蛇矛,風聲大作,直戳向紀靈頭額!

紀靈無奈拍馬應戰,軍中將弱,哪堪張飛的武力,只一回合,紀靈已怯了三分,心中已存逃跑之意。

一個是新敗之軍氣虛體弱,一個是精銳之師氣壯山河,兩人交戰七八回合,紀靈錯馬而過,正欲逃跑,哪知張飛丈八蛇矛一個橫掃,正中背心,正頭昏眼花之際,卻聽得張飛一聲怒喝,被矛頭穿胸而過,掉於馬下當即氣絕。



關羽戰紀靈,是疲乏之身對上養精蓄銳的紀靈,是故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張飛戰紀靈,是蓄勢待戰的猛將對上敗軍猶怯的紀靈,是故十回合可滅敵將。兩次交戰,都不是全盛時期的全力輸出,對比也就沒有實在意義,顯示不出關羽與張飛的真實實力,孰強孰弱,也是一個謎團。

僅以排座次為準,關羽還是強於張飛的,只有老二欺負老三的道理,哪有老三不買老二賬的說法,你說呢?


西遊夢紅樓


關羽大戰紀靈三十回合,張飛十回合殺紀靈,奧妙在哪?且看兩人實戰情況:

先看關羽大戰紀靈的情況,兩人大戰三十回合時,紀靈大喊“少歇”,為什麼呢?其實這正是紀靈狡猾之處,證明紀靈在三十回合時已經招架不住了,再戰下去只有死路一條。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關羽三十回合才能戰敗紀靈呢?

這是因為,紀靈率十萬大軍攻打徐州,兵力是劉備數倍,而此時紀靈身體和狀態正在最佳狀態,精力充沛,所以關羽才三十回合戰敗紀靈。

而紀靈借這次喘息之際安排副將荀正出馬,企圖消耗關羽體力,沒想到荀正被關羽秒殺,紀靈立即藉機逃走,避開關羽,不敢再戰,逃之夭夭。

張飛又為什麼十回合斬紀靈呢?

其實很簡單,此時正是袁術兵敗之時,正準備將傳國玉璽獻給曹操,正是士氣最弱的時候。俗話說:兵敗如山倒,而劉備此時剛得到曹操的五萬大軍士氣正盛。這個時候,身體狀態正在最佳的張飛遇上倉惶逃命的紀靈,十回合刺紀靈於馬下也就不足為怪了





萬里清風來


十七鎮諸侯討伐董卓時,袁術耍了滑頭,把手下第一大將紀靈藏在壽春,讓俞涉做了呂布的刀下之鬼。倘若紀靈跟隨袁術來到汜水關出戰華雄,恐怕二十回合內就被斬於馬下了,根本就不會發生戰關羽、鬥張飛的故事。

假若這樣,便會有一個疑問。張飛十合刺死紀靈,紀靈二十合被華雄斬首,張飛也可斬華雄沒有問題。但是,關羽卻是溫酒斬華雄,按講用不了十個回合就得將紀靈砍於馬下,羅貫中卻為何讓關羽在三十回合之內與紀靈打了個平手,其中有什麼奧妙嗎?

關張與紀靈的兩場戰鬥

曹操假天子以令諸侯,命劉備去攻打淮南袁術。玄德無奈,留下張飛守徐州,帶著關羽去遠征。劉備這邊尚未出發,曹操便暗地裡給袁術通風報信,挑撥兩家相互殘殺。袁公路心胸狹窄,狂妄自大,很輕易的中了曹操的計謀,遣大將紀靈前往迎敵。於是,兩軍在盱眙照面。

卻說紀靈佈陣完畢,拍馬舞刀出陣挑戰。關雲長不敢怠慢,也揮舞青龍偃月刀,與紀靈大戰。雙方打了三十個回合,紀靈忽然大叫“少歇”。關雲長撥馬而回,立於本陣。紀靈卻叫副將荀正出馬與關羽交戰,雲長說,你叫紀靈出來繼續打,我要與他一決雌雄。

荀正不知天高地厚,自己找死,輕蔑道:“汝乃無名下將,非紀將軍對手!”關雲長哪吃得下這句話,揮刀直取荀正,只一合便將荀正斬於馬下。劉備見關公得勝,驅兵掩殺,紀靈大敗,逃回營寨,不敢出戰。

不久,袁術大起七路之軍攻打徐州,被呂布、劉備聯手擊敗。曹操又稱袁術缺糧之際,率兵攻打淮南,雄霸一方的袁公路元氣大傷。加之淮南百姓的反抗,袁術再也不能在根據地立足,準備前往河北投靠袁紹。劉備聽說這個消息,便主動向曹操請求,帶領關張前往截擊,順帶逃離曹操的樊籠。

袁術先頭部隊在先鋒紀靈的率領下,到達徐州附近,張飛一見,更不答話,直取紀靈。兩將交手,還沒打到第十個回合,張飛大喝一聲,便一矛刺紀靈於馬下。袁術第一大將就這樣殞命沙場,死在了張飛手下。

紀靈戰關羽,三十回合大叫少歇,而在張飛馬前卻不能支撐十個回合,這其中定有緣故。

紀靈武藝到底如何

袁術是袁紹的同父異母兄弟,他是嫡次子,袁紹卻是庶出,而且,袁紹還過繼給了伯父袁成為養子。論地位,袁術遠遠高於袁紹,因而,早早建立了自己的基業,成為獨霸淮南的一鎮諸侯。在十七路諸侯征伐董卓時,袁公路的實力應當是最雄厚的。以《後漢書》記載,長沙太守孫堅本是袁術部下,這也是孫策在父親戰死後,成為袁術手下戰將的原因。《三國演義》中“孫堅跨江擊劉表”卻是袁術下達的命令,孫堅也在這次戰鬥中戰死。

《三國演義》中把孫堅單列成一鎮諸侯,嚴重削弱了袁術的實力。即便如此,袁術依然是兵強馬壯,武將陣容蔚為壯觀。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軍,曹孟德會合三將”中,羅貫中徹底曝光了袁術的戰鬥實力:

拜張勳為大將軍,統領大軍二十餘萬,分七路徵徐州:第一路大將張勳居中,第二路上將橋蕤居左,第三路上將陳紀居右,第四路副將雷薄居左,第五路副將陳蘭居右,第六路降將韓暹居左,第七路降將楊奉居右。……以紀靈為七路都救應使。術自引軍三萬,使李豐、梁剛、樂就為催進使,接應七路之兵。

袁術兵馬實力不差,但為人卻很小氣,好比打撲克,總是捨不得出大牌。紀靈比張勳等人更有實力,逃跑時才用作先鋒突圍保命,打仗時卻讓他躲在後面。討伐董卓時,上述所有戰將一個都沒拿出來,這回要跟呂布大幹一場,卻把《三國演義》中自己最能打的紀靈放在中後場。

為什麼說紀靈是袁術最能打的戰將呢?因為《三國演義》中,紀靈是袁術手下出戰次數最多的,跟關羽、張飛這等超一流戰將有過交手戰績,一平一負,戰友們卻沒有這等殊榮。紀靈同僚的戰績也能夠佐證他的武力是淮南第一戰將。

大將張勳引兵到徐州,正遇呂布,自知打不過呂布,便龜縮不敢出戰。李豐與呂布戰不三個回合,便被畫戟刺傷其手,棄槍逃命。上將橋蕤與夏侯惇交戰,三合之內便被斬殺。李豐、陳紀、樂就、梁剛被生擒,都被曹操斬首於菜市口。

紀靈乃山東大漢,使一口三尖兩刃刀,重達五十斤,屬於重兵器戰將。橋蕤、李豐在夏侯惇、呂布面前走不到三個回合,張飛能贏夏侯惇,百十回合可與呂布戰平,紀靈卻能與張飛戰到將近十回合,其武力應當在諸將之上,當屬淮南第一戰將。

關羽假打,饒了紀靈十個回合

紀靈雖然是袁術手下最能打之將,身大力不虧,五十斤三尖兩刃刀應當在《三國演義》重兵器中排得上號。但是,袁術色厲內荏,外強中乾,手下大將很難得到實戰鍛鍊,也很難留住小霸王孫策這樣的超一流戰將。所以,即便是紀靈武功實力不弱,但實戰能力卻不強。

與關羽戰平,被張飛所殺,其實都不是紀靈的真實水平,兩戰都有水分。

先來看看三十回合戰平關羽這一仗。呂布戰敗後投靠了徐州劉備,曹操擔心這二人聯手,便問計於眾謀士。荀彧獻二虎競食之計,傳漢獻帝詔書,命劉備、呂布互相殘殺,待兩敗俱傷之後,一鼓而下之。這一計被劉備識破後,荀彧再獻驅虎吞狼之計,又以獻帝名義詔令劉備攻打淮南,暗中卻將這個消息透露給袁術。

劉備雖然知道這又是曹操的詭計,假借袁術之手滅掉自己。但是,皇命不可違,劉備只得出戰。劉備實力單薄,在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的態勢下,選擇了夾縫中求生存的發展策略,誰也不敢得罪,尤其如袁術這樣的大軍閥真小人。因而,無奈之下出兵的劉備試圖以假打來矇混過關,既不違抗詔令,不得罪曹操,也以假打的方式向袁術示好。

在這樣的策略下,關羽自然不能向紀靈下殺手,保持平局,讓紀靈知難而退是最好的選擇。紀靈若是領情,自然會向袁術陳述劉備的好意,勢單力薄的劉備便可逃過一劫。

紀靈與關羽交手,打到三十個回合便感覺到自己不是關羽的對手,這才大叫“少歇”。紀靈的做法很像現在體育比賽中的喊暫停,局面不利了,停下來調整再戰。但是,紀靈的秉性似乎跟袁術差不多,死要面子,竟然派出了比自己武功低得多的荀正去侮辱關雲長。這廝的算盤打得很卑劣,你關羽不敢殺我,肯定有所顧忌,讓副將跟你打平了,也就證明我紀靈不輸你關羽。

紀靈以小人心度君子之腹,荀正更是無知者無畏,只一合就死於非命。關雲長吃軟不吃硬,倘若是紀靈知難而退,關公必定不會為難他,兩軍相持一段時間,自然都可全身而退,曹操計謀必將流產。紀靈得好不知趣,不僅葬送了荀正性命,也將袁劉兩家推向完全對立的兩面,為後來袁術被劉備截殺,自己被張飛殺死埋下了禍根。

遭遇張飛,紀靈自取滅亡

關羽三十回合平袁術是假打,紀靈十回合之內被張飛刺死,則是逃命之時的膽怯所致。如果硬打一場,紀靈有可能堅持到二十個回合。也就是說,關羽若真想殺紀靈,也是在二十個回合之內。

《三國演義》是英雄的演義,紀靈跟隨在袁術這等官二代身邊,可謂近墨者黑。因為不識好歹,誤導了袁術。因為荀正被殺,紀靈敗歸,袁術便要興兵報仇,這才派紀靈前往小沛滅劉備。

紀靈提兵十萬到了小沛,劉備依然保持克制態度,不願與這等豪強交戰。實際上,若按演義的套路,紀靈絕非關張對手,只要斬殺紀靈,袁術的十萬大軍便將潰敗。劉備所忌憚的,不僅是袁術很瞧不起劉備,還會派兵前來,打不起消耗戰。更可怕的是,劉備在盱眙時,便遭到袁術呂布聯手夾擊,幾乎走投無路。現在,紀靈前來挑戰,也是先收買了呂布,即便是可以打敗紀靈,呂布卻不好對付,一旦交戰,必然面臨覆滅的危險。

劉備深謀遠慮,紀靈則狂妄自大、盛氣凌人,無論呂布怎樣調解,紀靈就是一個字“打”。當著劉關張的面,紀靈如此答覆呂布的講和:“吾奉主公之命,提十萬之兵,專捉劉備,如何罷得?”

紀靈的狂傲激怒了張飛,當即拔劍在手,大喝道:“吾雖兵少,覷汝輩如兒戲耳!你比百萬黃巾何如?你敢傷我哥哥!”張飛的話不是吹噓,劉備若是沒有心胸,紀靈絕對就死在了小沛。

雖然呂布以射戟之法解了兩家爭鬥,但張飛卻沒能嚥下這口氣,當再次遇到紀靈時,張翼德便痛下殺手,十合之內讓紀靈自食其果。

不作死不會死,紀靈不知天高地厚,仗著袁術的實力囂張,可謂自取滅亡。


綠野萍蹤01


首先說說關羽的情況,別看虎牢關下,關羽溫酒斬華雄了,其實關羽並未真正到達鼎峰期。比如:後面的三英戰呂布,關羽的表現甚至不如張飛那麼的勇武,還有關羽十數回合斬殺黃巾軍兩大高手之一的管亥,此人的水平大概一流左右,關羽猶要多個回合數斬殺。可見,土山之戰前,關羽對青龍偃月刀的運用,作戰經驗還是很有限的。而張飛自從三英戰呂布後,武藝迅速進入鼎峰期,到了徐州城下能和呂布打一百回合了,到了白門樓時期,呂布看到張飛乾脆避戰了。所以,關羽三十回合平紀靈(其實是贏了),張飛十回合刺下紀靈,看似也很正常?其實並不正常,看看紀靈就知道了。



紀靈是袁術手下的第一大將,只有他和呂布,劉備,關羽,張飛打的照面和交道最多,用一把重達五十斤的三尖兩刃刀。在小說中,很少涉及兵器的重量,蓋因常用的兵器中槍講究靈巧,只有刀才講重量,因此紀靈也是為數不多的和關羽,王雙一樣提到兵器重量的武將。因此,紀靈的武藝不低,還是個力量型的武將,大概能在一流上左右的水平。但是,紀靈在“轅門射戟”時,被呂布一把提起,而紀靈的表現卻很順從。所以,單單氣力,紀靈和呂布有著不小的差距,而呂布,關羽(非鼎峰),張飛都是一個級別,有些微小差距的武將級別,關羽即便非鼎峰,難道幹不掉紀靈嗎?



顯然是關羽放水了,原因大飛熊分析過,這裡簡單提一下:劉備和袁術作戰,根本原因是曹操想讓袁術和劉備自相殘殺,他在收漁翁之利。當然,這樣的計謀劉備,陳登,關羽等人一眼就看出來了,但是迫於形勢和自身實力的弱小,又加上徐州屬於四戰之地,劉備也不能到處樹敵。所以,只能勉強的帶兵出征了,留張飛和陳登守城。再從關羽和紀靈的一戰中,就可以看出關羽的用心,二人戰至三十回合,紀靈大叫“少歇”,此後避戰了,這明顯說明紀靈再無和關羽一戰之力或者勇氣,關羽明顯是早贏了。徐州態勢如此不明朗,關羽不可能殺了袁術大將,反中曹操之計。



到了張飛和袁術交手,情況完全不一樣了,劉備早從諸侯變成曹操的座上之賓,是奉命攻打稱帝的袁術,劉備還有重新奪回徐州的私心。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講,劉備要出死力了,何況還有朱靈和路昭在一旁呢。所以,張飛一開始就下狠心,紀靈能抵禦十回合左右,已經不容易了,而張飛要速戰速決,一喝之下,紀靈自然心驚膽戰,這可是不輸呂布的武將呀。因此,即便非鼎峰的關羽要拿下紀靈還是很容易的,三十回合沒有拿下紀靈,屬於明顯放水,不是力有不逮。


大飛熊騎士


這個可不是關羽和張飛武藝差距太大,而是關羽真沒打算和紀靈拼命。

關羽、張飛和紀靈都交過手,而且戰鬥結果差距巨大,關羽和紀靈打了三十個回合不分勝負,而張飛則是戰不十合就把紀靈一矛刺死馬下。很多人把和紀靈交手的不同結果,作為關羽和張飛武藝差距的依據,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

關羽和紀靈打的時候很明顯留有餘地。

關羽和紀靈交手是在劉備起兵攻打袁術之時,而劉備之所以去打袁術,其實是曹操耍的詭計。曹操得知呂布去投奔劉備以後,就擔心兩人聯手會成為自己的心腹之患。荀彧先出了一個二虎競食之計,以表奏劉備為徵東將軍宜城亭侯領徐州牧為誘餌,希望劉備殺了呂布,讓兩人相爭,從中漁利。但是劉備卻識破了這一詭計,沒有殺呂布,還把曹操讓殺呂布的信給呂布看了。

荀彧隨即又出了一個驅虎吞狼之計,讓曹操偽造詔書命劉備去攻打袁術,挑起袁劉之戰,以誘使呂布生異心。詔書到了徐州以後,劉備和手下商議應對之法,糜竺當眾就說了這又是曹操詭計,勸劉備不要上當。劉備則表示有詔書在,明知道是曹操的詭計也要去做,所以還是起兵帶了關羽去打袁術,而命張飛留守徐州。

所以劉備出兵攻打袁術並非本意,而是曹操的詭計,關羽也是深知這一點,並不想給曹操當刀使,和紀靈打的時候自然沒有全力出手,因此兩人才打了三十合不分勝負。而且此時袁術實力強大,關羽也擔心殺了紀靈會徹底得罪袁術,所以紀靈喊著少歇的時候,關羽就立刻停手,放他回去。正常交手對方支撐不住了正是要命的好時候,怎麼可能這麼客氣,關羽放水的意思表露無遺。

等到紀靈命副將荀正出來,而荀正又口出不遜,惹惱了關羽的時候,關羽可就沒再客氣,直接手起刀落就把荀正劈了。事後紀敗退淮陰河口,也是死守營寨,不敢再戰,很明顯已經怕了關羽,根本不像能和關羽戰上三十合不分勝負的樣子。

所以關羽和紀靈兩個人真的打起來,紀靈要比關羽差的多,不可能打上三十個回合不分勝負。

而張飛和紀靈打的時候可佔了不少便宜。

張飛和紀靈交手,是在袁術眾叛親離,窮途末路想去河北投奔袁紹之時。劉備奉了曹操之命,率軍在徐州攔截。此時袁術日子不好過,紀靈自然也是有些心慌意亂。所以在遭遇張飛時,紀靈的心態明顯不如當初戰關羽時那麼意氣風發。而張飛這個時候打紀靈,也不用再給對方留情,大可以全力出手。

更重要的是,關羽之前和紀靈打了這麼久,對紀靈的武藝已經有所瞭解。此次要攔截袁術,有很大可能會遇上紀靈,關羽應該會和張飛交流過紀靈的武藝特點和缺點,所以張飛對紀靈已經非常瞭解。

因此張飛對紀靈之戰時,張飛武藝本來就比對方強,不需要留守,又瞭解對方,已經佔據優勢。紀靈則狀態不如當初,雙方戰鬥結果和之前關羽對紀靈時差距那麼大也是很正常的事,並不意味著張飛比關羽武藝要強的多。如果第二次換關羽上,估計紀靈也最多堅持十個回合左右,就要被關羽斬殺。

所以關羽和張飛對紀靈之戰雖然表現差距很大,但是能作為兩個人武藝之間差距的證據,綜合看兩人在《三國演義》中的表現,關羽和張飛兩人應該勢均力敵,武藝水平相當。


不沉的經遠


關羽戰紀靈,30回合未分勝負。張飛十合便刺紀靈於馬下。看起來,張飛要比關羽強得多。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關羽戰紀靈,相當於朝天開槍,做做樣子罷了。


“二虎競食”加“驅虎吞狼"之計

劉備領徐州之事後,曹操本來想攻打劉備,但身旁謀士荀彧,則向曹操獻計,讓曹操表奏天子,授劉備為徐州牧。再使劉備殺呂布。這就是“二虎競食”之計,但是被劉備識破。一計不成,荀彧再生一計:讓人告訴袁術,劉備想攻打南郡。再下一到讓劉備去攻打袁紹的命令,這就叫做“驅虎吞狼"之計。兩個計策的直接目的都是除掉劉備,劉備也知道,又是曹操之計,但是曹操當時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只有勉強率領軍隊去攻打袁術,讓張飛守城。


紀靈很勉強

劉備打心底是不願意去攻打袁術的,所以,作為二弟的關羽怎能不知。“一連三十合,不分勝負。紀靈大叫少歇,關公便拔馬回陣,立於陣前候之”。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關公是完全可以殺掉紀靈的,但是卻因為不想殺,而沒有殺紀靈。如果真的想殺一個人,哪有你讓我停下來,我就停下來的。紀靈可能沒到十合就顯露敗象,關羽心想,既然是演演戲就演的像一點吧!但是紀靈支撐到三十合的時候,確實支撐不了。所以他回去之後就再也沒敢出來,而是派來了荀正送死。


遇到張飛,必死

21回中,劉備在許都曹操眼皮底下戰戰兢兢,煮酒論英雄差點被曹操識破。好不容易找了個藉口,阻止袁術投向袁紹。剛帶了五萬人馬跑了出來,就被郭嘉識破,曹操派許褚去追趕,但劉備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撞破鐵籠逃虎豹,頓開金鎖走蛟龍”。劉備心中的石頭剛剛落地,就遇到袁術軍。“張飛更不搭話,直取紀靈。鬥無十合,張飛大喝一聲,刺紀靈於馬下。”一來袁術此時是強擼之末,二來,張飛執意要殺紀靈,紀靈豈有不死之理。


陳壽在《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中敘述:“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因此,在這裡把紀靈作為二人武力值的參考值是錯誤的。


大自在


紀靈的袁術麾下的第一猛將,書中說此人“乃山東人,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大家都知道,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量是八十二斤,雙方的力量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紀靈展示武力的次數不多,總共只有三次,但他的對手全都強悍得令人感到恐怖:關羽、呂布、張飛。


呂布VS紀靈,是在轅門射戟的大帳之外,呂布要為雙方說和,紀靈看到劉備三兄弟在帳內,震驚之下,回頭就走,被呂布揪住脖領子,拎進帳中,“如提童稚”。

張飛VS紀靈,是在徐州之戰。劉備率兵討伐妄自稱帝的袁術,袁術率大軍來迎,紀靈為先鋒大將,正遇到張飛,張飛挺丈八蛇矛,直取紀靈,“鬥無十合”,張飛採取了噪音干擾的戰術,“大喝一聲”,一矛將紀靈刺於馬下。

關羽VS紀靈,是在盱眙之戰。曹操搞了個驅虎吞狼之計,挑起袁術和劉備之間的矛盾,袁術派上將紀靈率起兵十萬,殺往徐州。雙方在盱眙擺開戰場,紀靈“拍馬舞刀,直取玄德”,關羽揮青龍刀接戰,“一連三十合,不分勝負。紀靈大叫少歇”。

從這三場較量來看,似乎感覺到三個層次的武力差距:如提童稚、鬥不十合,三十合不分勝負。關羽顯得蠻肉頭的。

但實際情況咱們要分析一下,關羽與紀靈這次戰鬥是有背景的。當時曹操先用荀彧之計,寫書信讓劉備殺掉去徐州投奔他的呂布,但被劉備識破,反而將呂布收留安置下來。一計不成,再行一計,荀彧又給曹操出主意,暗中派人向袁術通報,說劉備悄悄向朝廷上了密表,要侵略袁術佔據的南郡。袁術聽聞,肯定會勃然大怒,率兵攻打劉備;曹操又下明詔給劉備,讓他率兵討伐袁術。雙方火併,觀戰的呂布則必生異心,這就叫“驅虎吞狼”之計。


這條計策確實狠毒,袁術果然上當了,派紀靈率兵攻打劉備;而呂布也上當了,得知雙方交戰,呂布果然生了異心,欲乘虛襲取徐州;只有劉備沒有上當,手下的糜竺就看穿了,“此又是曹操之計。”但這條計對劉備來說,是個陽謀,不遵命都不行,“雖是計,王命不可違也”。

劉備現在需要的對策,既不能不遵王命,也不能把袁術得罪狠了,還要展示出自己的實力,不能讓袁術野心暴漲,更要防著呂布有背後捅刀子。這次戰鬥,無論是戰略戰術,還是陣前廝殺,劉備都需要留手。所以劉備就沒有帶上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張飛,而是帶上了更有大局觀的關羽。關羽把握得很好,“一連三十合”,雙方戰成了平手,而紀靈也配合得不錯,他“大叫稍歇”,回陣之後,紀靈派上了死硬派副將荀正,借關羽的刀幹掉了這個好戰者。雙方大集團的戰鬥變成了小規模的互相偷營劫寨。


而張飛與紀靈的交鋒是在劉備擁有五萬大軍的情況下,劉備集團又重回徐州,必須迅速打退袁術,分出時間和精力來安定形勢,劉備就派出了張飛去迎戰紀靈。張飛動起手來可不管那麼多,只要抓住破綻,毫不猶豫就下死手。“不十合”就幹掉了紀靈。

所以說,關羽也許不能象張飛那樣在十合之內幹掉紀靈,但也不至於三十個回合都贏不下來,關羽和張飛的實力差距並沒有那麼大。



饞嘴肥貓鏟史官


這與高手的套路和弱勢方的缺點有關係!

像關羽、趙雲等技巧型名將,上陣格鬥時,很注意先聲奪人,一下子就找準對方的弱點,幾回合就解決戰鬥;但張飛的路數則大不相同,他是力戰型名將,一上來就以力量和氣勢先壓住對方,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等到幾十回合之後,對方體力稍懈、或是一不留神,張飛就會大喝一聲,使出致命一槍,結束戰鬥。

具體到紀靈,他當然算不上超一流的武功高手,但是,他的主要弱點並不在技巧上,而是在力量上。關羽的套路就很難一下子在技巧上壓倒他,所以,他能與關羽周旋一陣子,保持不敗。但張飛這種“泰山壓頂式”的超一流武功高手就不一樣了,紀靈在力量上,完全頂不住,只十合,就被張飛挑於馬下。

只能說,關羽、張飛都是超一流高手,但是,他們作戰時的套路不一樣。



臨時客


張飛對紀靈根本不是正常單挑,紀靈趕了幾個月的路又累又餓,張飛則以逸待勞,此時袁術軍連袁術都喝不上蜜水,更別說紀靈了。紀靈這種人困馬乏速敗的戰例在演義中其實不少,比如川中名將泠苞,一戰人馬乏困魏延三十合不分勝負,二戰魏延慌忙情況下數合被擒。


吟風社


三國演義英雄榜!一,呂布!二,張飛!三,趙雲!四,關羽!五,馬超!六,許褚!七,典韋!八,張遼!九,黃忠!十,孫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