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少年學書法遭質疑?只因寫王羲之,寫的太過相似

導讀:12歲,一個根本不會和書法產生太多交集的年紀,本該在思考“冰箱為什麼是個櫃子,冰櫃為什麼是個箱子”的階段。然而,就有這麼一位12歲的少年偏偏痴迷於書法,鍾愛二王手札,學王羲之可謂微妙微翹。但是,卻遭人質疑,以至於被說成是“傷仲永”。

12歲少年學書法遭質疑?只因寫王羲之,寫的太過相似

李昭華

家住湖北武漢的李昭華,今年12歲,目前是武漢某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提起昭華這個孩子,不管是學校的老師還是身邊的親戚朋友,無不為之豎大拇指,而這一切都源於他的書法。

7歲那年,昭華在父母的安排下,開始在一所藝術中心學習書法。本來只是為培養興趣,用書法來磨練他好動的性格,誰知這一學就是5年。他在老師的指導下,先是學習柳公權和顏真卿的楷書,稍大一些,楷書有了些基礎,便開始學習二王的行草。在這5年裡,他榮獲省、市級書法獎項不計其數,在近期更是又獲得了“全國青少年書法大賽”現場創作金獎。

12歲少年學書法遭質疑?只因寫王羲之,寫的太過相似

李昭華在臨《蘭亭序》

常言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雖然昭華沒有用10年,但在這些榮譽背後的用功,想必外人是無法體會的。他的書法老師曾這樣說:“昭華同學很有書法天賦,一點就通。更可喜的是,他還是一個勤於用功的孩子。由於長期執毛筆,無名指被磨出了泡,以至於形成了繭,他都不曾要放棄學書法。”也許正如他老師說的那樣勤奮用功,才有了後來如此優秀的成績。

12歲少年學書法遭質疑?只因寫王羲之,寫的太過相似

李昭華在臨王羲之手札

人紅是非多,勤奮用功獲獎以後,隨之而來的,便是網絡上的聲聲質疑。這麼小寫行草書,就是拔苗助長;學王只得其形,比貓畫虎而已;這麼小就被捧這麼高,成為“傷仲永”也未可知;……諸如此類冷嘲熱諷的話語充斥整個網絡。

12歲少年學書法遭質疑?只因寫王羲之,寫的太過相似

李昭華臨王羲之手札1

這些人的質疑,是擔憂還是嫉妒?褒義來說,是擔憂——擔心少年將來成為“傷仲永”,給點打擊促進其更加努力。貶義來說,是嫉妒——幾十歲寫的不如一個少年,心裡不舒服。如果是擔憂,我覺得大可不必,因為“傷仲永”是父母不讓其學習導致的,而昭華則不同,他的父母鼓勵他學習。如果是嫉妒,那就是孟子說的“五十步笑百步”了。

12歲少年學書法遭質疑?只因寫王羲之,寫的太過相似

李昭華臨王羲之手札2

這麼小寫行草書,就是拔苗助長。誰規定小孩不能學習行草書?沒有!既然沒有,何來拔苗助長之說?再看少年臨寫的作品,有板有眼,沒有一點亂來之意。

學王只得其形,比貓畫虎而已。一個12歲的小孩,學齡階段能夠比葫蘆畫瓢已經很了不起了,有的幾十歲的人還不如他!說這話的人,你自己得其形嗎?

這麼小就被捧這麼高,成為“傷仲永”也未可知。被捧這麼高那是人家用辛苦換來的,不是用錢買的。

12歲少年學書法遭質疑?只因寫王羲之,寫的太過相似

李昭華臨王羲之手札3

上述這些話,可能會讓一些人不適,請勿對號入座,如果你非要入座,請自便。少年怎麼了?少年就不能成為“書法神童”嗎?我實在搞不懂。依我看,書法少年要比那些自認為家境良好,酒駕豪車撞人逃逸還不以為然的成年人強多了。

筆者感言:世上不缺少美,也不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是因為多了亂嚼舌根的嘴巴,美才變成了不美;倘若不能擺正自己的思想,執意要扭曲事實,這對於美來說,就是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